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 范文中心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04/29

知识点一

一、

1量筒的正确使用

《1》 量筒要放-----------《2》读数时候眼睛的视线要与--------------------------相平

2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1》 调零 把-----------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

《2》 调节天平----------。

《3》称量物体时候要物-------码------- 取用砝码时候先-------后----------

《3》 读数的时候物体质量=----------的质量+---------指示的质量

2水的密度的意义是什么?

3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读做什么?

4纯水的密度在-----------度时候最大。

二、

1水的密度的含义?

2从一桶水中取出一杯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杯水的密度大?

例题1小明家里上月共用了8米㎡的水,已知当地的水价是1。8元/吨,那么小明家上月支付了多少水费?

探究课题: 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一)

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3.会描述冰融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绘冰的融化曲线,会从冰的融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4.学习装置器材,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水的沸腾曲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习重点: 水的密度 物质三态变化 难点: 物质三态变化 3个实验

课前自学:(第一课时)

1、 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纯水在4℃时密度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为__________。气温降到______℃以下,水会结成冰;气温升高到_______℃以上,冰又会化成水,冰和水尽管有着相同的成分,但冰块能浮在水面的事实,表明它们的_____性质有所不同。

2、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_______”。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其它物质也有密度,例如铁的密度为7.8g/cm3,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部分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在4℃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________。课本图1.1.3所示曲线表示质量为1Kg的纯水在不同温度时所占的体积是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冬天湖面结冰时,在湖底的鱼类等水生生物还能生存,是因为湖底水的温度在_______℃左右,因此水中的生物能够生存。

4、 复习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应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_上,调节___________,使指针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量时,应把物体放在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盘,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使天平平衡。此时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5、 自然界的水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存在,而这三种状态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温度低于0℃的冰_________后问题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升高到0℃时,并开始_______,在这个过程,杯中的冰逐

渐______,水逐渐__________,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保持在__________℃;直到杯中的冰全部消失,继续_______,水温才会上升。

6、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__________。冰变成水是冰的_______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________℃。

7、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__________。水结成冰就是水的_________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

8、 其实熔化和凝固是一种物质的固态和液态相互转化的相反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而温度都___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________℃。

9、 物质由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作汽化。_______和________是汽化现象的方式。

10、 蒸发是在__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可以在_____________下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___________,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达到____________才能发生。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必须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11、 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就是液化。液化过程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12、 壶水煮沸后,有大量的水蒸气从壶嘴冒出,我们看到的大量水汽实质上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变成的__________。

13、 严冬季节湿衣服晾在室外会结冰,这些冰未经熔化,衣服也会变干。这一现象表明物质可以直接在_____态和______态之间变化,物质由______态直接变为______态的现象叫升华。与熔化一样,固态物质升华时也要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而物质由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凝华。气态物质凝华时_______。

14、 寒冷的深秋初冬清晨,田野里与屋顶上会有一层薄薄的白霜,这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 (第三课时)

15、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_______之间不断的循环。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__________成水汽,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进入大气中的水汽,随________而运动。如果气温逐渐__________,大气中的水汽就会在高空形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成为雨水、雪花或冰雹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为_______。在陆地上,有些降水下渗为_________。有些降水在地表汇入________,大部分又最终回归入大海。这个过程就叫做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第一课时)

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 量筒的正确使用:量筒要放______,读数时,眼睛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相平。

2、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很接近?________,比值大约等于_____ g·cm-3。

从以上实验活动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把水的_______和它的_______的_______叫做水的密度。

一、水的密度

1、 密度的值表示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表示物质致密程度的物理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

33的(填相同或不同),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例如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而铁的密度为7.8×10Kg/m 。

2、 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它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103Kg/m3=______________g/cm3.

3、 从一桶水中取出一杯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杯水的密度大?___________。

在不同的温度下,水的密度是否相同?___________。

冰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否知道水、冰、铁的密度大小排

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明加上越共用了8米3的自来水,已知当地的水价是1.8元/吨,那么小明家上月支付了多少水费?

资料: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即 ρ=m/V .

二、水的三态变化(第二课时)

5、 演示实验: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1)在演示实验完成后,分析数据:在冰块熔化前温度是不是连续上升的?______

在熔化开始后,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________

在什么情况下温度又会继续上升?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冰在熔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到0℃时冰开始______,熔化过程______,

但温度保持在_____℃,直到全部熔化成______℃水后,继续______,水温上升。

3)冰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是什么状态?

温度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____________。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

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总结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固态→液态 熔化时吸热

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液态→固态 凝固时放热

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凝固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所以,物质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

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补充:我们把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又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为晶体,不具有这一特性的固体称为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仍发生变化,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非晶体逐渐软化,最后变为液态。 如石蜡融化。

6、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资料: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能调节室内的温度。请分析这两者的物理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汽化与液化

9、 补充: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__________。

10、 实验:关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点。酒精灯内的酒精容量应为_________左右;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或小木条引燃;熄灭是应该用_______盖灭;酒精灯火焰______部分温度最高,应该使用外焰加热。

2)注意观察沸腾前后的气泡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

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时移开酒精灯沸腾现象是否继续发生?这时水温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

11、 比较蒸发和沸腾

同:蒸发和沸腾是__________现象的两种方式

异:蒸发在液体_________进行,任何温度均可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腾在特定温度下持续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在液______和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

12、 想一想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是一定是100℃,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是_________的相反过程。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就是液化

四、升华与凝华

14、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过程吸热。如:冬天结冰衣服变干;樟脑丸消失;碘升华等

15、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过程放热。如:冬天北方树枝出现雾凇,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16、 试写出右图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名称 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7、 (人工降雨)当天空云量较大时,用飞机在云层中播洒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过一会儿,雨就下起来了,这就是人工降雨。说说人工降雨的物理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地球上水的循环(第三课时)

18、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状态存在;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19、 水循环的类型:

小循环:a. 陆上内循环:发生在 陆地------大气 之间

b.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 海洋------大气 之间

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发生在 海洋-------陆地-------大气 三者之间

20、 水循环中水的总量____________,它是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使水成为___________的资源;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相关内容

  • 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翻译4.1
    1864年,JCM 提出了一个在科学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理论.在皇家协会一个出名的研究报告中,他描述了9个方程式,总结了所有已知的电学和磁学定律.这不仅仅是将其罗列出来.假设的提出是需要附加条件使得方程式的前后一致.而Maxwell 提出的一个 ...
  • 黄土物理特性报告成果摘抄及评价
    1,自总结成果 黄土物理特性摘抄 提出了振动压实条件下黄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测定方法及黄土推荐振动压实参数 从静面压力.激动力.频率.振幅和振动时间等振动压实参数以及含水量对黄土振动压实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找出了一套压实 ...
  • 生物校本作业答案版(只要5份)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命/审题 冯彬 一.选择题 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B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时间 ...
  • 树木内部结构特征研究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全面协调.统筹规划,避免出现未来森林资源的枯竭,使得人们意识的逐步加深,同时这不仅是对于木材自身的需求,作为中国东北部地区森林主要树种其占据大部分区域,也是野生动物的首要栖息地.如何合理利用树木的生态效应和 ...
  • 麦克斯韦方程组(彩图完美解释版)
    麦克斯韦方程组 关于热力学的方程,详见"麦克斯韦关系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英语:Maxwell's equations)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19世纪建立的描述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 它含有四个方程,不仅分别描述了电场 ...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资料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一.颅脑先天发育异常 [病理基础]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是由胚胎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所致.分类方法很多,本节从诊断和鉴别诊断出发,按病变的解剖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中线部位的病变.神经皮肤综合征.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 ...
  •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2011八年级科学试卷 命题人:李文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 ) A.海洋水 B.地下水 C.陆地水 D.大气水 2.将燕麦胚芽鞘顶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 ...
  • 第七章 半导体的接触现象
    第七章 半导体的接触现象 半导体的接触现象主要有半导体与金属之间的接触(肖特基结和欧姆接触).半导体与半导体之间的接触(同质结和异质结)及半导体与介质材料之间的接触. §7-1 外电场中的半导体 无外加电场时,均匀掺杂的半导体中的空间电荷处 ...
  • 八年级物理 实验班 暑期测试
    实验班 暑期测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B .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 .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 .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8.(2016•黔东南州)小明同学阅读 ...
  • 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储存量的研究
    [摘 要]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碳库,土壤碳库是森林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的调查.测算.分析,得出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整体呈先减后增趋势,这主要与森林经营导致的森林面积改变有关. [关键词]土壤 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