厦门抗战老兵的传奇故事 - 范文中心

厦门抗战老兵的传奇故事

09/06

陈文展近影。

常海军摄

常海军摄

花白的头发,爬满皱纹的脸。90岁的陈文展敬了一个军礼,标准、帅气。在他年少时,这个动作,他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

77年前,还是孩童的陈文展就参加了抗日战争。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是厦门市为数不多还健在的抗战老兵之一。在枋湖社区的家中,陈文展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那部壮丽的抗战史诗,从他的青春划过,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3岁就当上娃娃兵

陈文展是地道的厦门人,生长在枋湖村。1938年5月10日,日军从五通登陆,侵占厦门。那一年,陈文展刚刚13岁。“我已经在家里躲了两天,经常看到日本飞机飞过来轰炸。那天,我还记得是农历四月十一,母亲给了我两块大洋,让我坐船去同安潘涂躲一躲。”

坐船逃到潘涂,陈文展身上已经没有钱了,靠着当地好心人的接济,两天后,福建保安第8团经过,一个穿军装的人给陈文展盛了一碗饭,还问他:“要不要来当兵?一个月有两块大洋。”

一听说当兵有钱领,还有饭吃,陈文展赶紧答应了。就这样,陈文展当上了娃娃兵。因为只会讲闽南话,战士们都叫他“小地瓜”。

遇毒气幸运躲过一劫

当兵后,陈文展被带到南昌训练了5个月,就上了战场。

第一战在观音桥打响。观音桥位于九江和瑞昌之间,是当时九江通往河南的必经之地。

为了守住这座桥,陈文展所在的部队在观音桥前方挖了战壕。“一个月后,日本鬼子开了6辆坦克过来,要攻下这座桥。我们打翻了两辆坦克,其余的跑了,我们大获全胜!”陈文展自豪地说。

但很快鬼子便进行了反扑。“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阵地上方飞来一架日本飞机。我们一看,才一架飞机,都没在意。等到太阳出来,阳光一照,感觉有气体开始挥发,战士们都忍不住开始打哈欠、流鼻涕、流眼泪,喉咙里就像撒了整包辣椒粉,无法呼吸,难受极了。每隔几分钟,就有战士死去,一个多小时就死了40多个战士。” 陈文展说,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刚才鬼子的飞机是来撒毒气的。

那次,陈文展所在部队恰好在一个上风口,才幸运地躲过了毒气,捡回了一条命。

加入敢死队炸死4个鬼子

16岁那年,陈文展随部队打到了江西进贤县。那时,日军在阵地上布置了一座碉堡,有一挺重机枪不停地扫射,造成部队很大的伤亡。

陈文展主动要求参加敢死队,去炸碉堡。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借助恶劣天气的掩护,6名敢死队员躲过了鬼子的探照灯,钻过铁丝网,朝碉堡爬去。“我们背了两大袋石灰,每袋各塞了两个手榴弹,这样炸的时候威力更大。”

爬了半个多小时,敢死队员摸到了日军碉堡前。“班长从绑腿里拔出刀,把站岗的鬼子刺死了。我和另一个战士从碉堡的两边分别把两包手榴弹丢了进去,当场炸死4个鬼子。” 陈文展说。冲进碉堡一看,鬼子的两个军官还活着,敢死队直接将其活捉回来。陈文展在碉堡里扫了一圈,“这挺机枪不错。”瘦小的他扛起又重又大的机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机枪扛回了阵地。

因为这次英勇作战,陈文展获得了部队嘉奖。那是他特别自豪的一件事。

每天还要操练半小时

原本计划当两年兵就回家,没想到战争一打就是好多年。“1944年,抗战快胜利了,我在安徽青阳县被日军炸伤。弹片打到了我的屁股。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伤口两三年都没好,我只能爬,无法正常走路。”

后来,陈文展被分配到后方工作,解放前夕才回到厦门老家,见到阔别十几年的母亲。

如今退役已经几十年了,这位带着一身伤病的抗战老兵,至今还保留着在部队时的作息习惯。“我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晚上九十点钟睡觉。早上我会自己操练半小时,都是以前在部队里学的动作。”

(据《海峡导报》)

》》》》相关链接

日伪新闻揭露日军侵厦罪行

钱玲玲

7月6日,厦门市档案局举办《见证:1938厦门——日寇入侵厦门前后报刊史料汇编》新书发布会。

该书由厦门地方文史工作者、市档案馆特约馆员李向群主编,汇集了1938年5月前后,从日军觊觎厦门、骚扰厦金海域开始,到厦门沦陷近9个月的报刊杂志史料。

在这本书中,除了有当时的国内新闻报道评论,更有大量日伪新闻报道评论。例如,台湾日据时期重要报纸《台湾日日新报》,就以日本人的角度刊载了大量日本侵华史实。

在厦门沦陷之前,该报在1938年4月9日发表报道:“日本飞机24日大举空袭了福州、漳州、厦门等地。在四五个小时的短时间内,向3个地方总共投下了100多枚炸弹,摧毁120至130间建筑,炸死60多人,炸伤100多人,效果巨大。”

5月12日,厦门沦陷后的第二天,该报又刊发了社评《占领厦门是必须的》,罪行昭然若揭。5月20日,该报再度刊发报道《我军精准轰炸,厦门大学遍地残骸》。

“日本人不承认侵华战争,可是他们自己发行的报纸杂志,已经把这些罪行都揭露出来了。”李向群说。


相关内容

  • 太仓最后的抗战老兵:打鬼子不像电视剧演得轻松|太仓|老兵抗日
    太仓最后的抗战老兵:打鬼子不像电视剧演得轻松 核心提示:"打鬼子并不像一些电视剧中演的那样轻松,是很残酷的,牺牲也很大.我不仅丢掉了一条右手臂,现在身上还有一颗子弹没有取出来."说起抗战给自己留下的伤,老人说,有一次因为 ...
  • "寻访红色足迹"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 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为庆祝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引导广大青年勿忘历史,珍惜今天,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特别策划并举办了本次&q ...
  • 87岁老兵忆抗战:13岁时杀俩鬼子 曾参加铁道游击队
    开栏的话: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 铭记历史.烛照未来,<济宁新闻>开辟<我家乡的红 ...
  • 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总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总 1.[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 ...
  • 山西孝义向抗战老兵学习致敬献爱心
    军事学院科民军融研合 究中 协办 军 探 索 一出 条效 益 的融合 高组编路 :" 四子 个拓展"是 向就济功 经 能 区拓展 .向行 业 系 统 拓 展 向新.兴 动员人防 .财. 物等资 的源 效指有 装 在备军事 ...
  • 揭秘"八百壮士"最终下落
    全面揭秘"八百壮士"最终下落 专家学者纷纷热议"八百壮士"最终下落 人们为当年"八百壮士"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决心而扼腕,但在坚守了四行仓库4天4夜之后,"八百壮 ...
  • 四行仓库保卫战与八百壮士遗骨(图)
    今日的四行仓库 当年保卫四行仓库的报道图片 3月17日下午,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该基金会理事长任安利介绍,活动主办方将与支持活动的各方共同努力,争取在年内完成流落在太平洋 ...
  • 20**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6年2月14日晚,"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感动中国观后感一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
  • 周恩来与陈嘉庚的故事
    一波三折的第一次会面 1940年3月下旬,当陈嘉庚率领南侨慰问团回国慰问抗日军民来到重庆的时候,长期战斗在重庆的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刚好回延安了.陈嘉庚在重庆第一次接触了共产党人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和邓颖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陈嘉庚率慰问 ...
  • "对台戏"--海峡上空的广播战
    吴世泽现在依然把"五条保证"记得清清楚楚:第一个是保证不打不骂,第二个是保证生命安全,第三个是愿意回家的,我们发路费,有立功的,我们授奖--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吴世泽通过大喇叭把以上内容反复播放,鼓励"国民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