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另人深思而又白描手法写作的书 - 范文中心

一本另人深思而又白描手法写作的书

05/08

真实的历史如磐石,压在我的的肩上,让我喘不过气来。好长一段时间,我心中一直被一本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所萦绕,我力图忘记它们,可是它们却向扎根一般地渗进我的心里,侵扰着我的平静,在我心中回荡,,始终放不下那些细节和描述,使得我不得不用文字记录下来。

能引起我心中这么放不下的,是《往事并不如烟》,一本由章怡和写作的回忆人物章节性片段的书。

评论家(孙郁)说,作者章诒和“以亲历的笔触,讲述昨天,用血泪之痕,雕刻远逝的灵魂„„历史的悲剧与人性的美质间的冲突,把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的历史风云都烘托出来”。

在书中,作者写了许多人物,有著名的大人物比如史良(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长)、张伯驹(著名收藏家)、罗隆基(新中国第一任森工部长)和章伯钧(作者父亲,新中国第一任交通部长)。也有历史人物康同壁母女,作家聂绀弩、报人作家储安平。

书中全部都是些生活小事,一些平日交往,一些友谊,作者章怡和因为父亲章伯钧的关系,结识了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她是以晚辈的眼光来写父母的友人,“作者提供的不是他们的标准像,而是他们的侧影,背影。和作者与他们之间的合影,群影。”,书里并没有对1957年反右斗争直接说什么,更多地描述人物作为“人”的一面而存在。这些人物的悲欢离合与五十年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巨大的关系。

他们是知名知识分子,都是解放前认识鲁迅及其他著名人物、和国民党作斗争然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回到祖国、或者为祖国出力的著名人物。可是因为反右斗争,一夜之间,他们的所有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生活轨道去。他们有的被打成了“中国最大的右派”,有的是打右派的人,可是他们的命运最终都是一样的,没有欢乐可言。只有无尽的悲伤。

书中大量记载的是那个时期的点点滴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那些鲜活的性格生活,是写的中国“知名右派”们做为“人”存在的一面。

书中有一对母女不是右派,康同壁母女,是康有为的女儿和外孙女,书中大量记载的是这一对母女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和乐散好施。虽然她们的饮食起居在作者眼里是“最后的贵族”,她们的生活总想保持着考究和迂腐,可是她们作为人而存在的时候,做人是真真实实的,没有虚伪,没有欺骗,也没有媚骨。

这些人,经历了五十年代末的政治斗争,在政治上被打倒了,生活上还过的去。可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他们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新的清洗,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再一次地被打倒,很多人死去,有的还坐了监狱。

作者章怡和被十年牢狱关押,出来没多久男人也死去了。没有留下一个子女。她是孤独的,她的一生都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挣扎,因为她的出身。如今她老了,凄然一身,没有一个亲人,只留下许多历史的回忆„„

作者写这些,口气平缓,写作平实,没有繁华似锦花团锦蔟,也没有浮躁和抱怨,更没有哗众取宠。仅仅用叙述的手法,写出深沉如海的内心感觉,体现出傍晚独自看暮色灿烂晚霞的平静。但是读者却能感受到她胸中涌动的无数波澜,透过文字,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脉搏,似乎看到作者泪眼婆娑:眼看着岁月繁华、亲人和历史事件都在默默地逝去,历史在被人忘记,如今谁又知道或者记得那些人和事情呢!

惟有书中的文字,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存在过的事件和驰骋风云、风流潇洒,如今早已作古的人物。

有许多人在五十年代是因为“不识时务,自视清高”而被打倒。许多人是因为太不了解中国的政治而被打倒,有的人也许就是说错了几句话而被打倒。嗨!历史就是历史。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和那些人的确作为“人”而存在过,虽然历史被人当作了可以随意打扮的小

女孩,可是我们却可以从《往事并不如烟》一书中对历史了解一二,虽然书中对人物的描写采用了侧面的素描,但是我们还是在文字中间体会,体会出了无尽的悲哀„„

看完这本书,让我无法释怀,总想写点什么去和作者共鸣,可是脑子里一片空白,无法下手,无法用语言描述,只是感慨,并感动那些人之间真诚的交往和他们之间的友谊,在那么艰苦复杂的环境下,许多人对他们都敬而远之,有的熟人早已经变成了在路上遇到他们这些人也惟恐躲避不及,但是也有人就是不怕那些压力,和他们真诚地交往着,共同度过难忘的日子。

我有的时候经常反思:据说鲁迅很有骨气,据说许多科学家很有骨气,为了真理而斗争。在《往事并不入如烟》书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五十年代有许多敢说真话有骨气的知识分子。 但是曾经的政治斗争,一茬又一茬,把那些“敢于反抗”的知识份子们洗刷着,揉搓着。今天我们有许多知识分子变成放弃独立思考而更多地攻于投机,放弃独立维护真理精神而更多地是迎合权贵,是与社会反复地打击他们有关系的。谁也不愿意再撞“枪口”啊。

应该说,现在还是有敢说真话的人,比如郎咸平的发言就经常引起轩然大波哦,他为什么就不怕呢?

假如当社会上的所有人,特别是具有思维和思考能力的人都变成三默其口,或者干脆用掌握的话语权不为真理不为民族不为祖国而为自己寻租权利和追求利益的时候,社会还能进步吗?

一本另人深思而又白描手法写作的书《往事并不如烟》。

的确,往事不如烟。


相关内容

  • 关于记叙文写作(二)
    一.开头技法 1.悬念式开头 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 心灵空间的渴望 &quo ...
  • 我见过一个母亲阅读答案
    篇一:我见过一个母亲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 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 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 ...
  • 小学作文批语大全1
    小学作文批语大全 1.批评式:例如:"此文语言不流畅,书写不认真,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是一篇不成功的作文."如此评语,对于那些写作不认真的学生,可适当采用一下,但不可常用,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进取心. 2.表扬式:" ...
  • 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篇一: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篇二: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 ...
  • 我的三个爸阅读答案
    篇一:我的三个爸阅读答案 篇二:我的三个爸阅读答案 篇三:我的三个爸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父亲>,回答问题.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 ...
  • 写好作文的方法
    写作方法与技巧 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 ...
  • 20**年届古典诗词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炼字鉴赏题型知识汇总 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难点.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使用典故 ...
  •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宋词解析2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古代闺阁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词人用写生的妙笔 ...
  • 新闻稿学习
    第一章 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 1.新闻写作的规律是什么? 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 (1)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忠于事实反应事物原貌,这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写作生活中的运用和体现. (2)新闻表现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要 ...
  • 20**年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熟练背诵默写.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