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 范文中心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05/29

论文

浅谈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姓名:黄敏

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级:自动化122班

学号:[1**********]1

浅谈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摘要: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影响;对策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 计算机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的许多领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的应用,PC 时代正在大行其道之际, 迎来了令人惊喜的网络时代, 并在短短几年内席卷全球, 形成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热潮。Internet 的发展, 在给我们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和条件的同时, 也使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Internet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就是一个方面。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帮助学生掌握、使用Internet 技术并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一目前, 计算机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高校的实验室、课堂和学生宿舍, 大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一些高校也逐渐在学生宿舍建立因特网。Internet 上浩如烟海的知识, 形形色色的人物, 五花八门的观点, 千奇百怪的现象, 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学子产生了极大的诱惑。计算机网络的触角, 正逐步地延伸到大学生中, 对他们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计算机网络的传播特性造成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垃圾会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互联网在强化青年地球村村民意识的同时,也弱化着他们的民族意识。所谓网络“新人类”。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发现很强的国际色彩。这是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但与这种“一

体化”意识相伴的是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互联网还对现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或可能产生影响和冲击。

2、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形象化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妨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不可否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对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而且计算机网络挤占了学生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许多大学生计算机操作得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担忧。

3、互联网的隐蔽性,将导致青年学生的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也在增多

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学生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的打交道,从而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也使网上的犯罪层出不穷。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

4、互联网的虚拟性将导致数字化人的出现,造成青年学生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由于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这样,全球实际上有两种存在,即领土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和虚拟的社会

存在,这两种存在之问的反差十分巨大。造成了许多青年逃避现实,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同时,人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网络,使他们以一种彻底的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有些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比如目前网上非常普遍的网恋现象。其实网络背后的那个活生生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双方都难以知道。可很多人就喜欢去追求这种符号化的情爱快感。

5、互联网的全球性使文化网络传播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诱因

网络使人们形成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由于技术的原因,对网上的内容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进一步严格的审查和核实,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这些造成了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征,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向全球大众不断的传递文化信息,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思想阵地,使青年形成西化的倾向,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

6、“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对青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

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大学生是网迷的中坚力量。也是网络性心理

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缺少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我们应该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反映。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对网络给青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创新工作方法,就能使大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二、加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当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的时候。它就有着与以前的大众传媒的不同特征,即平等性与交互性。在报纸和电视上,你是否能及时发表对某一重大事件的看法? 是否能和某一明星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交谈? 这些以前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事情。互联网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因此,可以说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播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传递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它强调大众的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学生思想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在网络时代,思想教育的成效将更多地依赖于”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将变得平等、互动。因此,就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来说.重点是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就其思想教育的形式来说.主要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

2、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其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针对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的倾向,要教育大学生分清楚虚拟社会

和真实社会的不同,向他们分析社会的复杂性和必定存在的某些不足,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丢掉幻想,积极地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青年之间、青年和社会之间的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条件的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克服人际交往障碍: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国情、民情的认识,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3、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做好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 首先,网络是个新生事物,网络社会的伦理规则处于建设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建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探讨网络伦理规范,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大学生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其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要让他们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要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和识别,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

4、加强大学生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 网络社会存在大量的虚拟组织,有社交类、消费类、职业类、娱乐类、学术类等等。网络组织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年学生发展的类型,也有不健康的、不利于他们成长的类型。它们基本游离于有效管理之外,对现实社会中合法的、健康的组织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只要我们主动地去了解各类网络组织,与其加强联系,并以有效的方式介入到他们的运作、管理之中,各种虚拟组织并不是不可以为我所

用的。也可以通过网络形成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开展利于青年学生发展、成才的活动。

5、加强网络管理,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大学生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预防网络犯罪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

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网络立法工作,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情况,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地阻止网络犯罪现象的发生。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学生相应地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对于保护学生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和预防学生网络犯罪都有重要作用。

6.互联网前教师角色要转变

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互联网前,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要做引导员或咨询员:互联网上有大量信息和知识供学生选学,但由于学生自身阅历、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面对互联网纷繁的知识,可能会无所适从,而教师却可凭借自身的阅历、经验、知识优势辨别、筛选大量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自学。 要做保护人:互联网可以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但大量的信息

中也有不少无用的甚至有害的信息。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意识的保护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不出思想偏差。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到更重要的地位,只不过教师的角色同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教师必须是掌握新技术应用之人。

参考文献:

[1] 王奕生, 李方. 大学生上网情况报告[J].中国教育报,2012-10-25.

[2] 构建“管、导、建”网上思想教育新体系[J].中国教育报,2011,(7).

[3] 孙少晶.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中国教育报,2010,(7).


相关内容

  •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论文摘要: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影响:对策 互联网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 ...
  • 大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论文)
    安 徽 科 技 学 院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假社会实践 调研报告(论文) 题 目:所 在 学 院:专 业 班 级: 负 责 人:联 系 电 话: 指 导 老 师:提 交 时 间: 大学生手机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张强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机电技 ...
  • 浅论如何通过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
    浅论如何通过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8-29 16:42:00 ] 作者:潘道广 颜黎光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摘要:大学生国防忧惠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国家国防的担忧思虑意识,是情系祖 ...
  • 正确认识勤工俭学与规范勤工俭学管理
    正确认识勤工俭学与规范勤工俭学管理 张宇泉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12) 摘要:大学生勤工俭学日益普及,他们通过勤工俭学去接触社会.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但大 .学生勤工俭学目前亟待规范,以保护学生的利益,这对大学生勤工俭 ...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相关问题的分析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因此,分析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理念,阐述它的专业化.全员化.社会化.持续 ...
  • 思修论文之法律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展开研究,对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 ...
  • 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潮探讨
    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潮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环境的逐渐成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业的条件和门槛越来越低,也有越来越多有想法的大学生投入到了创业的热潮中去,但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此篇论文旨在探讨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
  • 形象设计论文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给自己的形象设计企划书 课程名称: 形象设计 学 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 学 号 3110003233 姓 名 李飞 联系方式 [1**********] 任课教师 郭佳 ...
  •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