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长眠地下,或炸成烟花 - 范文中心

人固有一死,或长眠地下,或炸成烟花

04/29

死亡,是这个星球上所有生灵的最终命运,如果不考虑经济条件和人伦道德,你会选择怎样的归宿?

临近清明,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扫墓、祭祀的新闻,其中有一则引起了小编的注意,新闻称国内某省引进了一种全新的骨灰处理方式——将骨灰制成晶石,既可代替骨灰安葬,也可做成首饰随身佩戴。

想也不用想,这种舶来的殡葬方式与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接受不了。没考察过国情还做什么殡葬生意啊?怕是要亏到姥姥家去!

然鹅……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这样的新闻下面,竟然有不少人认为“把骨灰制成晶石”的方式又暖心又环保,还反问“为什么接受不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根本无法想象,有一天自己朝夕相处的亲人会离自己而去,躺在冰冷的石板下……

可能有人会觉得,毕竟那是死人留下的东西,整天戴在身上挺丧的;但更多的人打出了亲情牌——

稍微再变通一下,骨灰也可以制成钻石,blingbling闪闪亮~足够文艺青年们把自己的后事安排得极尽浪漫——

显然,这种从国外引进的殡葬方式并非突然出现在大家眼前,当中有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早在去年就已经有过这样的“思潮”。

将这种“一颗永流传”的留存方式称为最理想的葬礼——

而且,跟爸妈沟通这事儿好像也不是那么难——

说的也有道理,又省钱又省地,特别有意义不说,还不用担心墓地、骨灰盒那20年30年的续费问题,有什么不好的?想想就激动啊!

新闻下也有一些反对声,主要是觉得“瘆得慌”和“不尊重死者”,但数量很少。

  

厉害了,我国人民的殡葬观已经如此前卫了?可了不得.jpg

恐怕也不见得。

一方面,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声音都来自于网上,目前的网络话语权掌握在年青一代的手中,这群人无论是人文素养,还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都更高一筹,他们愿意尝试新的殡葬方式、为生态环境做贡献、不受人伦道德的束缚,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都无所畏惧;

而且这么年轻的一群人可能还没有经历过至亲的离世,在网上对于生死的高谈阔论也仿佛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

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因素作祟,传统墓葬的成本日趋走高,天价墓地已经让人们哀叹“死都死不起了”,墓地修建也容易陷入“死人跟活人争地盘”的僵局。

港道理,每隔几个月就刷屏朋友圈的房价文章你们也看到了,那么多老百姓连生时居住的房子都买不起,哪儿有心思盘算死后住的小房子呢?

面对高价墓地,人们究竟是“死不起”,还是不愿意“便宜死”我们不得而知,但不能否认的是,越多越多的人在考虑自己身后事时,不再将墓葬作为首选。

不埋在地下,还想怎么着?

这里不妨跟小伙伴们介绍几个国外的创意,要么极具纪念意味,要么浪漫到骨子里,真的是“把人终会死亡的意识融入每一天”(←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死亡教育

? 墨西哥艺术家Justin Crowe在2015年提出了一个想法,将逝者火化后的骨灰制作成餐具日常使用,让人们有机会继续与亲人保持“亲密接触”。

他把骨灰和黏土、硅石以及长石磨成的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瓷釉涂在瓷器上,放进窑内用2400华氏摄氏度的温度烧制,使“骨灰釉”和瓷器融为一体。

烧制好的瓷器散发出灰蓝色的光泽,是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又倍感亲切的好看。

让亲人以另一种形态延续他们的生命,成为生活器皿和我们继续生活在一起。在器的使用过程中你可以去感受自己与器(的本体)之间的情感,继续与他分享你生命中的点滴。

这套瓷器包括水杯、盘子、碗、花瓶……Crowe给这种独特的瓷器取名叫“Nourish”,意为“滋养”、“养育”。

有人看到这套瓷器中的花瓶后感叹:我理想中的“后事”就是变成一件瓷器,轻盈结实,被孩子们摆在不高不低的茶几上,偶尔拿来插花,碎了也没关系。

将骨灰烧成骨瓷应该算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种殡葬方式了,让人联想到出自东方国家的两则故事——这大概也是最“灵异”的一次东西相通了吧。

一个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小说《泪壶》。

小说讲述丈夫遵照妻子的遗愿,将她的骨灰做成了一把精美的瓷壶,日夜守候,相伴度日。然而,被寂寞和思念所笼罩的日子里,丈夫开始想寻找一段新恋情填补空虚。殊不知,每一段恋情刚开始都很美好,但又都因为这把壶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白色的瓷壶身上偶尔会出现朱红色的伤痕,仿佛妻子的眼泪——这个瓷壶也因此被称为“泪壶”。

另一个则是关于中国汝瓷的民间传说。

相传,宋徽宗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了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主业艺术家、副业皇帝的他非常喜欢,便传旨给汝窑的工匠命其烧制梦中颜色的瓷器,工匠接到旨意后屡次烧制都没有成功,因害怕朝廷责罚,终日愁眉不展,慌恐不安。

工匠7岁的女儿问明缘由并问父亲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烧成,工匠告诉女儿,民间传说可用活人祭窑。女儿默默记在心中,等到工匠再次烧制的时候,乘其不备,一跃跳入窑中,顿时窑器崩裂,光怪陆离,一代稀世珍品随之问世。

仔细看看,汝瓷的颜色是不是跟意大利艺术家用骨灰烧制出的颜色很相似?细思恐极……除了做成瓷器,将骨灰制成钻石、念珠这类的首饰也很受歪果仁的欢迎。

? 以精工细作闻名的瑞士人就首创了骨灰钻石,用化学手段从骨灰中提取碳,将碳加热到一定高温制成石墨结晶,然后放在一个机器模拟的天然钻石形成环境中,超高温超高压的条件下,几周就能形成钻石。

“A diamond is forever.” 逝者也能和钻石一样永恒。

定制者会将自己的亲人戴在手上或者胸前,时常看着它,抚摸它,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 加州艺术家Merry Coor从2000起开始做玻璃念珠,去年,一对夫妇找到她,请求她把已故好友的骨灰加入到念珠中,以便于他们能够时时刻刻缅怀好友。

从此,骨灰念珠诞生了。

? 一个叫Nadine Jarvis的产品设计师也从骨灰中提取出碳,但并没有制成钻石,而是做成了一支支铅笔,在上面镌刻了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份,并附上木质的专属卷笔刀。

让逝者陪伴生者记录生活。

? 沙漏可以计时,也常被当作一种时间流逝的象征,而只要花三百美元,美国一个家族经营的工作室In the Light Urns就可以为你量身定做一个骨灰沙漏。

在缅怀逝者的同时,也提醒生者好好把握当下,珍惜活着的时光。

? 如果不满足于亲人无声的陪伴,英国公司And Vinyly可以将逝者的骨灰添加到制作唱片的原料中,在刻画唱片沟纹时,把骨灰压进去。

这张唱片可以录入逝者生前最喜爱的一首歌,或是他们自己说话唱歌的音频,也可以什么都不录,只留下唱针划过骨灰颗粒的声音。

? 虽然听起来有点疯狂,但确实有逝者家属这么做,那就是把亲人的骨灰制成火药,塞进子弹里,在葬礼上伴随着“砰”的一声,一切烟消云散。

一家叫Holy Smoke的美国公司,就提供这项效仿军人葬礼鸣枪的骨灰定制服务。

? 如果希望葬礼的场面更加辉煌和难忘,另一家叫Heavens Above Fireworks的公司能把骨灰制成焰火,发射升空,让逝者在黑夜中再次绽放,照亮一方天地。

生者可以在璀璨的烟花下回想起曾经的幸福时光,送亲人最后一程。

? 在2015年,同样注重传统的日本开始流行太空葬,将逝者的一小部分骨灰放入一个唇膏大小的太空舱内,而后利用火箭送入太空,报价约为3万人民币。世界上第一场太空葬礼于1997年4月21日举行。

在日本的生死观里,人死后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太空葬就可以把神话变成现实。

这里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放眼国内,我们也在提倡海葬、树葬、花坛葬这样的新型生态葬,但基于各方面的原因,收效甚微。

舆论氛围不用多说,就算是在2017年的今天,仍然有不少看客认为,人死后骨灰撒海叫挫骨扬灰,器官捐赠叫死无全尸。

而且,现在很多人面临的道德困境是,自己能够很坦荡地选择自己死后的葬法,却不能为其他人,尤其是为上一辈人做决定——无论是来自围观群众的外部压力,还是个人过不去那个坎儿。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葬甚至逐渐形成了新的殡葬风俗,比如生者在花坛、树牌上扫描二维码,阅读逝者生平传记,通过“留言”功能在线寄托哀思。

理性点讲,无论是从墓地价格还是生态环境考虑,中国人的殡葬观念似乎都应该由“厚葬示孝”过渡到“厚养薄葬”。毕竟,人活着的时候尽享其乐才是最重要的。

但人这种感性动物偏偏又是最不理性的。

人们追求的“风光大葬”可以说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家属及宾客需要这样的仪式感,来消除愧疚、难过、焦虑等等负面情绪,让情感得以更好地宣泄、疏通。

想要换一种更举重若轻的方式来获得仪式感,就必须“把人终会死亡的意识融入每一天”,让生者真正地怀着对死亡的敬畏和释然,认真生活。

当然了,我们并不想从人伦层面上分析哪种殡葬方式更优,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对逝去亲人思念的方式,也应该有自主选择方式的权利。

“生命总该停止在某个地方不是吗?”

“生命停止了,但思念不会。”

说到底,从惧怕到释怀,唯有人们转变了生死观,才能慢慢改变殡葬观,除了亟待出现的死亡教育,这也需要时间。


相关内容

  • 20**年法律法规清单
    即将实施的AQ通用类AQ其他类AQ 石油行业类AQ化工类AQ金属非金属矿山类AQ烟花爆竹类AQ煤矿类AQ2015年9月1日实施的AQ AQ/T 9009-2015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AQ 3051-2015 液氯钢瓶充装自动化控 ...
  •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摘 要] 文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飞得高远,而现在因为升学的压力,学生的想象力逐渐萎缩,以至于作文失去了灵性.想象力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出发,着重阐述了培养想象力的三个途径:模仿―― ...
  • 20XX年清明节扫墓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又是一年春草绿 ,恰逢一年清明时.我们怎能忘记,为了祖国的解放,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为了我们的幸福,有多少仁人志士牺牲在疆场.历史的记录可以流逝,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 ...
  • 清明节主题班会
    清明节主题班会 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 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要努 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 ...
  • 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指南
    安全生产执法大全 第一章 略 第二章 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通用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企业领导依法履职 企业领导依法履职主要的指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的情况.主要负责人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指挥权.决策权的人,如: *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 ...
  • 赏析泰坦尼克号
    影视赏析 -<泰坦尼克号> 摘 要: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爱情巨片. 影片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烈火般的爱情, 如烟花般璀璨而又短暂, 悲壮的结局显示了真情的伟大和永恒, 满足了处于平淡生活中的人们对真情的渴望. 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 影 ...
  • 清明诗歌朗诵会
    主持词 (女)尊敬的老师.(男)亲爱的同学们: (齐)你们好! 男: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女: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男领:今天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带着浓浓的敬意,缅怀共和国的英烈! 女领: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 ...
  • [怀念母亲]预习作业
    <怀念母亲>预习作业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散文(sǎn sàn) 沮丧(sānɡ sànɡ) 浓淡(nónɡ nònɡ)类似(sì shì)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
  •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指导例文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指导例文 编辑:新田小学高小平 快乐的事 今天是星期六,听妈妈说,邻居家的王婆婆生病了,她很想吃 鱼.我和哥哥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到池塘钓鱼给王婆婆吃吧."妈 妈说:"好.关心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 ...
  • [深度分析]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完全市场化和监管不力--再论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端事故
    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完全市场化和监管不力 --再论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端事故 向事故中逝去的生命默哀,希望伤者早日康复! 据官方通报,2017年7月21日8时32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1185号桐庐野鱼馆发生燃气爆燃事故,截至7月21日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