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 范文中心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01/02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生产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应用

成都市前进职业高级中学 陈小娟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这需要有大量的人才支持,而人才来源的主要途径是依靠各类学校的培养。职业学校作为专门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机构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学生就业的质量都出现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为校所用,同时为适应企业迅速发展的需求,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锻造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各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关键词:生产型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2009年9月22日,四川省成都市前进职业高级中学校、成都市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学校实训中心举行隆重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投产仪式,省、市、区有关领导、企业代表、师生代表共计4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该合作项目主要为南骏、王牌等知名载货汽车生产汽车转向节,年产值将达2200万元以上, 这在成都市同类实训基地中居于首位,更重要的是这可以接受大约160多名学生同时进行生产型实训。在这个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徒弟”也是工人。工厂的师傅手把手教学生操作,学校老师也及时给予指点和帮助,学生很快就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学生很受企业欢迎,还没毕业就基本上被攀钢成都公司、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等招工企业“预定”

生产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结合专业教学特点,积极探索新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该专业是我校骨干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0多人,学生近1000近年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通过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探索,形成了以产品加工为校企

合作载体,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校企合作纽带,以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企业所需技术工人为校企合作目标,使专业实训融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真实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生产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并在这个教学模式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再实践、再推进,使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融入了更多的企业生产元素,促进了学生的“信心、责任、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达成,加速了学生社会化成长的进程;同时,这也为学校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下面介绍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生产型校企合作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优化资源配置,创设生产型实训的环境

(一)选择符合条件的合作企业,寻求校企间的价值共同点。

1、企业稳定好,可以长期合作。与学校合作企业生产的产品应是企业自己的长线产品,不是企业的短线产品或临时加工产品,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企业生产线配置较多种类的设备,既利于学生掌握多种设备操作,也帮助学校解决一定实习场地不足的问题,节约办学成本。如进行机械加工的企业生产线上最好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普同车床、钻床、普通铣床、磨床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设备操作。

3、使学生实训能切实做到“一体化”要求,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和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的锻炼。学生在进行实训时,完全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学生身份更多体现的是作为一名生产性技术工人所必备的安全、质量、效率、效益要求,初步达到“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员工合一”的要求。

4、实训期间,企业提供指导师傅和管理人员指导学生正式生产企业产品,初步达到“作品、产品合一”的实训要求,使“生产型”实训培养出生产中需要的人才。

(二)根据自身特色,选择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从2004年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招生伊始,学校就、不断根据社会、市场、育人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更新办学理念,将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作为学校思考问题和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观念上将学

校自身命运与市场需求紧紧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我校开始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相互渗透、互利共生的校企合作的全新办学模式。校企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校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设备数量、设备种类等条件,目前与企业之间主要采取两种合作模式:

一种是我校与宏特公司“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生产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学校在降低专业办学成本、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的一种操作模式:由我校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企业投资修建厂房和投入设备、提供原材料、技术和主要师资;以工厂的管理形式主要是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各班学生轮流到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型教学实习,生产产品;产品的经济效益双方根据协议分配。(如图所示) 这种长期合作的结果是企业扩大了生产并有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学校也切实实现了以产养训和学生综合技能的全面提高,初步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2009年9月22日至2010年9月30日,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已有950名学生参加了生产型教学实习,生产合格汽车转向节24000余件,实现了变纯“消耗型”实训为“生产型”实训,既节约了一定的实训成本,又培养了学生的安全、质量、品牌、效益等意识。

另一种是教学型生产教学模式:利用学校的教学车间,在上实训操作课时为成都成化机械有限公司、成都展化机械公司等进行“来料加工”。该教学模式下,学校教师已指导学生加工出合格 “法兰盘”、轴类、套类零件等近万件。

(三)按照企业管理方式,将实训环境“企业化”。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环境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如汽车转向节加工工序就有四十多道,它需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任何一个差错或大意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细节决定成败,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必须给它一个相对应的企业工作场景:根据企业的设置,我们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设有标识和简要说明;每一个岗位上都配备工位指导书;工具的使用和放置都有明确的规定;生产实训有计划、有总结;物料损耗结算定单定时;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定员;产品的进出都有学校和企业人员确认签字。做到有物可寻,有帐可查。

(四)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将教师身份“双重化”。

校企合作是“双向参与”过程,教师如果不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和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双方的合作是不会长久和深入的。要做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优势互补,教师必须具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近年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相关活动,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业务进修,掌握企业一线的生产情况,大力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培训锻炼,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利于优化师资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有利于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学校与企业的自身活力。同时增进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了解,拓宽了校企合作的领域。

(五)重视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实训管理制度化。

为了保障实训教学的效益,学校制定了《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机械加工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带队实训教师管理制度》、《指导师傅管理制度》、《学生实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引进企业6S管理模式,对实训设备设施的管理和学生

实训操作等作了全面的要求,既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又满足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需求。

二、实训过程项目化,优化实训课程体系

(一)课程结构项目化

汽车转向节加工包括了粗车、精车、铣、钻、磨、镗等的二十多道工序,我们根据工序把课程内容也划分为相应的项目,课程内容均来自于每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从而建立了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实训课程结构。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设置不同的实训内容,每个内容都通过产品加工来体现,每一个工作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且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系统。

(二)课程内容综合化

根据对工序按实训项目进行的划分,实训内容转变为具体的任务,并且融理论、实践为一体,融技能、态度和情感为一体。并以汽车转向节为载体,将车、铣、钻、磨、镗等不同岗位上的工作内容通过一个真实完整的产品加工来综合体现,打破了先理论后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实训教材校本化

课程结构项目化同时推进了实践性教材的改革,实训教材的内容应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编写了各项目相应的校本教材(讲义)。

(四)实训教学共同化

学校教师、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实训各有优缺点。学校教师在理论指导、学生管理等是相对强项,企业师傅在技能训练、安全生产管理等是相对强项。但学生开始生产型实训后,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共同、分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管理,在保证学生安全实训的基础上,将理论、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将学习和生产融合在一起,达到“一体化”教学要求。

(五)学生发展个性化

每一个实训项目的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保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的同时,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根据学生特点分派不

同的工作岗位,实习一个阶段后,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相对固定的岗位和工种。

(六)实训评价一体化

对参加生产型实训的学生,带教专业教师、企业师傅分别对学生进行考评,从学生实训态度、工作表现、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安全意识等做出定性评价,对质量、效率、效益意识等做出定量评价,最后综合评定实训学生的实训成绩,给出学分。

三、建设校企合作机制,保障生产型校企合作的可持续运行

(一)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二)建立机械加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协调、督促企业与学校工作。

(三)建立相对完善的合作和交流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定期召开协调交流会,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四.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学校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管理上出现了一些脱节现象;

(二)是实训学生毕竟不同于企业员工,学生对企业管理的适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还需不断调整完善;

(三)是企业希望实训学生尽快上手,为企业创造价值,但在实际运行中实训学生质量意识不很强,无法完全确保产品质量和完全达到企业要求;

(四)是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深度不够;

(五)是学生一个月的集中生产实习,这种时间和方式其科学性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

结束语:

生产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以教学为前提,以生产为手段,以就业为目的,实现由封闭的职业教育向开放的职业教育转型,由传统的职业教育向现代的职业教育转型,其职业教育的特点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生产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中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既不完全相同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运用生产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能掌握实实在在的技术,并且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了解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要求,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接触;不仅促进生产、教学和就业的良性循环,同时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失为当前职业学校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办学水平的良好途径。

近几年来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引企入校,打破了先理论后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训以生产型实训为主,这样使实训工位大量增加、实训课时比例加大,增强了学生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由于“真刀真枪”地进行产品生产,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师生在技术上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企业理念。


相关内容

  • 20**年技术服务规划方案
    2010-2011学年产学研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 ...
  • 20**年扬州工业某学院校企合作汽车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执行方案 扬州工业某学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执行方案 2016年扬州工业某学院校企合作汽车 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分阶段完成 打造扬州工业某学院汽车技术实习基地是扬州工业某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提 ...
  •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探究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探究 [摘要]本文概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根据本系部的专业特点制定了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合作原则,合作的基本任务以及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原则:合作模式 [正文]校企合作是指政府主导下的企业与 ...
  •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一.目前状况 (一)师资队伍 1.专业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态 本专业现有教师 5名,其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态如下: (1)年龄结构 40岁以下的 2名,占 40 %,41-55岁 2 名,占 40 %,56岁以 ...
  •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总结(7-21)
    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经济管理系 二O 一二年六月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酒泉的服务业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技能的一线人才.为满足酒泉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对高技能 ...
  • 定稿----数控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2014年5月15日 目 录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
  • 福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一二年一二年十十月 2011 目录 ---------------------3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二.师资与 ...
  • 北京林业大学特色院校案例分析
    综合案例之一:北林大发展特色ABC "十二五"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围绕"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断探索特色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坚持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着力提高 ...
  •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策划书
    携手百强,助力就业 --山东建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策划 策 划 书 一. 活动背景 随着高校近些年的连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其学历含金量远不如以前,大学生已远离了"天子之骄"的地位,而在此等情况下,社会又仅能提 ...
  • 承德技师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承德工业学校 专业建设项目规划 2016.12. 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背景 一.政策支持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了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同年&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