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案例 - 范文中心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案例

10/06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案例

伊滨区佃庄一中 王志红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通过介绍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内容的编排上再次体现了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酸和碱能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在对前面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方法不算陌生,这也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分组实验、比较归纳、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分析归纳、知识巩固、能力提升等帮助学生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给学生表演一个小魔术:向一白色纸花上喷洒一无色液体,纸花变红,再喷洒一无色液体,红色又消失。为什么?

(二)明确目标,学生自学

展示自学目标,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一】

1、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2、向氢氧化铜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3、向氢氧化铜固体中滴加水,观察现象。

讨论交流: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探究二】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思考: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讨论:怎样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至溶液刚刚变成无色,再次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酸和碱之间确实会发生化学反应,对没有实验现象的酸碱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交流能力。

【活动探究三】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60页三个化学方程式的特点,自己总结规律,并让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从而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而理解: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突破难点,落实重点。

【学以致用】解释小魔术:向一白色纸花上喷洒一无色液体,纸花变红,再喷洒一无色液体,红色又消失,白色纸花可能浸过什么溶液后晾干,第一次喷洒的可能是什么溶液,第二次喷洒的又可能是什么溶液。通过以上的学习解释,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思考交流】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采用学生自学)

1、一块土地酸性太强,不利于西瓜生长,怎样降低土壤酸性呢?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可以用熟石灰进行处理,请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

3、你了解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化学成分吗?。它们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体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肿痛?

(四)、课堂反馈:

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 Fe2O3+6HCl=2FeCl3+3H20 D. 2NaOH+H2SO4=Na2SO4+2H2O

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

3、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

4、正常人的头皮及毛发呈弱酸性,这可以保证我们的头皮不是太干燥,头发不易变脆、开叉。而我们用的洗发水一般呈弱碱性,护发素一般呈弱酸性,你认为正确的洗发程序是该是怎样的?为什么?

通过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五)课后拓展——清除茶瓶水垢:

用久了的保温瓶内壁往往会形成一层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

CaCO3。尝试用厨房中的物质将它除去。

五、板书设计:

酸 和 碱 之 间 会 发 生 什 么 反 应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中和反应:酸 + 碱 == 盐 + 水

学生书写:H2SO4 +Ba(OH)2 == BaSO4 ↓+ 2H2O

2HCl +Cu(OH)2 ==CuCl2 + 2H2O

HCl + NaOH == NaCl +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用于医药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3、处理工厂的废水 六、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如:在学习酸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时,我不再以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自己观察总结,这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初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NaOH和盐酸反应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思考并提供方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至溶液刚刚变成无色,再次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酸碱之间的反应其理解深刻,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超过了我预先的设想,效果很好;本节课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我没有刻意地加以修饰,华而不实、多而无用的课件不会对教学有任何的帮助。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反应的微观本质,看似简单的flash动画,却能让学生不再凭空想象,很容易看出反应的本质,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归纳和提升。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时,有很多实验可以在井穴板中进行,这样可能节约更多的药品。


相关内容

  • 化学导学案的类型与应用案例研究
    摘要:文章从化学导学案的实施现状出发,对导学案的类型和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课程改革:化学导学案:案例研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3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 ...
  • 浅析电镀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技术
    2010年七月由墨西哥领头的"泄漏门"事件,铺天盖地的席卷了全世界,作为电镀大国的中国也深深受到了"伤害",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网上关于"松花江化学桶"打捞的新闻,每天都可以看到 ...
  • 化学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酸和碱 一.基本考点 考点1.酸碱指示剂 (1)定义:跟酸或碱溶液作用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和酚酞是两种常用的指示剂,它们与酸溶液,碱溶液作用时显示的颜色见表 表10-22-1 ...
  • 聚硅酸盐类絮凝剂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2009年37卷第5期广州化工 ・23・ 聚硅酸盐类絮凝剂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韩 迪,王九思,刘 剑,孔爱平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与普通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有很多优点,近 ...
  • 湿法磷酸制备工业级磷酸一铵试验研究
    磷肥与复肥 14 Phosphate &Compound Fertilizer 2009年9月第24卷第5期 湿法磷酸制备工业级磷酸一铵试验研究 庄艳萍 (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28) [摘要]通过对湿法磷酸制 ...
  •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20**年
    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 (3)原理: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 ...
  • 亚硫酸法工艺技术条件
    亚硫酸法工艺技术条件 硫熏强度 预加灰与一次加热 二次加热 磷酸的使用 中和ph与清汁ph值 二次硫熏 亚硫酸法所用的工艺技术条件对澄清效果有很大影响,因而一直受到糖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的研究.广东糖业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进行过详细的 ...
  • 味精发酵工艺
    味精的发酵生产工艺 摘要:味精生产始于1923年至今,已有91年历史了.它经历了创建.转换和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早在1992年中国其生产量就已达34万吨,跃居世界首位.现如今中国已成为当今时节味精的重要产区.而味精现在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种鲜味 ...
  • 烟气脱硫基本理论
    烟气脱硫基本理论 一.烟气脱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国家,煤产量已据世界第一位,年产量达到12亿吨以上,2000年将达15亿吨,2010年将达到18亿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有粉尘.SO ...
  • 高中化学目录鲁教版
    高一化学教材 绪言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 碱金属 第一节 钠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全章(未分到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