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生态学论文 - 范文中心

城市景观生态学论文

06/17

以景观生态学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生态设计

【摘要】工业革命后,随着新和谐工业村梦想的逐步实现,我国正步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社会中,随着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城市规模也在显著增大。承然,这种城市化过程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化妆运动”却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水土资源破坏、城市热岛效应、残缺的人文氛围„„这一切都在企图奋力地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的尊重和保护。景观生态学,正是立足于自然与原有的人文情怀,以塑造城市形象和创造更美化、优化、净化的高质量生活环境为目的,运用一系列生态理念来解决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中山岐江公园为例,尝试阐述景观生态学指导下的城市绿地设计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绿地设计中山岐江公园

工业革命的爆发,推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浪潮下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居住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表征现代化的来临,一系列城市现代化运动在世界各大小城市进行得轰轰烈烈。人们开始从对美与形式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对文化的关注。设计师开始明白运用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自然风比空调更健康。这些都是人们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之下,“设计尊重自然”的理念受到推崇,产生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设计。

19世纪末,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设想,以及由我过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建设“山水城市”的构想,都在力求使自然融入城市,使城市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些想法把自然和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地全面融合。它使公园不再是孤立在城市中的特殊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市民生活,它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的变化过程伴随人们的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1.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结构、功能和演化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的影响。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使城市景观符合生态学意义,同时有助于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

1.2斑块─廊道─基质

1.2.1斑块

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的地表区域。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和格局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在城市绿地的研究中,在不同的分辨率下,我们可以将城市绿地看作一个斑块。中山岐江公园作为城区中的一块绿地,其占地面积达11公顷,绿地平面呈椭圆形,地域完整。景观生态学中,卷曲斑块在强化斑块与基质之间的联系上具有最高效率。而且公园占地面积广,

能支持的物种数量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也随面积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1.2.2廊道

城市廊道中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蓝道,即河流廊道,它不仅指河流的水面部分,也包括沿河流分布的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河流廊道是景观中最重要的廊道类型,特别是在

矿物养分的输送和某些生物种类迁移方面具有其他廊道类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第二种是绿道,即种植廊道,他是城市中以植物绿化为主的线性要素,如林荫步道、防风林带等;第三种是灰道,即那些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岐江公园原有环境质量较差,因此在设计廊道时在兼顾游憩观光基本功能的同时,将生态环保放在首位。公园内尽量减少灰道,增加绿道。因为绿道不仅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重要的,而且它能让人们重新发现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悠闲和愉快。

1.2.3基质

基质是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其实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作为景观中的背景地域,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和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如果我们把城市中的绿地看做斑块,则广泛的城区就是其基质──这种关系有点像格塔式心理学的“图底关系”──城中绿地是图,城区是底。

2生态设计

2.1生态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根据生态设计先驱西姆·范·德·莱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对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生物多样性,最少地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针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

2.2.1地方性

我们常常会惊叹于桃花源般中国乡村布局之美,而实际上它们多半是在居民和场所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创造性的设计。也就是说,设计应植根于所在的场所。对于任何一个设计,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做设计?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设计?自然能帮助我们什么?

设计尊重场所文化,即要尊重传统文化和乡知识。当地人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精神的。它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当地人的或者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做个关于人地关系的设计。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例如中山岐江公园,原址是粤中造船厂,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忙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来看,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来看,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的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以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2.2.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要保护资源,减少能源

使用,对原有资源进行改造再利用。

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不是把旧船厂彻底拆掉和推平用于开发,而是利用原有的古榕树,厂房和机器,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但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讲,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拉近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话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及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的加工和再利用,而体现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废弃的钢材用作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自然美的象征,以及体现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红盒子”,都在以历史的身影反映一种现代化的气质。

2.2.4显露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城市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系统支持也往往被遮隐。自然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景观,应该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

岐江公园亲水生态护岸设计,正好向市民展现了自然的过程。公园内湖水水位随岐江水位变化而变化,而且湖底有很深的淤泥,湖岸不稳定。面对这些自然的挑战,设计师分别运用梯田式种植台、临水栈桥和水际植物群落,较好地实现了湖水在变化很大的状态下,仍然保持亲水性和生态性的目的。驳岸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湖底修筑了几道挡土墙,墙体间回填淤泥,由此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湿生植物台,它们在不同时段内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没。同时,精心选择的野生植物与花岗岩人工栈道相结合,产生了脱俗之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际群落的不断丰富和成熟,生物多样性将不断提高,生态、亲近和美学效果将更加显著。

3结语

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生态设计应该作为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验。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

生态设计还应是一个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环境和社区建设中去。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过程。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让生态来做设计,应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旋律。


相关内容

  • 园林生态学论文
    园林生态学论文 对"生态园林"的认识 马椿栋 [1**********]2*** 10园林一班 对"生态园林"的认识:园林的生态化设计 马椿栋 1引言 提起生态园林,会让人联想起很多关联的词语,比如绿 ...
  •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途径
    盔幽甜蘸辐自<溢#翻幽龋蘸鞘溺豳螽盔鳐醅螽豳繇蠡糍螗目d.蹴鑫磊巍磊缓缓蠹缁龋醯酯螽蠹鳍魏硎蔬i<豳龇妊≤蘸鞠瞬_馘瞬垂龆:.矗:::蠡≤幺潮缸,脚:..岫.≯.:A也函砧.:口2.<鼍缬醯s毯蠹羹''菇磁蠡<盛£搽 ...
  • 湿地公园规划参考资料
    湿地公园规划参考资料 1. 博士论文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严军: <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汪辉: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研究>,骆林川: <城市湿地公园分类与营建模式研究 ...
  •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怎样才能在居住区创造"以人为本"的园林景 ...
  • 景观工程作业
    景观工程与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摘要:城市是一种人为活动影响比较强烈的景观,其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及信息流等非常活跃.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城市景观膨胀和自 ...
  •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研究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研究,以红梅公园与常州为例 N091001227 许闻翔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公园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红梅公园 [摘要]城市公园,一个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景观组成,一个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城市生 ...
  • 成都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空间形态解析
    安蠢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l A鲥Sci2012.柏(8):4645-4647.4699责任编辑束彝责任控对卢瑶 成都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空间形态解析 张可可,沈一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l0065) 摘要分析了 ...
  •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理论与实践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田 摘 斌 吴映梅 李 正 文章认为开发建设主题公园应树立以适应大众消费为条件.以深厚文化底蕴为根本.以综合效益为目标.以要: 高科技和综合创新为依托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出了可行性分析.主题策划.空间布局与游 ...
  • 毕业论文模版1
    本科毕业论文 包头师范学院 2013 年 5 月 摘 要 课题以包头市友谊广场为原型,意在设计出既实用而又美观的休闲广场三维模型.在设计时尽量摆脱学术设计注重理念.脱离实际的通病,而是结合广场实际所处的地段.地形.气候和游人特征等实际情况, ...
  • 风水美学里的重庆吊脚楼
    FieIdfor Young日墨墨四学苑新声 作者认为:"除去迷信的一面后,风水学反映着科学的宇宙观,大到一个都城,小到一间房屋,从方位到空间布局,都是一个微缩的世界". 风水美学里的重庆吊脚楼 ■项之圆 重庆吊脚楼 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