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 范文中心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06/09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相关内容

  • 20**年广西三月三放假通知
    关于调整我校广西壮族三月三放假安排的通知 各学院.各单位: 去年年底,学校按照惯例下发了<广西师范大学关于2015年部分节假日放假的通知>,确定广西壮族三月三安排为4月19日至22日放假调休.4月18日(星期六)正常上班上课,4 ...
  • 20XX年广西高校"美丽广西
    2014年广西高校"美丽广西 梦想起航"区情知识竞赛试题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规划年限为?(A) A.2011―2015年 B.2012―2016年 C.2010―2014年 2.中国 ...
  • 20**年民间传说-刘三姐
    2012-20 民间传说-刘三姐 (T)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唐代壮族农家女,有关传 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 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传说她生于 唐朝中宗年代,真 ...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疆域 1.地理位置 ? 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国土辽阔 ?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 ...
  • 地理卷模型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地 理 试 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我国在地球上位于 ( )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
  •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 由来弃铜墨,本自重琴尊.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复存.三月曲水宴得尊字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有美光时彦,养德坐山樊.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公子黄金勒,仙人紫气轩. 长 ...
  • 龙的由来和传说
    龙 下 讲面讲在兔年所龙的行运.龙城在人去走年动辛,劳苦累在,艰的经营下难于过终了一关在.中,国代龙表着领,它首代着表利权在龙.年出身人的带着命都运之决在龙年,生人都带着的天,性的他应感直比较灵觉,龙人敏应力比感较强一般.来属说的还是龙比吉 ...
  • 云南导游复习基础知识
    云南导游复习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选择题)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 1.开远小龙潭是我国第一个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开远腊玛古猿生活年代约为1500万年前. 2.禄丰县石灰坝被认定是世界上腊玛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方,禄丰腊玛古猿生活年代约为 80 ...
  • 中国法定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 新年(元旦1月1日,放假一天): 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 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 中 ...
  • [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的: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