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阶... - 范文中心

论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阶...

09/21

学 院:文法学院

班 级 :政教0701

学 号:20070008

姓 名:朱鹏飞

课程名称:政治文化概论

任课教师:赵晶

论文题目:论政治社会化以及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阶段

论政治社会化以及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阶段

朱鹏飞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4)

摘 要:政治社会化是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入手,在把握其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阶段。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可归纳为四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社会环境论。个体政治社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政治自我、积累政治知识和完善政治人格。 关键词: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发展阶段

Abstract: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has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double meaning important topics. The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s definition, in grasps its definition in the foundation, has further analyzed the individual politics socialization development phas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s each kind of different definition may induce is four viewpoints ,taught by oneself ,culture’s handing down and carrying forward ,and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 The individual politics socialization may divide into three stages: Forms political image, the accumulation politics knowledge and the perfect political personality. Key Words :socialization ; socialized politics ;development phase

自20世纪5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兴起以来,政治社会化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重视,并在一些国家进入了领导者政治决策的视野。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社会化属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用语。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社会化在这些科中也有不同的含义。政治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本文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乎,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阶段,以期对政治社会化有全面的理解。

一、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有关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

(1)社会教化论 社会教化论是对社会化的社会学观点的直接继承。持这种观点的人,视政治社会化为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这种观点在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有很大的影响。赫斯和托尼指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教导幼年成员或新成员学习、掌握有关的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兰顿也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把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这种观点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并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教育和引导,对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但是,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的统

一。只有通过个体的学习、内化,社会教化的内容才能被个体吸收,从而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因此,过分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重要性的社会教化论是失之偏颇的。

(2)个体学习论 社会教化论必然面对一个无法回避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应当如何看待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作为客体的社会个体的地位和作用。个体学习论对这一问题作了正面回答。如戴维伊斯顿和杰克·邓尼斯指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罗伯特·E·道斯等人也认为,人们关于政治传统或政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政治社会化就是获取这些知识的一种或多种过程。个体学习论从个体角度出发来观察政治社会化,充分认识到个体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然而,个体的能动作用是以社会的政治教化为前提的,个体的学习只有在社会政治教化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个体学习论在强调社会个体的重要性的同时,忽视了

社会的作用,这同样是不全面的。

(3)文化传承论 持文化传承论观点者把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置于人们视线的中心。如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传承是政治社会化的日标之一。然而,就内容而言,政治社会化决不仅仅是政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从政治统治者的角度看,还应包括统治者的政策、政治生活方式和政治行为模式的教育与灌输。对个体来说,还包括政治技能的学习、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及政治经验的积累。因此,文化传承论把政治文化视为政治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缩小了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范围。

(4)社会环境论 随着系统论被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引进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来,一种可以称之为政治社会化的“社会环境论”的观点崭露头角。露斯和阿尔托弗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论为我们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及其在社会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线索。但是,社会环境论的作用也是仅此而己。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离开了这一规定性,事物便不复存在,也就根本谈不上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政治社会化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审视社会环境论,它的缺陷便一日了然。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政治社会化表述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 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

首先,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与个体的政治互动过程。社会个体是这一过程的客体,但社会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又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通过内化政治文化,个体形成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促动力量,又反过来推动个体的政治社会化。 个体不断丰富自己的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提高政治素质。在我们的论述中,以社会个体作为分析对象,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个体政治社会化在微观层面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从个体的角度分析政治社会化,强调了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差异性。因为,社会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社会政治环境是有区别的。同时,个体人格具有独特性,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又是心理性、生理性和生物性的复合体。不同的环境因素和独特的人格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社会个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千差万别。 其次,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政治文化教化。因此,社会的组织和群体是政治社 会化的实施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社会组织和群体把 现存政治体系认可的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灌输、传授给社会 个体,把社会人培养成为政治人,以便传承政治文化、维系政治社会的运行和延续。

再次,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政治信息传播与个体的政治学习和内化,只能在社会政治匀_动中才能完成。个体的学习和内化以社会组织和群体提供的政治信息为基础,社会教化通过个人的学习和内化得以实现,并在个体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中体现出来。可见,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政治社会化的完整统一过程。社会与个人的政治互动是连续不断的,它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历史,也伴随个体的一生。因此,政治社会化是一种连续的过程。

二、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阶段

政治社会化具有延续性和阶段性,它的这些特征表明:由于社会个体的内在因素、政治社会化群体和组织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将出现阶段性的发展。一般来说,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政治自我、积累政治知识和完善政治人格。

(1)形成政治自我

政治社会化的最初阶段,以政治自我的形成为标志。政治自我是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 程中形成并为自身所意识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和政治知识的总和,是自我意识的政治人 格。

社会化使人形成态度,也形成人格。实际上,社会化理论和人格理论并无排斥的必要。 我们从生活的同一时期学到了许多态度,并获得自己的人格。同样,政治社会化使人形成政治人格。而目,当政治人格成为自我意识的对象时,便形成了政治自我。因此,政治自我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政治社会化的结果。

政治自我的形成标志着个体政治人格的独立和在此基础上对政治世界之独特的观念,对自我同他人、同政治世界关系的认识以及对政治生活的独特的参与方式的形成。

政治自我的形成和完善都依赖于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发展亦受到政治自我的影 响和制约。充当角色、自居作用和内在化过程产生并形成了自我,它们同样导致了社会化。 政治自我的形成使个体的政治社会化获得新的性质,表现出相当强的方向性和日的性。这 时,个体在政治社会化中的能动性和社会主体性日渐突出。

首先,政治自我的形成,改变了政治社会化的主客体关系。社会化之初,个体总是被动 地接受社会组织和群体的政治教化。儿童通常是由于生理性需要和情感性反应,对社会政 治信息的刺激做出非理性的应答,对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方式、途径无从选择。政治自我的 形成,增强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从而使其能动地参与政治社会化过程,以致改变 了自身与社会化群体和组织的相互关系,政治社会化也因此获得新的推动力量。

其次,政治自我的形成影响和制约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使其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政治 自我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推动力量,它使个体有选择地接受社会化组织和群体的信息刺激,以 保持政治人格的稳定性。另外,政治自我的形成意味着个人自我发展目标的确立,以致个人 可能主动地从事“预先社会化”,亦即个人在想获得一种职业工作或较高地位时,很早就会开始采纳与这个角色和地位相关的价值和行为。政治自我的形成标志着个体初级政治社会化的阶段的结束,表明一个人最基本的态度和信仰(如社会的信仰)基本形成,政治关系的认识加深,政治思维方式和个人权利、义务观念等趋于稳定,它使个人能通过调节自身与各种社会化组织和群体的关系,影响政治社会化的向度、频度及深度。

(2)积累政治知识

政治自我形成以后的政治社会化由于环境的变化,社会化组织与群体的数量和相互关系的改变以及个体自身的能力发展,以至在方式、过程和结果方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其突 出特征是个人政治知识的积累。

首先,影响个人政治社会化的社会组织和群体的数量增加,各种社会组织和群体的重要 性发生改变。在政治社会化初期,家庭和初级学校的影响举足轻重。儿童生活的时间和空 间大部分都局限于家庭和学校。完成初级政治社会化以后,影响人的政治社会化的社会结构不断增多,学校、教会、同质群体、大众传媒等等从不同方向以不同的方式传播政治信息。 这一时期家庭的作用己不再处于主导地位,作为正规的、专门性的政治社会化机构,高一级 的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显著加强。随着儿童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对大众传媒的反应也更为积极。学校、大众传媒之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个体在人生这一阶段的心智水平的发展,加上社会对处于这一时期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期望,为个体政治知识的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社会化机构的作用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学校和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主要 以政治知识教育政治信息传播为主。学校的系统教育,无孔不入的大众传媒,使社会个体 经常处于政治信息的包围之中。沃斯本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一个主要职责是教育好 公民。赫斯和托尼进一步指出,在传授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信仰和态度方面,学校无疑是

最重要的角色。

学校教育的内容,儿乎包括政治文化的所有方面:政治理想、政治道德、政治价值、政治制度规范、政治现象、政治过程、实际政治活动和政治事件以及有关政治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等等。诚然,这一时期的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也以其他方式实施政治社会化,但与政治学习相比,技能训练、经验积累等内容在这一时期不占主导地位。因此,经历初级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以后,到获得正式职业角色以前的这一段漫长的岁月,社会个体的政治社会化结果主要是政治知识的积累。

(三)完善政治人格

社会个体步入社会,获得正式职业角色以后,政治社会化进入又一个全新时期:政治人 格的完善。这一时期政治社会化是通过政治角色的扮演,主要是以政治实践的方式进行的。 政治社会化是内化和外化的统一。社会个体经过长时间以内化为主的政治社会化以后,主要以政治实践的方式介入社会政治生活,在政治行为的外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政治教化。从政治实践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直接性和能动性,即社会个体能动地参与政治过程,导致政治人格的不断完善,表现为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稳定政治意识,强化政治信仰。

列宁说,政治是科学,也是艺术。这说明政治的存在和运作有其内在规律,并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参与政治生活要求掌握一定的政治技能。政治技能是指在对政治知识 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灵活运用,是政治知识的创造性发挥。人们学习政治知识的日的往往 在于指导自己的政治行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日的。在政治实践过程中,通过政治知识的运用,社会个体不仅加深了对政治世界诸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而且逐渐掌握了政治技能,积累了政治经验。

政治体系的运行过程,是制度化、规范化的政治匀_动过程。任何有效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过程都是在一整套制度规范的调节和控制下,连续有序地进行的。也就是说,社会个体的 政治参与行为必须在政治制度、规范的约束下进行。因而,社会个体必须了解和掌握政治制 度规范,才能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政治制度规范可以通过学习得到一定的了解,而服从和认 可政治制度规范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则是在政治实践过程中,根据行为所产生的结果,通过个体心理作用而完成的。

政治意识是指个体对政治世界的一整套观念,包括对政治现象、对政治生活中的其它社 会个体以及自身与政治世界相匀_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是个体政治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政 治意识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政治学习是社会向个体灌输政治观念的重要方式, 而政治实践,即个体政治角色扮演过程有助于强化政治意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人 们社会关系的最高体现。人们对政治世界的看法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政治角色的权利 义务关系和社会个体的自身利益是政治意识形成的稳定的重要因素。

政治实践是个体政治行为的外化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政治理想、政治信仰决定 了人们的政治目标,因而也决定了人们的政治行为。但政治实践是检验政治理想政治信仰 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政治行为,个体不断修正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以至最后形成一套稳定的政治信仰体系。因此,通过政治实践,个体获得了坚定的政治信仰。

综上所述,通过政治角色扮演,个体在政治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以外化的方式进行政治社 会化,促使其政治行为更具日的性、方向性和稳定性。亦即在政治参与活动中,个体形成了 更为稳定的政治心理特质,政治人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 里普森.政治学中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M].北京;夏出版社,2001.

3、 罗金斯.政治科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朱光磊 郭道文.政治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7、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张雷.政治学原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9、 刘鑫.论政治社会化[J].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

10、李元书 杨海龙.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北京;[J]政治学研究 1997.

11、李元书,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北京: [J]政治学研究,1998.


相关内容

  • 浅谈法律生活体验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摘 要:法律生活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法律生活体验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从法律生活体验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这种教学方式的价值和可行性. 关键词 ...
  •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一.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伦理道德 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二.广义的德育概念可以定位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 ...
  • 20**年重庆市[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节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官员应有的道德品质
    官员应有的道德品质 2010年06月07日 15:42:27 来源: 学习时报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道德品质是体现特定阶级或阶层的道德原则并具有一贯性和稳定性的个人的道德特质,它是道德信念.道德心理.道德行为在个体身上长 ...
  • 儒教社会行为学分析
    原来是不准备把涉及儒家学说本身内容的发到论坛里面的,只是说明宗教的缺失给理性的发育带来负面的影响.所造成的后果不能归结于儒学本身,就像九江长江大堤的倒塌不能怪罪于混凝土里面的毛竹,而应该怪罪于把毛竹当钢筋用的人. 我把这部分发在这里,是为了 ...
  • [行政伦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伦理-- "伦理"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二,是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规范. 2 .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这种原则.规范是依靠 ...
  •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
  • 政工考试内容
    一.单选 1.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是由党的"宣传工作"这一概念逐渐衍变而来的. 2.在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 ...
  •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详列&主观题答题格式
    高一政治的知识点具体总结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识记 1.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象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原因 ...
  • 高中政治必修一提纲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 异: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