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类材料作文导引 - 范文中心

寓言类材料作文导引

01/04

作文题型精讲

领会寓意,发掘蕴涵

——寓言类材料作文导引

一、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作文指导

(一)审题指导

思考:

1.这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要注意什么?

2.材料中“山石”与“卵石”对话的重点是什么?

3.我们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

【寓言类的材料作文审题导引】

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完成寓言类材料作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审题原则:面对寓言类的材料,我们审题的第一要义是准确理解寓意,从寓言生动的故事中提炼出寓意。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如果看懂了寓言,抓住了寓言的寓意,确定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命题)作文并无差别,这里无须赘述。

3.这类作文,可以有多个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的,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选择自己最熟悉、把握材料较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即可。

温馨提示:考场选择的寓言往往是浅近的、易懂的。所以,我们既不要一读就急于动笔,也不要被寓言故事本身的“故事”所吸引。浅近的寓意常常会让我们一不小心就写成了或“再现故事”,或“克隆故事”的文章。结果常常是“肤浅”地敷衍成文,而把这个寓言故事的“主旨”给淡化了甚至丢弃了。

(二)题意阐述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以寓言的形式设计了山石与卵石的对话。他们对话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与别人。

从对话来看,山石对卵石很是不屑,认为卵石细小,不如它自己高大挺拔;认为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不如它自己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山石在卵石的面前,是骄傲的、自信的。这些固然没错,但山石的不足在于,它在看到自己高大雄奇、充满阳刚之气的同时,不应当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大千世界的事物存在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美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固然可敬,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山石的口气比较霸气,唯我独尊,唯我独优,毫无谦逊,这不是一种值得认可的为人之道。山石的傲气、霸气值得一评。对山石既可正面立论,肯定它的自信、它的豪气;也可反面立论,批评它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

跟山石相比,卵石就显得温和许多。但卵石在高大的山石面前,并没有失去自信,并没有丧失自我,它据理力争,柔中带刚,阐说自己苦难的经历,阐说自己也有独特之美,阐说自己“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的实际贡献。跟傲气的山石相比,人们往往把爱意更多地投向了卵石。因此对卵石一般宜正面立论。

文章既可整体综合立意,将山石与卵石相互比照提出观点,也可选点立意,从山石或卵石的所具有的某一个小点立意,引申开去。

(三)立意角度的探究

若从“石头”的角度,正面立论的话,肯定“棱角分明”的石头是一种本色之美、个性之美,可以有以下立意:①保持本色之美②追求人生的个性之美,活出精彩③做人应“棱角分明”,刚直,充满阳刚之气,等等。

从反面立论,批评山石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唯我独尊,唯我独优,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

若从“卵石”的角度,“圆润光滑”的卵石则是一种雕饰、圆通之美,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温和、成熟、稳重之人。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圆通是人生的一种艺术②人应在学会与他人、社会的融合中,变得成熟、稳重等等。

从“卵石”的“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特点,可以立意为“磨练”等。

若结合“山石”“卵石”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有以下立意:

1.从山石与卵石都坚守本质的角度——

山石与卵石都是石头,它们的遭际各不相同,却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本质与内涵,都有着各自存在的价值。

2.从山石与卵石不同价值取向的角度——

(1)„„人也一样,价值取向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却都能演绎一段别样人生。

(2)不同形式,同样实现自身的价值

3.从山石与卵石姿态不同却和谐共生的角度——

(1)山石无棱角无以显壮美,卵石不圆润无以显温柔,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美丽着。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都抛弃了平庸,成就了伟大。平凡不是错,只要活出属于自己精彩,活出自己个性,生命就有价值。

(2)在保持本色之美\个性之美的同时,学会圆通,倡导融合,提倡和谐。

(3)大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有所用/异样人生/异态之美/不要拘泥一种形态„„

4.从两石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角度——

(1)“糙砺”和“莹润”结合,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2)刚柔相济。

(四)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对材料置之不理;缺少与材料有明确勾连的话语。

2.未能读懂寓意,对材料的主旨理解有偏差,或断章取义,或观点偏激,多抑山石扬卵石或抑山石卵石。

3.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克隆”,复制、扩写、编撰故事,胡编乱造

4.文章观点不是从材料中抽出,且文章通篇与材料没有任何联系点。

三、寓言类材料作文写作导航

(一)动笔之前(审题)

1.分析材料,理解含意

方法:(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例:蜗牛悲剧的故事)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新题演练的“井底之蛙”的故事)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例:山石与卵石对话的故事)

(4)辨是非(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例:寒鸦的故事)

(5)求异同(例:山石与卵石对话的故事)

(6)寻互补(例:07高考——乌鸦学鹰抓羊的寓言)

2.确定角度,谋篇布局。

(二)动笔之中(点题)

1.概括材料,导入正题;

2.围绕主旨,逐层深入;

3.收束全文,照应材料。

四、例文欣赏:

做颗不被磨圆的石子

山脚下有一条林荫小道,道上铺满着光滑整洁的鹅卵石;登上山顶,俯身而望,四周的山石奇绝突兀,棱角分明。同处一山,同为石头,山石与卵石,你会如何选择?

我的回答是: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

也许你会说卵石温润圆滑,有什么不好?是,卵石经受磨练,收敛锋芒没什么不好。可是山石的那种粗犷不羁,血性方刚才是生命该有的张力。

李白的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毫不掩饰的吐露了他的心声:他不会向任何人屈服,不会被磨难磨圆。的确,他的身边时时都有锋芒,他能让高力士脱靴,就连皇帝天子,他都不放在眼里,他的周身都是刺,他学不会向俗世低头。倘若李白摧眉折腰去侍权贵,你还能看到他李谪仙的风采吗?

李白之后的刘禹锡也是如此。一篇《陋室铭》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甘于贫穷,可这背后还透着一股倔劲。他无论身居何处,不论境况如何都能自得其乐,不向困境低头。刘禹锡一生屡遭贬谪,在终于结束了十二年贬谪生涯后,他回到长安城吟了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句略带解嘲的诗让我看到了一个历经沉浮后虽无原先桀骜但仍旧未收起棱角的刘禹锡。他始终是块山石,学不会顺从。

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吧。我们不应当去学一代词帝李煜的顺从。也许你会说那是大丈

夫的能屈能伸。可是以江山换来的苟活,于人于己又有什么意义?

在磨难面前,我们不能像那些奸佞小人一样卑躬屈膝,我们应该像《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无论多大的风浪,无论筋疲力尽,都不向困难屈服,不被失败磨圆的信念便是梦中鼓舞我们的狮子。我们应该像屈原屈原那样,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生命有时需要决绝。

卵石圆滑莹润,可是它没有我要的锋利。 珍珠温厚贵重,可是它没有我要的刚烈。 青花瓷细腻优雅,可是它没有我要的刚强。 我要的,是像山石那样,棱角分明,即便是永远在山头风餐露宿、默默无名,也不被磨圆。

刚柔有度

刚与柔是世间万物的两种形态。正如山石与卵石,山石棱角分明,血性方刚,凝成挺拔的峰峦;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展现流水的空灵——刚柔相济,我们的世界才不至于单调。

自然之景有雄浑,有秀丽;人之性情有刚硬,有圆滑。刚硬并不意味着正义,圆滑也并不就代表软弱与狡诈。一个人如果一味刚直、强硬,那么,许多事情办不好,人际关系也会搞僵;如果一味圆滑,那么,遇事则会瞻前顾后而失去气魄与脊梁。我们只有刚柔有度,适当取舍,我们才会在人生路上走得顺畅。

在民族尊严面前,在国家主权面前,在黑暗势力面前,我们应该做得刚强,不容许丝毫的妥协。“我们的身后就是斯大林!就是整个俄罗斯!”苏联红军带着满腔热血高呼着,抱着一捆捆手榴弹,不顾一切直冲向德军的坦克下面,以生命为代价扼制德军前进的步伐,为了保卫列宁格勒,为了全世界人民的自由,他们表现得钢铁般强硬不屈,毫不退让。与之相比,中国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表现出的软弱则让一个民族走向衰落。在需要我们刚强的时候,我们应当仁不让。刚强的品行在危难之时帮助我们独当一面,引领整个民族挺立到灾难的最后一刻。

太极的柔美让人惊叹,然而太极拳并非一味地柔,而是柔中有刚,有“形散而神不散”之意。为人处世该柔则柔。与人发生分歧不当面顶撞,而是婉言相告;有建议不强行施加,而“侧面迂回”,选取适当方式表达,有时会增进互相理解,达到更好的效果。“柔”而不失准则,“柔”之有度,会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做人应该学会刚柔有度。在民族、国家、责任等大事面前,我们需要刚强,做事要拿得起,放得下,掷地有声,毫不犹豫;在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之时,我们需要柔,多一些谦和忍让,多一些委婉友善。刚与柔都是世间不可缺少的成分,正如我们既有北方人的粗犷豪放,也有南方人的精明善变;既有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又有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刚柔有度,我们将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精彩。

五、新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螃蟹和乌龟赛跑。一声枪响,乌龟径直向终点爬去,螃蟹却沿着起跑线横向爬。 裁判提醒说:“你应该朝着终点爬啊,这样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能不能取胜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可不能随便坏了祖宗横爬的老规矩!”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天莺听见一位老人在叫卖“一根羽毛换取两只虫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换了两只虫子,美餐一顿。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天莺飞翔于天空,妈妈说:“等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莺虽点头,但虫子的美味战胜了它的理智。第三天它一狠心拔下三根羽毛换了六只虫子,吃得非常高兴。以后,它成了老人的常客。不久,小天莺发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但出于吃虫的欲望,它继续拔毛换虫。直到有一天,它再也飞不起来了。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60分)

大树上住了天鹅一家,有几根细藤正沿着大树向上生长。老天鹅发现后,要孩子们赶快砍掉藤蔓,被孩子们拒绝了。几年过后,藤蔓长粗了,也长高了,一个猎人便顺着藤蔓爬到了大树上,并在天鹅的落脚处放上套子,结果天鹅一家都成了猎人的俘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头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有编号,有日期,有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签名……他想自己将其摘去是不行的,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他愤愤地质问胡狼,“我是不是狮子?”“你是”胡狼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干草!”“我是不是狮子?”他向袋鼠征询答案。“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又说不清!”狮子又去问驴,驴说:“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徒劳地追问,低三下四,它求狼作证,又向豺狗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憔悴的狮子变了样子,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一天早晨,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其实生活中的人们,也往往被社会、集体、个人贴上荣誉、地位、职称、学位、权势等标签,你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个屡遭挫折、穷困潦倒的人准备跳崖自尽。崖边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痛苦经历后,也不禁流下了眼泪。人问其故,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辛苦的树了。你看我,生在岩石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环境恶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的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我似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

人劝树与他一同赴死。树说:“我死倒是极容易,但这崖边便再也无其他的树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树接着说:“你看到我头上的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他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 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立意参考

1. 这则材料寓意深刻,可采用抓关键句法立意。“能不能取胜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可

不能随便坏了祖宗横爬的老规矩!”这是立意的关键。由此可立意:1.不要默守成规;学会变通;2.名次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守规;3.辩证分析: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例文:立足于规矩,勇于变通

河流顺着水道蜿蜒前行,受着自身使命的驱使和对尽头大海的归附感,从不停下奔跑的脚步。可水流的尽头,真的有大海吗?答案未可知。那么为什么不中途停下,涌入地表凹陷处,化成一汪清泉呢?或许是它太拘泥于成规了。规矩的存在,不只是为了让人遵守、践行,它还需要有思想的先行者勇于打破,挣脱束缚,懂得变通。

《周易》里有言:“穷则变,变则通。”人生在世,到了山穷水尽之处,为什么还不做出些许有益的改变呢?要想谱写出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就要敢为人先。立足于规矩,勇于变通。

立足于规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祖宗的规矩之根本不能丢,毕竟作为传统已沿袭多年,总有它们的精华之处。譬如商鞅变法时,也是吸收李悝、吴起等人的变法经验,结合秦国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完全革新。枝桠可变,但树根不可削减。蔡伦对已有造纸术加以改变使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伏尔泰借孔理之学丰富自己的学说使其有说服力,欧洲文艺复兴得益于古希腊的思想启蒙。以规矩为模板,作出修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无形中已将自己放在巨人的肩上。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立足于规矩,其实你已不知不觉中走过很多前人为你铺好的路。

勇于变通,才能获得更好的完善。

一味立足于规矩,不懂得变通,这是不可取的。只会横爬不懂转弯的螃蟹永远无法取胜,只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那它为何不在开始时就调转方向,朝终点爬去呢?稍有些变通,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秉着对先人的无比景仰,对他们的规矩给予些许改变,最终会取得无限接近于真理的观念灼见。变通,要有勇气。比萨斜塔上伽利略用“铁球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1900多年来被奉为真理的定论,证明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并不成比例;康有为面对顽固不化的官员和已然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着力于变法,在百日维新运动中做出巨大贡献。变通,要勇于变通,不要一味墨守成规,这样只会让生活停滞不前。

规矩并不能不遵守,变通也并不能不进行。我们要把握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在立足于规矩的同时勇于变通,顺应潮流的发展,打破真理的禁锢,于变通中彰显审时度势的精明。

立足于规矩,勇于变通,是新时代的要求。

2. 这则材料叙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主体是“小天莺”,事件是小天莺不断拔毛换取虫子,最终“再也飞不起来了”。解读寓言类材料,首要问题是细心研读材料,明确寓意,这正是文章立意的依据所在。

就本题而言,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发问的思维方式,边提出问题边寻求答案,答案明了了,寓意自然了然于胸。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双向发问,逐步铺开,直抵核心:小天莺为什么忍痛拔毛?(答案:换取虫子)→小天莺为什么不听妈妈的劝告,连续拔毛不止?(答案:虫子的味道太美了)→当小天莺感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时,它为什么不紧急收手?(答案:吃虫子的欲望太强烈,无法抑制,欲罢不能)。至此,完成了横向发问,挖掘出了一个关键词:欲望。紧接着再进行纵向发问:小天莺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羽毛会拔完吗?(答案:知道)→小天莺知不知道拔完了羽毛将意味着什么吗?(答案:

知道)→小天莺不计后果,一意孤行,是因为它年幼无知,少不更事,在它身上缺少一种抵御诱惑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什么?(答案:理智)。至此,我们又挖掘出了另一个关键词:理智。这时,我们将以上两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材料的寓意豁然开朗——欲望与理智,即在欲望面前失去了理智,必将自毁前程,落得了一个可悲的下场。综上分析可以有如下立意:①在欲望袭来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丧失理智,冲昏头脑,干出蠢事,贻笑大方;②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必将自食苦果;③要志存高远,自强自立,不为蝇头小利所诱惑。

3.审题立意:

A、对象:老天鹅、小天鹅、猎人、藤蔓。

B、结果:小天鹅没听从老天鹅的劝告砍掉藤蔓,全家成了猎人的俘虏。

C、由果溯因立意:

(1).从老天鹅角度:

老天鹅告诉小天鹅把藤蔓砍掉,但并没有说明原因,孩子太小,不明就里,拒绝了老天鹅的建议而导致悲剧发生——教育者或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奏效。

立意参考:

a.教育孩子要言传更要身教,否则难见成效。

b.行动才有力量,虽有远见,若不能付之行动,也是枉然。

c.劝说要晓之以理,否则,即使是真之灼见,也难以被人认同。

d.育人要有道,管理要得法,监督要得力

(2.)从小天鹅角度:

小天鹅没有听从老天鹅的建议,一意孤行,终酿惨祸。

立意参考:

a.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d.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

(3).从藤蔓角度:

藤蔓初长,不被人注意,但天长日久却成了天鹅一家的致命隐患。

立意参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误区提示]如果写成“细节与成功”的关系,重写“细节”的好处,但本文的“细节”(从天鹅的角度)却是坏因素,故属审题不细,导致偏题。

(4).从猎人角度:善于发现并利用有利因素

例文:善纳雅言成就自我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小天鹅没有听取老天鹅的建议,导致全家遭殃。可见,我们应该善于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从而完善自我。

小天鹅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善纳雅言,才能成就自我。

坚守自我固然重要,然而不能盲目坚持。面对别人的建议,要有选择的听取,不能一味地拒绝,要知道,别人的建议可能为黑暗中的你点亮希望的灯,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完善自己。很多人不愿正视自己的缺点,然而事实上,正视

并改正缺点,才能让自己更加完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赴美留学时立志要写实验物理论文。当时,艾里逊实验室传言“ 有爆炸的地方就有杨振宁”,可见杨的动手能力不强。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很关注他并建议他放弃写实验论文。杨接受了博士的建议,从此一心投入到理论物理的研究中,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杨振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终于成就了自己。

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才能提升能力,保存实力。邹忌讽谏齐王,不要被宠他、惧他、有求于他的人的谎言蒙蔽双眼。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广开言路,赏赐那些指出他不足的人。“面刺者”受上赏,“上书者”受中赏,“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由此日复一日,才有了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局面。齐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才能“高山仰止”,受人景仰,千古流芳;而盲目自大,独断专行,终将被人唾弃。唐太宗善于听取魏征的建议,终成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流芳千古;商纣王盲目自大,不可一世,面对忠臣良言,听而不闻,最终国破家亡,身败名裂。一个民族的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耳朵”与“胸怀”,善纳雅言,使国家强盛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善纳雅言,成就自我。

【点评】

本文的语言不仅流畅,而且雅俗共赏。开篇的俗语既恰到好处地引领了内容,又使议论语言活泼灵动,生动形象。

作者善于学以致用,将中学语文课本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内容作为论据,高度概括,灵活运用,充分显示了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4.[思路点拨] “生活的标签”是个比喻性的话题。“标签”本指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的纸片。(《现代汉语词典》82页)而这里的“标签”则指生活中人们被社会、集体、个人贴上的荣誉、地位、职称、学位、权势、或指责、诬陷、罪名„„根据话题材料,文章立意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可供选择:一是从“狮子”(即自我)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标签”,在荣誉、地位、权势的标签下,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忘乎所以,要认识到自己仍是社会生活中普通的一员,这种标签是社会对自己贡献的肯定,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自己应该更加努力的回报社会,奉献人生。在“指责”“诬陷”“罪名”等灰色的标签下,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襟怀坦白,心胸开阔,不被环境屈服,不被社会异化。二是从胡狼豺狗等的角度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迷信权威,不要惧怕权势,更不对别人乱贴不良的标签,因为,它将摧毁别人的自信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5.【文题解析】

材料中的“树”虽是“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但它却以一颗博爱之心去爱“喜鹊”。树知道,自己死虽然“极其容易”,但却关系到喜鹊一家的生存。面临苦难,“喜鹊”成了 “树”顽强存活的理由,成了“树”生命的支点。由物及人,我们便可以感悟到“面临苦难,我们应发现自己的价值”“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爱别人,才能面对生活风雨”“再渺小、卑贱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人应拥有一颗博爱之心”等道理。写作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琢磨预言的意旨,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立意的偏颇;要在确保立意准确、恰当的前提下,力求观点新颖,论述充分、深刻。

【参考题目】活着是一种责任/生命的支点/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人生不应轻言放弃/对生命负责/生命的价值/我为什么而活/坚守生命的使命/人生的负重/责任的呼唤


相关内容

  • [精品]以"走近"为话题的作文导引与例文
    以走近为话题的作文导引与例文 以走近为话题的作文导引与例文太子头上的 以走近为话题的作文导引与例文 走近书籍,我们丰富了知识,受到精神上的熏陶:走近自然,我们学会了平等,受到思想上的启迪:走近生活,我们收获了感动,受到心灵上的震撼:走近古人 ...
  • 想象作文教学
    想象作文教学 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情境的层层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思维:在多种方式的写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播放一段音乐,初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 ...
  • 教学变革的方向与方法--对"四新"和"问题导引"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变革的方向与方法--对"四新"和"问题导引"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园地 12-03 2120 "四新,问题引导",达到这种程度上得认识很重要!老师.学校.领导都应该首先接受这样的观 ...
  • 大学语文练习作业答案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10 BCADB DDDBC 11~20 ADAAD BDCCB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CD 2. BCE 3. ABD 4. B ...
  • 高考作文引出话题:我们为什么称赞儿子怀疑邻居
    高考作文引出话题:我们为什么称赞儿子怀疑邻居曹茜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给出一个韩非子的寓言:宋国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夜里,大雨淋坏了他家的墙.富人的儿子说,赶快把墙修好,不然会丢东西.富人的一位邻居也说了同样的话.夜里富人家真的失窃,富 ...
  • 110010101111高位跨越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位跨越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关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靳贺良 高考作文,贵在审题立意."意",是一篇文章的命脉,它决定着文章的思想高度.情感纯度和价值信度,制约着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整体框架.立意,反映出考生理解命题意图.对接社会生 ...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写作倾吐心声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写作倾吐心声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倾吐心声 节选自于 陈仲晓老师的<写作方法讲解> 第一单元 倾吐心声 中学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景.物曾经拨动过你的心弦:同学们的情感体验 ...
  • 专升本语文作文试题题库
    语文作文试题题库 [注意]:以下81道作文题目的要求均为: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结构完整,文从字顺:4)字数在800-1000之间. 演员在生活中也精神焕发.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呢?因为他们都懂得了工作.生活的意义,找到了 ...
  • 专题讲座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专题讲座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赵文娟 导入 : 评价 =考试吗 ? 评价≠考试 考试多为纸笔测验,一般用于水平性评估和选拔,且由于纸笔测验形式的限制,其内容多集中在知识.技能和抽象的思维和推理方面.评价包括多种形式和方法,考试只是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