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乞巧]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古诗[乞巧]教学设计

01/31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首诗。这首诗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二、设计理念:

借助诗歌教学素材,通过“读、议、想、说”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地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三、学习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

2、能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 背诵诗歌。

2、感受古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爱读古诗吗?谁能背诵一首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元日 》 《清明》等

3 很好,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乞巧节盛况的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生齐读)指导“乞”、“巧”的变调,都读三声)看到这个“乞”字,很容易让你想到什么字?(生:气球的“气”)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生:“气”中间有一横,而“乞”中间没有一横。)师提示:“气”的最后一笔横斜钩,而“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谁能说说“乞”是什么意思?(生:乞求。)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组词。(指名说)师:很好。“巧”字什么意思?(指名

说,生:巧手)谁能完整地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生:乞求一双巧手)再齐读课题。

2、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板书林杰)师介绍:林杰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时就能写诗。一下笔就能写成一篇好文章。他还精通书法棋艺,只可惜他英年早逝,17岁就离开了人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那么乞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3、师: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电脑老师的朗读,。

4、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自由地读4次,前两次注意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后两次,注意读连贯,通顺。注意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味道。(学生自由读)

5、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6、师: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听见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是哪两个字?(课件:宵—霄)那这两个字的字形一样

吗? (“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它是什么意思呢?借助组词理解(元宵的宵指:夜晚,云霄的霄指:天空)理解了字的意思,相信我们再齐读,准能读得更好。(学生齐读)

7、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课后注释和资料袋,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小组进行讨论,看看自己能明白意思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时再提出来解决。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师: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它有了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第一、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诗)(相机理解“七夕”“碧霄”课件:“碧霄“的画面,指生描述看到的画面。)

2、师:要理解《乞巧》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课件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指生说看懂了什么)

3、师:是啊,女郎织女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农历的七月初七这天在鹊桥相聚。人们为了纪念他们这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把每年农历的七月 初七定为七夕节,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

4、师: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 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那些青年男女携手来到了户外,抬头仰望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情景,此时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体会,再读)假如是你也是人群中的一个,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体会,多种形式读)

5、师: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动着人们。织女不仅有美丽的容貌,而且手巧。你对织女有哪些了解?(指名说。课件出示织女的资料。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间的姑娘和人们都对织女

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她们个个都羡慕得不得了。)

6、师:在这样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这寄寓了人们的团圆之梦。织女的手巧也让无数的人间少女折服。这一天,少女们都要举行一个仪式,期盼着自己像织女一样手巧。想想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自由地读读三、四行。(学生读)(指名说)

7、师:古时候的少女们在牛郎织女每年相聚的这一天,都会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我们再来借助课后资料袋里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乞巧节,看看都有哪些方式?(指名说)

师:补充2种,(课件出示:“蜘蛛结网“和“为牛庆生”,在七月初七晚,将捉来的喜蛛(一种红色的小蜘蛛)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疏密有致,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传说七夕这天是牛的生日,牧童就会在这一天采摘一些野花挂在牛角上,给牛过生日。当然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今天学的写的是哪一种呢?

8、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的三、四行,边读边思考: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1)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她们可能在小院里,在家门口 ,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乞求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2)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在这里是虚指。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尽)

9、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师:这些姑娘少女们边穿着红丝线,边在乞求着,知道在乞求什么吗?一首《乞巧歌》表达了她们的心声:(出示课件:《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自己读读,他们可能在乞求着什么?(指名说)是啊,月光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画面: 月光下,两个姐妹穿着红丝,在乞求父

母 。

月光下,一位农村的少女穿着红丝,在乞

求 。

月光下,一位年轻的母亲穿着红丝,在乞

求 。

月光下, ,在乞

求 。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机总结:带着这种强烈的感情,再读。(生读)

四、熟读成诵

1、师:诗人林杰写下的《乞巧》,表现了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也被姑娘少女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也很想读读这首诗。齐读。

2、师:刚才我看见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诗情画意中。我想,他一定是会背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五、体验升华

1、师:我们吟诵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2、师:你还想为哪些人乞求呢?

生:亲人 朋友 灾区人民

3- 师: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


相关内容

  • [古诗里的故事]教学设计
    表达<古诗里的故事>教学设计 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中心小学校 孙丹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运用找故事的基本要素和结合背景资料等方法构建故事的情节. 2.理解古诗诗意,抓住诗中重点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内容写得更 ...
  •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春 日 偶 成 合肥市包河区第五十六中学 陆广平 课前设计思路: 古诗教学,晓意为下,鉴赏为上.但古诗的鉴赏,有别于浅层的说文解字的解读,是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开拓的视野,从文学.美学等多方面鉴赏其语言的艺术,情感的氛围,意境的深远.古诗词的 ...
  • 26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梅 花 今天上了一节评优课<梅花>,这首<梅花>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所写.与一般描写梅花的诗不同的是它不仅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而且还表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柔美的一面 ...
  • 2古诗两首二下教学案
    小学教师备课单(共案)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2)班 学 科 语文 课题 2<古诗两首> 审核人 审批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 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舟过仁安> 第一课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施云芬 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长超小学 邮编:313017 电话:3731380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
  • 5牧童说课稿
    <牧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牧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 ...
  •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材料
    >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八组第二篇课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花的向往"这个专题选编了三个篇目,但本板块所选取的性格各异,描写得鲜活生动的花儿们,不正像我们身边那些或可爱的,或顽皮的,或积极向上的儿童吗?用我 ...
  • 游子吟,改
    活动意图: 中国的古典诗词有一种最宝贵的特质,那就是诗歌中蕴含一种 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到古诗有音律美.文字美.意境美的特点,但孩子的生活经验较少,从他们的年龄特点来说,要他们体会古诗中的情感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要求老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 ...
  • 诗歌的学习
    诗,不仅仅是诗,更是一种意境.就像天空中的云,有的淡,有的浓,有的点缀着蓝天的明丽,有的则将漫天染成暗淡.在天空下漫步,抬头仰望它的阴晴,品味各种云的滋味--品诗,不仅仅在读,更在于对意境的一种追寻与向往.本学期我班"语乐频道&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