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国人介绍中国:人家不想听,你有什么辙? - 范文中心

给外国人介绍中国:人家不想听,你有什么辙?

12/06

作者:Qian

我在英国留学,念的是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即“教育与国际发展”专业。严格说起来,这是一个交叉学科,对教育学和发展学的内容均有涉及。

有位老师描述为“教育方面的发展”和“通过教育促成发展”。教育方面的发展好理解,比如普及义务教育、扫除文盲等。“通过教育促成发展”的范围更广泛,包括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福祉、改善生活状况、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比如对妇女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生殖健康教育,能够减少意外怀孕,降低婴儿夭折率。

一位领友开玩笑,说“发展学”相关的专业都是搞扶贫的。这话也没错,因为发展学类的专业都多少涉及国际援助,即国际机构、国家和慈善组织提供经费、专家等援助,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

在我们专业,学生的国籍来源也相当“两极分化”:要么是来自亚非拉美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地球上最欠发达的国家;要么是来自欧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英国、美国、瑞士。我们戏称为来自“金主国”和“受助国”。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多急需发展的地方,但我们专业的中国学生并不多。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人少言轻”,总是看着同学和老师大谈印度啊、缅甸啊、孟加拉国啊、加纳啊、喀麦隆啊,还有一些名字真的很陌生的国家。

在课堂讨论和演讲中,中国同学讲到中国中西部地区教育欠发达的情况,也举过一些例子:比如云贵川的一些山区,孩子们上学路远且艰难;比如一些地区的财政困难,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严重。 但很多外国同学将信将疑,甚至完全不信。“中国不穷啊!”、“你们现在可有钱了!”,英国同学说:“牛津街(伦敦购物圣地)上全是中国人在买东西!哈罗德(Harrods,英国最高档的百货商场)我都不敢进去,只有你们中国人和中东土豪在那里买东西!”非洲同学甚至觉得好笑:“你们穷?哈哈哈,我们那里的公路和铁路都是你们中国出钱出人修的。”

百口莫辩有木有!我们只能解释,来英国旅游和购物的,起码是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再说,中国人好不容易攒点钱、办好签证,总想在国外多买点东西。你们这些外国人,可是不知道我们的税有多高哇!在国外豪爽地买包包,一转头回国就得勒紧裤腰带呢。

但是在伦敦读书越久,我越发现信息的鸿沟是巨大的,认知的偏差根本无法用偶尔的交谈来纠正。比如我以前了解的英国,都是书本里、新闻里、电影、电视剧里描绘的英国:天气反复无常,食物就是个灾难(或者笑话);大部分人民性格拘谨,然而足球流氓又特别流氓;伦敦这样的大都市人情淡漠。

不是说它们不是真相,而是说它们只是部分真相。这些碎片化的、远距离的信息没有告诉我:英国的夏天可爱极了,晴天可以让你心花怒放;炸鱼薯条味道并不坏,一周吃一次、配上一杯啤酒甚至还是种享受;伦敦餐厅众多,在这里可以吃到世界各国料理,好咖啡馆更是数不胜数;英国人闷骚又逗逼,最值得称道的是讲文明有礼貌,遇到求助时大部分人都会欣然相助。

同样,我的外国同学们也是从他们接触到的与中国有关的渠道里,用一片一片的信息拼凑出对中国的印象。中国这些年经济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这是事实;但中西部地区、甚至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地区仍存在极端贫困、教育落后的情况,也是事实。 我并不想在外国同学面前为祖国哭穷,只是觉得有责任讲出全面的、真实的情况。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在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来说仍有待发展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外国同学的潜台词是:“你们有钱了,不是发展学关注的对象”,我认为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在这个问题上,就读于教育社会学的中国同学、如今的美女企业家夏总,以及从上海到伦敦访学的青年学者郭博士都有同样的感触。能不能做点什么?我们三个小女子在宿舍地毯上坐着,就着一瓶红酒倒腾出了一个idea——组建学生社团,给外国人讲讲中国。

2015年春节前夕,大英博物馆中庭举行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一位英国人正在表演中国地方戏。

Chinese Business Culture Society就这么诞生了,它直译的名称为“中国商务文化社团”。我们想面对IOE乃至UCL的在读学生和老师,帮助想去中国旅行、求学、发展事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做好准备。

社团的活动放在每周四晚上,地点就在学生会的一间活动室里。我们几个带上自己的电脑,借来学生会的投影仪,再把桌子拼到一起,摆上小零食和软饮料。自己制作的PPT一播,人往小黑板边上一站,这Seminar(讨论会)就算开始了!

我们讲过中国的节气和习俗,讲过饮食和地域,讲过中国的职场文化,也讲过几个大城市的总体环境和氛围。每一次活动前,我们三个小女子都要讨论、做课件、甚至把大纲写下来、串词想清楚。 为了做广告,我们在Facebook上开过账号,发文发图吆喝,把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全都@了一遍。春节前,我们特地做了中国剪纸装饰的海报,分头“扫荡”Bloomsbury的教学楼和宿舍楼,贴“小广告”。我们极力鼓动现有的学员去发动他们的朋友和同学来参加活动,不惜以“中国特色点心”作为诱饵。

但是非常遗憾,从头到尾,来参加活动的人并不多。最感兴趣的似乎是日本同学,60多岁的日本爷爷Shiegesan认识一些汉字,能造出简单的句子,对我们讲到的内容还有所补充和提问。另外两位日本男同学也十分认真,几乎每节课必到。还有一次,一位在伦敦工作的巴西(记不清楚是不是巴西)女子看到我们发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信息,前来参加活动。我们三个人好一阵激动。

在向外国同学“推销”我们的社团活动时,他们往往非常有礼貌地说:“Sounds interesting(听上去很有意思)!”有的还会问问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社团的例子不是个案,IOE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一直都开设汉语教学班,由语言教育专业的博士和访问学者担任老师,做得非常用心。但是据我了解,生源也并不理想。有些外国同学一开始很有兴趣,但一个学期下来就觉得汉语太难,慢慢地不来了。最后能坚持下来学的外国同学往往只有个位数。

如今,英国朝野上下仿佛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前任卡梅伦政府标榜“黄金时代”不说,现在的特蕾莎·梅政府拿出1000万英镑推广汉语教学项目。在伦敦的富人圈子里,让孩子去上中英双语幼儿园已经蔚然成风,连伦敦前市长、现英国外相鲍里斯·约翰逊都在让孩子学中文。

然而,因为有了在英国大学里求学、“办学”的经历,我对英国人、或者更广义一点的外国人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的诚意存着一些疑问。为了跟中国做生意,也许。然而,他们真的想了解中国吗?他们想了解“真的中国”吗?

说回我们的社团。最后一次社团活动,我们选在唐人街的一家中餐馆聚餐。菜一道道端上来,我们穿插着讲了些中国餐桌礼仪、规则和潜规则。至少在那一刻,我们实现了沟通和理解。

更多阅读:

>>中国学生最不愿意读却最容易找工作的专业

>>上完大学后工作好找吗?评估专业就业前景三步骤

>>哈佛耶鲁学生成功的秘密,名校10大必读书目

- END -

跨越24个时区,一手国际教育资讯

益咕噜官网:www.eguru.cn

关注益咕噜,就是关注孩子的国际化明天

欢迎投稿,一经采用,必有稿酬奉上

投稿邮箱:tougao@eguru.cn


相关内容

  • 日本国民性格两面性表现明显(四)
    李长声:讲到一个民族的性格,任何民族性格都是一个多面体,都是具有双重性格,像具有革命的两手和反革命的两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是一种两面性.日本的两面性表现得比较明显,亮在明处.它的两面性最大的特点,我觉得就是因为它的原始性和先进性.本国 ...
  • 16.迎春节(1-3)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 )年级( 品德与生活 )学科教案 课题 迎春节(1-2)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4.12.22 教 学 过 程 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小兔贝贝吗?今天它呀特别的高兴 ...
  • 哲学家到中国
    在人们的印象里,哲学家似乎距离公众过于遥远,但正是他们的思想曾经或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我们习以为常的"权利"."契约"."责任"和"义务"等等 ...
  • 广东省阳江市20**年届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阳江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我是在白云的qi ǎng bǎo ②我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qi áng guō bù shě n zhí shǒu . ③做一个公民, ...
  • 我为青奥而自豪作文250字
    我为青奥而自豪作文250字 得知要参加青奥会倒计时1000天揭牌仪式,我一晚都没睡好,早上7点多就拽着爸爸妈妈来到鼓楼广场.风吹到脸上冷飕飕的,可广场上的叔叔阿姨们早已把会场布置得井井有条. 会场中间是主席台,正中央是五颜六色的气球墙,倒计 ...
  •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12册<品德与社会>计划.教案 全 册 教 学 计 划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 ...
  • 对外汉语的认识
    今天我谈的题目是<对外汉语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在新的形势下对学科性质.特点的再认识>. 随着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在国内也出现了汉语教学的热潮,不但是遍布全国的三四百个高等学校以及越来越多中小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而 ...
  • 唱唱我的名字教案
    大班音乐<唱唱我的名字> -苹果班 潘亚南 活动目标: 1.能用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唱准高音部分:并能自如地接唱. 2.幼儿能根据歌曲的情绪特点,创编有趣的动作自由的表现歌曲. 3.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在演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 ...
  • [说起梅花]阅读附答案
    .(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⑴-⑹题.(24分)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 ...
  • [红色之旅]读后感
    <红色之旅>读后感 当我的手指轻轻地翻过<红色之旅>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似乎还沉浸在这本散发着革命耀眼光芒的读物上,书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脑海里象放电影般地连成一组组画面,一张张闪过,我不禁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