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要点 - 范文中心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要点

02/20

第二章 “对环境的的察觉”的知识汇总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感觉世界

1. 人有 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 等感受器。感觉是在 大脑 形成的。对热觉最敏感的是 手背 ,对触觉最敏感的是 指尖 。

2. 嗅觉的形成: 气味 → 嗅觉细胞 (接受刺激,产生信息)→ 嗅觉神经 (传递信息)→大脑 (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 适应性 ,大脑的 嗅觉中枢会适应 ;② 差异性 ,嗅觉敏感的程度因 年龄 , 动物种类 和 气味种类 等的不同有差异。

3. 舌头表面的 味蕾 上有 味觉细胞。味觉的形成: 口腔 (化学物质溶于 唾液 )→ 味觉细胞 (接受刺激,产生信息)→ 味觉神经 传递信息)→ 大脑 (形成味觉)。

4. 基本味道有: 酸、甜、苦、咸、鲜 。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一定的 介质 ,声音可以在 气体 、 液体 、 固体中传播。在 真空 的环境中声音无法传播。

3.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以 声波 的形式向外传播。

4.回声是声波传播时遇到 障碍物 而被 反射 回来的现象。

5.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声速传播最快的是 固体 ,最慢的是 气体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 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0.6米 。

三、耳和听觉

1. 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 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 鼓膜、鼓室、听小骨 ;③内耳包括 耳蜗(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位觉感受器) 。

2. 前庭 和 半规管 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受到过长、过强的刺激会引起 晕船、晕车和航空病 。

3. 听觉产生过程: 耳廓 (收集声波)→外耳道→ 鼓膜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 (放大并传导振动)→ 耳蜗 (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 → 大脑 (产生听觉)。

4. 遇到巨大的响声时,捂紧双耳或张开嘴是 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避免鼓膜被震破。

5. 声音的三个特征:① 音调 是声音的高低,频率越 快 ,音调越 高 ,儿童比成人 音调高 ,女人比男人 音调高 。②响度是声音的 强弱 (振动幅度 越大 、离声源 越近 ,响度就 越大 。响度的单位是 分贝 );③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 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6. 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单位是 赫兹(Hz )。听觉频率大约在 20赫兹到20000赫兹 之间。高于 20000赫兹 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的用途:1. 医疗上用来粉碎结石;2

探测冰山距离、海底深度。低于 20赫兹 的声波叫 次声波 。

7. 影响人的正常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声音都称为 噪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有:① 声源处 (禁止发声)减弱,② 传播过程中 减弱,③ 人耳处 (带耳罩)减弱。

四、光和颜色

1.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 。如 太阳、烛焰、开着的电视屏幕、萤火虫 等。用带箭头的直线 表示光线。

2.光在 同一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 真空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大小为 3.0×108米/秒 。空气中次之,玻璃中最慢。光年是 长度 单位。

3.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① 小孔成像 ② 激光准直 ③ 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 影子的形成 ⑤ 排队伍 ⑥ 坐井观天 。

4.白光经 三棱镜 折射后,彩色光带颜色的顺序:(外) 红、橙、黄、绿、蓝、靛、紫 (内)。白光是复色光 ,由红、绿、蓝等多种 单色光 混合而成。 红光 、 绿光 、 蓝光 称为三原色(光)。红外线能使 温度计温度上升 ,用途: 遥控器、夜视仪 ;紫外线能使 荧光物质发光 ,用途: 验钞、杀菌、消毒 。红外线和紫外线为 不可见光 。彩虹属于 光的色散现象。

5.物体的颜色就是由进入眼睛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 它透过的色光 (其他色光被 吸收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 它反射的色光 。白色物体 反射所有色光 进入眼睛,黑色物体 吸收所有色光 (没有反射光进入眼睛)。当所有的色光都被吸收而无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时,则呈现出 黑 色;当白光没有被吸收而全部被反射入我们的眼睛时,则呈现出 白 色;据此分析:红光照在白纸上,呈现的颜色是 红色 ;绿光照在红纸上,则呈现的颜色是 黑色 。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 光的反射 。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

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作图关键画法线) 垂直于界面 射入,反射光、法线、

入射光 三线重合 ,反射角=入射角= 0°。

3.黑板的反光、水面、化妆镜是 镜面 反射;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是漫 反射。 镜面 反射和 漫 反射都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 。平面镜的成像是 虚像 ,不能

显示在光屏上。像和物体离镜面的 距离相等(物距等于像距),像

与物体的 大小相等(像的大小只与 物体大小 有关),像与物的连

线和镜面 垂直 。像和物体以 镜面对称 (沿平面镜对折后物像重

合)。如右图。 平面镜能成像,也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5.凸面镜 发散 光线,用途: 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 会聚 光线,用途:太阳灶

。光路

具有 可逆性 。

6.生活中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有:① 水中的倒影 ② 镜中的像 ③汽车的后视镜④ 耳科医生头上的额镜 ⑤ 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

7.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 斜射入 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 发生改变 。(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 不变(入射角=折射角0°)

8.光的折射定律:①光从 空气 斜射入 水或其他透明物质 时,

折射 角小于 入射 角;如图a 。②当光从 水或其他透明物质 斜

射入 空气 时, 折射角大于 入射角 。(作图关键画法线,空气

中的角大)如图b 。

9. 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 可逆性 。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

生了 反射 。如图c 。

10.从水面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其实是鱼的 虚 像(填“实”或“虚”),

而且此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浅(或高) 些。

11.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现象有:① 筷子在水中弯折现象

② 池水变浅 ③ 海市蜃楼 ④ 光的色散 ⑤ 凸透镜成像 。

六、透镜和视觉

1.透镜分为:(1)中央比边缘厚的是 凸透镜 ,(2)中央比边缘薄的是 凹透镜 。照相机、摄像头、幻灯机的镜头、放大镜、显微镜、老花镜的镜片都是 凸透镜 ;近视镜的镜片是 凹透镜 。

2.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 会聚 于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的_焦点 ,从这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焦距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

3.平行光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将 发散 ,其发散光线延长线会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 虚焦点 。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 作用。

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作图:

5.测定凸透镜焦距最简单的方法是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来回移动凸透镜,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耀眼的光点,这一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6.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

(1)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 蜡烛 、 凸透镜 和 光屏 ,并进行调节,使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以便成像于 光屏 中心。

(2)像的特点是由物体的位置确定的,所以我们就根据物体的位置来判断成像的特点,关键掌握① 两倍焦距 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内 大 外 小 ;

② 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内 虚 外 实 ;

③ 实 像一定是倒立的, 虚 像一定是正立的。

④像距的变化与物距的变化是 相反 的(填“相同”或“相反”)

(3)根据以上规则完成下表:

(4)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则所成的像将逐渐 增大(增大或缩小),像距将 变大(变大或变小)。

(5)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两者的区别是:

①虚像 不能 (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而实像 能 ;

② 实 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虚 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7.眼球折光系统

(1)眼的折光系统由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 晶状体 ,相当于 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 光屏 。眼睛所观察的物体都在这个凸透镜的 两倍焦距 以外,在视网膜上成 倒、小、实 (大小、正倒、虚实)的像。

(2)虹膜的作用:调节 瞳孔 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 光线的强弱 ,光线过强则 瞳孔缩小 。

(3)视网膜上 无感光细胞 (视神经穿过)的地方叫盲点,一般在 近鼻 侧。

(4)来自远方的平行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前,这就是 近视眼 ,应配戴用 凹透 镜做的眼镜来矫正;这种眼疾患者不能看清 远 (填“近”或“远”下同)处的物体,却能看清 近 (填“近”或“远”下同)处的物体;一般 年青人 (填“年青人”或“老年人”)易患。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后,这就是 远视眼 ,应配戴用 凸透 镜做的眼镜来矫正。这种眼疾患者不能看清 近 (填 “近”或“远”下同)处的物体,却能看清 远 (填“近”或“远”下同)处的物体;一般 老年人 (填“年青人”或“老年人”)易患。

(5)下图中近视眼及矫正的图是: ②④ ;远视眼及矫正的图是: ①③


相关内容

  • 下定义讲解&练习&答案
    高考下定义题型分析 一.下定义应牢记一个公式: 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 ...
  • 16种常见导语探讨新闻稿件的写法
    16种常见导语探讨新闻稿件的写法 1.有一说一式 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 又: 又: 又: 文章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2.直击日期式 以日期为第一陈述 ...
  • 公共政策学试题1
    公共政策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它选出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B).P78 A.逻辑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 ?? ...
  • 都德繁星阅读答案
    篇一:都德繁星阅读答案 [法]都德 ①在吕贝龙山上看守羊群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一连好几个星期一个人也看不到.每隔十五天,当我们田庄上小伙计骑着驴子给我驮来半个月的粮食的时候,我一听到在上山的路上响起了那牲口的铃铛声,我真是快活极了.我总是要 ...
  • [三维设计]20**年届高三专题专项增分课堂练[专题专项增分练]
    2016届高三专题专项增分课堂练--小- (0/54)2016-03-15 08:35 2016届高三专题专项增分课堂练--传- (0/35)2016-03-15 08:35 2016届高三专题专项增分课堂练--名- (0/51)2016- ...
  • 初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初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并订正在下表中. 颓唐 狼籍 变卖典责 万籁俱寂 黯淡 酬谢 饮气吞声 情不自经 2.默写 弦既不调,掷地云:"________,________ ...
  • 五好团支部
    五 好 团 支 部 申 报 材 料 序言 和煦的春风送走了冰冷的寒冬,吹暖了大地,吹醒了万物.在无尽的芳香中,一声坚定的呼喊-09级生物技术-携去冬的封土,穿上生命的绿衣.在春的海洋里,我们怀着憧憬和希望,扬起风帆,开始了新的航程. 我们的 ...
  • 初级经理人的管理困境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提升自我的危机意识: ● 明确管理的真实含义: ● 掌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学习到成为卓越经理人的处方. 初级经理人的管理困境 一.处在变革的时代 如今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 ...
  • 人类到底有没有第六感
    人类到底有没有"第六感" "第六感"可以说是人类除了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和听觉这5种基本感觉之外,存在的第六种感觉. 说起"第六感",似乎给人感觉玄之又玄,人们往往将它与神秘主义 ...
  • 经济学常见效应
    经济学常见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 [青蛙现象]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如果慢慢地加温,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