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重点结论归纳与考试方法指导 - 范文中心

初中数学重点结论归纳与考试方法指导

02/03

2014年中考数学重点数学结论纳与考试方法指导

代数重点结论归纳:

1. 若-a 2≥0, 则a =0;

类似的, 则a =0

2. 初中数学中常见三个非负数是

:a 2≥0, a ≥0≥0. 非负数之和为零, 则每个非负数必须为零.

3. 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及精华小结论

(1).定义:一般地,如果y =ax 2+bx +c (a , b , c 是常数,a ≠0)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 >0时,开口向上;当a

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x =h .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x =0.

(3).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b 4ac -b 2b ⎫4ac -b 2⎛(-)①公式法:y =ax +bx +c =a x +⎪+,∴顶点是,2a 4a 2a ⎭4a ⎝22

对称轴是直线x =-b . 2a

②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 =a (x -h )2+k 的形式,

得到顶点为(h , k ) ,对称轴是直线x =h .

③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

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④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x 1, y ) 、(x 2, y ) (及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

x =x 1+x 2 2

(4).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一般式:y =ax 2+bx +c .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②顶点式:y =a (x -h )2+k .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③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1、x 2,通常选用交点式:

y =a (x -x 1)(x -x 2).

5. 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y 轴与抛物线y =ax 2+bx +c 得交点为(0, c ).

(2)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 1、x 2,是对应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两个实数根. 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 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 ⇔抛物线与x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 ⇔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

(3)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2)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 当有2个交点时,两 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ax 2+bx +c =k 的两个实数根.

(4)一次函数y =kx +n (k ≠0)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

⎧y =kx +n 象G 的交点,由方程组⎨的解的数目来确定: 2⎩y =ax +bx +c

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

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

(5)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y =ax 2+bx +c 与x 轴两交点

为A (x 1,0),B (x 2,0),则

AB =x 1-x 2== =

=(6) 若一次函数y =kx +n (k ≠0)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

⎧y =kx +n 象的两个交点的坐标为A (x 1, y 1), B (x 2, y 2) , 则有方程组⎨两个解 2y =ax +bx +c ⎩

⎧x =x 1⎧x =x 2为⎨,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kx +n 的两个根为x 1, x 2. , ⎨⎩y =y 1⎩y =y 2

6. 推导并记住下列公式: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若点A 的坐标A (x 1, y 1) , 点B 的坐标为B (x 2, y 2) , 则有

则AB 间的距离,即线段AB 的长度为

AB =(2)已知线段AB 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 (x 1, y 1) , B (x 2, y 2) , 则线段AB 中点C 的坐

标为:x =x 1+x 2y +y 2, y =1 22

(3) 坐标平移: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a ,b )向左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右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上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向下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 如:

点A (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则坐标变为A (7,

1).

(4)函数平移与变换:

函数平移:左加右减(对自变量进行加减), 上加下减(对函数值加减) 函数旋转对称转化特殊点旋转对称

几何重点结论归纳

1. 记住下列特殊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及常见的勾股数.

(1)有一个锐角是30°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是

:12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是

: 1:1(3)勾股数:3, 4, 5; 5, 12, 13;

上述各组数的倍数同样适用.

2. 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与三边关系:r =

3能够推导并记住下列结论:

(1)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

求证:(1)CD 2=AD . DB (2)AC 2=AD . AB

(3)BC 2=BD . AB

(2)已知, 如图, 点D 在AC 上, 且∠ABD =∠C, 求证: AB2=AD . AC A D

a +b -c 2C B B

C

4.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证明方法可用全等也可以用面积法,如图所示。

B

C

S ABD +S ACD =S ABC

111∴AB ⋅DE +AC ⋅DF =AB ⋅CG 222

∴DE +DF =CG

5.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边及其夹角正弦积的一半

B C

S 1=ca sin B ABC 2

6.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半周长乘以内切圆的半径。

1S ABC =(a +b +c ) r 2

7. 根据下列图形能求出tan15°,tan22.5°的值。

b

C

?

B 2b D F A b C

考试策略

似曾相似莫大意, 思维受阻快转弯, 步骤完整省草稿, 时间分配要合理, 关键词语不马虎(射线、直线、不与某点重合等)前后关系要理顺(综合题分几问,后对前有提示性) 试卷的压轴题不是人人都能得满分,但这些题目总是从易到难分成若干小题,因此凡是对解题有利的想法都不能放弃,都要写出来。慎做容易题,保证全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 费;巧做较难题,力争得几分。

考试时应重点记住下列几句话:

从已出发, ⇒可推出一些什么?........ 可转化为求解证什么 ⇐ 要求解或证什么

解数学题, 实质上就是联想与转化, 就是要抓住已住, 顺藤摸瓜, 抓住要求解或证什么, 联想转化.

考试时各类题型解答应注意的事项和示例

(一) 选择题:

选择题要看完所有选项, 认真进行比较, 再做答. 常见解题方法, 主要直推法:从已知出得到要求的选项, 逆推法:把选项当已知条件推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还有观察法, 计算法, 淘汰法, 数形结合法, 特殊值法. 有些判断几个命题正确或错误的个数题目一定要慎重, 你认为错误最好能找出反例, 认为正确要能证明. 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如果选项存在多种情况, 要思考是否适合题意; 找规律解题时, 可以多一些情况或对原式进行变形以找出规律;

也右可以用特殊值法进行检验.

(二) 填空题:填空题解答结果必须要准确, 不能多解少解, 因此解答填空题时, 一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例如: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斜边不明时要分类, 等腰三角形腰与底不明要分类, 几何图形位置不明时应分类等等. 二要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和实际意义, 如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条件是判别式值大于等于0, 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范围要大于两边之差, 要小于两边之和等等. 三要注意是带单位, 表达格式最终要化简.

(三) 计算化简题型解答: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要记准, 正负确定要细心, 整体思想要常用, 字母取值要考量, 分式方程验根要牢记. 确保正确要细心.

(四) 统计概率类:认真解答读懂题意, 注意与方程、不等式方面的综合,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注意带上数据的单位,有时可用组中值代替每一组中的平均数而计算总体平均数。概率题要关注题目要求,要注意用列举法或树形图或列表法求解。

(五)直线型几何题:注意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注意直接找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实现可构造辅助线,添加辅助线规律如下: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遇有60°构造等边三角形;遇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围绕等腰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遇有平行线夹中点,延长构成全等真方便。

(六) 解直角三角形的运用

1. 如图所示,某工程队准备在山坡(山坡视为直线l )上修一条路,需要测量山坡的坡度,即tan α的值.测量员在山坡P 处(不计此人身高)观察对面山顶上的一座铁塔,测得塔尖C 的仰角为37°,塔底B 的仰角为26.6°.已知塔高BC=80米,塔所在的山高OB=220米,OA=200米,图中的点O 、B 、C 、A 、P 在同一平面内,求山坡的坡度.(参考数据sin26.6°≈0.45,tan26.6°≈0.50;sin37°≈0.60,

tan37°≈0.75)

分析:过点P 作PD ⊥OC 于D ,PE ⊥OA 于E ,则四边形ODPE 为矩形,先解Rt △PBD ,得出BD =PD •tan26.6°;解Rt △CPD ,得出CD =PD •tan37°;再根据CD-BD=BC,列出方程,求出PD =320,进而求出PE =60,AE =120,然后在△APE 中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答:解:如图,过点P 作PD ⊥OC 于D ,PE ⊥OA 于E ,则四边形ODPE 为矩形.

在Rt △DPB 中,∵∠BDP =90°,∠BPD =26.6°,

∴BD =PD •tan∠BPD =PD •tan26.6°;

在Rt △CPD 中,∵∠CDP =90°,∠CPD =37°,

∴CD =PD •tan∠CPD =PD •tan37°;

∵CD-BD=BC,

∴PD •tan37°-PD •tan26.6°=80,

∴0.75PD -0.50PD =80,

解得PD =320(米),

∴BD=PD•tan26.6°≈320×0.50=160(米),

∵OB =220米,

∴PE =OD =OB-BD=60米,

∵OE =PD =320米,

∴AE =OE -OA =320-200=120(米),

PE 601== ∴tanα=AE 1202

所以坡度为1:2

解直角三角形关建是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首先直接寻找直角三角形,其次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若无法求解,可借助方程来帮忙。

(七)运用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关建是把实际问题情境转化为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来解决。

1. 小亮同学善于改进学习方法,他发现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效果会更

好.某一天他利用30分钟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假设他用于解题的时间x (单位:分钟)与学习收益量y 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用于回顾反思的时间x (单位:分钟)与学习收益量y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OA 是抛物线的一部分,A 为抛物线的顶点),且用于回顾反思的时间不超过用于解题的时间.

(1)求小亮解题的学习收益量y 与用于解题的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求小亮回顾反思的学习收益量y 与用于回顾反

思的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小亮如何分配解题和回顾反思的时间,才能使 这30分钟的学习收益总量最大?(学习收益总量=解题的学习收益量+回顾反思的学习收益量) 解:(1)设y =kx ,把(2,4)代入,得k =2.

∴y =2x .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5≤x ≤30.

(2)当0≤x ≤5时,设y =a (x -5)2+25,

把(0,0)代入,得

25a +25=0,a =-1.

∴y =-(x -5)2+25=-x 2+10x .

当5≤x ≤15时,y =25

⎧-x 2+10x (0≤x ≤5) ⎨25(5≤x ≤15) 即y =⎩.

(3)设王亮用于回顾反思的时间为x (0≤x ≤15)分钟,学习效益总量为Z ,

则他用于解题的时间为(30-x )分钟.

当0≤x ≤5时,Z =-x 2+10x +2(30-x )=-x 2+8x +60=-(x -4)2+76.

∴当x =4时,Z 最大=76.

当5<x ≤15时,Z =25+2(30-x )=-2x +85.

∵Z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5时,Z 最大=75

综合所述,当x =4时,Z 最大=76,此时30-x =26.

即小亮用于解题的时间为26分钟,用于回顾反思的时间为4分钟时,学习收益总量最大.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分类讨论,分类求解,先分后总。特别是用于反思时, 学习收益的总量分反思的时间收益量与用于解题的时间收益量之和, 设其中反思的时间为x 分时, 则用于解题的时间为(30-x ) 分, 此时应特别注意解题时间收益量自变量是(30-x ) 分, 不是x 分. 请你阅读学考P34面例3.

(八)课题研究与阅读理解题:

(1)若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对角线叫这个

四边形的和谐线,这个四边形叫做和谐四边形.如菱形就是和谐四边形.

(1)如图1,在梯形ABCD 中,AD ∥BC ,∠BAD =120°,∠C =75°,BD 平分

∠ABC .求证:BD 是梯形ABCD 的和谐线;

(2)如图2,在12×16的网格图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有一个扇形BAC ,点A , B , C 均在格点上,请在答题卷给出的两个网格图上各找一个点D ,使得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都是和谐线,并画出相应的和谐四边形;

(3)四边形ABCD 中,AB=AD=BC,∠BAD =90°,AC 是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求∠BCD 的度数.

解:(1)∵AD//BC,∴∠ABC +∠BAD =180°,∠ADB =∠DBC .

∵∠BAD =120°, ∴∠ABC =60°.

∵BD 平分∠ABC ,∴∠ABD =∠DBC =30°,

∴∠ABD =∠ADB ,∴△ADB 是等腰三角形.

在△BCD 中,∠C=75°,∠DBC =30°,

∴∠BDC =∠C=75°,∴△BCD 为等腰三角形,

∴BD 是梯形ABCD 的和谐线;

(2)由题意作图为:图2,图3

(3)∵AC 是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ACD 是等腰三角形. ∵AB=AD=BC ,

如图4,当AD =AC 时,∴AB=AC=BC,∠ACD =∠ADC

∴△ABC 是正三角形,∴∠BAC =∠BCA=60°.

∵∠BAD =90°,∴∠CAD =30°,

∴∠ACD =∠ADC =75°,∴∠BCD =60°+75°=135°.

如图5,当AD =CD 时,

∴AB=AD=BC=CD.

∵∠BAD =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D =90°

如图6,当AC =CD 时,过点C 作CE ⊥AD 于E ,过点B 作BF ⊥CE 于F , ∵AC =CD .CE ⊥AD ,∴AE =1 AD ,∠ACE =∠DCE . 2

∵∠BAD =∠AEF =∠BFE =90°,∴四边形ABFE 是矩形.

∴BF =AE .∵AB =AD=BC,∴BF =1BC ,

2

∴∠BCF =30°.

∵AB=BC,∴∠ACB =∠BAC . ∵AB ∥CE ,∴∠BAC =∠ACE ,

∴∠ACB =∠ACE =

1

∠BCF=15°, 2

∴∠BCD =15°×3=45°.

这类题读懂题意最重要,反复体会多思考,每问之间有关系,或方法或知识迁移与拓展,模仿猜模定能有效果。请你注意阅读学考P57第14题。

(九)圆的计算与证明题:

1. 如图,在⊙O 中,弦AB 与弦CD 相交于点G ,

OA ⊥CD 于点E ,过点B 的直线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F ,AC ∥BF . (1)若∠FGB =∠FBG ,求证:BF 是⊙O 的切线;

(2)若tan ∠F =

3

,CD =a ,请用a 表示⊙O 的半径; 4

(3)若GD =2,DF =4, 求GB 的长. 证明:∵OA =OB ,∴∠OAB =∠OBA , ∵OA ⊥CD ,∴∠OAB +∠AGC =90°, 又∵∠FGB =∠FBG ,∠FGB =∠AGC ,

∴∠FBG +∠OBA =90°,即∠OBF =90°,∴OB ⊥FB , ∵AB 是⊙O 的弦,∴点B 在⊙O 上,∴BF 是⊙O 的切线; (2)解:∵AC ∥BF ,∴∠ACF =∠F ,

∵CD =a ,OA ⊥CD ,∴CE =CD =a ,∵tan ∠F =∴tan ∠ACF =

1

2123, 4

AE 33AE 3

=,即=,解得AE =a ,

CE 448a 2

3

a ,在Rt △OCE 中,CE 2+OE 2=OC 2, 8

连接OC ,设圆的半径为r ,则OE =r -

即(a )2+(r -

12325a )2=r 2,解得r =a ; 848

(3)证明:连接BD ,

∵∠DBG =∠ACF ,∠ACF =∠F (已证),∴∠DBG =∠F , 又∵∠FGB =∠BGF ,∴△BDG ∽△FBG ,∴DG :GB =GB :GF , 即GB 2=DG

•GF ,∴GB =.

(十)压轴题:

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

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综合运用:

已知关于x 的函数y =(k -1) x 2-2kx +k +2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x 1, x 2是函数图象与x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且满足

(k -1) x 12+2kx 2+k +2=4x 1x 2 .

①求k 的值;②当k ≤x ≤k +2时,请结合函数图象确定y 的最大值和最大值. 解:(1)当k =1时,函数为一次函数 y =-2x +3,其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

当k ≠1时,函数为二次函数,其图象与x 轴有一个或两个交点, 令y =0得(k -1) x 2-2kx +k +2=0 .

∆=(-2k ) 2-4(k -1)(k +2) ≥0, 解得k ≤2.即k ≤2且k =1. 综上所述,k 的取值范围是k ≤2. (2)①∵x 1≠x 2,由(1)知k <2且k =1. 由题意得(k -1) x 12+k +2=2kx 1. 代入(k -1) x 12+2kx 2+k +2=4x 1x 2 中得:

2k (x 1+x 2) =4x 1x 2.

又∵x 1+x 2=2k ,x 1x 2=k +2,

∴2k ·2k =4·k +2.

解得:k 1=-1,k 2=2(不合题意,舍去) .∴所求k 值为-1.

13

②如图,∵k 1=-1,y =-2x 2+2x +1=-2(x -) 2+,且-1≤x ≤1,

22

由图象知:当x =-1时,y 最小=-3;

3

当x =1时,y 最大=.

2

∴y 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3.

2

特别提醒:(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函数值y 为0时

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2)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的运用;(3)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条件.

3

2. 已知抛物线y =x 2+mx -m 2(m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4(1)求证: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 (2)若

112-=(O 是坐标原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OB OA 3

(3)设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求△ABC 的面积. 解:(1)证明:∵m >0,∴x =-

b m

=-

∴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

(2)设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A (x 1,0) ,B (x 2,0) ,则x 1+x 2=-m

3

x 1⋅x 2=-m 2

4∴x 1与x 2异号.

112-=>0, ∴OA >OB . OB OA 3

由(1)知: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 ∴x 10.

∴OA =x 1=-x 1,OB =x 2,

代入

11112112

-=+=, -=得:

OB OA 3x 2-x 1x 2x 13

x 1+x 22-m 2

=,从而=,

3x 1⋅x 233-m 24

解得:m =2.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x 2+2x -3. (3)当x =0时,y =-

32

m , 4

3

∴抛物线与y 轴交点坐标为C (0,-m 2) .

4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只能有AC ⊥BC ,又OC ⊥AB ,∴∠CAB =∠BCO , ∴Rt △AOC ∽Rt △COB , ∴

OC AO

,即OC 2=OA ⋅OB . =

OB OC

2

3∴-m 2

4

=-x 1⋅x 2

29432

. m =m ,解得:m =3164

3232

m =-() 2=-1, 443

此时-

∴点C 的坐标为(0,-1),∴OC =1. 又(x 2-x 1) 2=(x 1+x 2) 2-4x 1⋅x 2

3

=(-m ) 2-4⋅(-m 2) =4m 2.

4

∵m >0,∴x 2-x 1=2m 即AB =2m . ∴S △ABC =

11⋅AB ⋅OC =⨯2m ⨯1

22特别提醒:注意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即为函数值为0时相应一元二次

方程的两个根, 因此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等价的, 但是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有时是相同, 有时是不相同, 要注意把这些距离转化为交点的横坐标来表示. 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的代数式来表示。直线y=x 与x 轴的夹角是45°,y=x+b与x 轴的夹角是45°,直线y=-x+b与x 轴所夹的锐角也是45°,总之已知直线的解析式要注意观察和留意直线与坐标轴的夹角,有时可以得到意想不到效果。请你阅读学考P160例3,P165例3。 (2)二次函数与运动、轨迹、最值问题

1. 如图,已知抛物线C 1与坐标轴的交点依次是A (-4,0),B (-2,0),E (0,8).

(1)求抛物线C 1关于原点对称的抛物线C 2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C 1的顶点为M ,抛物线C 2与x 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点C 在点D 的左侧),顶点为N ,四边形MDNA 的面积为S .若点A ,点D 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分别向右、向左运动;同时,点M ,点N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坚直方向分别向下、向上运动,直到点A 与点D 重合,四点同时停止.求出四边形MDNA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MDNA 的面积S 有最大值,并求出此最大值.

(3)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MDNA 是否能形成矩形?若能,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若P 为抛物线C 1上的一个点,连接PM ,PN ,当S △PMN =S矩形MDNA 时,过点P 作直线PQ ∥MN 交轴于点Q ,则点Q 的坐标

解:(1)∵C 1关于C 2原点对称,则有A (-4,0),B (-2,0),E (0,8)

对称点(4,0),(2,0),(0,-8)在抛物线C 2上 设抛物线C 2的解析式为:y=a (x -4)(x -2)

又当x =0时,y=-8 解得a =-1

∴C 2解析式为y=-x 2+6x -8; (2)由中心对称知: S=2S△AND

而AD =8-2t,AD 边上高h =1+2t

1

∴S (8−2t )(1+2t )

2即S=-4t 2+14t +8(0≤t ≤4); 由S =−4t2+14t +8=−4(t −

72201 )+ 44

7201

∴当t= 时,S 最大值=

44

(3)在转动的过程中,假设四边形MDNA 是矩形,连结ON ,则有ON =OD ,OD =4-t

由勾股定理得:ON 2=32+(1+2t)2 ∴32+(1+2t)2=(4-t )2 即t 2+4t-2=0

解得t 1=−

2=

又t ≥0 ∴t =−

∴当运动了

秒时,四边形MDNA 为矩形. 特别提醒:点的运动路径是点运动速度乘以时间。

2. 如图,抛物线y =ax 2+c (a ≠0)经过C (2,0),D (0,-1)两点,并与直线y =kx 交于A 、B 两点,直线l 过点E (0,-2)且平行于x 轴,过A 、B 两点分别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 、N .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证:AO =AM ; (3)探究:

①当k=0时,直线y=kx 与x 轴重合,求出此时的值;

②试说明无论k 取何值,

11+AM BN

11+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AM BN

解:(1)抛物线y =ax 2+c (a ≠0) 经过点C (2,0), D (0,-1)1⎧⎧4a +c =0⎪a =∴⎨, 解之得⎨4

c =-1⎩⎪⎩c =-1

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1

4

1

(2) 证明:设点A 的坐标为(m , m 2-1)

4

1

则有AO ==m 2+1

4

直线l 过点E (0,-2),且平行于x 轴∴点M 的纵坐标为-2

11

∴AM =m 2-1-(-2) =m 2+1

44

∴AO =AM

(3) 解:当k =0时,直线y =kx 与x 轴重合,点A ,B 在x 轴上

∴AM =BN =0-(-2)=2∴AO =AM

11

当k 任意取值时,设点(A x 1x 12-1), B (x 2x 22-1)

44

(4x 12+x 22+8)1111

则+=+=22

12AM AN 12x 1x 2+4(x 12+x 22) +16

x 1+1x 2+144

⎧y =kx ⎪2

联立⎨12消掉y 得:x -4kx -4=0

y =x -1⎪⎩4

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 1+x 2=4k , x 1x 2=-4

2

所以,x 12+x 22=(x 1+x 2)-2x 1x 2=16k 2+8

(x 1x 2) 2=16

114(16k 2+8+8) ∴+==1AM BN 16+4(16k 2+8) +16

11

无论k +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1

AM BN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 =-

12

x +bx +c (b , c 为常数)的顶点为P ,等腰2

直角三角形ABC 的定点A 的坐标为(0,-1) ,C 的坐标为(4,3),直角顶点B 在第四象限. (1)如图,若该抛物线过 A ,B 两点,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平移(1)中的抛物线,使顶点P 在直线AC 上滑动,且与AC 交于另一点Q . i )若点M 在直线AC 下方,且为平移前(1)中的抛物线上的点,当以M 、P 、Q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 ii )取BC 的中点N ,连接NP , BQ . 试探究该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PQ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

NP +BQ

21


相关内容

  • 谈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浅议 墨江县文武镇初级中学 董坤 [摘 要]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适用教学手段.精炼教学语言.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全面评价,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 ...
  • 20XX年深圳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2011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学科说明 深圳市初中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所规定的数学毕业水平的程度, ...
  •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函 授 站: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级 别: 姓 名: 学 号: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目 录 摘要.................. ...
  • 幂函数的教学设计
    幂函数的教学设计 刘 飚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215600) 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 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 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 ...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
  • 4初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周德俊,李万春 高中老师要面对现实,认真学习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两本<数学课程标淮>,分析参加课改的初中学生有何特点,要做哪些补缺补漏工作,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等,才能较好地解决义教 ...
  • 20**年哈尔滨中考大纲改革
    生活报11月22日讯 21日下午,哈尔滨市教育行政网公布了<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详述了5大学科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等,本报依据<考试说明> ...
  •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陕师大生科0902:李光裕,曹翠妮,陈金杰,陈梦,程婷,靳雪英,张培恋,马君瑞,马银峰,冉婷婷,田沛鑫,王莹,刘钰琨)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
  • 5-力的合成2(探究式)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 探究性教学案例评比 <力 的 合 成> 撰写人:单 位:推荐人:单 位: 教 学 案 例 邵 永 腾 浙江省永嘉中学 指导人: 课题:力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被安排在三种性质力之后,它是前四节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