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颐和园] - 范文中心

16[颐和园]

11/14

《颐和园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我们都愿意出去旅游?今天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

(老师板书,讲解“颐”的写法)。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提醒学生易读错的音。

“颐”读yí,不读yú;“幅”读fú,不读fù

3、强调易写错的字,让学生注意。

漆的右下部不能写成“水”;“辉”的左部最后一笔是竖提。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用词语造句)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美丽的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请同学们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这就是作者游览的景点。像这种从这个景点写到那个景点的写作顺序我们就叫做是游览顺序。

2、师:想走进颐和园细细欣赏一番吗?通过图片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现在,咱们就来一次集体旅游。(请一个学生做导游朗读课文,提醒学习录音朗读,读出颐和园的美)

3、指导朗读,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分四大组查找颐和园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1)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做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

a. 长廊的特点?

长廊的长(七百多米,273间,一眼望不到头)

长廊的美(画多,精美。长廊两旁的鲜花美)

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

(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观察、表达方法]

b. 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

c. 昆明湖的特点?

出示句子:

“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

“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 (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 d. 出示下面两句话: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体会句中用的“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文中还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而且“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2、全班深情朗读一遍。

【作业设计】写一次游览活动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游踪或游览顺序)

长、美

彩画精美、种类多、数量多

花草美、多

【教学反思】

在上本节课时,我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孩子们体会到了长廊的美后,便引导他们进行各具特色的朗读,表达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所读出美的感受是不同的。

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带入“情境场”,结合图片,联系课文让学生看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去体会,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

优秀教师的课堂往往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上课时刻关注学生的需要,用自己的心灵走进了课堂。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语言世界里主动探究、发现,并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创造机会。


相关内容

  • 20XX年第一学期园林艺术概论考试答案
    2016年第一学期园林艺术概论答案 注:红色字体为正确答案,非红色字体为题目或错误答案 1. 吴莫愁位于以下哪个城市?南京 2. 花卉的最佳观赏范围是?距离花卉四米以内 3.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 4. 以下作品中,属于范曾先生作品是? ...
  • 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颐和园为例
    园艺园林 北京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 -以颐和园为例 姜亚薇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颐和园等园林的造园艺术承载皇家园林的基本造园理念和手法.借景是造园手法中巧妙的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颐和园正是借景造园的辉 ...
  • 天津市南开区20**年届高三一模考试 语文
    2016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
  • 超星尔雅园林艺术概论
    1以下属于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是().1.0 分 A.主次分明 B.自成系统 C.疏水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将武当山天柱峰上的道宫命名为""大岳太和宫"的古代帝王是().1.0 分 A ...
  • 四年级缩句专项练习
    四年级缩句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二.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三.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四.删去数量短语. 六."不.无.没有&qu ...
  • 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的我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们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 ...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1观潮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 天下奇观" 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 ...
  • 最全的百科知识大全
    最全的百科知识大全(上) (3)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东汉 1.中国女性十个"第一" 殇帝,刚过100天 (1)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4)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武则 (2)第一位女飞行员:武秀梅 天,67岁 (3)第一 ...
  • 中级导游[汉语言文学]历年真题
    2008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卷中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41分.) 1.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它盛行于( ) A ...
  • 苏教版六年级认识比及相关奥数题
    一.认真思考,正确填写.(每空1分,共21分) 1. 4:5= ( ) =16÷( )=( )÷75=( )(小数) ( ) 31 2. ∶错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0.96∶ 240.8的比值是( ). 3. 把一根米的绳子平均分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