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训练题7 - 范文中心

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训练题7

05/14

第二节 土地资源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___资源。

思路解析: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可再生

2.说一说土地资源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什么。

思路解析与答案: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条件。我们吃的稻米和小麦等粮食,都是利用土地资源收获的农产品。土地资源还可以提供放牧的条件,提供肉类和奶类食品;林地可以为森林的培育提供条件,间接为人类提供木材、纸张等物资;土地资源中的城市建筑用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住房和生活所需的娱乐场所、超市等。

3.说一说你所在的地区土地利用有哪些类型。

思路解析:对于城市学生而言,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多为城市建筑用地;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

答案:(略)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思路解析: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即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答案: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2.目前土地资源丧失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气候变暖 C.种植树木 D.过度放牧

思路解析:土地遭受水蚀、风蚀、水土流失、沙漠侵吞、次生盐碱化和建筑用地不断扩大,耕地不断缩小。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损失土壤约50亿吨。 答案:A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非季风区 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 D.半湿润、半干旱区

思路解析:从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这里降水量超过400毫米,是我国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B

4.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

A.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

B.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C.华北、西北和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青藏高原以及西北地区

思路解析: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山地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地以及东南部武夷山等山地。因此林地在我国具体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不宜发展林业。

答案:B

5.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思路解析:我国土地类型种类齐全。按照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可以分为:可利用土地和难利用土地。可利用土地包括可利用草地、林地、耕地以及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难利用土地主要包括沙漠、石头、山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占总比例的21.6%。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自然条件较好,但是尚未被开垦的宜耕土地,由于这些宜耕土地大多已经开发再加上人们的不合理的过度垦殖,我国扩大耕地的潜力不大。

答案:C

6.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 )

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内蒙古草原

思路解析:按照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可以分为可利用土地和难利用土地。难利用土地主要包括沙漠、石头、山地、永久积雪和冰川,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占总比例的21.6%。根据这些地区的分布可以判断A选项属于难利用的土地。

答案:A

7.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在陡坡上开垦梯田

B.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可能地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洞庭湖大面积围湖造田

D.农村新建住宅,尽可能选择荒坡地

思路解析:在陡坡上不适宜开垦梯田。因为随着坡度的增大,修筑梯田的工程量会逐渐增加,而所得梯田的面积会逐渐减小,耕作的难度也加大,所以,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应该尽可能地将放牧牲畜的数量和牧场的大小协调起来,让草场得到有效利用和循环发展。洞庭湖能够对长江水起到蓄积水量的作用,如果在湖边大面积围湖造田,就会降低湖水的蓄积效果,当洪水来临的时候发生人员和经济损失。农村可以充分利用荒坡地来新建住宅。

答案:D

8.列表比较几种土地类型的分布,并联系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解释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1)填写上表。

(2)分布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了解,可以知道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这里降水丰富,以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这里降水量少,气候比较干旱,主要地形区以高原、沙漠、戈壁和石山为主。

答案:(1)

快乐时光

地理考试

大学地理考试是口试。教授提了三个问题,一个学地理的学生答不出来。为了给他一个及格的机会,教授最后问他: “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 “„„” 教授气急败坏地喊道: “克里斯朵夫·哥伦布!” 这个学生拔腿就往外走,教授惊奇地把他叫住: “喂,你为什么要走啊?”“对不起,您不是叫下一个考生了吗?”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__________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集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利用的土地。

思路解析: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降水量少于400毫米,这里是我国草地的主要分布区,也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由于降水稀少,这里集中了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利用的土地资源,因而这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

答案:400 沙漠 戈壁 高寒荒漠

2.关于我国耕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耕地在我国分布面积非常广,东部和西部都有分布

B.耕地地区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

C.耕地可以为我们提供充足的粮食

D.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思路解析: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这里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为人们生活提供充足的粮食。A选项中耕地分布在东部地区而不是西部,叙述错误。

答案:A

3.下面表述符合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理念的是( )

A.山区土地广阔,适宜耕作,这里森林茂盛,适宜发展林业

B.草原牧区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

C.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但是土地贫瘠,不适宜发展耕作业

D.乡村和城市相比,道路更多

思路解析:耕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著名的粮仓。山区地形崎岖,不易耕作,但是这里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草原牧区的人们放牧牛羊,发展畜牧业。城市地区人口密集,高

楼林立,道路如网,到处是住宅、商店和工矿企业。根据这些叙述,可以看出四个选项中B为最佳选项。

答案:B

4.关于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B.土地是可再生资源,无论怎样利用都不会降低其生产力

C.土地是土壤资源

D.戈壁、高寒荒漠等不属于土地资源

思路解析:土地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不合理的利用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也会降低土地生产力。土地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等各种地表形态,是组成人类环境的要素之一。土地资源主要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如人们将森林占用的土地称为林地,将草原占用的土地称为草场等。但是人们将目前还难以利用的沙漠、石山等也包括在土地资源之内。土地和土壤不能够等同。土壤是指陆地上具有肥力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答案:A

5.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连接正确的是( )

A.黄河中下游——草地 B.长江中下游——旱田

C.大兴安岭——林地 D.内蒙古高原——水田

思路解析:通过阅读土地利用类型图可以得到相应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正确连线:黄河中下游以旱田为主。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地区以耕地为主,耕地分为水田和旱田。其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以旱田为主,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以水田为主,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降水量少于400毫米,这里土地利用上多以草地为主。大兴安岭以林地为主。

答案:C

6.以旱田耕作业为主的农业区是( )

A.珠江三角洲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思路解析:阅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其中耕地可以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旱田和水田两大类。旱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以南则分布水田。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华北平原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而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则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因此华北平原是以旱田耕作业为主的农业区。

答案:D

7.读图3-3“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3-3

(1)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

(2)我国种植业分布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主,图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区。

(3)我国种植业以___________为界划分为南方和北方。

思路解析:通过阅读图例和对我国年降水量图的判读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大多分布在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通过对种植业分布地区和我国地形图的阅读,可以发现我国种植业分布的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一部分,这里地形平坦,以丘陵、平原为主。图中所表示的地形区有东部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正是由秦岭—淮河划分了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答案:(1)400 mm (2)平原 丘陵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3)秦岭—淮河

8.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一条条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坡坡草灌,一层层梯田,山西省河曲县60多万公顷的黄土高坡被装扮得绿油油的。全县得到治理的地区,基本上达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但是过去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每逢下雨,泥沙俱下,水流变成泥流,每年地表流失肥土近1厘米。经过十多年的大规模综合治理,现在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每年减少入黄泥沙600多万吨。

(1)请补充合理利用土地或不合理利用土地的实例1—2例。

(2)请你谈谈防止水土流失有哪些方法。

思路解析: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 答案:(1)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上游地区开垦山坡变梯田等。

(2)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营造护田林、防风林、水源林等。

9.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2000年3月,国家正式启动“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率先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174个县进行试点,通过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根本措施。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2)“阐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义。

(3)请描绘长江上游(黄河中游、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措施见成效后的美景(选取一个地方即可)。

思路解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目标是“山川秀美”,退耕还林还草所要的“山川秀美”只能是恢复由水、土、热状况所决定的自然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只能按照自然地带的基本规律进行植被重建,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抑制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通过阅读资料,可以看出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的目的是通过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我国的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特点都要求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答案:(1)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阻挡风沙危害。

(2)我国的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大江、大河主要谈防止水土流失,西北地区主要谈沙漠化问题和水土保持。

10.读漫画图3-4,“小草的哀求”,完成下列问题。

图3-4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请针对漫画中反映的问题,谈谈今后如何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

思路解析:草场退化指人为影响下草场生态系统远离顶级状态的程度,表现为生态力下降,种类组成变劣和简化,土壤侵蚀,鼠、虫害加剧等。因此,越是人口密集、牲畜数量集中的地区,草场退化越严重。必须加强法规管理,限制对天然草场的过度使用,从而保护草原。 答案:(1)草地因过度放牧而退化。

(2)保护草原,加强法规管理,限制对天然草场的过度使用。


相关内容

  • 20**年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新年伊始,又步入了新一轮的教学工作.七年级下册的地理 知识,相对于上册而言,要简单易学了许多.一方面,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难度 ...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
  • 思想品德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浙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黄静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 ...
  •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一.给生字写上拼音,再读一读. <寓言两则> 二.多音字组词.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 ...
  • [走近云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活动课.所在单元是以<看云识天气>一文为导引的科普说明文单元.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有所欠缺.本文教学涉及一些地理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教案
    (一)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七 年级上册 第 四 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 18.19.20 课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二)课型:复习课 (三)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四)教具:多媒体.小黑板.历史挂图 ...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八年级地理上册<我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 ...
  •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同步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同步练习题 第七单元综合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sù liào bǐnɡ ɡān jí xiánɡ yì yánɡ dùn cuî ( ) ( ) ( ) ( ) rì kòu mái zànɡ shí bēi ...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成长的故事"同步作文
    主题:成长的故事 要求: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提示: 1.先说说预备写什么,交流一下各自的写作打算. 2.把自己想到的内 ...
  • 20**年岳麓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西周的衰微同步练习
    第6课 西周的衰微 1.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牧野之战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