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范文中心

我国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02/10

我国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30916 李健

参照欧美等发达国家100多年工业化进程,我国工业化目前尚处于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快速发展、和与之并行的事故频发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虽然所处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可借鉴他们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缩小差距,少走弯路,这非常有意义。

仅从安全价值观、安全管理方法方面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确实有许多不同之处,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安全价值观差距

1、安全理解:我国一般是指工作场所里“不出事故”即为安全,事故是指重特大事故(即事故调查中定义的),发达国家的安全理解是不仅“不出事故”,即使跌倒受伤、因病、因伤而损失工时也不算是安全的,除了工作场所的安全,他们的安全还包括工作场所之外的安全。

2、安全目的:我国强调安全主要是“生产”安全,发达国家则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突出人的职业安全与健康。

3、安全主体:我国强调“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忽视员工个人的作用,而发达国家则强调员工个人“我”这一安全主体。

4、安全理念:我国安全理念繁杂、不好理解和把握,如安全生产、安全第一、四不伤害等理念,发达国家安全理念更单一、更容易

理解——“你”就是自己的安全管理者、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5、安全管理:我国安全管理的定义比较模糊,也不好操作,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很清晰、具体,安全管理就是“行为安全”管理。

二、安全管理方法差距

1、防止人员误操作的方法:我国更重视采用技术手段(如过分强调本质安全、工艺安全等)来防止人失误;发达国家更重视采取组织手段来强化管理。

2、对人员失误的看法:我国安全管理对人员失误(违章)造成的事故,一般靠曝光和考核处罚,这样的方式会导致隐瞒事故、事故原因失真;而发达国家一般不使用处罚手段,而是重视搞清楚事故的原因。

3、当事故发生时:我国长期倡导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加选择地鼓励,如发生火灾时,强调如何救火,对人的危险不以为然;而发达国家更重视人员如何迅速逃生。

4、事故防范:由于我国理解的安全就是“不出事故”,事故防范的管理重点一般也是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而对小事故、未遂事故疏于管理和不重视;而发达国家更重视小事故、未遂事故,同样都要备案、分析和管理。

5、安全标语与标识:我国比较重视口号式的安全宣传标语,如工厂内到处悬挂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重于泰山”、“遵章守纪难在哪、安全生产为了谁”等等,对安全工作发挥不了什么实

质作用;而发达国家工厂里基本看不到这类安全标语,更多的是作业现场里识别危险介质和工艺参数的管道标识、化学品危害分级标识、危险区管理提示等更实用的安全管理标识。

6、操作管理手段: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还仍沿用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安全操作牌(票)制度,存在着许多管理隐患,如一牌多人使用,而发达国家采用的是上锁挂牌(LOTO)安全标准,即一人一锁,管理清晰。再如我国操作监护人制度,管理体现了对人的依赖,而不是客观化、科学化管理;而发达国家除了使用LOTO等管理手段外,更强调个人责任心和“我的生命我自己负责”。

7、政府和监管部门作用:我国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方式是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地毯式、运动式和非专业的安全执法检查,对管理比较成熟的大企业,效果很小,甚至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制度化管理;而发达国家人员素质比较高,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比较健全,企业更多靠制度化管理,很少靠别人去监督或检查来开展安全工作。

8、预防与末端治理:虽然我国也提倡“预防为主”,但预防工作做的很少,即使做了,质量也不高,重特大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倒是很细致,但事后反思和执行却虎头蛇尾;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预防,他们认为预防的投入远比事故损失和赔偿要少得多,特别是事故发生后,他们严格对照和检查标准的缺陷,不断完善和提高标准,再如,美国化学品安全与危险调查局(CSB)会把典型的化学品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制作成3D动画供给全国化学品企业,为的是预防不再发生同类事故。

„„

参考资料:

《东北电力技术》—— NOSA在水电厂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作者:刘凤学

郭善成 马春


相关内容

  • 毛概论文--浅谈缩小贫富差距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在这一道路上进行着探索,而经济是任何社会都不能放弃,但是贫富差距问题则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据调查,该问题已列百姓所关心和担心的问题第一位. 据<瞭望> ...
  •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现象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现象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 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What: 何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经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阐述,十七大报告中两次予以强调,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的热 ...
  •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占GDP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国强罗楚亮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03期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5)05-0116-11 doi:10.16299/j.1009-6116.2015.05.0 ...
  • 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师)
    2016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八: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 一.热点材料 十八届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
  • 贸易顺差:不得不减的理由和措施
    曾几何时,多少外贸人一直以"扩大出口,多创外汇"为己任.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已高达17606.9亿美元,外贸顺差也连年增长,2004年为420亿美元,2005年为1020亿美元,2006年又创下新高,近1775亿美 ...
  •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走势及其对外贸公司的影响--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走势及其对外贸公司的影响 姓名:徐励 班级:F100212 学号:F10021225 前言: 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不断的发展和,外贸产业不断的扩大,有着良好的发展 ...
  •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摘要]目前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不仅仅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性的一大诘问,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困境.巨大的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导致了中国城乡消费水平的失衡,进而影响着中国整体的消费水平,较低的消 ...
  •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规划与建议
    商业银行发展史 回首过去,我国的商业银行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后来的股份制改革,其发展和历程经历了从原有的计划经济逐步往市场经济过度的3个主要阶段: 1984-1994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成立,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 ...
  • 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与农村均衡发展
    [摘要]随着农业税取消后县乡基层财政困难的增加,农村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日 见萎缩.而作为重要均衡手段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又过分注重"效率优先",对不同农村地 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能力的平衡重视不够,从而出现了许多制约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