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 范文中心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05/02

作者:庞道沐

人民日报 2003年08期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的十六大赋予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内涵。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保护农民的利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重视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三农”问题是关系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三农”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问题,它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首先,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有近13亿人口,其中7.8亿在农村。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农民的农业收入增加缓慢;乡镇企业正处于爬坡阶段,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难以较快提高;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外出务工不容乐观,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一些地方,由于认识上出现误区,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产生了动摇,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做法,损害了农民的权益。加上农产品滞销、农民负担反弹,也影响了农民的利益。这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问题,是农民增收的问题,是推动农村城镇化、减少农民的问题。

  其次,这是由我们的奋斗目标决定的。全面实现农村小康,最重要的还是组成社会最基本要素的人实现小康。在用于衡量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各项指标中,像人民生活、人口素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都体现在具体的人身上。只有绝大多数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我们才能说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只有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实现农民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重视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实现农民致富,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目标。在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当前,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农民负担过重,传统农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严峻挑战等,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目标所面对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一是更新致富观念。应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增加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只要是不违反法律法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给农民带来财富的途径、办法都可以付诸实践,以达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二是优化农业结构。应按照区域化布局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增强本地特色,逐步形成大规模、高效益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让农民与市场紧密相连。同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的投资环境,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应努力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群体优势。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基本内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规模经营使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民离土离乡务工,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据统计,仅湖南省就有600万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经商,年收入达400多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湖南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一方面要增强第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规模经济和效益经济,仅靠农民的个体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农民进入市场后,风险加大,组建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通过合作社把农民和龙头企业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解决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发展机制问题,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保护农民利益是政府的责任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首先,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农民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利益还需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和保护。其次,现阶段农民权益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生态环境、交通设施、住房、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基础设施和民主权益上。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虽已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一些地区仍不够完善。农村仍有一部分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一些农村医疗卫生设施仍然十分缺乏,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的交通、通讯设施未能配套完善。从农民民主权益上看,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保护农民利益和保障农民权益是相辅相成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农民就无法增收;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就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解决农民问题更是无从谈起。

  要保护农民利益,就要维护农民的权益和利益。一是从政策上保护。应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要稳定农村土地政策,将其作为保护农民利益的根本。稳定农村基本政策,就能充分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二是从法制上保护。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民利益,既要靠政策支持,又要靠法制支撑。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实效,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改变“上面很热闹,下面不知道”的状况,让农民知法、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是从环境上保护。要让农民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与大市场接轨,提高素质,学会“游泳”。同时,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把农民融入和适应国内外大市场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相关内容

  • 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认识
    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认识 作者:敬翰 敬采云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1期 摘 要:在分析三农问题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提出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观念,即在农村问题上 ...
  •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 ...
  • 武威市农村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以及对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深远意义
    课程论文 题 目 武威市农村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以及 对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深远意义 学 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 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毕业届别2016届 姓 名 刘庆 指导教师 职 称 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武威市农村生活 ...
  • 公务员面试素材
    石家庄世纪人和管理培训学校 倾尽全力传播和创新管理知识 第一章 理论素材 关注国家大事,熟谙国家的政策法规,透析社会热点,知悉民生民意,是每一位公务员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公务员这一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性与特殊性,为测查应试者的能力确立了一个量化 ...
  • 关于"三农"金融问题的探讨
    ',1)"> 2012年05月04日    浏览: 11次 中国三农金融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政策不断地向发展三农经济倾斜,中国农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井喷前期,国家政策在推动涉农金融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
  •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滕祁源 (2009年3月4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我县"三农"工作的一次总结会.动员会和部署会.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 ...
  • 热烈祝贺亿禾润丰挂牌
    热烈祝贺开封市亿禾润丰商贸有限公司上股交挂牌成功 亿禾润丰正式挂牌敲锣 特大喜讯: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亿禾润丰"(股权代码"204228")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帮助和支持下,经过公司同仁们的不懈努力和 ...
  • 20**年申论热点 城镇化建设
    2013申论热点 城镇化建设 官方管点 1.李克强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推进城镇化,要努力在改革攻坚中破解深层次矛盾," 围绕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 ...
  • 当前乡镇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初探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8日 08:37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黎均平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 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尤其是各类领导人才的竞争.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 ...
  • 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关键措施
    曾业松: 中央党校研究室助理巡视员.研究员,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20多年来,深入1300余市县调查研究,潜心探讨三农问题,多次参与国家重大农村课题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信息和参考建议.出版的主要专著有<新农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