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切片机毕业设计 - 范文中心

离心式切片机毕业设计

08/06

离心式切片机设计

学 院:

业 班 级:

号:

生 姓 名:

导 教 师:

2012 年 9 月 专 学 学 指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

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第 答辩委员会于

年 月 日审定了 班级 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 页,设计图纸 张。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

成 绩: 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

主任委员 (签字)

摘 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一些茎块作物的食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食用土豆或一些薯类的时候要将其切成丝或片,因而离心式切片机应运而生。本文设计的切片机主要针对中小型场合,例如加工作坊、食堂、家庭等。本设计针对一些茎块的形状而设计的。本文分别对带、轴、刀片、刀盘等进行设计计算,对轴承、键等元件进行了选择。本设计的切片机有较高的效率,能分别对土豆、红薯、洋葱等进行工作。

关键词:切片;离心式;切片机;刀片

目 录

摘 要

1前 言 ..................................................................................................................................... 1

2国内外现状 ........................................................................................................................... 2

2.1国外发展情况 ................................................................................................................ 2

2.2国内切片机技术的发展概况 ........................................................................................ 2

3离心式切片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 3

3.1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 3

3.2机构的组成部分及特点 ................................................................................................ 4

4电机的选择 ........................................................................................................................... 4

5 V带的传动设计计算 ........................................................................................................... 5

5.1求计算功率PC .............................................................................................................. 5

5.2选V带的型号 ............................................................................................................... 5

5.3求大小带轮d2、 d1基准直径 .................................................................................... 5

5.4验算带速V .................................................................................................................... 6

5.5计算V带的基准长度Ld和中心距a .......................................................................... 6

5.6验算小带轮包角α1 ....................................................................................................... 6

5.7求V带的根数 ............................................................................................................... 6

5.8 求作用在带轮轴上的压力FQ ....................................................................................... 7

6 V带轮的设计 ....................................................................................................................... 7

6.1 V带轮的要求 ................................................................................................................ 7

6.2带轮的结构尺寸 ............................................................................................................ 7

7轴的选择 ............................................................................................................................... 9

7.1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 10

7.2轴的结构尺寸确定 ...................................................................................................... 10

7.3轴的校核 ...................................................................................................................... 10

7.4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 12

8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 12

8.1轴承的选择 .................................................................................................................. 12

8.2轴承的校核 .................................................................................................................. 13

9键的选择与校核 ................................................................................................................. 13

9.1键的选择 ...................................................................................................................... 14

9.2键的校核 ...................................................................................................................... 14

10刀片的设计 ....................................................................................................................... 14

11 入料斗的设计及叶轮的设计 .......................................................................................... 16

12 机架的设计 ...................................................................................................................... 16

12.1 机架设计要求 ........................................................................................................... 16

12.2 机架材料的选用及壁厚选择 ................................................................................... 17

12.3 机架整体设计 ........................................................................................................... 18

13机体结构的设计 ............................................................................................................... 18

14结论 ................................................................................................................................... 19

参考文献 ................................................................................................................................ 19

致谢 ........................................................................................................................................ 20

1 前 言

薯类作物在我国分布很广,有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种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

物之一,马铃薯还是一种很好的蔬菜作物。我国薯类作物种植面积1.4亿亩左

右,总产量达2 ~ 3千万吨,是世界上产薯最多的国家。

随着现在的快餐业迅速崛起,对茎块的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多。像土豆薯条、

薯片等休闲食品的消费急剧增长。这给茎块食物的加工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在茎块作物的加工过程中需将其切成片。因此切片机应运而生。按刀片安装形

式的不同切片机可以分为盘刀式、滚刀式和离心式三种。本设计主要针对加工

效率较高、应用较为普遍的离心式切片机进行设计。

2 国内外现状

2.1 国外发展情况

国外的切片机技术始于六十年代, 到七十年代已经发展成熟,八十年代中

期,大部分切片机都可以加工125mm(5英寸)以上大直径单晶,象瑞士的迈尔

-布格耶斯公司的卧式内圆切片机,切割棒料直径最大可以达到304.8 mm(12

英寸)。八十年代中期后的一、两年,切片技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相当多的

多功能全自动切片机相继商品化。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续道著名的切片机厂家,

如瑞士Meyer-Burger AG公司的TS系列机,日本Tokyo Semitsu 株式会社的TSK

(若干)系列机, 日本Okamoto Machine 株式会社的ASM系列机, 美国STC

公司的STC系列机等。就切片机的结构而言,主轴以空气轴承活滚动轴承为支

撑方式的卧式和立式两种。发展到现在,就切片机的功能而言,已经相当齐全,

而且复合化,切片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2.2 国内切片机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切片机技术始于七十年代初期,我国的切片机广泛应用于蔬菜、中

药、冻肉等领域, 其中土豆的应用尤为显著。目前我国切片机的主要方式有以

下几种:

(1)直线往复式切片机。直线往复式切片机的结构简单,但效益低。 因此

它应用于工作要求不高、效益低的场合。

(2)圆盘旋转式切片。圆盘旋转式切片机的机构简单也有较高的生产效益,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1

(3)水枪式切片。水枪式切片机耗水量打, 只能切出平直的片, 因此它的

应用不是十分广泛。

(4)圆形(内圆切片的外圆切片)切片。圆形式切片机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但是结构复杂,设计较困难,因此它应用于工作效率要求相当高的专业领域。

我国的切片的研究开发方面虽然已有30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切片机的研制

发展也非常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仍然有一定的距离,研制的切片机

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虽然在我过已有切片机的生产厂家如山东省诸城市

大洋食品机械厂的大洋牌土豆切片机有400型、600型、江阴鑫达药化机械的中

药切片机等。但我国的切片机方面仍然没有根本性突破。

3 离心式切片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3.1 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3.1.1 结构特点

根据本设计的要求及适用面来确定切片机的形式:本设计中我采用离心式,

因为离心式切片机的装料和卸料都比较容易, 结构简单,操作和维修便易,而

且离心式相对立式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小,有益于机械的正常工作,是非常适合

作坊的机械。本人设计的里离心式切片机,主要是由电动机经V带降速并传递

给平带动力,从而使平带进行旋转运动并带动切片机内壁旋转运动,物料受到

离心力作用紧贴切片机内壁,刀片对物料进行旋切而达到切片作用。本机构主

要有以下优点:

一、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能达到500~1000kg/h。

二、切片的厚度一致性高,损耗低。

三、切削种类多,能对土豆、红薯、洋葱等进行切削。

四、结构简单紧凑。

按动力种类分,离心式切片机可分为机动和人力两类。机动的包括内燃机

驱动和电机驱动。本设计选择效率较高的电机驱动为动力来源。

离心切片机由电动机、旋转叶轮、皮带传动装置和输入、输出物料装置等

组成。其结构如图1:

2

图1 离心式切片机结构简图

Fig.1 Leave heart type slice of structure

1-电动机 2-皮带机皮带轮 3-传动轴 4-叶轮及其刀片

3.1.2 工作原理及工作条件:

离心式切片机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皮带轮传动减速装置带动输出轴转动,

轴的末端接一旋转盘,固定的刀片随着转盘的转动把物料离心甩到边上通过固

定刀片切成片, 切片的厚度出刀片与转盘间的垫片厚度在控制。此外,切片与

起丝的转换可以通过更换切片来实现。

配套动力:1~1.5 kw 切片厚度:2~5 mm 叶轮转速:200~550 r/min 生产

率 500~1000kg/h

3. 2 机构的组成部分及特点

3.2.1 电动机

本设计选择电机为Y90L-4,其额定功率为1.5 KW, 同步转速为1500 r/min

(具体选择计算见第4部分)。

3.2.2 皮带传动装置

切片机选择V带轮作为传动装置,传动比为3.53。

3.2.3 轴

3

轴的材料为45号钢,轴的固定选用深沟球轴承:采用轴肩定位。

4 电机的选择

生产效率Q为 500~1000 kg/h所以Q取600 kg/h, 配套动力:1~1.5 kw, 叶

轮转速:200~550 r/min。茎块一般为椭圆形,测定其长为65-80 mm, 宽为45-60

mm。由生产效率的公式

Q=60³B³r³n/1000³a³b³t³z (4-1)

Q=60³80³250³n/1000³70³3³4

得出n≈396 r/min

B 是刀片长度;

r 为刀盘半径;

n 为传动轴的转速;

a b 分别是一般茎块的椭圆的长和宽;

T 为切片厚度;这里切片厚度为3 mm.

z 为刀片片数,刀片片数为4.

由V带动传的传动比为3.53,则电机的转速范围是396³3.53=1320.57

r/min。 由配套功率为1~1.5 kw,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

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选择电机为Y90L-4,其额定功率为1.5 kw, 同

步转速为1500 r/min电动机结构如图二所示:

图2 电动机

4

5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5.1 求计算功率PC

因为Pd=1.5kW,n=1500 r/min,i1=3.53则由机械设计手册表13-15

可知选KA=1.1

则由公式 :

PC=KAP (5-1)

则得出PC =1.5³1.1=1.65 kw

5.2 选V带的型号

可用普通V带或窄V带,现选普通V带。

根据PC=1.65 kw, nd=1500 r/min,由机械设计手册查出为V带为Z

型带

5.3 求大小带轮d2、d1基准直径

由机械设计手册中表13-9可知d1=50~71 mm,现在取小轮d1=71 mm

由公式:

d2=n1d1(1-ε)/n2 (5-2) 可得出d2=n1d1(1-ε)/n2=3.53³71³0.98=245.617 mm。其中ε在机

械设计手册查出为0.02

由机械设计手册表13-9取d2=236虽然n2略有增大,但其误差小于5%,

在允许的范围内,所以d2=236可以。

5.4 验算带速V

由公式 V=πd1n

V=πd1n60⨯1000 (5-3) 算出60⨯1000可60⨯1000以V带的速度=3.14⨯71⨯1500=5.57 m/s

V带的带速度5~25 m/s的范围内,合适。

5

5.5 计算V带的基准长度Ld和中心距a

查机械设计手册由其中计算V带公式:

a0=1.5(d1+d2) (5-4) 初步计算选取V带的中心距a0

则可以得出a0=1.5(d1+d2)=1.5³(71+236)=460.5,现在取a0=470,由公式0.7(d1+d2)

π2

(d1+d2)

+

(d2-d1)4a0

2

(5-6)

(236-71)4⨯470

2

可以得出带长为L=2×470+

3.142

(71+236)

+=1436.5 mm

由机械设计基础查表13-2选用V带的型号,对Z型带选用Ld=1600 mm。再由其公式:

a≈a0+

Ld-L0

2

(5-7)

1600-1436

2

可以确定V带的中心距a=470+=552

5.6 验算小带轮包角α1

查机械设计基础由公式 α1=180°-d2-d1

a

³57.3° (5-8)

236-71470

可以得出α1=180°-所以得出包角合适。

³57.3°=159.88°>120°

5.7 求V带的根数

查机械设计基础由公式: Z=

Pc

(P0+∆P0)KαKL

(5-9)

6

已知n1=1500 r/min ,d1=71 查表可以得出 P0=0.30 KW 由传动比i=3.53 查表13-5得 ∆P0=0.03 KW

由α1=159.88° 查表13-7得 Kα=0.95,查表13-2得KL=1.16,由此可得

Z=

1.65

(0.30+0.34)⨯0.95⨯1.16

≈2.357

所以V带取3根

5.8 求作用在带轮轴上的压力FQ

查机械设计手册表13-1得出V带每米长的质量q=0.06 kg/m由公式: F0=

500Pc

zv

(2.5Kα

-1)+qv

2

(5-10)

其中Pc为功率,Z为v带的根数,V为v带的带速,Kа为包角修正系数可以

查表得出其值为0.95

500⨯1.653⨯5.57

2.50.95

可以得出F0=

(-1)+0.06⨯(5.57)

2

≈82.4 N

现在计算作用在带轮上的压力FQ ,由公式: FQ=2zF0sin

α12

(5-11)

可以得出FQ=402.5 N

6 V带轮的设计 6.1 V带轮材料的选择

设计V带轮时应满足的要求是:质量小,结构工艺好,无过大的铸造内应力,质量分布均匀,转速高时要经过动平衡,轮槽工作面要精细加工(表面粗糙度一般为3.2以减少带摩擦,各槽的尺寸和角度应保持一定的精度,以使载荷分布较均匀。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铸铁,常用的材料牌号为HT150或HT200,转速较高时采用铸钢,小功率采用铸铝或塑料。考虑本设计的功率情况和转速,本设计采用铸铁,材料牌号为HT200。

7

6.2带轮的结构尺寸的设计 6.2.1 带轮结构形式的设计

铸铁制V带轮的典型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1、实心式;2、腹板式;3、孔板式;4、椭圆轮辐式。

V带轮的结构形式与基准直径有关。当带轮基准直径为dd≤d(d为安装带轮的轴的直径,mm)时可采用实心式;当dd≤300mm时,可采用腹板式;当dd≤300mm时,同时D1-d1≥100mm时,可采用孔板式;当dd>300时可采用轮辐式

由5.3中的计算已知d1,d2: 小带轮基准直径d1=71 mm 安装轴带轮轴的直径d=25 mm ∵ dd≤d ∴小带轮选用实心式 小带轮基准直径d2=236 mm

∵ dd≤300mm ∴大带轮选用腹板式

6.2.2 带轮尺寸的设计

V带轮的轮槽与所选用的V带的型号相对应,此设计选的是Z带,根据书上表格可直接得出

基准宽度b0=8.5 mm

基准下槽深度hfmin=7.0 mm 槽间距e=12±0.3 mm 最小轮缘厚δmin=5.5 mm 带轮宽度 B=45

带轮的总长L=(1.5~2.5)d=50

图3 主动轮

8

大V轮d=236mm小于350,所以采用腹板式。由其轴径为25 mm. 基准宽度b0=8.5 mm 基准下槽深度hfmin=7.0 mm 槽间距e=12±0.3 mm 最小轮缘厚δmin=4.5 mm 带轮宽度 B=37

带轮的总长L=(1.5~2.5)d=50

图4:从动轮

轮槽工作表面的粗糙度为1.6或3.2,由于这两个带轮在切片机运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传动作用,所以两个带轮轮槽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均取1.6

7 轴的选择

选取轴的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根据轴上零件的安装、定位及轴的制造工艺,确定轴的结构如图五:

图5:轴

9

7.1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根据表(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下同)取 C=107—118,则有[17]根据课本表14-2,可知45钢可取 [τ]=35 Mpa,C=112

轴的强度计算 ,由公式计算轴的最小直径,由公式: dmin=9.55⨯100.2[τ

6

pn

]

*=cpn

(7-1)

得出dmin=112

1.5396

≈17 mm

计算轴的输出力矩T,由公式: T=9550*

pn

(7-2)

1.5396

可以得出T =9550³≈36 N.m

轴的输出直径显然不大,且与轮盘和从动轮的尺寸比列不协调,考虑到与键槽和电动机的输出直径为24mm。已经远大于dmin, 所以取最小轴径dmin取25 mm

7.2 轴的结构尺寸确定

轴的两端分别与刀盘的从动轮相连接,所以取d1-2=d7-8=25 mm。带轮及刀盘采用轴肩定位,且定位高度h>0.07d d2-3=d6-7=30 mm。考虑此处轴径,出轴承产品目录中初步选定7207c 角接触球轴承,其尺寸为d³D³B=35³72³17, 所以d3-4= d5-6=35mm。查手册7207c 角接触球轴承的轴肩高为4 mm,所以d4-5=43 mm

由刀盘的尺寸和从动轮的尺寸确定l1-2=26 mm ,l7-8=35 mm。由轴承的尺寸,可以确定l3-4=l5-6=17 mm。有轴承端盖的结构和传动轴,确定轴承端盖的总宽度为20,根据轴承端盖的装拆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剂的要求,去l2-3=l6-7=60 mm。根据轴的总体尺寸,取l4-5=100 mm。

7.3轴的校核

10

求轴上的载荷,首先根据轴的结构,作出轴的计算简图。根据轴的计算图,做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图6 轴的载荷分析图

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靠近大带轮轴承上的截面为危险截面。现将计算的危险截面处的M、MH、MV。

选取轴的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根据《机械设计》表14-2,已经算出轴的最小直径为25 mm,扭矩为36 N.m

所以,可以计算出作用在轴上的力圆周力Ft: Ft=Ft=

2Td

(7-3)

=288 N

2*360025

作用在刀片上的力径向力Fr:

Fr=Ft⨯tan30

(7-4)

11

可以得出Fr=166.2 N

根据上面的数据和轴的机构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受载荷最大的面是靠近大带轮的轴承端面,因此求得此截面的弯矩扭矩如下表:

表3截面的弯矩扭矩

载荷 支反力F 弯矩M

MH=34245N/mm

总弯矩 扭矩T

MM

1

平行于轴

F1=FQ⨯74=

垂直于轴

1125 N

FNV1=1021.46NFNV

M

2

=-200.46

N

V1

=54065.7N/mm

M

V2

=-9020.7N/mm

==

3424534245

2

+54065.7+90207

2

2

=63999 N/mm

2

2

=35413 N/mm

T2=131759.8 N.mm

7.4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险截面C)的强度。根据《机械设计》式(15-5),以及上表的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α=0.6,计算轴的应力,由公式:

σ

=

M

21

+(αT2)W

32

ca

(7-5)

得出轴的应力:

σ

=

M

21

+(αT2)W

32

ca

=37.6 Mpa

前面已经选定轴的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由《机械设计》表15-1可查得

[ζ-1]=60 Mpa,所以计算出轴安全。

12

故该轴在此截面的右侧的强度也是足够的。本机无大的瞬时过载及严重的应力循环不对称性,故可略去静强度校核。至此,轴的校验结束,轴的校验合格。

8 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8.1 轴承的选择

由于轴承主要承受的只有机体中的轴,叶轮,从动轮的径向力。故选用角接触轴承7207C角接触球轴承。

轴承的主要参数:n=396r/min 预计寿命为8年

工作小时数Lh预计为12000小时

8.2 轴承的校核

角接触球轴承一般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内圈装在轴上,外圈装在机座和轴承座上。内圈上有滚道,当内外圈相对旋转时,滚动体将沿着滚道滚动。保持架的作用是把滚动体均匀地隔开。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材料应具有高的硬度和接触疲劳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冲击性。一般用含铬合金钢制造。工作表面要磨削和抛光。与滑动轴承相比,角接触球轴承具有摩擦阻力小、起动灵敏、效率高、能够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的作用力等优点。所以选择角接触球轴承。由上述可知,选择7207C的角接触球轴承,现对其进行校核。

因该轴承受Fr 和Fa的作用,必须求出当量动载荷P。计算时用到的径向系数X、轴向系数Y要根据Fa/C0r值查取,而C0r是轴承的径向额定静载荷,在轴承型号未选出前暂时不知道,故用试算法。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表16-11,暂取Fa/C0r=0.17,则e=0.5。

因Fr=288N,Fa =166.2N,则Fa/Fr=0.57>e,由《机械设计基础》表16-11查得X=0.44,Y=1.4。

由公式

P=X Fr +Y Fa (8-1) P=0.44

⨯288+1.4⨯166.2=359.4≈359N

计算所需径向基本额定动载荷值,由公式:

13

1

CR=

fPP⎛60n⎫ε

L h⎪6

ft⎝10⎭

(8-2)

fp=1.2(查《机械设计基础》表16-9得);

ft=1(查《机械设计基础》表16-8得,因工作温度不高); Lh是使用寿命,为12000h 所以:

Cr

fP⎛60n⎫=P Lh⎪6

ft⎝10⎭

11.2⨯359⎛60⨯396⎫

N=⨯12000 ⎪6

110⎝⎭

3

≈2910N

Cr=2910>2900 N C0r=1920 N

故7207C的角接触球轴承轴承的Fa/C0r=288/1920=0.15与原估算接近,适用。

9 键的选择和校核 9.1 键的选择

均为一般联接,可选用普通平键中的圆头普通平键。 安装刀盘处键的选择:

此处轴的直径d1=25 mm,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表4-1得键的截面尺寸为:宽度b=8 mm,高度h=7 mm,取键长L=14 mm.

与皮带轮联接的键的选择:

此处轴径为d2=25 mm,同理选用键的宽度b=8 mm,高度h=7 mm,取键长L=18 mm.

9.2 键的校核

键、轴的材料都是钢,键采用静联接,冲击轻微。查《机械设计基础》表14-1得许用挤压应力[ζp]=120~150 Mpa,取[ζp]=135 Mpa。

键1的工作长度l=L-b=14 -7 =7 mm,键与刀盘的接触高度k=0.5h=3.5 mm查机械设计手册由公式:

σ

p

=

2T2⨯10kld

3

(9-1)

14

得出ζp为116 Mpa小于[ζp]所以键1的强度合适。

键2的工作长度l=L-b=25 -6 =19 mm,键与皮带轮的接触高度k=0.5h=3mm

σ

p

=

2T2⨯10kld

3

(9-2)

得出ζp为136 Mpa小于[ζp]所以键1的强度合适 T——传动的转矩N²m k——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 l——键的工作长度mm d——轴的直径

10 刀片的设计 10.1 刀片类型的选择

切削刀片有直刃刀片和圆刃刀片两种,现对直刃刀片和圆刃刀片在切削中的受力作用下分析,从而选择切削刀片。

本设计将针对常用型号的刀片进行受力分析从而选择出适合本型号离心式切片机的最优方案。

直刃刀片在切削中的受力数据如下表:

表4直刃刀片分析

Table4 The analyzing of straight bit

编号 项目 切削面积 切削阻平均切削阻切削长平均切削阻

1 2 3 4

cm2 kg

2.2 5 2 2 2 1.5 3

顺行 2.4*1.3 逆行 1.4*0.6 顺行 1.6*0.8 逆行 1.4*0.6 顺行 0.7*1.3 逆行 1.0*0.5 顺行 1.9*1.2

力 0.705 5.952 0.694 1.786 2.198 3 1.316

度 力 24 14 16 15 13 10 9

0.092 0.375 0.125 0.133 0.667 0.15 0.158

kg/cm2 mm kg/mm

15

5 6

逆行 0.7*0.6 顺行 1.9*0.8 逆行 0.9*0.8 顺行 1.2*0.7 逆行 1.2*0.6 平均

3.5 1.5 3 2 2

8.333 0.987 4.167 1.681 2.778 2.799

7 19 9 12 12

0.5 0.79 0.333 0.167 0.167 0.258

圆刃刀片在切削中的受力数据如下表:

表5圆刃刀片分析

Table5 The analyzing of arc bit

编号 1 2 3

项目 切削面积 切削平均切削阻力 切削长度 平均切削阻力

cm2 kg 顺行 2.4*0.5 1.5 顺行 1.5*0.7 2

阻力

kg/cm2 mm kg/mm 1.25 24 0.063 1.905 16 0.133

逆行 1.4*0.6 2.5 2.98 14 0.179 逆行 1.4*0.8 1.5 1.339 15 0.107 顺行 1.7*0.3 1.5 0.629 13

0.088

逆行 1.0*0.5 1 2 10 0.1 4

顺行 1.8*0.7 2.5 1.984 9 0.139

逆行 0.7*0.6 2 8.477 7 0.286 5

顺行 1.8*0.2 1 0.455 19 0.056

逆行 0.9*0.8 2 2.778 9 0.222 6

顺行 1.9*0.1 2 0.887 12 0.05 逆行 1.2*0.6 1.5 2.083 12 0.125

16

平均 1.92 0.133

以上两表可以看出圆刃刀片要比直刃刀片省力50%左右,所以本设计采用圆刃刀片,材料选用45#。

10.2 刀片形位及尺寸的设计

因为根据设计要求,刀片是在机壳内壁上固定,通过叶轮的旋转使物料相对刀片运动从而达到切削的目的。所以刀片应适当弯曲,刀片弯曲半径r0应接近机壳内壁的半径。

r0=(0.4~0.55)D (D为机壳内壁上刀座的直径) ∵D=282mm

因为考虑到刀片将会需要调节以保证切削厚度,所以r0可稍大于刀座直径 ∴取r0=142mm

根据要求,切削厚度为3mm,且刀片需要通过调节以保证切削厚度,所以刀片厚度应稍大于切削厚度以嵌入刀座并可进行调节,刀片厚度取4mm。

考虑到本设计的离心式切片机的切削物料以土豆等作物为主,刀片的长、宽应接近作物的尺寸了。考虑到平带是圆周运动,因此我设计在每隔一定的距离安装一把刀片,有效的利用圆周运动,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整个刀座上装有4把刀片,即在平带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刀片切削4次。刀片的尺寸为长取65mm,宽取50mm。,用铆钉将刀片铆上去。铆钉的大小选取:采用沉头的型式,L

=10mm,d=4mm

。同时,为防止刀片的强度由于有沟槽而降低,在刀座

装有刀片的地方也铆上薄铁皮,能有效的减少因开有沟槽而造成的强度降低。

11 入料斗的设计及叶轮的设计

入料斗是保证进料顺利,同时起定力刃的作用,根据本机构的整体特点,入料斗设计成倾斜的矩形状,这样物料可以出重力自动下滑,入料斗和叶轮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或太小,必须保证切片的厚度, 所以设计入料斗与刀盘之间的距离为100 m左右。现考虑如何让茎块进入料斗后能顺利下滑,来完成切割

17

工序,首先查表得到物料与物料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4, 在分析茎块在料斗中的受力情况。

要让茎块能顺利下滑,必须要求向Fn向x轴的投影在x轴的正方向上, 那样茎块才能顺利下滑,那么就必须要求ɑ>δ,斜坡角度的确定过程如下:

FR= FN+F1 (11-1) 要想让茎块能顺利下滑的话, 那么必须Gsin(ɑ-δ)>0,也就是说ɑ>δ时茎块就能顺利下滑, f=tgδ=0.4,得到δ=21.8°,而ɑ>δ, 所以取ɑ=45°,也就是说料斗的倾斜角度ɑ=450。 叶轮的设计图如下:

图7:叶轮 Fig.7 Vane wheel

叶轮是顺时钟旋转,是通过键槽连接固定在轴上。为了防止叶轮沿轴方向串动,叶轮顶部端盖通过螺母连接固定在轴上。叶片是通过焊接在连接叶轮上面。叶片设计成圆弧形是为了更好的将茎块作物顶在到刀片口使物料能够更好的切削。

12 机架的设计

12.1 机架设计要求

18

机架起到在机器中支承或容纳零、部件的作用,机架的设计主要应保证以下三点:

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形状简单,便于制造; 3.便于在机架上安装附件等。

绝定机架工作能力的主要准则是刚度。在离心式切片机的中刚度决定着切片机的生产效率和切削精度。

强度是评定重载机架工作性能的基本准则。机架的强度应根据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发生最大载荷或安全装置所能传递的最大载荷来校核其静强度。此外还要校核其疲劳强度。机架的强度和刚度都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考虑。动刚度是衡量机架抗震能力的指标,而提高机架抗振能力应从提高机架构件的静刚度,控制固有频率,加大阻尼等方面着手。

机架受压结构及受压弯结构都存在失稳问题。有些构件制成薄壁腹式也存在局部失稳。稳定性是保证机架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必须加以校核。

为了满足稳定切片和切削效率的要求,本设计的离心式切片机在功能上应该完成以下几点要求:

1.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机架的重量应要求轻、成本低。 2.抗振性好。 3 .噪声小。

4.温度场分布合理,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小。

5.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性良好,便于铸造、焊接和机械加工。 6.结构便于安装、调整及修理。 7.导轨面受力合理、耐磨性良好。 8.造型好。、

12.2 机架材料的选用及壁厚选择

铸造机架常用材料: 1.铸铁:

19

铸铁流动性好,体收缩和线收缩小,容易获得形状复杂的铸件。铸铁的内摩擦大、阻尼作用强,故动态刚性好。另外还有切削性能好、价格便宜和易于大量生产等优点。铸铁主要 有灰铸铁、球墨铸铁。 2.铸造碳钢

铸钢的弹性模量大,强度也比铸铁高,故用于受力较大的机架。由于钢水流动性差,在铸型中凝固冷却时体收缩和线收缩都较大,故不宜设计复杂形状的铸件。 3.铸造铝合金

铝合金密度小、重量轻,通过热处理强化,具有足够高的强度、较好的塑性,良好的韧性。

材料的选用,主要是根据机架的使用要求。本设计中的离心式切片机的形状较复杂。铸铁的铸造性能好、价廉和吸振能力强,应用也最广。焊接机架具有制造周期短、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由于本设计的机架结构较为复杂,为了满足支撑其它各零件的要求,本离心式切片机机架各零件零件采用HT200,整体选择焊接的方式。

壁厚选择

当机架零件的外廓尺寸一定时,因而在满足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等条件下,应尽量选用最小的壁厚。

12.3 机架整体设计

机架整体应起到固定及连接各零件的作用。 机架结构如下图。

20

图8:机架

机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支腿、底板、电机护罩、输出滑板、机壳、刀片座、连接板、支板、连接板、固定箱、固定箱盖。

13 机体结构的设计

机体就是由机座和箱体焊接而成,材料为HT200,箱体的安装传动轴的, 为了减少整个机体的重量,采用机座把箱体支撑起来, 再把箱体和箱盖相连接,使得整体结构更简单、合理、稳定,减少震动。

机座的下面安装电机,比带轮设置在机体外面,这样方便调节比带轮的松紧,检查皮带的安装是否正确到位。

14 结论

本机构主要是针对中小型场合而设计的, 它可以对多种茎块类作物进行工作,且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本机构主要内容:1离心式切片机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动态;2离心式切片机总体方案的拟定和梳脱装置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3离心式切片机传动方案的确定及设计计算,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4离心式切片机抓哟受力零件的强度或寿命校核计算;5离心式切片机装置总图、部件图、零件工作图的绘制。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 我从中受益良多;在设计过程中,是我在大学所穴的理论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了解了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流程,特别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得我所学的知识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巩固,同时通过这次设计有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从而为我以后更好地从事这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1 本设计的优点

本切片机有多种功能,能将多种径类作物切成片,也能将其切成丝;同时该切片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效率处于大型接卸与手工劳动之间。适合工作与作坊、食堂、家庭等中小场合;另外该机构的明显要求就是切片无的尺寸要求低,使用广泛。

21

14.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由于本设计因为个人知识有限,本切片机采用卧式刀盘,因此在切片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切片厚度不均匀的情况,还有就是本切片机占空间大。设计的切片机结构比较简单。

主要改进措施是为了解决不均匀的问题,解决方案是: 在切片过程中始终保持切片的物体压紧,使其不跳动、不滑移。还有就是轴承的润滑比较的困难。还有能够通过人为去调节速度。

22

参考文献

[1] 濮良贵、纪明刚. 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八版. 143-272 [2] 王与、王顺喜. 饲料粉碎机发展现状分析[J]. 北京: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10

[3] 王昆、何小柏,汪信远.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30-152

[4] 刘曼茹.锤片粉碎机的研究[J]. 北京:农业机械学报,l990,3(54) [5] 沈长山. 饲料粉碎粒度对营养和加工成本的影响[J]. 北京: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4

[6] 王卫国. 饲料粉碎粒度最新研究进展[J]. 北京: 稂食与饲料工业2001,11

[7]沈再春主编.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备[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75-82

[8]李良藻、汤楚宙主编. 农产品加工机械[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9] 无锡轻工业学院主编.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 [M].北京:中国轻工业版社,1993.

[10] 崔大同主编. 果蔬加工机械[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11]第一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研究所.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上、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2.

[12] 饶应昌.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37-145 [13]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实用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4

[14] 谷文英.配合饲料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88-92

[15] 沈再春.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105-120

[16] 庞声海、饶应昌.饲料加工机械使用与维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0.

[17]厉建国、赵涛.食品加工机械[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4.130-152

[18] 许学勤.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8.138-142

[19] 马海乐.食品机械与设备[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75-85 [20] 肖旭霖. 食品机械与设备[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5-8

23

致 谢

在历时数月的努力后,终于完成了本次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己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完善,并且汤教授治学严谨、踏实沉稳的学风给人以深厚影响,在我的学习、生活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使得本次设计能够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教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同时也感谢在本次设计中给予我帮助的罗海峰等老师,谢昌盛等同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己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完善,并且汤教授治学严谨、踏实沉稳的学风给人以深厚影响,在我的学习、生活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使得本次设计能够顺利完成。

此外,还要感谢在大学四年中帮助我的人,同时,也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并且共同奋斗四年的大学同学们,能够顺利完成论文,是因为一路上有你、有你们,衷心地感谢所有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过我帮助的人,十分感谢。

24


相关内容

  • 实验一 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
    实验一 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实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 ...
  • 免疫荧光原理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 ...
  • 20**年_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_专利代理实务(修改)
    2014专利代理实务真题 试题说明 1. 假设应试者是某专利代理机构的专利代理人,受该机构委派代理一件专利申请,现已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该专利申请发出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及随附的两份对比文件. 2. 要求应试者针对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
  •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第39卷第12期2010年12月Journ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Vol.39No.12Dec.2010 1041··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王晓华,王扬,蒋涛,付立业,姜又红 ( ...
  • 毕业设计_多亮度等级调光灯制作(终稿)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 题目: 下 达 日 期: 月 日 开 始 日 期: 年 月 完 成 日 期: 年 月 指 导 教 师: 学 生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教 研室主任: 系 本系统基于单片机MSP430F4 ...
  • 糕点切片机说明书
    糕点切片机说明书 第五组 易万力.李华斌.杨永亮.林楷.王博 指导老师:李小江 目录 一.设计题目和要求 ................................................................... ...
  • 用单片机进行方波发生器的设计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信学院课程设计报 课程名称:院 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告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电 信 学 院 于 长 麟 2012年05月08日 目录 一.概述 . ........................ ...
  • 基于单片机的秒表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秒表设计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所在学院: 年 月 日 摘要 本设计是一个利用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秒表系统,它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系统设计.它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中心器件,利用其定时器/计 ...
  • 单片机八路抢答器课设
    目录 前言................................................................ 1 1.1设计背景及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