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中秋节风俗 - 范文中心

我知道的中秋节风俗

02/09

我知道的中秋节风俗作文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 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是阴历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 就是团圆饭。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 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 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 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相关内容

  •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 一.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二.八月十五摸秋的故事 三.八月十五的习俗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1.旧时汉族岁时习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一种祝愿得子的象征活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
  • 金色的秋天00
    <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山下渡小学 孙宝兰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常识,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习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 ...
  • 中秋节与感恩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1]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 ...
  • 11.端午日
    课题 <端午日> 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 学习本文虚实相生.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 3.体验淳朴民风,激发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 ...
  • 论潮州民俗文化的畲族渊源
    思考与言说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6 论潮州民俗文化的畲族渊源 石中坚 摘要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在<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一文中指出:"先以 ...
  • 中秋节的来历和演变阅读答案
    中秋节的来历和演变 "中秋"一词早已有之,<周礼>中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但那时的"中秋"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中秋成 ...
  • [中秋节的晚上]教案(1)
    中秋节的晚上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出示:节)你是怎么认识的? 2.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老师这有一组画面,请你看一看,猜猜都是什么节日? 3.就说说中秋节吧,除了吃月饼,你还知道什么?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 ...
  • 人教版八年级端午节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 ...
  • 鄂教版道德与法制二年级上册我们一岁了教案
    一.我们班一岁了 学习目标: 1.回顾一年来的成绩和进步,体验.感受自己和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2.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同学的变化,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变化. 3.为班级的进步和成长而高兴,并愿为集体进步做 更大的努力. 学习重点:回顾一 ...
  • 读书会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2011年庆阳市实验小学读书会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人.答案( B ) 2.最早的棕子产于春秋时期.答案( B ) 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答案( B ) 4.吃粽子.赛龙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