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我军的翻译活动与"五四"思潮--兼论与鲁迅.周作人之关系 - 范文中心

张我军的翻译活动与"五四"思潮--兼论与鲁迅.周作人之关系

08/15

2 1 年第 6期  01第3 5卷  ( 总第 18 ) 6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lo hnag N r lU i rt( c lS i c  dt n  ora fS eyn   o   nv s y oi  ce eE io)   ma ei S a n iN 62 1 o ,01  V0.5 1   3Ge e M, o 6   nr N 18张我军的翻译活 动与“ 四’ 五 ’ 思潮 兼论 与鲁迅 、 周作人之 关系  徐 纪 阳  ( k 师范学院 中文 系, 漳, l 1 福建 漳州 33 0 ) 6 00 【 摘要】 张我军到北京后才真正接触新文化运动, 并由此开始他持续二十年的翻译生涯。 在张我军的翻译 中, 尤以日本 白桦 派、 自然派文学作品为多; 同时他还从 日 本接受了左翼思想, 翻译左翼社会科 学著作多种。张我军的翻译活动受到“ 五 四” 思潮的影响, 而其文学翻译则更是与鲁迅、 周作人关 系密切。   【 关键词】 张我军; 翻译活动 ;五四” 鲁迅 ; “ ; 周作人 [ 中图分类号】 267 I0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4 55 ( 0 10 — 0 7 0  17 — 4 02 1 ) 06 — 4 612 年 1 月 , 94 0 因盘 缠 用 尽 , 张我 军 返 回 台湾 。 张我 12 年 , 9 1 张我军渡海来 到厦 门, 任职于厦 门新 高银  行。在厦 门期间, 张我军并未受到新文学思潮影 响, 相反 一军所受大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其返 台后继续 发酵 , 接 连在 《 台湾 民报 》发表 《 糟糕的台湾文学界》 1 月 2  (1 1 日)《 、欢送辜博 士》 1 (2月 1 1日)《 台湾 的文 学界一  、为 哭 》1 (2月 1 1日)《 、请合力拆下这座败草丛 中的破 旧殿  堂》 1 (2月 5日)《 、绝无仅有的击钵吟的意义》 1 月 2   (2 4 日)《 、揭破 闷葫芦》 12 年 1 2 (9 5 月 1日) 等文章 , 以极其 猛烈而密集 的火力 向旧文学开战 。 据统计 , 12 年初  从 94 N: 京至 12 I I  ̄ 96年 6月再度来 到北京 的两年 时间 中, 张 直参与传统诗文社团“ 菽庄 吟社” 的活动。他真正接触 新文学运动 , 是到北京 以后的事情 。张我军的文学创作  也并非学界先前所认 为的从 写作 《 乱都之恋》 这种新体  诗开始 ,而是从写作传统的古诗文辞开始的”1经黄乃  “ [ 1 。 江 的考 证 ,目前 所知 张我 军 的最早 作 品为 其创 作 于  12 年 9 92 月的《 壬戌七月既望鹭江泛月赋》 因原稿 已佚  , 而未 收入《 张我军全集》 。其后 , 又于 12 年 4月 、0 93 1 月  分别发表《 寄怀台湾议会请愿诸公》 二首 )《 ( 、咏时事》 的  七律古诗。由此亦可见张我军在厦 门的文学活动是 以传  统诗文为主的。之后 , 除却 13 年 的《 98 席上呈南都词兄》  而外 , 张我军再无 旧文学作品。   12 93年 7 , 月 因新高银行解散 , 拿到遣散费后 的张  我军于 12 年底从厦 门出发 , 93 经上海并作短暂停留后 ,   于 12 年 1 中下旬 间来到北京。张我军到达北京两  94 月我军共在《 台湾民报 》 发表抨 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的文 章篇 2 篇 、 5 新文学作 品 1 篇。 4   虽然张我军首次赴北京只待了短短的九个 月 , 但在 这期间无疑受到中国大陆新文学运动的 巨大冲击和思  想洗礼 。张我军所受 “ 五四” 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他对  女性解放 问题极为关注 ,撰 写过与妇女问题相关 的文 章, 并有数篇有关妇女解放问题的文章经他之手转载于 个月之后 , 写作 了他最初 的新文学作 品《 寂》 3 2  沉 (月 5 日)《 、对月狂歌》3 2 ( 月 6日) 等新诗。 94年 4月 6日又  12 写下《 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 寄回台湾 , 半个月后发 表于 《 台湾民报》 且亲 自为文章加编者“ , 识语 ”张我军也特  ; 别重视 白话 文运动 , 除在 台湾提倡 白话 文之外 , 还编著  有《 中国国语文做法》 同时亦在《 ; 台湾 民报》 转载大陆新  文学作品及译作 , 以之为“ 语体文的模范。……以补救漠  漠的我文学界 。”3 除此而外 , [3 2 ] 8 张我军 的翻译活动也与 “ 五四” 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  《 台湾 民报》在“ , 台湾投下文学革命 的一弹”3。这表明  [. 20 4 3张我军来到新文化运动的中, I G:京之后 , L 迅速接纳和吸 收了大陆新文学思潮。  [ 收稿 日期】 0 1 1— 5 2 1— 0 1  【 基金项 目]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 H( 111) J 09S; A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 H(00 21) 2 1B 03  [ 作者简介】 徐纪阳(99 ) , 17一 , 江苏溧阳人, 男 厦门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漳州师范学院讲师。  ・6   7・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0 1 2 1 年第 6 ( 期 总第 18 ) 6期  湾 民报》 6 , 月 2 (2号 7 6日) 转载 了鲁迅 的译文《 的悲  鱼 哀》 。周作人则是 中国“ 新村运动” 积极 的鼓吹者与组  最织者 , 到处作报告 , 写文章 , 迅速掀起一阵“ 村热 ” 新 。张 张我军的翻译活动始 于 12 年 。这一年 , 95 他共在台 湾 民报发表译文五篇 , 但都是与文学无关 的社会科学类  文章。 次年 , 张我军翻译了 日本白桦派著名作家武者小路  实笃 的《 爱欲》 并将之发表在《 台湾民报》9— 5 )开启  (4 9 号 ,了他的文学翻译生涯 , 在之后的文学翻译活动 中, 张我军  涉及了日本近代以来的大部分流派及主要作家。 而对“   白 桦派” 的关注, 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文学翻译生涯。  我军对 白桦派的理解也与“ 五四” 思想潮流合拍 , 最为看  重 白桦派的人道主义精神与“ 新村” 理想 的意义 。 他借武  者小路实笃 的话 ,指 出白桦 派之所 以被称为 “ 理想  新 派”“ ,大约人们是在那里感到所谓 ‘ 人道 的’ 事物 的” -   ,  并表示 “ 未尝受过如读他的作品那样大的感动。”1。 [7 2   3 8 因此 , 若说 张我军从周 氏兄弟所关注 、 倘 译介 的作 继 12 年 翻译《 96 爱欲》 之后 , 张我军又于 12 99年在  北平《 华北 日报 ・ 副刊》 发表武者小路实笃 《 作家的资  创 格》 一文的译文。同年, 翻译了有岛武郎的专著《 生活与文  学》 并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99 13 年翻译志贺直哉的《 母亲  的死和新的母亲》 发表于北京《 近代科学图书馆馆刊》 5 第  家 中选取他最初 的翻译对象 ,当为符合事 实的合理推  论 。在 张我军 12 96年选择 翻译武者小路实笃 的《 爱欲》   之前 ,已先有周作人在 11 年 《 98 新青年》 4卷 5 号发表  《 读武者小路实笃君 ( 一个青 年的梦> 首先 向国内介绍  》 武者小路实笃。鲁迅在读过周作人的文章后 ,便搜求 了 “   本, 将它看完 , 很受些感动 : 觉得思 想很 透彻 , 信心很  强, 声音也很 真。[ 911 年 8 ”j ,99 " r 2 o 月开始将它翻译成中文,  一号 。14 年翻译的武者小路实笃《 94 黎明》交由上海太平洋  ,书局出版。考虑张我军本人的经历和“ 五四” 时期 日 本文学 翻译的状况 , 可发现他对于 日 本白桦派作品的特别关注 , 与  “ 五四” 时期中国大陆对白桦派的翻译直接相关。   白桦派在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并非最早出现、 影响 最大的文学流派 , 但在中国“ 五四” 时期及之后的翻译史  上, 却是翻译最早 、 影响也最大的流派 。 究其原因,在于  “ 白桦派的人道主义 、 理想主义文学 , 在主题和风格上 , 与  五四新文学在许多方面是相互契合 ,乃至根本一致 的”  连载于北京 的《 国民公报》 12 年作为“ ,9 2 文学研究会丛  书” 之一 , 由商务 印书馆印行。直到 14 年翻译武者小  9 路实笃《 黎明》 之时 , 张我军仍然记得 中国对武 者小路实  笃 的翻译 , 乃是从鲁迅译《 一个青年 的梦》 开始的。[ 张  2 1 4  ̄ 我军 12 年底写的《 生活与文学 ) 98 ( 译者序》 中说 ,有 岛 “  武 郎先 生的作 品 , ……我国翻译界 , 曾给介绍过几篇 ” 。  【8, 3 4 正好满足 “ ] 五四” 时期中国新文化 、 新文学建设 的 需要 。因此 , 在当时所翻译的 日本文学作品中, 自桦派的  作 品占据最大比重 ,其 中最主要 的翻译者是周 氏兄弟 。   12 年鲁迅 、 93 周作人翻译 的《 现代 日本小说集》 中共收各  流派 1 位作家的 3 篇作 品,其中 白桦派作品即 占 1  5 O O 篇。 9 7 , 12 年 周作人又 出版了《 两条鞭痕—— 日本现代小  说集》 ,共收五位作家六篇作品 ,其 中白桦派作 品占四   位、 五篇。12 年 , 92 中华 书局出版了毛咏堂 、 李宗吾合译  的武者小路 实笃《 的生活 》 他们在 “ 者前言 ” 人 , 译 中指  出, 该书的翻译 “ 幸蒙周作人 、 鲁迅二先生题序 、 阅, 校 故 就敢 出而问世。” 由此可见 , 当时周氏兄弟在翻译 白桦派  文学上不仅得风气之先 , 已颇负盛名 。而更大规模 的  且 对 于白桦派文学的翻译 , 则要等到 12 — 95 9 7 13 年之间才  有崔万秋 、 白棣 、 周 绿蕉 、 沈端先等人陆续译出。与此形  成鲜 明对照并须特别提及 的是 , 当时台湾并没有 大规模  的 日本文学译介[ , 至因为台湾知识分子对殖 民宗主  4甚 ] 国的文化抗争而有意识地抵制 日本文学 , 以至于后来张 其译者实际就是鲁迅 , 因在此之前 只有鲁迅翻译过有 岛  武郎的 《 与幼小者》 《 、阿末之死》 收入与周作人合译之  (《 现代 日本小说 集》 12 ) 同年 翻译有 岛武 郎散文 《 ,9 2 , 小  儿的睡相》 《 ( 文化生活)92年 4 )2 1 月号 )12 年 翻译有  ,9 6 岛武郎文学论文 《 生艺术的胎》 《 (莽原)9 6 5 , ) 2 年 月 第  1 9 ) 可以说张我军是通过鲁迅 的翻译才得以接触有 岛 期 。  武郎的。由此可见 , 张我军对 日本 白桦派 的持续关注, 显  然是在 当时激荡 的“ 四” 想潮流中受到了周 氏兄弟  五 思 的日 本文学译介的巨大影响。   张我军最早提到 自然 主义 ,是在 12 — 9 6 95 12 年间 。  他在《 台湾民报》 发表《 文艺上的诸主义》 一文 , 以较大篇  幅将 自然主义 与浪漫主义作了细致 比较 。在这篇文章 中 ,张 我 军 在 与 浪 漫 主义 的对 比中 突 出 自然 主 义 的 特 点, 其观点与 “ 五四” 初期大陆文坛对 自然主义 的理解完  全一致 , 几乎是茅盾 11 99年《 文学上 的古典 主义 、 浪漫  主义 和写实主义》 胡愈之 12 、 90年 1 月发表 的《 近世文 学上 的写实主义》 两篇文章 主要观念 的翻版 , 甚而至于 我军在向台湾文坛译介《 爱欲》 时还要特别提请 “ 同胞  我 平心静气地来和这篇大作接触”3   [8 2。 ] 8有整段的文字表述直接照搬 自胡愈之 的文章。比如 , 张  我军指出 自然主义是对美的“ 冷静 的解剖”其特点在于  , “ 爱打开臭皮显露社会 、 人生的黑 暗面 , 所以向来 以之为  美者到此也变成丑 了。”] 他能把人生一切的秽污恶  [8“ z 1 2 浊、 可怕又可憎 的现象 , 毫无忌讳地 、 放胆地写出来 ” ,     “ 自然派的作家 , 当他下笔之时 , 中全不敢有丝毫的成  胸见 ,……只用着冷静 的态度 ,细心 的详察事物 的真面 周氏兄弟都曾留学 日本 , 当时新文学运动 的代表  是性人物。因此 , 初到北京、 精通 日语的张我军 自然会关注  到他们的创作和翻译 。张我军非常崇拜鲁迅 , 也一直与  周作人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他 曾于 12 年 8 1   96 月 1日 去拜访鲁迅并赠《 台湾 民报》 四本圈 12 年 6 1日再  ,99 月 次往访从上海来北京讲学的鲁迅[ 句 。事实上 , 张我军对鲁  迅译文的关注早在 12 95年就开始 了, 他在这一年 的《 台 ・目。” 这种评价也正契合“ 圆 五四” 初期 中国大陆文坛对 6   8・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0 1 2 1 年第 6 ( 期 总第 18 ) 6期  于 自然 主 义 的理 解 。  正宗白鸟等人 的译文 1 篇。需要指 出的是 , 2 这三个刊物 “ 四” 五 初期 中国文坛热衷于提倡 自然 主义文学 , 却 又疑虑 于“ 专在人 间看出兽性来的 自然派 , 中国人看了 ,   容易受病。” 当时人们对 于 自然主义最不满的地方就在  圈 于它消极悲观的宿命论 。大约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 , 尽  管在 2 年代初期有零星的对于 自然主义 的翻译 ,但一  0 直到“9 0 12 年代后期 , 自然主义几 个主要作 家的作 品才 被翻译过来 ” 3   。[ 1 埘 大陆文坛对于 自然主义的有限认识 , 局限了张我军  对 自然主义做更深 入的理 解与更进一步 的关注 。直到  13 年代 , 90 张我军才因为对无产阶级问题 的关注又一次  注意到 自然主义文学。13 年 , 9 2 他通过翻译 日本无产阶  级文学理论家平林初之辅介绍法 国 自然主义的《 国 自 法  都有 日伪背景 ,尤其 《 中华 留 日同学会会刊》 南京 ) ( 和  《 日本研究》北京 )更是积极亲 日、 ( , 宣扬卖 国, 毫不掩饰 地为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服务 , 恶意攻击中国人 民  的抗 日 斗争 。与上述情况类似 , 张我军于 14— 9 3 9 2 14 年 间在北平“ 新民印书馆” 出版德 田秋声等著《 现代 日本短  篇名作 集》 与张深切合译 ) 日本童话集 》 上 、 ) ( 及《 ( 下 共  三册译作 。事实上 ,新 民印书馆 ” 日本人所操纵和控  “ 是制的 、 一直为 日本人 承担着 以教科 书为主 、 兼及书刊和 伪钞印刷任务的机构[ 14 , 9 94年 张我军还翻译了已经堕  J 。 落为 日本大东亚战争 吹鼓手的武者小路实笃 的新作《 黎 明》上海太平洋书局 ) ( 。   因此 ,尽管张我军有意识地划清与周作人 的界限 ,  然派 的文学批评》 上海 《 ( 读书》 月刊 2 9期 ) 卷 一文再次  接触到 自然主义 。 次年 , 又翻译平林初之辅《 国现实 自 法   然派小说》 上海《 ( 读书》 月刊 3 2 ) 卷 期 。  张我军对 自然主义文学的间断性关注到 14 —9 5 9 2 14  年之 间突然集 中显现出来 , 这一时期张我军翻译 了大量 声 明 自己“ 所求 的是周老师 , 并不是周督办 ” 蜥但是 在  圆 沦陷区翻译 日本文学 ( 选取的也是流露着 自然 主义悲观 绝望色彩的作 品)开设 日 、 语学 习班 , 即使主观意 图上并 没有为军国主义的 “ 国策文学” “ 、 战争文学”张 目的意 思, 不也都落入 了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宣扬 E本文化的  l文化陷阱么?  四 的 自然 主义作 家的作 品 ,如 自然 主义的先驱国木 田独 步、 自然主义 的代表性作家岛崎藤村 、 田秋声 、 德 正宗 白   鸟等 。 不过 , 张我军此时集 中翻译 自 然主义的作品 , 不仅 周作人于“ 五四” 初期 宣传 “ 新村” 思想 , 得到 中国第 有 “ 五四” 思潮影响的因素 , 也有经济上的现实考虑 , 另  外周作人 的从 中促成也是重要原 因之一 。中 日战争时 期, 沦陷区物价上涨 以至 于无法维生 的情况 下 , 张我军 批 马克思主义者的支持 , 紧接着 , 社会 主义 思潮开 始  在 中国广为传播 , 响力巨大。受到“ 影 五四” 时期人道主 一义与理想主义思想所开启的张我军 , 在社会主义思潮传  播 的背景下 , 其翻译也涉及无产 阶级的内容。张我军接  触无产 阶级问题 , 可以追溯到 12 年 。是年, 95 他在《 台湾  民报》 6 、2 第 0 6 号分别译载 了《 贞操是 “ 全灵 的” 之爱 》  、 《 大婚二十五年御下赐舍和殖民地 的教化事业》等两篇 文章 ,作者安部矶雄是 日本社会 主义运动 的先驱者之 一找到 时任伪 “ 华北教育总署” 督办 的周作人 ,求老人家  “ 指示迷途 ”而周氏指示给张我军 的“ , 唯一 的途 径 , 日 是  本名著的汉译”蜥。 嘲 周作人应张我军要求又推荐 了“ 一部 译好立刻可以收到稿费的名著”这就是岛崎藤村 的《 , 黎  明之前》 同时周作人还承诺将 “ , 以个人资格介绍于华北 编译馆”1。考虑到“ I 2 1 鼬 它是藤村 的杰出之作 , 日本文学  是 史上可 以留到后世 的作 品 , ……现在 翻译起来 , 既有趣  味, 又可 以解决生计问题” 蜥, 闭 张我军于 14 92年 1 月开 。张我军 曾回忆 ,记得是 民国十 四年 , “ 这时候 日 的  本无产阶级文学 ,正是第二次成 了日本文坛论争的问题。   当时我所认识的无产阶级作家 , 只是前 田和广一郎一个  人 。不料又……新认识了一位无产作家 , 这位作家就是 叶 山嘉树 。”1。 t ̄ 2   1 ,始在《 华北 编译馆馆刊》 连载《 明之前  黎 的译文 , 每月三 万字 。到当年 1 月止 , 0 共完成二十余万字 , 约占全书的 三分之一 。之后 , 张我军因忙于各种事务 , 曾再译 。一  未 方面 , 这是 由于张我军对小说 的时代背景未有相应 的知  识准 备 , 在翻译上遇到困难 , 另一方面是在 14 9 3年 , 张  我军的家庭生活陷于困顿。这样一来 , 张我军转而开始  翻译一些较短篇的作 品以维持补贴家用 , 其中尤 以岛崎  藤村 的作品为大宗。在此之前 , 大陆文坛对 岛崎藤村的  翻译 , 仅有 12 年周作人译 的《 91 破戒》 收入周 氏兄弟合  ( 译的《 域外小说集》 增订版 )12 年鲁迅译 的论文《 ,9 6 从浅  草来》 收《 ( 壁下译 丛》 , ) 以及与周作人关 系密切的徐祖 叶山嘉树是 日本无产 阶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 其作  品表现被损害与被侮辱者的悲惨生活 , 揭示 了资本主义 的罪恶 , 日本左翼文学中达到较高的水准。在读过其  在 作 品后 , 张我军称 “ 在这里 , 满足 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的欣  赏欲。老实说 , 历来的文学作 品, 能像叶山氏的作品这样  使我感到欣赏的快意的, 还没有遇见过。” 12 年 , 翻 99 张  我军 翻译 了叶山嘉树《 灰桶里 的一 封信》 表于《 洋 发 语  丝》 周刊 12 99年 2 期。次年翻译 出版 了叶山嘉树 的小  8说集《 淫妇 》 上海北新书局 )除了将 12 翻译 的  卖 ( , 99年 《 洋灰桶 里的一封 信》 收入 之外 , 还包 括《 淫妇》 《 卖 、离  别》 等短篇小说共 1 篇。这些小说都具有鲜明的左翼 色    l 彩 ,是 日本无产 阶级文学第一个繁荣期 的代表性作品。  尽管张我军对叶山嘉树的高度评价是从 阅读感受出发 ,   暗示其作 品的艺术价值 , 但这种共鸣恐怕也并不完全关 ・正所译 的《 新生》  。 以翻译 岛崎藤 村为起点 ,张我军在 14 —9 5年  9 3 14间,在 《 中华 留 E同学会会 刊》南京 )《 l ( 、艺文杂志》 北  (京 )《 、 日本研究》北京 )等三个刊物上共 发表 日本 自然  (主义作家 国木 田独步 、 岛崎藤村 、 北原 白秋 、 田秋声 、 德  6   9・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0 1 2 1 年第 6 ( 期 总第 18 ) 6期  乎艺术 , 而是发 t于叶山嘉树作 品中的人道主义立场与  l f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 内容 。12 年 , 9 5 张我军就发出反抗  殖民统 治的声 音 :趁那隆冬 的严寒 ,还未冻结你们 的  “ 舌, 壅塞你们 的嘴……唱破你 们的声带 , 吐尽你们 的积 愤。”2 在 12 年 翻译山川均 以无产阶级立场所写成  [5 96  ̄ 5五 张我军 曾说 ,假如我单翻译些关于文学的书, “ 就有 饭吃的话 , 我就绝不翻译文学以外 的书了。假如我单弄  着文艺 的创作 , 就有 饭吃的话 , 就是文学书我也不想 翻 的《 弱少 民族 的悲哀 》 , 时 也指 出山川均所写是“ 咱全  与 岛民的死活有大关系的事” ,表达了对殖 民地 台湾的底  层百姓生存状况 的关注 。这种身处殖 民地 的被压迫经  验, 自然容易与叶山嘉树 的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3   0年, 9 张我军在仅出一期的北京《 新野》 杂志发表 译 了。” 3尽管张我军的“ [ ̄ 2 1 趣味是在文学”1' [3 2 ̄ 1 但其翻译  3 活动 明显 突破 了文 学的界线而延展到社会科学 的各个 领域 中, 涉及 到人类学 、 社会学 、 医学 、 地理学 、 历史 学等  多个学科的内容 , 这一方 面固然有着谋求现实生存 的考  量, 另一方 面也在在显示 出近代 、 尤其是“ 四” 五 以来 中  国社会与文化变革 的内容 。 就本文所重点分析的几个方 《 从革命文学论到无产 阶级文学》 其中选译 了平林初 之  , 辅谈论 “ 文学与政治 ”“ 、为艺术之艺术” 的两段文字作 为 文章的部分 内容 。翻   这篇文章从理论上 阐发 了他对 面来看 , 无论是对 白桦派 、 自然派作品的关注 , 还是对无  产阶级的文学 、 社会 科学著作 的接近 , 张我军 的翻译 活 动明显受到“ 五四” 以来 中国大陆各种思潮 的广泛影响 ,   而与周 氏兄弟的文学 、 思想活动之关系尤为密切 。惜乎 革命文学 、 无产阶级文学及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 的  看法 , 不乏较 为深刻 的见解 , 为“ 认 无产 阶级文学 的重 心, 并不是在所描写 的生活属 于何 阶级 , 而是 在描写 者  的心理, 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说话 。” 懈紧接着 , 罔 张我  军转 向社会科学著作 的翻译 。其 中山川均《 资本 主义社  会 的剖析》 北平青年书店 ,9 3 )今 中次磨《 ( 13 年 、 法西斯  主义运动篇》 北平人文 书店 ,9 3 )青野季吉《 ( 13 年 、 政治 张我军后来与附逆 的周作人 、钱稻孙等人过从甚密 , 而  与鲁迅渐趋疏离。  尽管张我军受到“ 五四” 以来人道主义 、 社会主义思  潮 的影响 , 却遗憾地未能继承“ 五四” 精神中“ 反帝” 的民 族主义要素 。在中 日战争期间, 张我军翻译 了大量 的 日   本文学作 品, 说过 “ 不认识 日本文化 , 便无法实行 中 日文  化交流 和合作 ”1 这样 的话 , [o 2 2 2 并两 次参加 “ 大东 亚文学  者大会 ” 。在沦陷区移植 日 本文学 , 大谈 “ 日文化交流  中 和合作”恰 恰是 日本文化殖 民的重要手段 , , 因此 , 即使 是那些不带有军 国主义色彩 的 自然 主义文 学作品的翻 与文艺》 北京《 ( 文史》 双月刊创刊号 ,9 4 ) 13 年 都是左翼  色彩浓厚的社会科学论著( ) 90以后 , 文 。13 张我军在具  有强烈左翼色彩的上海神州 国光社 出版译著 四部 , 就此  亦可见出这一时期张我军所译作品的思想倾 向性。13  93 年, 他还 翻译 了无产 阶级作 家前 田和广一郎的剧本《 黑  暗》 《 (文艺月报》 卷 2期 ) 1 。另外 , 张我军通过 日文译介  左翼思想的同时 , 也在家 中所开设 的 日语补习班 上讲 授 唯物 论 与辩 证 法 。[  1 O l译、 出版 , 或是毫无政治 目的地参与侵略者的文化活动 ,   也都难以跳脱敌伪政权的圈套。 张我军所处的特殊位置,   代表了生存压迫下的殖 民地知识分子在祖国与殖民宗主 国之间的尴尬境地 ,这本不是一个需要 回避的问题 。相 尽管张我军关注无产阶级问题 , 但我们从其社会活  动 中看不到理论译介之外的实践 , 他对无产阶级理论 的   理解局限于旁观者的外部描述。基本上 , 张我军对于无 产 阶级 问 题 的关 注 只 是顺 应 了“ 四 ” 五 以来 的人 道 主 义 、  反 ,倘若我们能够在充分理解与尊重个体生命 的基础上  重新考察张我军在 中 日两国文化 “ 交流” 中的活动 , 也许 可以聆听到殖 民地知识分子矛盾而痛苦的心声。  [ 文献】 参考   [ 黄乃 江. 1 ] 张我军 的处女 座及其 在厦 门之文 学活 动新 考 l. J福  J 州 大学学 报 ,08 )1. 20( :1 3   [ 张我 军. 军全集【 ] 2 ] 张我 M. 北京 : 台海 出版社 ,00 20 .   【 向远. 本 文学汉译 史【 . : 3王 3 ] 日 M】 银川 宁夏 人 民出版社 ,07 20 .   【 邓 慧恩 . 时期外来 思潮 的译介研 究 【] 4 】 日据 D. 新竹 :国立” “ 清 华 大学 台湾文学研究 所 ,0 61 — 0 20 : 3. 7  无政府 主义 、 社会 主义思潮 的发展脉络 , 是在 当时世界  范 围内的左翼社会 主义思潮的激荡 中, 混杂着他身为殖 民地知识分子被压迫与被殖 民经验而产生的模糊认识 ,  其本人并未对这一理论 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与实践 。 就  他 的《 台湾 闲话 》 之一“ 弱少 民族 的悲哀 ” 来看 ,   张我 军对 于社会 主义思潮 的理解相 当模糊 , 人道主义 、 素朴 的阶级情感 、 民族意识 等相互混淆 , 甚至错误地将无政  府 主义与社会 主义等同 , 对于 民族 主义也语焉不详 。这  也 与张我军 主要是从 日本 而非 苏俄接受社会 主义有极  大关系。因为 日 的左翼未能继承明治民族主义 中的思  本 想资源 , 民族主义只能以右翼 的形态得到继承 。 左翼知  “ 识分子由于放弃了民族主义而选择 了国际主义 , 进而一  开始就 ‘ 口社会 主义 ’所以致使思考变成了抽象的东  进 , 西 。I张我军一生 中始终未曾践行其接触过的社会 主义  ”1 l ] 思想 ,其 民族观念在 中 日战争期 间也 未表现得立场鲜  明, 这与所接受 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来源相关。  ・[ 5鲁迅鲁迅全集( 1 卷) 口 京 : 民文学出版社 , 0 : 3 5 ] 第 5 眦 E 人 2 56 . 0 3 【 鲁迅鲁迅全集( 1 卷X E 人民文学出版社, 0 : 7 6 】 第 6 删 京: 2 51 . 0 3 『 鲁迅詹迅 全集( 1 卷  7 】 第 O E 人 民史 京: 学出版社, 0 : 9 2 52 . 0 0  [ 周 作人. 人致沈 雁冰信 【_、 报 ,92 ) 8 】 周作 J,说月 】J 12( . 6  【 9张超 济. 时期 的新 民印 书馆 [l 文史 资料选辑 ( 9 1 敌伪 E/ / 第一百 四十二辑 ) . : 北京 中国文史 出版社 ,00 17 15 20 :8—9 .  【] 1 甄华 .甄华 复何 标 [ /近观 张我 军 . 京 :台海 出 版  0 M1 / 北社 ,0 2 4 . 2 0 :0 [1孙 歌. 弥散 的空 间 : 洲论述之 两难【 J 昌: I] 主体 亚 M. 南 江西教 育 出版社 ,02 18 20 :1.  【 责任编辑 詹 丽 】  70・  


相关内容

  • 从[红星佚史]看周作人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红星佚史>看周作人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 作者:周旻 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02期 摘 ;要:本文以1906年由周作人主导.鲁迅参与完成的翻 ...
  • 中南大学博士考纲
    2013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外文学史>考试大纲 来源:中南大学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2-10-12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2年7月7日通过. I. 考试性质 中外文学史是中南大学文学院为招收美学和审美文化 ...
  • 和鲁迅有关的人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 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后改为豫才),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现代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 支持者 ...
  •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创办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1932年结束.文学研究会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 ...
  • 黄金时代影评
    <黄金时代>影评 影片里有有一句台词,是借鲁迅夫人许广平之口传达,私以为是许鞍华导演对这部<黄金时代>的最好注解. 电影黄金时代演职信息 片名:黄金时代 (2014) 外文名:The Golden Era 片长:17 ...
  • 渊源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渊源学 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即考察作家作品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这种研究是以影响的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放送者的溯源研究,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用基亚的话说,这里触及作家的创作秘 ...
  • 孤独之必要
    作者:赵毅衡 出花 1997年02期 1. 严格说,文化批判只是一个现代现象.在西方,是启蒙运动之后,即"资产阶级文化"成为体制性主流之后,知识界对现代文化的反思运动.但是,把文化批判看成从西方引入的思想方式,或是把文化 ...
  •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作者.作品: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5月,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 ...
  • 我与鲁迅对话
    我与鲁迅对话(转载) 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在历史的太空,去寻找那一颗星.题记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 ...
  •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学科简介 一.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简介 1. 学科专业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于2010年 开始从应届毕业的中文本科生中招收海南省"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