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者素质要求的思考 - 范文中心

关于记者素质要求的思考

12/22

关于记者素质要求的思考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对于新闻记者素质要求的个人理解,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记者,素质,要求,思考

新闻工作者的个体是其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新闻工作者的群体形象又是任何一家媒体人格力量的基础。因此,新闻媒体要想拥有权威性和公信度,必须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从业者队伍。因此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认真真地保持和发扬六种优良作风,做到忠诚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自觉地做高尚有为之人,写高尚佳妙之文,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 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新闻事业是一项有着极大舆论影响力与权威性的事业,所以,不道德行为就更容易滋生。而道德的规范作用不能完全依靠强制力量,因而,强调新闻道德的自律就显得格外重要。工作在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全体人员,都必须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志气、道德和情操。所以,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修养在当今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它包括的具体内容有———

(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2)谦虚谨慎,勿骄勿躁;(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4)摆正位置,不谋私利;(5)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2 强化政治思想学习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

纵观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不论古今中外,也不论国家的政治体制的性质有何不同,将强化新闻的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基本原则这一条均是一致的。“事实第一性,报道第二性”的观念在新闻工作者心中要牢固树立,新闻记者应该忠实于事实的本体,严格按照党的纪律来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所以,履行记者职责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提高新闻记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提高新闻从业队伍素质的核心要素。

同时,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的政治性极强,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清晰的思辩力,能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工作中心。而这些,就必须要从新闻记者强化自身的政治思想学习开始,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保持和发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做到不搞特殊、不谋私利,坚持真理,扬清击浊,才能把舆论监督、引导的作用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对节目内容的合理的编排、加工,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报道方向,让节目给观众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应该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大政方针、政策上要保持与中央一

致,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性和纯洁性,树立起强烈的导向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把握时代脉搏,胸怀全局,否则整个节目就会偏离正确的导向。

3 广泛涉猎各领域不断拓宽知识面

电视节目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又是多方面的,有的属于自然现象,有的属于社会现象。如果知识贫乏,在处理稿件或者采访时就会处于盲目状态。尤其是处于区县电视台的工作者,与大的媒体相比较来讲,接触的事物相对少一些。而且,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新事物、新名词层出不穷,如果编辑记者不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就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对于一名新闻记者来说,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广阔的活动天地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学者邓拓认为:“报纸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范围越广越好”。所以,新闻记者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足够的知识储备,并不一定要求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但一定要是广泛涉猎各类知识的杂家。这对于提高新闻记者的新闻报道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新闻记者所面对和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新闻记者的知识越丰富,新闻报道的敏感性就越强,对信息的判断就越准确,就越能够适应对各行各业各种信息的传播。

从另一方面讲,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新闻记者才能对节目采访、编排有准确的选材和独特的视角。它就要求新闻记者在编辑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透过现象抓本质,根据政策的基本精神,对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做出正确的、合乎实际的判断。因此,在学好新闻业务,打好文字表述功底的基础上,学政治,学理论,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行学,向生活学,向人民群众学,向被采访对象学,学而不厌。 4 刻苦钻研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

新闻记者除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宽度还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技术技能。编辑是各类媒体记者工作的重要环节,编辑业务修养主要体现在选稿、改稿和编辑工作等各个方面,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不仅要具备敏锐地把握有价值新闻素材的能力,还要能够很快地估量出它的分量,并且很快地决定处理方案,这种选择和处理稿件的本领是编辑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表现。新闻记者应该在工作上按照素材的特点,能够熟练地编写稿件,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更好地串联和驾御新闻。如果新闻记者的写作能力达到相当的水平,那么,更可以在编辑撰稿的基础上修改润饰,使新闻报道达到“妙语生花”的效果。而写作能力则可以通过以下三点加强训练:

4.1 养成随手笔记的职业习惯,多搜集素材资料,记录点滴心得;

4.2 勤于写作,把所见所闻所感尽快转换成文字,努力缩短新闻事实的发生与受众感知之间的距离,力求最大的时效性;

4.3 精心修改,删繁就简,多出精品。

其次,新闻记者应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新闻记者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主要手段就是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而这恰恰也是影响记者采访工作能否成功的重要因

素。新闻记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需要经常深入到采访的第一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直接沟通。所以,在要求一线的采访记者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其与群众交流、沟通的能力。采访记者需要善于提问,让被采访者乐于回答,有问必答,敢说真话。这也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备的采访技能之一。语言是沟通的首要手段,语言沟通的亲和力是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只有实现了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地传达民意。这些都是新闻记者要具有的专业技能,而这些专业技能同专业知识结构正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

5 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

新闻记者是否具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意识,是一个节目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吸引力的关键。新闻记者应该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在创作实践中首先遵照传媒规律性的一般特点,然后才是在创作艺术中养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在节目的创作过程中要巧妙的融入编辑记者自己的感情和倾向,从而给观众传达出不同于其他报道的意义和效果。而这一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它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一般来说在编辑记者工作之初,就力求这样的效果是很难且不现实的。所以,初期更应该注重对规律特性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对节目的制作和创作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更加敏锐的注意到那些不同于一般的角度和方向,从而表达出不同一般的声音,形成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 6 结束语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报道好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一要把握好时间性,做到以快取胜,越快越好;二要深入事件现场及其赖以发生、发展的环境中去涉幽探微。这些都要求记者要腿勤,勤跑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提升新闻记者思想政治素质的方法归根结底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原则。要有一颗冷静而清醒的头脑。新闻是政治主张、政治观点的宣传和直白,同时又是思想情操、伦理道德、人文价值、审美观念的自然渗透。其突出表现,就是政治主见、政治远见和政治预见。重视在工作中培养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水平是编辑的必修课,与形成学习型组织的要求相适应。只有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和社会使命感,新闻记者才能够把有价值信息转化为比较完美的电视节目内容的表达。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报道。所以说,新闻记者就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工作具有时间的不确定性;新闻事件的突发性;事件的亲历性;职业的危险性;工作的独创性;强烈的政治性等职业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和个人素养。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相关问题探究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如何顺应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问题,必要性,发展趋势

前言

所谓深度报道,在《新闻学简明词典》中这样被定义:“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新闻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的报道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和‘How’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深度报道对于所报道对象的调查、分析、解释和预测,在今天这样的社会转型期尤其为公众所需要,它也是拥有专业采编队伍的大众媒体所应该着力打造的拳头产品。

1、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电视形态的发展历程来看,对评论的排斥是由纪实热曝光热的误导造成的。热衷于纪实热和曝光热的电视编导或认为电视应该忠实生活的原型(以前《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栏目为代表);或认为电视还原生活是不够的,应该达到干预生活的目的(以《焦点访谈》为代表)。这两种看法都认为主题先行似的电视形态不可取,认为电视不能成为附属于思想的画面工具。有些编导甚至把电视评论与主题先行划上等号。主题先行是事先有一个结论,然后再到生活中找事实注脚(先有思想,后有事实),而电视评论是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评价(先有事实,后有思想),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电视形态。既然报纸有社论,有述评,为什么电视就不能有台论,不能有述评呢?电视作为新闻媒介的一种,不仅仅要传播事实,还应传播声音和观点。这也是当代受众的客观需要。

2、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受众的新闻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新闻报道中主客观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表现为以下三点:

2.1受众逐步认识到,要求新闻事件传播的纯粹客观是不现实的。新闻的客观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报道事件的过程本身就包括报道者对事件的发现和解释过程,主观介入不可避免。因此,受众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调动主观的能动性保证事实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要对客观发生的事件有主观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

2.2受众需要新闻媒介对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工作。今天面对信息传播的几何级的增长,信息量的日益扩大,生活在信息洪水中的受众对信息的吸收已经从渴求转向疲惫。受众开始对媒介有了一种新的需求。他们不仅需要纯客观的信息,还需要媒介能够对纷繁芜杂的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后,再传授给他们。所谓媒介的梳理与整合,是指对无效信息的排除,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归纳、提炼,并包含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向受众提供更简便的选择,从而提高受众吸收信息的效率,提高信息转换的效益。

2.3受众希望在了解新闻事实同时能听到社会各方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受众在声画一体的电视传播中已能体验到对新闻事件的亲历感,但是同时,他们需要倾听见解、分析、评论,需要了解报道者的主观内涵。因为他们对分析和见解已有不同的承受能力,他们不再认为媒介的意见是必然听从的“真理”,而是将它作为一种事件性的存在,也是一种客观事实。在认识了解了客观事件,又倾听了各方面的见解之后,自己作出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由信息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求和研究信息,进而要求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与对事件的评价和见解并行,当代受众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提出了近一步的要求:即在保证报道事实尽可能客观公正同时,将主观见解作为另一种客观存在体现在报道中,为受众提供一个完整的认识系统,使受众在事实和见解的同步接收中,开拓自己判断的思路,增强判断的依据,提高信息的价值,同时获得一种交流和愉悦。简而言之,就是报道要与评论相结合。

那种强调客观报道事实,避免记者主观意见介入的观点已不和时宜;那种标榜客观、公正、而将事实与意见严格区分,报道就是报道,评论就是评论的做法也已不符合当代受众变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报道和评论在不同方式和不同层面上的结合,将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的一种趋势:客观报道与主观见解相互补充,客观报道不排斥主观的见解,主观的见解也不妨碍客观的展示,将思想本身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融入报道中。

3、顺应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新趋势的措施

3.1扭转采访报道的思维定势。在深度报道中,分析评论的严重缺乏在思维方式上具体表现为:记者在挖掘事实、揭示事实本身逻辑时显示出的报道强势;而在提炼主题,把事实上升到理性层面,揭示事实的普遍意义时显示出的报道弱势。所谓报道强势不仅仅表现为记者迷恋纪实手段,迷恋对事物本身逻辑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它使深度报道成为一盘散沙,成为相关细节的堆砌。思维弱势也不仅仅表现为记者放弃理性思维,使报道思想贫乏,更重要的是,它导致整个节目游离主题,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甚至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扭转采访报道时的思维定势可从两方面入手:①要提高采编人员的理性思辩力,要求采编人员在报道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与新闻五要素的展现,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多层次、立体化的透视,通过对事件横向和纵向的开拓、比较,展现记者对事实的深层次思考,并引导观众去思考。②更为重要的是过多迷恋形式和手段而忽视了由于节目形式变化带来的整个采访报道方式方法、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就是整个方法论的改变。

3.2以核心论点为中心。任何一则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都有一个核心论点。否则,就不能算作一则完整和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这一核心论点,是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讲述一个道理,或吁请人们的重视,或反映一种现象,或预测某种趋势,是整篇报道的立意。打个比方,作深度报道如同作“论说文”,“论点”就是报道的核心。所谓“新闻背后的新闻”实际上就是核心论点的具体表现。现在许多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强调由观众自己得出结论,淡化主持人、记者的主观意见,就容易由以论点为中心转向以事件为中心。由于过于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不必要的细节,记者在采访报道和谋篇布局中追求揭露事实的快感,使整个报道呈现多头绪、多论点的状况,相当程度上弱化了深度报道的理性力量。

3.3要有个性化的主持人和记者。新闻深度报道要想占领更多的领地,必须要办出特色和个性。个性化的深度报道栏目少不了个性化的主持人。主持人、记者个人的学识、风度、气质、亲和力及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应该成为深度报道节目内容和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报道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主持人和记者的素质来决定。①媒介自身要更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和造就独具风格的、有鲜明个性的主持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个人特色和个人魅力的舞台,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来塑造媒介形象;②社会对主持人和记者的个性化参与也应给予宽松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见解和语言来发表意见,只要不违反党的政策、法律和全社会的利益,要允许他们有展示自己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乎自己个性的语言的机会。

3.5要追求主客观结合的表现过程。新闻深度报道要追求一种主客观形式有机结合的表现过程。①整个节目以新闻事实的报道为基础和先导,是深度报道真正具有客观实证的效果;②主持人和记者的主观评述和新闻化的论证方式,来加强整个报道的主观性。两者互为补充,互为支撑。主观评述失去了客观事实只能是无本之木,空穴来风;客观事实失去了主观因素的加入只能是一盘散沙,很难体现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过分地强调“述”,导致肤浅;过分地偏重“评”,则导致空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受众主体地位的增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发生变化。受众在阅读收看新闻时,越来越需要参考性评论,需要适应多元化文化价值取向的个性化评论,需要有多种不同意见的人际化评论。受众需求的变化预示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的趋势,在报道新闻事件同时,辅以分析和评论,形成一种有利于受众作为自己个人判断的信息体系。这是值得每一位电视新闻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只有把握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这些变动趋势,不断提高策划水平,进行新闻创新,才能够保持大众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莆田电视台发展策略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介竞争的加剧以及电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地市级电视台受到地域局限、收视空间、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地市电视台要持续发展,应与本地现状相结合,突出本地特色。为了更好地实现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丰富区域内群众的收视,莆田电视台应立足市情,发挥本土性、区域性等优势,提高节目质量,促进电视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地市级电视台;立足市情;发挥优势;开拓创新

一、引言

我国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得较晚,大多数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建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地市级电视台在310座左右,节目套数不断增加,1996年只有322套电视节目,2000年达到了1179套电视节目,且日益增加态势。受众市场容量的饱和,标志着电视市场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省内泉州,漳州,龙岩等地市电视台有3至4个频道,20个以上自办栏目,电视信号覆盖除本地区以外,还有周边地市互通,有的与邻省周边地市互通,收

视人口超千万[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受众拥有越来越多的节目选择权及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如何拓宽生存发展的空间,是地方电视台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莆田电视台作为莆田市党委、政府的喉舌,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大众传媒,是莆田市主要新闻媒介之一。本文对莆田电视台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新的形势下立足市情,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节目,促进电视事业发展的看法。

二、莆田电视台的现状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北临福州,南接泉厦,妈祖信众的朝拜圣地,距台中港仅70多海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市场活跃,城市购买力居全省前列,电视机普及率达95%以上[。

莆田电视台于1989年10月正式开播。1999年8月,莆田电视台与莆田市有线电视台进行整合,形成一台两频道的格局,即《新闻综合频道》及《经济生活频道》;2002年9月经批准成立了莆田市广播电视中心,由原莆田电视台、莆田市人民广播电台、湄洲广播电视台和各县(区)广播电视局(中心)等八个单位合并整合而成,现有人员近1000人,有线电视用户35多万户;电视台1座,集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工艺制作演艺和有线无线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播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电视发射台1座,信号覆盖全市及福州、泉州等周边地区,收视人口达400多万,是莆田地区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新闻综合频道以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为龙头,社会法制栏为延伸,影视节目为载体,主要有《莆田新闻联播》、《今日视线》、《公民与法》、《莆视影视》等栏目;经济生活频道以经济生活和财经资讯为龙头,生活服务节目为延伸,少儿休闲,娱乐性及优秀电视剧为载体,打造贴近和服务百姓生活,主要有《莆田财经报道》、《莆田房产报道》、《来自县区的报道》、《莆仙戏剧场》、《美食广场》等。历经20年的探索与发展,两套节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每年上省台、中央台的节目数量都在500件以上,每年都有10件以上电视新闻或专题作品在全国和省级获奖。电视艺术片《盼归》获中国电视最高奖“金鹰奖”,《公民与法》栏目荣获全国首届城市之星电视社教类十佳栏目奖,电视消息作品《6•18对接项目化解清淤难题,淤泥制砖实现“出淤泥而不染”》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二等奖,《“闽南村”的变迁》、《“疯狂”的木头》、《守望》等几十件电视新闻作品分别获得省电视新闻奖和福建新闻奖。电视事业各项收入年均增加6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两位数。

三、莆田电视台现在存在的问题

目前,莆田市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制约了电视事业的发展。

(一)栏目设置不合理、节目内容选材面窄

莆田是妈祖的诞生地和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址所在地,文化积淀很深,特别是妈祖文化和工艺美术文化,又是一个农村版的新兴城市。莆田电视台尚未充分发挥莆田本土区域、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等优势设置栏目。例如:除了台标及时政新闻报道外,没有一个常态化栏目传播报道妈祖文化;没有一个栏目传播“三农”节目,使占大多数的传播群体被边缘化或缺席等等。莆田电视台于2008年1月1日把《为您播报》改版为《今日视线》栏目。栏目宗旨是关心民生,服务百姓,定位是平民的视角关注民生,以政府的视觉关心民生,以人文的视觉关怀民生,全力报道我市民生热点,启迪我市民众,构

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共建美好家园。从开播一年多时间看,栏目报道的内容与其栏目定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关注民生的事偏少,而且内容不具有代表性,舆论监督和解释引导作用发挥不明显等。

(二)节目设置重复、题材内容单一

《来自县区的报道》栏目,其节目的内容基本上是各县区的时政新闻,大部分新闻内容与《莆田新闻联播》节目内容有重复。《你点我播》栏目是为企业做广告宣传,一模一样的在两个频道中播放。《莆田人》栏目主要介绍莆田人在外乡及海外一些出名或很有成就的人没有介绍莆田人在自己的家乡的典型事迹。《公民与法》栏目主要存在:节目题材过于窄化,关注刑事、民事案件较多,对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话题关注的稍显不够;对案件分析深度不够,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制作形式单调。《美食广场》栏目主要是向受众介绍各地风味小吃以及各种名菜风味的烹调技术,内容单一,收视率不高。

(三)人才资源缺乏、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体制等原因,人员超编严重,超过核定的编制二成多;人员素质偏低,其中大专学历占30%左右,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35%左右,电视采编制作等专业人员占30%左右;人才紧缺问题不仅在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岗位上普遍存在,而且在技术支持等诸多岗位上也明显存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广电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显得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高素质、高学历的人进不来,一些关键岗位被低素质的人顶着位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还未形成,压抑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近几年来,莆田市的财政总收入规模虽然不断增加,受体制、政策和历史等原因,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地方财政对电视事业的投入不多。莆田广电中心系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主要收入靠广告和网络维护费,除正常运行开支外,节余的资金用于购买广电技术设备,网络建设等,投入的资金毕竟有限,电视事业的技术设备等方面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兄弟地市电视台还有较大差距,制约了莆田电视事业的发展。

四、莆田电视台发展策略

将受众的要求、兴趣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依据,寻找自己独特的节目风格。央视资深电视人孙玉胜在其著作《十年》以一个新闻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身处电视发展大潮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孙玉胜提出:电视是一个“家用媒体”,或者说,电视具有“家用属性”。家庭的结构、功能与这个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家庭中特有的经济行为、情感交流、教育活动、休闲活动等不同的习惯,都与电视媒体密切相关。人在家庭,应当是媒体从业者对电视观众的最基本的理解和认知,一切的传播设计与传播目的,应当以这个认知为前提,以这样的理解为起点。纵观成功的栏目都有一个明确的栏目定位。——“用事实说话”是《焦点访谈》的节目定位,“探寻事实真相”是《新闻调查》的节目定位,“关注弱势群体,搭建互助平台,讲述新闻故事,彰显人文关怀”则是《共同关注》的节目定位。节目定位是一档节目的成份证,它可以在现代多制式多频道的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解决受众收听或收视的期待,为节目培养一批稳定的忠实受众。不管哪个节目,要想做好节目必须做好选题。《焦点访谈》总制人梁建增在其著作的《(焦点访谈)红皮书》中对选题的重要性做了这样的概括,选题是一个栏目成长的源头、活水,选题自身的质量和选题的可操性,决定着节目运行的质量,可以说,选题问题是一个栏目在规划自身发展的时候需要解决第一大问题。选择什么样的题目,就是想报道什么样节目内容,也就是想传播什么样的媒介观点,表达什么样判断取向。不管电视栏目什么样设置定位、节目内容的选定都要围绕地域性、本土性,客观分

析本地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和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心理,发挥优势,才能促进电视事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一)立足市情,丰富节目

1.增设“话说妈祖”栏目

妈祖文化是莆田最具特色与影响的城市名片。妈祖信仰源远流长,自宋朝开始,妈祖信仰已逾千年。妈祖,原名林默,莆田湄洲湾人,传说出生于宋建隆年(960),死于宋雍熙四年(987),在世28年。妈祖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利用“女巫”的身份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行医治病,急危救困,解救海难,以其善良勇敢,热心助人的高尚品德赢得乡民的爱戴,死后人们对她的怀念感戴,在岛上立庙祭祀她。随着历代朝廷的一次次褒封,民间对她的信仰也一步步升级,民间妈祖的信仰越来越广泛,人们奉为“海上女神”。目前世界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湄洲妈祖庙祖庙分灵的妈祖有5000多座,3亿多妈祖信众,其中台湾妈祖庙就有2000多座,信众17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共同的文化是人际交流经贸往来的融合剂。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两岸妈祖文化交流逐步扩大,特别是一九八七年“妈祖千年祭”开启两岸大规模民间交流以来,每年都有十二万人次左右的台胞到湄洲岛朝拜妈祖、观光旅游,并呈上升趋势。同时通过举办妈祖文化学术交流、妈祖文化旅游节,天下妈祖回娘家,成立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开设“湄洲妈祖”网站,台标“海上女神”等形式进行宣传妈祖文化,吸引了更多的台胞来莆田投资兴业。目前已有418家台资企业投资莆田,工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

莆田电视台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区域地位和历史背景优势,运好妈祖文化载体,积极作为,打造“妈祖文化”品牌,积极做好妈祖文化传播报道工作,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拓展两岸交流领域,推动妈祖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做大妈祖文化产业,让妈祖文化和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新闻综合频道,开设“话说妈祖”栏目。栏目定位为宣传妈祖文化,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服务“两个先行区”建设。栏目设置:妈祖传说,妈祖信仰,民俗风情,两岸交流等内容。具有亲近感和认同感的主持人,容易吸引观众,成为节目的核心。栏目主持人着装应是妈祖服饰、妈祖头饰,贴近广大妈祖信众精神生活,让主持人就象一个熟悉的老朋友那样在和你说妈祖情缘,这种亲切感很容易赢得观众喜爱。栏目选题上要体现妈祖文化“立德、行善”精神,符合观众的接近性,既有地理上的接近性,又有心理上的接近性。电视台要增强栏目制作力量,与湄洲妈祖庙董事会、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等部门联合办节目,整合资源,优化题材;与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以及港澳台电视媒体合作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重大妈祖文化活动,电视台应采用现代化先进传播设备和技术进行现场直播,扩大传播范围和效果,提升知名度。

2.增设“农民之友”栏目

莆田市于1983年9月成立的,属地市级,下辖四区一县,总人口300多万人,农业人口占200多万人,耕地面积90多万亩,农业在业人员达100多万人,是一个农村版的新兴城市。莆田电视台要针对这一市情,在经济生活频道开设“农民之友”栏目,栏目以服务三农为主,关注农村、农民、农业,真心实意地说农民话、办农民事,真正成为农村受众的好朋友。节目设计坚持“为农呐喊是责、为农分忧是喜、为农吃苦是乐、助农发财是福”的理念,用朴素的感情和饱满的热情关注“三农”、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据调查显示,90%的农民对那种大杂烩式的节目不感兴趣,他们最想听的是用得着的科技知识、实用的致富经

验、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因此,节目内容上要贴近实际,讲究实在,追求实效,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供农民之所需、播农民之所盼,把政策送到农民的心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把信息传到农民耳里,力求短、新、快,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民的需求,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栏目设置有市场动态、科技知识、政策法规、致富经验等。

3.增设“海峡工艺”栏目

莆田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很深,品牌繁多,莆田的木雕、石雕、玉雕、金银饰品等四大工艺行业蜚声海内外,其市场规模产品产量,技术力量,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荣获“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市”、“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产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等赞誉,成为我省工艺美术重点产区,又是全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市,列入国家工艺美术产业特色区域之一。全市工艺美术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3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年产值60多亿元,成为我市重要产业支柱。在经济生活频道开设“海峡工艺”栏目。工艺美术文化通过电视展现给世人,不仅满足了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对文化艺术高层次的享受和追求,而且起到宣传莆田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栏目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有很大发展空间。栏目设置:产品展示、产业政策、信息动态等内容。

4.增设“休闲与旅游”栏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实行一周五天工作日、法定节假日及带薪休假等制度,人们有了更多的休假时间,追求健康,亲近自然,生活乐趣成为一种时尚,休闲旅游越来越成为广大百姓的重要活动之一。莆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甚多,“山川之秀,甲于闽中”;地方文化独具特色,特别是妈祖文化和工艺美术文化。在经济生活频道开设“休闲与旅游”栏目,主要介绍莆田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以及城市景观、旅游线路及旅游相关产品,比如介绍莆田风味小吃,名特优产品等,只要是休闲、旅游有关都可以成为节目对象,不断适应观众越来越多元化的收视需求。

(二)准确定位,创品牌

电视民生新闻自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推出《南京零距离》后,“民生新闻”成为电视新闻界最热门最受重视的新闻形式之一,很快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形成民生新闻传播热潮。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注重人文关怀”等理念的指导下,民生问题已成为执政党关心的重要问题。作为新闻媒体,关注民生,搞好民生报道,为创造和谐社会尽一分责任,是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电视台加大对该栏目的策划,关注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提升媒介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首先,加大策划和整合力度,增强民生新闻报道的系统性。民生新闻既要关注民生热点,又要关注民生重点,以辨证法视角从众多热点难点题材中选取民生新闻的报道重点。对某一事关民生的事件或话题主动介入,提前策划,制定报道预案,力图反映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例如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要对事实作全面客观及时的报道,这样吸引群众关注,引导社会舆论,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大事实澄清、政策解读力度,增强民生新闻的说明性。关心民生问题并不是有闻必录,而是需要加以引导。老百姓很关心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只是知晓的渠道以及反映的问题和意见的渠道不太畅通。各级政府事关百姓的新政策、新举措出台前后,发挥媒体引导舆论,解疑释惑的功能,为公众搭建一个公平交流的平台,让各方声音都在此得以释放,起到沟通政府与百姓的桥梁作用。例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制度后,许多农民对患病后去哪家医院治疗才能报销、报销的比例

及具体的手续等方面不大清楚,在节目中请有关人员作解答。第三,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增强民生新闻报道的建设性。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当前,各个地区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媒介舆论监督的力度通常成为电视观众衡量媒介实力的重要指标。利用舆论的力量,关注漠视民生的人和事,揭露党风政风,社会道德、社会公平与正义中的不良行为,必要时加以评论或跟踪反馈。

(三)选准内容,增强传播效果

《公民与法》讲述法的故事,透视法的规则,对案例进行分析,向人们传播法律知识,告诉广大观众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以达到让受众知法守法,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法律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或通过新出台的法律找案例;也可以用动漫的形式讲述案件,具有生动性,丰富节目形式;要挖掘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及当事人的心理动因等多角度、多侧面和更深层次的剖析,寻找事件发生的症结,增强传播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人们迫切需求经济法律知识。适当增加经济法律案例,满足观众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不断追求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成为当今社会上人们一种热门的话题。把《美食广场》改为《饮食与健康》栏目,不断丰富满足了受众对生活,文化及精神的需求,与百姓的收视喜好相吻合,从而获得受众的青睐。栏目的内容可以由育儿宝典、营养搭配、疾病预防、健康窍门等组成。

(四)完善机制,增加投入

电视业的竟争焦点是节目竟争,隐藏在节目竟争背后的则是人才的竟争和设备的竟争。 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和推行全员聘用制。在合理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聘上岗,打破框框任用人才,优化组合,签订聘用合同,同时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建立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贯彻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职工敬业爱岗,奋发有为的积极性。例如,对新闻和专题节目,可评定等级,按等级报酬,奖优罚劣。

电视台具有双重属性,一重是政治属性,另一重是经济属性。政治属性要承担一定意义的公共服务职能;经济属性意味着电视台也是市场中的利益主体。电视台单位提供的服务介于社会共同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又是现代社会的存在发展所必需的。政府在发展文化事业中给予广电事业的政策倾斜,电视台应需技术设备的投入,地方政府应予优先考虑大力支持,提高电视台竞争力。


相关内容

  • 有关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作者简介:许丽娟,女,(1969.12-),吉林省四平人,四平广播电视台,记者 摘 要:我国新闻事业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重任.因此,作为从事新闻事业主要人员--新闻记者,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 ...
  • 浅谈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新闻记者必须具备四种基本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的精神: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捕捉力:坚定地职业操守和优秀的文笔能力:极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新闻记者是媒体 ...
  • 环境新闻报道的不足及改进
    2007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华尔街日报一组关于中国题材的报道获得了国际报道奖,其中<"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长江女神"芳踪已逝>.<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 ...
  • 新闻传播学论文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开展舆论监督是每个新闻媒体的使命和责任,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大众对媒体舆论监督越来越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 ...
  •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重点全面复习材料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 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 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 ...
  • 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引 言 ·························· 1 一.媒体舆论的概述 ···················· 2 (一)媒体报道存在的原因 ···· ...
  • 启动一种力量让青春前行
    启动一种力量让青春前行 --我校2010年度大学生"感恩.自强.责任"报告团事迹巡礼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宣传在思源感恩.自立自强.勇于担当.争做学习标兵等方面涌现的 ...
  • 大学生关于课程的自我评价模板
    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于xxxx 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xx 大学. 四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 的基 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 ...
  • 关于作文思路的深入探讨
    呵呵,写得倒是挺好.是不是所有的作文都要这样写啊?先画图,再想开头.中间.结尾.写出来格式都一样,那不又成了'八股文'了?"赵璐问道."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以前给别人讲这种写作文方法的时候,经常被人问到.这个问题有两种 ...
  • 语言口才教案
    一.导入新课 口语是说话时使用的语言.一 个具有良好口才的人,必须具有系统的 语言知识,能有效的驾驭语言.具体说 来,就是要做到语音准确,语法规范, 语词得当,语气恰当,能运用一切有效 的表达手段.故而本篇可以说是整个课 程的基础篇,很多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