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试题1 - 范文中心

公共政策学试题1

12/23

公共政策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它选出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B)。P78

A.逻辑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 ?? D.理性主义

2.公共政策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C)。P26

A.贝塔朗菲 B.德洛尔 C.拉斯韦尔 D.戴维伊斯顿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至五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1.公共政策系统的子系统包括(ADE)。P171

A.信息子系统 B.文化子系统 C.自然子系统 D.评估子系统 E.反馈子系统

2.公共政策分析的现代定性方法包括(BDE)。P404

A.线性规划 B.价值分析 C.马尔柯夫分析? D.超理性分析 E.可行性分析

三、名词解释题

1.公共政策P109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问题P217

答:当两个以上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而呈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这样的问题就属于公共问题;从社会的广义概念即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体出发,公共与社会应基本等同,则社会问题可等同于公共问题。

四、简答题

1.公共政策目标的定义和两大特征是什么?P242

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政策目标一般主要具有如下两大特征:

(1)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2)未来的预期性。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

2.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有哪些?P275

答: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有这样几点:

(1)目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的执行行为具有很强的目标性与针对性,整个执行过程必须反映和实现公共政策所规定的目标,并且为达到目标而采取一系列行动。

(2)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动态运作过程,

它包括试验、总结、推广、计划、沟通、协调乃至追踪决策等许多内容。要取得好的政策执行效果,就必须牢牢把握政策目标,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3)实施上的灵活性。在现实社会中,公共政策(特别是中央政府决策)大多属于战略性的决策,主要是着眼于宏观性、全局性的社会问题,通常不涉及具体的操作细节。因此,在执行政府决策的过程中,须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切忌生搬硬套。要从实际出发,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求收到良好的执行效果。

(4)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非常复杂,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最终目标,又要立足于近期目标,并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有机联系。

(5)影响的广泛性。公共政策执行需投入巨大的资源,涉及众多的因素和变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系统的、深远的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宗旨及其作用。P381、P387

答: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具有既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部门,又不同于体制内政策研究机构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恰好与后两者的特征形成互补,成为衔接纯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中介和桥梁。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自身特征主要有:

第一,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包括对政策制定系统的功能与组织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这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

第二,从人员及其知识结构看,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政治活动家、前高级公务员组成的智囊型的群体。他们运用群体的智慧、系统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政府工作经验在政策研究组织中从事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理论、规划、设计、分析与评估的工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重大决策服务。现代政策研究组织不同于由少数社会名流和资深的高级政府官员组成的政治咨询机构,也不同于专家顾问团等机构,而是随着研究课题的完成、经验的增长、配合的默契,形成一种整体的素质优势。

第三,从体制构成看,政策研究组织实行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四,从组织运行看,政策研究组织坚持研究、教学(包括培训)、开发(包括咨询)三位一体;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它更是要为提高制定改革政策、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需要服务。

第五,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政策研究是一种科学活动,研究人员必须将作为公民的自我与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自我分开,不能带有个人或某特定群体价值的偏见。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基础,努力将科学研究的成果付诸应用,形成相互协作、积极创新、实事求是的组织气氛。尽管各种政策研究组织都有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服务对象(如政府、党派、大企业集团等),但都应将研究的科学性作为自己的一条职业道德准则。

第六,从组织环境看,政策研究组织必须尽可能地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虽然保持政策研究和咨询的相对独立性非常重要,但公共

政策的功用性决定了政策研究组织取得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信任、了解他们的意图和目标、获得重要的不便公开的信息、研究结果的表达更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政策研究组织起作用的方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这些特点是显见的且不难理解的,但是在实践中要得到体现却不那么容易。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世纪以来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有力工具。

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政策研究组织的宗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既是决策者的首要目标,也是政策研究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对政策问题的认定是否客观、全面,目标是否合理、准确,是政策制定者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这要求政策研究人员必须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所有信息的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有全局意义的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向决策者提出政策建议。

(2)为决策者拟制、评估备选政策方案。决策就是决策者根据个人的价值偏好和谋略思想,针对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在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择优是决策过程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步骤,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决策将失去实质性意义。然而由于决策者的学识、精力和时间有限,难以直接参与不同政策方案的拟制。因而,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动态信息,借助于各种定性、定量分析等科学方法,拟制、列举不同政策方案,提供给决策者参考。

(3)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一项决策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政策研究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政策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及其以后,检查执行效果,并将分析意见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一项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复杂的,即政策不但产生了预期的结果,还产生了超出预期之外的正面或负面的结果。究竟政策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最初目标?还存在什么样的缺陷与不足?除了主要目标以外,还产生了怎样的其他结果?这些结果是否与主要目标相冲突?这些都要通过政策研究来进行检验和测定。政策研究组织应当对政策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发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促进或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促使政策制定者审时度势,对政策进行修正或调整。

(4)构建分析模型和相关理论,发现公共决策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或相关性。影响公共决策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但这些因素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而是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或相关性,并且会对政策方案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的认定,需要通过科学分析、特别是政策研究组织的分析才能获得。

政策研究组织现已深入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其最主要的职能和作用就是为决策者或掌权者服务,一方面是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是间接起到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这是政策研究组织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斯图亚特那格尔认为:“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是产生可靠的,可以被有关部门接受的政策研究成果的主要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研究组织是联结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利益集团和直接决策

者的中介,对决策系统更有效地进行利益综合具有极重要的作用。政策研究组织作为一种咨询系统,为利益集团提供了沟通信息、集中意①美斯图亚特那格尔编著:《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年版,第页。见并进行表达的系统功能。它们常常帮助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促进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利益集团代言人,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许多政策研究组织都有着明确目的:为决策部门提供政策方案,尽快使研究成果变成政府行动。

第二,作为知识的积累者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政策研究组织关心的不仅是国家、民族的现在,而巨着眼于未来,发掘社会发展的新思想,寻求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使决策者逐渐接受这些思想。因此,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不仅在于提出具体的政策方案,而且在于发现和传播短期内不会成为政策的新思想。

第三,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政策研究组织一般注重评估政府各种政策和计划,在政治生活中,起着一种诊断社会机能和运行状态的作用。政策研究组织通过对政策进行检测、评估和衡量,来评判公共政策的利弊得失;并从中不断地寻找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改进政策的实施战略和程序、强化政府的施政能力。这一点也是政策研究组织的活力所在,许多政策问题正是在这种循环过程中一个一个地获得解决的。 第四,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政策研究组织是知识界精英荟萃之地,它的存在和发展表现了现代社会知识界利用智力资源干预和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追求。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常常有很多人员被安排到政府的重要岗位上,直接参与、影响政策制定工作。

第五,作为宣传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由于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特殊的生活环境和问题,很多政策往往是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理解的。而一项政策要有效执行,就必须被理解,要让公众信服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一些政策无效并不是政策本身问题,而是大众观念和大众认同的问题。为了使政策能收到预期效果,促进公众行为的良性转化,对公众进行政策教育就成为一项基本工作。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起着把政府的基本政策传播给大众,把各界的观念传播给决策者的作用。它们十分重视利用舆论工具,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2.论国家、政府与公共政策的关系。P111

答:国家是产生于社会而又在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它在本质上将公众的权力变成了支配公众的权力。国家权力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式代表,而这种资格的获得则是社会事务分裂为公共领域(公域)和私人领域(私域)、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共同体内部分裂成治理者和被治理者的结果。国家权力作为公共权力所具有的基本职能是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恩格斯认为这两种职能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在全社会所有成员间进行“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并对他们的行为具有普遍的规范作用与约束力。

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治理机构的专门化和治理者的常任化,也就是形成了行使这种权力的专门机构即国家机关和专门人员即国家官员。国家机关和国家官员通过一定类型的权力关系及其运行程序和规则而成为一

个整体或系统,这就是政府。现代国家拥有主权,而政府则是国家主权的管理者和行使者。立法是政府管理主权的活动或行为,行政和司法是政府行使主权的活动或行为。政府是国家的中枢系统,没有政府,国家就不能运转。然而,政府毕竟只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政府的意志、价值和利益虽然一般来说与国家是一致的,但绝不意味着两者不会发生差异、背离和对立”。政府的要素是体制、机构和公务人员。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它是用来满足被感知的国家需求的”,是政府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政府选择和制定政策是与国家的广泛目标相一致的。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确定一个价值的优先次序。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面对这种选择。”这种选择是政府对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部门、地方、职业等的个人和群体提出的利益诉求进行的选择、综合与排序。政府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同时也选择政府自身、与整个或部分统治阶级最大利益一致的方面;政府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诉求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个过程就是政府界定、认定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说从各个利益诉求者具体的、特殊的利益中分离出抽象的、社会的共同利益的过程。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这种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利益分配的实现。

政府利益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与认定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很大影响。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不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即自利性。但是理性选择学派从“经济人假设”出发研究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发现政府具有自利性并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就有一个政府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所谓政府利益,是指政府系统自身需求的满足,如政府的权力与权威,政府的业绩、信誉与形象,政府工作条件与公务人员的收入和福利,等等。政府系统的各个部门和不同层级也各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既然这样,政府系统及其子系统就会有谋求自身特殊利益实现的自利性。在政府界定与认定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这种自利性可能产生如下的不同影响:完全从谋求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来界定与认定公共利益,显然这是一种虚假的公共利益;由于存在着国家对政府的一系列有效的制度约束(如法制、意识形态、权力的相互监督等等),存在着社会对政府的有力的制约与监督,政府在正确地界定与认定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其自利性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实现,即政府自身的正当需求通过正规的途径获得满足;政府自利性被视作与政府公共性完全对立的一种特性,政府利益被视作不应有的利益诉求。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政府缺乏正确地界定、认定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动力机制,不利于增强政府能力,最终也不利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政府过程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同一的,或者说政府过程实质上就是公共政策过程。现代政府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政府过程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横断面上政府活动的逻辑顺序,或者说是政府动作的程序,其中心流程是政策过程。美国著名的比较政治学家阿尔蒙德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途径,指出这个过程的逻辑顺序为:①利益表达。它把人们的愿望、意见、态度和信仰转变为对政府系统的要求。这是逻辑的起点。②利益综合。它把各种利益诉求转变为公共利益诉求。③政策制定。它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④政策执行。这是一个系统的输出的过程,它把公共政策付诸实施。⑤反馈。它把公共政策被实施于环境的结果再输入到政府系统中。这是政府过程或政策过程的逻辑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循环的逻辑起点。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政府系统的解

体。

公共政策是政府系统输出的主要产品。政府通过循环往复的政策过程和一系列的公共政策,规范、调节和引导社会行为,配置社会资源,分配社会价值;并采取各种刺激、说服和惩罚措施,实现社会控制,塑造公共秩序。公共政策作为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手段,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分析所提供的案例,说明公共政策学的某一基本原理) 到任不久的某县县委张书记,在连续听取汇报的过程中,认识到有一系列关系到全县数十万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党和政府拿出办法来解决,而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县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太低。有人向张书记建议:如果将全县耕地的四分之一从种植粮食作物改为种植烟草,那么县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年后就能够增加一倍。“新官到任三把火”,这一把火点起来,就可以使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张书记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在县委常委会议上力排众议,坚持通过了立即着手把全县四分之一耕地改种烟草的决定。然而,这一决策执行的结果是,一年后县政府则政收入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约五分之一;同时给农民的利益造成很大损害。那么,在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上,张书记应该总结些什么经验教训呢?P236

答案要点提示:公共政策问题无论由谁提出,又无论分析得多好,最终都要由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来正式认定。这样就提出了政策议程的问题。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政策议程通常分为如下两大类:

1.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2.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

按政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分为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两大类。一般说来,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大多来源于经济领域,其中税收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也最重要。

问题进入公众议程必备条件,这里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其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应当说,上述两种条件都仅属一些特别的条件,他们并不能经常地发挥作用,即使能经常发挥作用,也并不是经常单独发挥作用,而必须与正常、民主和开放的问题察觉机制、过程相配合才能奏效。

所谓正常的问题察觉机制,就是能对各种政策问题经常保持警觉,并能对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相关讨论、分析和研究,以便形成政策议程构建的机制。这就要求社会和政府建立社会问题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队伍,进行正常的问题察觉和研究工作;有关领导人也要经常亲自调查研究,以防下级报喜不报忧,延误问题的察觉和解决进程。

所谓民主的问题察觉机制,是指问题的察觉机制应该体现民主性。这要求整个国家和政府的体制符合现代民主运作的要求,尤其是国家和政府的决策体制应合乎民主理念,有许多民主性的组织与程序设置。例如保障民意代表机关的应有地位,充分发挥民意代表及时反映民众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用;重大决策不能个人说了算,应走群众路线和集体决策路线;建立和健全政策听证程序和制度;

加强和完善新闻及社会舆论监督等。

所谓开放的问题察觉过程,是指有关组织的问题察觉系统不应是自我封闭的,而应该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向社会各界、各级组织和群众开放,甚至对国外开放,充分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

只有这样,一些有可能变得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并不必非要等到特别严重时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也不必非要由个别权威人物的认同、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

公共政策学试题2

一、判断题(在括号里标出“√”或“×”。每题1分,共10分)

1、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政策问题的认定。( )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

3、绝大数政策变动都要遵循渐进调整的路线。( )

4、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与其它领域、地区或部门之间具有关联性。( )

5、政策分析中的定量方法及技术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 )

6、行政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

7、要达到真正的方案多重化要求,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相互联系。( )

8、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 )

9、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功能取向。( )

10、政策合法化就是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

二、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标题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

A 拉斯韦尔 B 伊斯顿 C 戴伊 D 安德森

2、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

A 公共政策制定 B 公共政策执行 C 公共政策评估 D 公共政策分析

3、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

A 政策均衡 B 政策终结 C 政策持续 D 政策调整

4、公共政策的核心特征是( )。

A 价值性 B 公共性 C 权威性 D 周期性

5、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 )。

A 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B 主体权威性 C 信息的反馈性 D 空间广泛性

6、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

A 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 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 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 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7、决策权与决策事务均集中于上级政策机关,下级机关只能依上级机关的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是( )。

A 首长制 B 合议制 C 集权制 D 分权制

8、在现在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

A 政府 B 司法机关 C 政党 D 利益集体

9、公共政策的决择实际上就是将有关政策加以( )的过程。

A 合理化 B 合法化采纳 C 有序化 D 排列组合

10、“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 )的观点。

A 理性模型 B 渐进模型 C 精英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 B 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C 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 D 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12、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

A 政策问题的认定 B 政策目标的认定 C 政策方案的认定 D 社会问题的认定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 合议制 B 合议 、 三权分立制 C 民主集中制 D 合议、民主集中制

14、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

A 利益表达 B 利益综合 C 政策制定 D 政策执行

15、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主体的是( )。

A 行政机关 B 立法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村民委员会

三、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标题字母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力量包括( )

A 中国共产党 B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C 各民主党派

D 半官方的政治团体 E 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个人

2、公共政策评估的具体标准包括( )

A 政治标准 B 经济标准 C 道德标准 D 技术标准 E 社会标准

3、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有( )

A 自由畅想 B 延迟评判 C 多次反馈 D 禁止批评和表扬 E 追求数量

4、公共政策评估具有( )

A 诊断功能 B 预测功能 C 反馈功能 D 矫正功能 E 总结功能

5、政策终止是由于( )

A 政策功能的消失 B 责任与权利的解除 C 组织的缩减或撤销

D 上级领导的干预 E 新政策的开始

6、政策执行的手段有( )

A 行政手段 B 经济手段 C 社会手段 D 法律手段 E 宣传诱导手段

7、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

A 政治环境 B 自然灾害 C 经济环境 D 社会心理环境 E 生态环境

8、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

A 政治政策 B 文化政策 C 经济政策 D 基本政策 E 元政策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A人大决定 B 基本法律 C 一般法律 D 地方性法规 E 宪法

10、一项公共政策要转化为国家法律,必须由国家( )来通过相关法案。

A 立法机关 B 司法机关 C 行政机关 D社会机构 E 利益集团

四、论述题(共45分)

试述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公共政策学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是随( )

A.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B.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C.政策的产生而产生 D.公共行政的产生而产生

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

A.伊斯顿 B.林德布洛姆 C.拉斯韦尔 D.阿尔蒙德

3.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称之为( ) A.政策群 B.政策组 C.政策团 D.政策链

4.人们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比喻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的类型是( )

A.线形结构 B.职能结构 C.线形——参谋结构 D.矩阵结构

5.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是“主权属于人民”,但在实际中政策过程却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揭示这一悖论的决策模型是( ) A.精英模型 B.政治系统模型 C.机构——制度模型 D.集团模型

6.美国学者华莱士提出的“科学环模型”标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是( ) A.理论演绎的 B.经验积累的 C.假设推理的 D.无限循环的

7.公共政策的灵魂特征是( )

A.阶级性 B.普遍性 C.目标取向 D.预见性

8.政策规划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政府 B.公民 C.利益集团 D.压力集团

9.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有两个,即问题的针对性和( )

A.目标的全面性 B.主体的权威性 C.未来的预期性 D.空间的广泛性 10.经济手段是政策执行手段之一,它的特点有:间接性、有偿性和( ) A.权威性 B.强制性 C.关联性 D.实效性

11.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 )

A.社会环境 B.国际环境 C.自然环境 D.大众传媒

12.政府将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称为( )

A.政府政策 B.政府制度 C.政府能力 D.政府结构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关联性、主观性和人为性以及( ) A.历史性和静态性 B.历史性和动态性

C.独立性和动态性 D.独立性和静态性

14.林水波和张世贤认为两种迷思对公共政策问题形成影响,它们是( ) A.流行迷思和科学迷思 B.科学迷思和哲学迷思

C.社会迷思和科学迷思 D.哲学迷思和流行迷思

15.划分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的标准是( )

A.评估组织活动形式 B.评估报告形式

C.评估人员素质 D.评估认同度

16.在公共政策评估中,过程对比法所面临的政策过程是( )

A.执行中 B.执行后 C.制定前 D.制定后 17.在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做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评估之后,该政策的去向存在三种可能:持续、调整和( )

A.保留 B.创新 C.重复 D.终结 18.在功能性政策周期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 )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纠正

19.美国著名的政策研究组织是( )

A.芝加哥协会 B.兰德公司 C.国际问题研究所 D.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

20.政策研究组织的一条职业道德准则是研究的( )

A.科学性 B.经济性 C.针对性 D.阶级性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21.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中,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指导的理论是( )

A.文化解释理论 B.价值关联理论 C.价值无涉理论 D.理想类型理论 22.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局限的过程中,以色列学者德洛尔和美国学者埃齐奥尼分别提出了( )

A.政治系统模型 B.规范最佳模 C.集团模型 D.混合扫描模型 23.根据决策权使用的特点,可将公共决策体制划分为( )

A.集权制 B.独裁制 C.民主制 D.分权制

24.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除了个人角度,还有( )

A.感情角度 B.利益角度 C.组织角度 D.技术角度

25.衡量政策的尺度往往用与成本对应的效益 包括收益和有效性 表示,效益大体上有三个方面即社会效益和( )

A.经济效益 B.政治效益 C.生态效益 D.文化效益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政治科学》论文集收入默顿和勒纳的文章,对 做了论述。 27.渐进主义模型所对应的原型,显然是西方国家特别是 。 28.按照帕顿和沙维奇的划分法,决定国家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政策类型是 。

29.从结构的角度看,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 、反馈七个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巨系统。

30.公共选择理论本质上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和延伸”,它有两个基本假定:“经济人”假设和 。

31.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

和 。

3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实施阶段和 。

33.公共政策的评估主体必须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及 构成。

34.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 。

35.博弈论诞生于 领域。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基层政策

37.公共政策问题

38.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39.公共政策的制定

40.政策评估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公共政策有哪些主要功能?

42.简述国家能力、治理能力、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3.简述政策终结的方式。

44.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析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具体要求。

46.试述政策监控主体活动内容与方式的具体表现。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47.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之前,兰德公司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个事件进行精心研究。他们预测最终结果是:“中国将出兵朝鲜。”兰德公司准备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一研究成果卖给美国国防部。当时由于咨询机构在美国政府机构决策中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政府官员在做决定时还没有向民间智囊团进行咨询的习惯,兰德公司的预测结果就被忽视了。另外,美国国防部坚信,中国决不会为了朝鲜冒险过鸭绿江,将本来就羸弱的国家再拖入战争的泥潭。同时国防部认为兰德公司出价过高,遂拒绝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因做了错误估计而损失巨大。

???? 请从公共政策咨询的角度分析兰德公司的性质和作用。

公共政策学试题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公共政策视为某种形式的“权力与控制、交易与博弈,这种视角”属于

( )

A.经济视角 B.社会视角 C.政治视角 D.文化视角

2.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属于公共政策的_____功能。( )

A.导向 B.强制 C.调控 D.分配

3.因主张加大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因而赢得“战后繁荣之父”的经济学家是

( )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哈耶克 4.在政策类型中,_____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基本国策 D.具体政策 5.利益集团,作为一种政策主体在政策系统中属于( )

A.官方参与者 B.非官方参与者

C.正式主体 D.正规主体

6.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其创立者是( )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马克思 D.列宁

7.现代社会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政策主体是( )

A.思想库 B.大众传媒 C.政府 D.利益集团

8._____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总和。( )

A.政策主体 B.政策客体 C.政策目标 D.政策环境

9.率先较系统阐述“有限理性模型”的西方学者是( )

A.西蒙 B.马克斯?韦伯

C.亚当·斯密 D.恩格斯

10.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非正常社会问题,是_____社会问题。

( )

A.结构性 B.历史性

C.伦理性 D.过失性

1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论及的是政策规划的_____原则。( )

A.效率 B.客观

C.预测 D.时效

12.政策制定中的_____,是指人们自觉与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

A.光环效应 B.从众效应 C.定型效应 D.新闻效应

13.“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要是因为政策执行中某种政策缺乏( )

A.执行性 B.灵活性 C.权威性 D.制度性

14.相比较而言,政策执行中执行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不包括( )

A.政治素质 B.能力素质 C.自体素质 D.历史素质

15.在政策评估类型中,_____主要是指由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评估者对某一政策进行的评估。( )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政策规划

2.政策主体

3.激进(型)政策 4.政治文化 5.政府议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大众传媒成为现代社会政策主体的主要原因。

2.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问题界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请简述“问题界定”的一般步骤。

3.简述政策终结的积极作用。

4.渐进主义政策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15分)

试述某一目标群体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的根本原因。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运用所学公共政策原理回答相关问题。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该材料,当然也可作必要的延伸,但必须观点正确、自圆其说。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基本的社会底线是保障每位公民享有平等的机会。在共建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平等机会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平等享有、平等保护、平等参与、平等选择、平等竞争等,最终,是要营造出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发展的大环境。

这样一个道理,已讲了许多年,也是每个人都能够明白的道理,似乎不需多讲。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各类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时时都在发生,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激化、扩散,许多正是由于各类社会不公造成的。一些看似不大的事情,若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刺激群众情绪,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大的冲突。

比如说,我们已有了系统的法律体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是立法精神也是执法原则。但现实情况是,法律面前的平等仍然受到权力、金钱的挑战,权大于法、钱大于法的现象并不罕见。比如说,我们在单位招聘、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仍然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走门子、托关系”的现象,一些“有关系、有路子”的人享有比普通人更大的机会。比如说,在干部考核、提拔过程中,我们完善了各种制度,但在基层群众的眼里,仍然有某某人通过“非正常路径”被提拔。比如说,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处理利益分配时,优先考虑的是少部分人的利益,而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放在后面,引发群众不满„„ 这样的“比如说”,可能许多人都能够列举一大串。许多群众心里有意见,有怨气,总是憋着一股“无名火”,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要发出来。这个时候,如果矛盾出现了,并因此而触发了更多人的不满意,往往就会引起更大的矛盾。

每位公民都依法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就是要保证每位公民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享受各类社会资源、发展机会,并且进行充分而公平的竞争。这样,不管是在竞争中赢了还是输了,大家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许多社会矛盾就能够化解于无形。

请回答: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机会平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

2.目前我国存在着许多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

1、政策工具本身是( )的。

A.一元 B.单一 C.多元D.复杂

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 )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

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 )的范围。

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

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 )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 B.18 C.19 D.20

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 )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

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 )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 B.外部 C.内外部 D.所有

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 )。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 )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

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 )。

A.主体B.客体 C.中介D.环境

10. Path Dependence 是指( )。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 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 )。

A.诊断功能 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

2、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

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

A.实践主体的选择 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

4、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A.个性化原则B.强制性C.适时原则D.说服原则

5、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 )。

A.人的类比B.直接类比 C.符号类比D.幻想类比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5分)

1、简述政策终结的策略。

2、简述政策调整的程序。

3、简述政策失败原因。

我来帮他解答

2011-7-2 16:59

满意回答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 C.多元D.复杂

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

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

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

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

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

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 B.外部 C.内外部 D.所有

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

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 C.中介D.环境

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 C.利益D.公正

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 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

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 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

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 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

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 C.科学D.人治

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 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 ABCD)。

A.诊断功能 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

2、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A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

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ABD )。

A.实践主体的选择 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

4、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CD )。

A.个性化原则B.强制性C.适时原则D.说服原则

5、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 ABC )。

A.人的类比 B.直接类比 C.符号类比D.幻想类比

三、简答与论述题

1、政策终结的策略。

(1) 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2) 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 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 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5) 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6) 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关系。

(7) 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2、政策调整的程序。

第一,获取反馈信息,即掌握由监控机构在政策监督和控制中所获得的关于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结果方面的信息;第二,依据反馈信息,对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确立需要补充什么、修正什么或完善哪些方面;第三,进行实际的修正、调整、补充和完善工作,并将新的方案附之于实践,开始新一轮的监控过程。

3、政策监控的作用。

(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这里指的是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控以使政策的制定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和原则,并且审查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规。

(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政策监控的作用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政策的执行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政策达到预期目标,或者发现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反差,并找出其原因。

(3)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政策监控的作用就在于敏锐地捕捉外部世界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政策之间的差距,以便帮助及时做出调整,使之臻于完善。

(4)促使政策终结。政策监控通过本身的工作发现那些错误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报告或提交合理建议,促使政策终结的实现。4、政策失败原因。

(1)政策投入不够;(2)政策对象不配合;(3)政策在目标、内容、管理上彼此冲突;(4)解决某些问题的代价大于利益;(5)有些问题纷繁复杂,解决难度大;(6)外在因素的干扰;(7)政策超前。

5、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区别。

(1)两者制定的主体有差别。法律的制定者只能是一个国家中宪法规定的权力机构,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既可以是行政机构,也可以是立法机构、司法机构。

(2) 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法律的实施主体只能是司法机构,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主要是行政机构,但立法机构、司法机构也可以实施公共政策。

(3) 两者的表现形态也有差异。法律具有统一的实行标准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公共政策只是一定的规范、原则,要实施还需要将其具体化,转换成执行细则。

(4)两者的稳定性不一样。法律一旦制定,就比较稳定,长期有效,不允许经常更改;公共政策是针对一定的问题制定的,一旦问题解决,或环境发生变化,政策就需要终止或修正。


相关内容

  • 城市管理学
    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系统分析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综合分析方法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B,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与传统的公共管 ...
  • 近代中国经济
    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 ...
  •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结构化面试命题概述
    登仕路教育领导干部考试研究院 曹生民 对党政领导干部结构化面试命题工作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有助于考生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面试时快速分析问题.找出试题的考查目的,从而使作答更具有针对性,从而赢得考官的青睐. 一.命题设计 组织开展结构化面试命题 ...
  • 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试题
    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试题 姓名: 单位: 得分: 填空题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对象是( ),包括居住( )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2.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 ).( ).( )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农村地区建立居民 ...
  • 20**年届北京神州智达高三大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2016届北京神州智达高三大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12.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让有机食品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吃到纯天然.高品质的有机食品,成为许多人的一种期盼.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因为价格过高,多数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望而却步.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 ...
  •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常用卫生法律法规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常用卫生法律法规 61.下列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除了A A.手术开错部位造成较大创伤 B.诊疗护理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尚未给病员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 C.因体质特殊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D.由于一种疾病合并发生另一种疾病 62. ...
  • 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竞赛模拟试题
    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竞赛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是下列哪一个文件? A 中发[2006]22号 B 中发[2000]8号 C 中发[2001]9号 D 中发[ ...
  • 20**年中级审计师考试[专业知识]模拟试题
    2015年中级审计师考试<专业知识>模拟试题1 单项选择题 1.每期都支付稳定的较低的正常股利额,当企业盈利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额外股利.这种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B.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股 ...
  • 20**年江苏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题目一]某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此,从公共服务角度谈谈你的看法.(2011年6月11日江苏省公务员(微博)面试 ...
  • 黄河委员会试题
    2014黄委会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解析--公共基础知识 2014-03-04 15:02:06 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点击:14079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百度搜藏 0 山东事业单位QQ交流群:[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