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遴选考试答题技巧精讲 - 范文中心

1-遴选考试答题技巧精讲

12/16

公务员遴选考试答题技巧精讲(公务员遴选网-遴选考试系列独家资料)

目录

总-部分省份遴选笔试题分析.................................................................................................................................2

1-简答题、论述题答题方法论...............................................................................................................................5

2-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论.......................................................................................................................................7

3-写作题答题方法论..............................................................................................................................................8

4-对策型问题答题方法论.....................................................................................................................................10

5-辨析题答题方法论............................................................................................................................................13

总-部分省份遴选笔试题分析

笔试的特点是考生通过解答试题,让主考机关了解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由于笔试有近年来,客观性试题在遴选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是日益减少的趋势,客观性试题使用较多的有选择题、判断题。主观性试题也称为发挥性试题,这种试题在遴选笔试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多,在最近几年很多省的遴选考试中甚至已经占到80%以上,需要应试者引起高度重视。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辨析题、论述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阅读理解题、写作题等。一般而言,辨析题、论述题考得比较少,阅读理解题通常会融入到案例分析题或写作题中来考察。

>>>判断题不能草率对待

判断题是要求应试者对一个命题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不需要说明理由。比如某省的考试中有这样三道判断题: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时俱进。2、对外开放既适用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凡是在民意测验中得票多的就是好干部。

判断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应试者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是对各种近似易混概念、事件等分辨能力的测验。这种题看似简单,但如果草率对待,思路不对,同样会造成错误。判断题答案只有两种:正确或者错误,没有第三种。因此,凡是不准确、不全面、不完整或者模棱两可的命题,都属于错误命题。所以,应试者应该首先回忆需要使用判断的知识内容,再分辨是非,找出干扰因素,作出正确判断。因此,上述三个例题中,例题一和例题三都属于错误。

判断题目的设错手段主要有四种:即前提错、事实错、逻辑错、结论错,当然还有其他设错手段。答题时,要把握好设错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辨别错误的速度和准确性。无论如何,都要全面、细致理解题目陈述内容的含义,避免被迷惑。

在答题时,答案只有两种,因此必须要慎重,严格按要求作答,若需要改动,千万要处理干净,不要因涂改而产生歧义;更不能在作答处同时划上对、错两个符号。

>>>选择题要仔细分析比较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二种。例如某省的笔试中有这样两道单选题: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是什么。后面四个选项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改革开放。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的共产党员参加了缴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活动,共缴纳特殊党费超过多少。后面的四个选项是:A.60亿元;B.70亿元;C.80亿元;D.90亿元。

多项选择题的例题有:1、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革命实践的问题上,曾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什么。后面的四个选项是:A.教条主义;B.投降主义;C.冒险主义;

D.经验主义。2、2008年北京奥运会确立和提倡的理念是什么。后面的四个选项是:A.绿色奥运;B.科技奥运;C.人文奥运;D.平安奥运。

选择题的主要功能是有效考查应考者对所考科目知识掌握的广度,较全面地检测应考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这种题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判断能力,也需要冷静仔细地分析比较。答题时要掌握下列方法:

其一,淘汰法。先认真读懂题干,再把题干与第一个选择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看两者是否相符,不符就转入下一项,若前三项都被淘汰,就可认定第四项是正确的。当然,若仅读了第一项就认定是正确的,最好也把其他选项浏览一遍,以保证确认的准确性。

其二,确认法。这适用于正误判断和程度差异判断两种性质的选择题,当你快速读一遍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后,如果某一个选项最先被确认是正确的,便可将此项定为正确项。

其三,比较法。将备选项进行纵、横两个向度的比较,以各选项与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辨析题的关键是判断

辨析题要求应试者不仅对一个命题要作出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而且必须阐明理由,因此它主要测试应试者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某省的考试中有这样两道辨析题: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依靠人民群众是相互矛盾的。2、领导者的威信主要靠权力树立。

在解答辨析题时需注意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是非实质,然后再判断是对还是错,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命题正确或错误的理由。辨析题与判断题的答案一样,也是只有两种:正确或者错误,没有第三种。因此,凡是不准确、不全面、不完整或者模棱两可的命题,都属于错误命题。由此可见,上述两个例题都是错误命题。

辨析题实际上是问答题的变种,是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基本原理,在做出判断后;阐述理由与做简答题一样。解题的关键是判断,而判断的准确与否又在于基本原理的把握,而基本原理的运用又必须首先对基本原理所含的主要理论内容、是非界限和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有全面理解和掌握。同时,注意原理的运用必须慎重,结论的判断必须以对命题的认真分析为基础;对问题阐述观点要鲜明、简明扼要,对结论的理由不能逻辑混乱,自相矛盾。

>>>论述题(简答题)要紧扣命题中心

论述题在遴选考试的笔试中偶有出现,其内容一般是涉及到公共科目中政治部分中的一些重要的原理或者时事政治中最新的方针政策。

某省的考试中有这样两道论述题:1、试述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2、党的十七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试述你对此的理解。

论述题在遴选笔试的主观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它要求应试者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有独到的见解,解题难度较大。考生必须知识面广,思路正确,有个人的发挥和创建,才能得到好成绩。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本题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作为论述题答案一定要有论述的中心议题,全部回答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而展开。要善于精心选择论据,论点是否正确,关键要看论据是否充分,这就要求考生在论据的选择上要注意:论据要有针对性,所选论据必须是能说明论点的材料,对论点具有强化作用;论据要有代表性,不能堆砌材料,也不能生拉硬凑,对所用的材料要进行筛选。重视论述的方法,做到深刻全面。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做到以事述理,以理服人,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同时要注意说理的逻辑性,材料的运用要符合逻辑,不能互相矛盾,在表达上要规范、准确。最后一定要做出鲜明的结论,这是全文所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要紧扣命题中心,做到观点鲜明。

>>>案例分析题是重头戏

案例分析题主要是用来考核应试者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实践效果比较好,参加考试的考生反应也比较好,已经越来越成为遴选考试笔试中的重头戏。这类题要求考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揭示出其中隐含的道理或者原理。

比如某省的笔试中有这样一道案例:某县县委武书记生病了,住到了北京某大医院。尽管县委一再封锁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全县。开始是县委、政府的各局级领导干部,后来发展到各乡镇的领导干部们纷纷坐汽车、乘火车,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去看望武书记。然而,时间不长,“门前冷落车马稀”——没有人来探望了。原来,武书记的病因确诊了,是癌症。但没过多久,到北京探望的人又多了起来。原来,武书记手术以后的病检结果表明没有癌细胞,不久就康复出院继续回去工作了。该案例提出两个问题:1、此案例反映出了哪些问题?

其次,在相关的学科知识中再选择最准确的原理。要在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准确把握题意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原理。原理的选择是否准确,原理的运用是否恰当,决定了解题的成败。那么选择原理的要诀是什么呢?一要抓住案例情节的实质,以便确定分析的重点;二是运用原理紧扣案例进行分析,要根据材料描绘的情景选择原理和组织作答材料;三是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科学、准确。可见,上述案例提出的两个问题涉及到的是领导者的影响力原理,即领导者的真威信与假威信。

最后,要注意案例分析中的“四性”,即准确性、针对性、条理性和论述的纵深性。>>>阅读理解题的技巧

阅读理解题称为材料分析题,这类题主要是检测应试者对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包括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两部分,具有综合程度高、考查内容范围广的特点。纵观近年全国部分省份遴选考试,此类题大量涉及到的是该省的省情与发展战略研究。

考生在回答时要善于把握试题的出题依据。在近年来全国很多省的遴选考试中,我们看到材料分析题几乎都是涉及到该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急需要解决的发展战略的问题,

在答题时,边阅读边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阅读不同于看小说,要慢慢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弄清材料与所提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特别注意与答题相关的重要概念、重点观点、重要依据,并对他们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把握关键的东西。

同时,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与材料主体思想的关系,弄清材料中的特定背景下为什么用这些观点来反映中心思想,分析各重要观点与全文主体思想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答题的角度。

>>>写作题的答题环节

遴选考试中的写作题,大多数是议论文。看起来这类题属于考查应试者的书面表达与写作能力,但是它涉及到应试者的逻辑思维、形象逻辑、创造思维、理论分析,以及运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等多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试题,分为条件作文和命题作文两类。

比如某省的笔试中有这样一道写作题:“由‘竭泽而渔’再想到的”。要求字数不少于1500字。无论是哪种作文题,考生在做答时,都要注意抓住几个重要环节:提炼主题、构思结构、文字表述、润色补缺。

在写作技巧上注意要符合写作的基本要求。短小精焊,要避免因文字繁杂而超过限定字数;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切忌论点过多,避免因此而引起的逻辑混乱、观点不明、思路分散;表意确切,用词要恰当。

在写作时,必须先弄清题意,再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构思和组织材料。

一定要有理论高度,尤其能结合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切忌写成散文或短篇小说。

写完后要仔细通读全文,看看中心是否突出,观点是否正确,层次结构是否合理,论据是否有力。如有不妥之处,尽快修改。

(公务员遴选网注:简答题和论述题的题型、答题方法相似,故在此把两者并起来讲。当前的遴选考试中,有的地方还考这两种题型,有的不考。)

一、简答题

简答题顾名思义即为简要回答,答案应为题干考查的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结论等。考查范围几乎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管理等各学科的内容。该题型主要测查考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简答题由于需作答篇幅短,考查知识基础性大,能够很好地体现考生的基础理论功底。

简答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从公共科目考试来看,简答题按照以下思路解答:回答基本概念(即是什么);根据基本概念回答基本概念的地位、特征、意义或者影响(即为什么);回答此与彼的区别、联系(即怎么样)。

如果有专业科目加试,简答题可按照以下思路解答:回答基本概念(即是什么);重点在于区分此与彼的差别和差别影响(即怎么样);概括回答该怎么样,如何去做,效果等(即怎么办)。

考生可以按照下列步骤答题:

1、要认真审题,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使用表现问题实质的关键词语。

2、要清楚简答题解答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要观点鲜明,表述精练。解答时需开门见山,

抓住核心,突出重点。

3、答前先打草稿或列出提纲,然后按要点顺序答题,一般不用举例。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解答这类题型,最好首先将概念的含义表达出来,即使在没有要求简答概念的情况下。然后对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表述,系统全面地组织答案。但是总体来说,简答题作答要简明扼要,字字珠玑,句句恰切,不赘余也不可或缺。

总之,考生在进行简答题这类试题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掌握基本的实战技巧、充分利用考试规则、有效调动备考资源等方式,在考场上进行有效的作答。做到既能在短时间内把试题答完,又可以在解答的过程中,拿到较高的分数。

二、论述题

论述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它除了考查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同时,也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类题型能够系统地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体系。

论述题的解答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答题的深度问题;二是答题的整体完美度问题,包括答案的逻辑结构,语言的简练顺畅等。论述题解答得够不够深度取决于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积累,这一点在短时间内或许无法得到迅速提升;但够不够完美则取决于考生对论述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把握。因此,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考生提高答题技能以及取得高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各地历年真题中论述题的命题特点,我们为考生总结了一套解题方法和技巧,具体如下:

(一)整体思路

解答一道论述题就是写一篇小论文,必须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理有据。一般来说,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路渐进深入地进行三段论式的阐述。例如: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考生拿到此题后,应能在脑海中迅速形成解答此(二)具体答题过程的技巧

1.确立中心议题。

这就涉及审题的问题。为了避免跑题,考生必须要对题干信息进行仔细推敲审定。拿上文所列举的例子来说,“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通过阅读这一题干,很显然可知答题时的论述重点应落在“怎么办”这一步,而非“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很快可确定本题的中心议题是“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方法和途径”。

2.选择论据。

对于这一点,主要取决于考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水平。若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论储备水平,在选择论据时能做到“信手拈来”,那么其答题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是,这里依然有一些小的技巧能助考生提高答题成绩,比如,各考生可结合自己或他人的工作实践,为议题提供事实论据。

3.组织语言,进行论证。

在论证的过程中,也有些技巧可供考生参考。其一,在结构方面,应该尽量体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比如主体部分写三段或者四段,最多一般不要超过五段。开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尽快人题。一般来说,第一段不宜写得过长。其二,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观点要比较鲜明、突出,要把所提出的每一个观点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比如段首,尽量出现在段首的位置,不要出现在段中或者段尾的位置,这样以便阅卷者很快地找到你所要表达的观点。尽量使你所提出的观点务实具体,不宜过虚过大。其三,结尾部分。一般而言,论述完后,考生最好能做一个简练的结尾,使整个论述过程更加完整。

2-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论

(公务员遴选网注:案例分析题是遴选考试中的必考题型,所占分值通常也很高。当然,有的地方叫法不一样,如“材料分析题”、“情景模拟题”、“公务处理题”等。)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材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作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等。

案例分析题属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类型,考察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察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因此,案例分析题是区分度很高的题目类型。

一、应试者容易丢分的几个因素

案例分析题让很多应试者望而生畏,他们在答题时往往感觉茫无边际,不知从何下手,因而很容易丢分。导致应试者容易丢分的几个因素:

1、看完题后,思维混乱,分不清题干中交待的是什么关系,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

2、把题读懂了,但不知如何写答案。

3、开始写答案了,又担心写得不够全面,惟恐漏掉有关论述,结果越写越多,造成时间时间,结果题目还是没有做完。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做题经验不足或做题方法不妥。

二、案例分析题答题原则

案例分析题主要是用来考核应试者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原理恰当,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条理清楚。因此,在解题时需把握住下面的要领:

1、应试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于案例分析题是根据案例所反映的情景而提出问题,这如同电视向观众展示一段故事情节后,根据情节提出问题要观众回答一样,考生不是案例当事人,而是观众,是局外人,只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做出的答案才能正确。

2、根据案例选择最准确的原理。要在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准确把握题意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原理。原理的选择是否准确,原理的运用是否恰当,决定了解题的成败。选择原理的要诀:一要抓住案例情节的实质,以便确定分析的重点;二是运用原理紧扣案例进行分析,要根据材料描绘的情景选择原理和组织作答材料;三是处理好分析重点问题与分析重点相关问题所用原理的关系,防止所用原理彼此孤立,甚至相互矛盾;四是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科学、准确。

3、切忌空谈,分析要具体,条理要清楚,要以理明事,据事述理,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否则令人厌烦。同时,还要注意叙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案例分析题答题步骤

1、迅速查看题中所问,初步判断考查方向;

2、带着问题去看题干;

3、根据问题的设置来确定所考查的具体知识。因为案例分析题的出题思路一般是先有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再据此设计案情和题目。

在分析题干时应注意:一般而言,题干中所给出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或是从正面提供答题线索,或是从反面提供干扰正确答题的信息,故应有足够的敏感度,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但也不要擅自增加条件。

分析题干时,应随手将题中所交代的关系画一个草图,列出题中各种人或物之间的关系、时间点,这样能使你对题有一个整体、明晰的认识,不漏掉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问什么答什么,若没有问“为什么”,则不必答理由,答了也得不到分。

四、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1、寻找题眼。答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找题眼,看其究竟要考什么。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关系到接下来整个答题思路。

2、逐句阅读题目,查找案例的基本内容,考虑每个内容涉及的概念和法规并回忆起来。

3、根据试题要求,将所考内容和涉及的法规做一个三段论推理。即法规作为大前提,内容作为小前提,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总之,考前多做案例分析题,巩固已掌握的基本知识,积累做题经验,掌握基本的做题技巧,培养正确的做题方法和分析案例题的思路。平时练习时坚持勤于动笔,不能只动脑不动手,也不能刚想到一个模糊答案就急于翻书求证。而应先写出答案,再对照参考答案部分,检查自己的对与错,判断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以求举一反三。应当注意的是,所谓解题技巧都是靠平时多练习培养出来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3-写作题答题方法论

(公务员遴选网注:写作题也就是最后一大题,要求写一篇800-1200字的文章,通常会先给一大堆材料你阅读。)

写作一般包括审题、立意、构思、成文、修改等几个环节,但由于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这几个环节的要旨而失分过多。根据教学和辅导学生备考的经验,建议考生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审题过程中,角色定位问题

审题过程中,不仅要审内容要求、字数限制,更要注意有无身份限定。若有限定,则必须从虚拟身份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即使没有限定,考生也必须摆脱固有身份,从虚拟身份——所报考岗位的高度思考问题,也即具有“类公务员思维”,就是要像省市级公务员一样思考所面对的问题。看待问题时需要客观、全面,针对某一事件,不是想当然地去下结论,而是全方位、理性地分析现象发生的表层原因及深层原因,找出问题的实质,然后着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考生看到问题之后,不仅要思考问题产生之因,更要思考解决之策。想目前应怎样解决

这一问题(治标),长远来看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治本)。在论证写作过程中,重点展开所提出的对策,而不是就问题和原因做过多的分析。

二、立意过程中,对材料的整体性把握问题

对材料的整体性把握包括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透过现象,把握材料的实质,明确问题是什么。

写作题的各个子材料表面上看杂乱无序,缺乏逻辑联系,但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即反映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考生要从各个子材料中跳出来,“居高临下”进行“俯视”,整体把握材料,理清各个材料之间的关系,找出隐藏于现象背后的实质,才能避免就事论事,使得论述深刻。

其次,理解命题意图,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

考生要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或精神,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指导思想错误,思路发生偏差,必然无法正确解决问题。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需注意三方面内容:一是材料中包含感情色彩的语句。这样的语句中含有命题人的态度,考生需与之保持一致。二是权威的话语。这些话语往往是解决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定性话语,为考生指明方向。三是相关的国家大政方针。例如:某省遴选考试写作题的一段材料这样写道:

对引起巨大争议的怒江水电工程,2006年水利部某负责同志表示,完全不开发保持原生态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但原先提出要充分利用怒江水资源,建设13级水电站,是一种掠夺性的开发。虽然当地希望尽早开发,但即便是没有争议的一两个水电站,也要在严格前期工作审查的基础上实施开发。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

见了: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三、构思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写作提纲的拟定

考试时间短暂,根本没有起草和大修改的时间,如果没有提纲,信马由缰,边想边写,文章容易漏洞百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纲就是应试者之“利器”。执此“利器”行写作之事,事半功倍。

提纲是构思过程的记录,也是构思的结果。构思过程中,要及时将思路记录下来,否则稍纵即逝。提纲的写法存在一定的技巧。

先考虑第一层次: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论点,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然后考虑第二层次:每个方面选用什么材料,这几个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提纲初稿形成后不要急于写正文,要再次对提纲加以修改,梳理思路。经过第一遍的思考后,认识一定有所加深,这时,需要再次考虑论点是否合适。若论点改动,需按第一遍构思的顺序重新思考。若论点没有改动,则再考虑主体部分的几个方面是否完备,先后逻辑顺序是否合适,谁主谁次,然后考虑材料是否能够有效证明分论点。

注意:语言要精练,可选用几个关键词,只要体现思路即可。

(二)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标题有论点型与论题型之分。所谓论点型,指标题即论点;所谓论题型,是指标题只揭示文章讨论的问题,应试者所持观点在正文中揭示。在这里,我们将论点型标题视作“小题”,论题型标题视作“大题”。

论点型标题限定了文章的内容,在写法上只能是“小题”“大作”。

论题型标题文章内容的限制制性较小,应试者只要在论题的范围内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容

易驾驭的论点即可。这样,在写法上存在一个“大题”“大作”与“大题”“小作”的问题。如某省遴选考试考查的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容,要求考生就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自拟标题,字数在1000~1200之间。我们不妨拟一个比较流行的标题: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开“方”抓“药”,这是个“大题”。下面试分析一下两种写法:

1.“大题”“大作”

从“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善后处理”全方位论证。此写法可以全面系统地解决问题,但笔墨分散,受篇幅影响,论述不易深入。

2.“大题”“小作”

从其中某一方面入手,进行详细论述。此写法的关键在于第一自然段如何入题。要由面到点,点面结合。如:“……,要应对公共突发事件,需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及时应对、事后总结反思。但我认为事前预防、事后总结反思固然重要,但是公共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防不胜防;事后总结反思,只不过是为预防提供经验教训而已。因此,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关键在于事中及时应对。”这样,既照顾了“面”,又突出了“点”,逻辑严密。

四、成文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材料的使用问题

材料的真实、典型、新颖无需赘言。关键谈两点:

第一,给定材料的引用方法材料为观点服务。借用给定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一要恰如其分;二不可长篇累牍引用。如援引事件,可写为:“如给定材料中××事件”即可。引用材料中专家、学者的话语,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皆可,但一定要精要。

第二,论证观点不是要堆砌材料,而是要对材料进行精辟分析,回扣论点。

(二)分旨句的使用问题

句的使用问题也不容忽视。

方法:将分旨句置于一自然段的开头,表达要准确、精炼。若一篇文章存在多个分旨句,各分旨句的句式力求统一。这样,可以给人一种简约、和谐之美。

(三)结尾的问题

结尾要照应开头,结合时政,升华主题。

(四)语言表达问题

从表达方式来看,五种表达方式中,叙述、议论运用最多,说明间或用之,描写几乎不用,切忌抒情。此方式主观性过强,倘用抒情,一是与语体相左,二是言辞易偏激,容易产生政治倾向性错误。

4-对策型问题答题方法论

(公务员遴选网注:对策型问题有时出现在案例分析题中,有时出在写作题中。但不管怎样,都是给一堆材料,让你谈谈怎么去应对、解决问题。)

遴选考试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其中之一就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表现在解决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社会问题的能力上。考查这种能力的就是对策型问题(包括案例分析题及写作题中的对策),是必不可少的题型。早几年的出题方式是直接问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后在题干里逐渐出现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措施、办法、看法”等。近些年来对策题的问法更隐蔽了些,如要求答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见解、有效途径,以及此类问题如何避免等。虽然问法不同,但读过题后,你应立即意识到,这都是对策题。

我们根据多年来的辅导、阅卷的体会,作了如下的归纳总结,提供给考生参考。

一、对策条项的调控

这里的调控是指列出对策的条数、序列、字数。其实这是一种答题时的基本设计。因为解答对策题,为了清晰好读,大都是要排序列条的,列多少条为好,一般5~8条为适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有少,阅卷者大多都有参考答案,由于那里列着若干条,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根据参考答案,一一对照。如果列条项少了,可能因不全面有遗漏被扣分;若列条项过多,可能显得重点不突出,琐碎杂乱。所以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解答思路选用5~8条,然后根据自己在草纸上的列纲,考虑按主次轻重,将选用条项排出顺序,再过到答卷上,这样可避免本末倒置。说到各条字数,要有基本的估量,题干要求写多少字,根据所列条数分配,尽量写足,争取每项解答得更圆满些。

二、对策通项的运用

由于资料的选材意向,重点是“三点”问题:热点、焦点、难点。而突出的是社会重大是因以上几个方面造成的,所以就必须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严厉加以惩治、强化监督举报、加强宣传教育等对策。这些都是从宏观的方面、大的方面提出的,所以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对策。当然也可以使用别的说法、别的角度,比如可以从法律、经济、管理、教育、行政、技术等角度去提出对策。回答所列对策,除了从宏观的方面、大的方面提出外,还要从微观方面、具体做法上提出,以使所提对策更加全面、圆满、具体。对于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对策,也可以从身份、地位的角度去提出,比如对安全、环保、伪劣等问题,可从政府、企业、媒体、群众等方面去写,写起来可能会更具体,更可操作。

三、对策条项的类别

目前考题资料的内容,可分两种类型,即社会重大问题的、公民道德素质的。前者为大多数,所列对策可参考选用上述宏观通项。但对于后类资料,其对策则不宜列用宏观通项,因为对策的对象有所不同。后者所给资料若是涉及公民素质、道德文明一类的,应对的对策多采用宣传教育、强化自律、道德约束、文明熏陶、制度保障、法律规范、典型榜样、表率作用、环境感染等条项,而通用条项中的监管、惩治、举报等则不好用。有些省的题曾连续几年都是这一类的,如证人作证、网络募捐、感恩意识、大学生就业、扶老救助等资料,应对对策应当多从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制度约束等政治、意识的角度入手解答。

四、对策条项的新与深

在提出重大社会问题的对策时,不少考生抄用通行套路,所列对策生搬硬套,毫无变化,致使答卷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这种答法特为阅卷者生厌。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良效果,考生应在新、深上下工夫。新与深的对策写法是相关联的,有深度就有新意,

要有新意须有深度。比如“健全法律法规”一项,这几乎是所有考生所列对策的首条,就是不少学者所写学术论文也这样列为首条。其实有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并非在法律法规的“健全”上。当前社会现实中出现较多的现象则是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没有依法行政导致的,所以若是将这条对策改为“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必须强化严格执法”,就会更有针对性,更能说到关键处。写此项,如果考生采用“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的对策,你必须明确是否是不健全不完善,如不健全不完善,就得提健全、完善什么内容才行,否则就成空谈。再如“加大监管力度”一条,可以改用“强化监管必须实行问责制”,可提出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首先应明确责任,转变职能,达到职责分明。提法具体,写起来也就有针对性。同样,在用“表彰奖励监督举报”一项时,应提出“首先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因为没有对监督举报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制度,再重的表彰奖励效果也不明显,这就是这一项的深度。又如“建立预警应急机制”,深入一步说,应该强调的是应急机制的质量、快捷、高效的问题,不管是建还是没建。还有一条对策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端正掌权者的政绩观”。解决问题不提这一条,其他对策则往往是苍白无力的。掌权者错误的政绩观不矫正,别的对策就行不通。正如国家环保总局有位领导人,到某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所总结的“当官的问题不解决,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是一句一针见血的结论。如果考生对有些社会问题的解决能提到这条对策,那就是抓住了牛鼻子,证明该考生看问题敏锐,分析问题深刻,所提对策既新又深。

五、对策题应对普遍存在的缺陷

在解答对策题时,不少考生普遍出现几个通病,那就是答案过于简单、不具体、不可操作、缺乏新意。过于简单表现在每条仅简单的一句话,抽象、虚空。按题干要求字数说,也不足、不完善,所以得分大受影响。如果题干要求300字,你列7条,每条一句占一行,总对策有新意,则要考虑对策的具体性、实效性,其见解独到,方案可行。比如“加大惩治力度”一条,一般考生仅此一句,却对如何“加大惩治”没有更好的说法,如果提出“让违法者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处理方法就过于严重了。还可提出完善法律,加大违法成本,让违法违纪者罚得“心跳”,赔得“肉疼”等,用这些严词厉语去写会更能说明问题。还有对不明确的事项对策不轻易写,比如不了解对某个问题的法律规定的具体情况,就不能写“健全完善”,避免对策充数,囫囵吞枣。

六、注意分清两处对策的差别

有两种题涉及写对策,一种题直接要求答出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对策、措施、建议等;而另一种对策出现在最后的写作题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对策的写法是有差别的。

一是针对对象不同。答题中的对策是针对社会问题来的,面宽;写作题中的对策是针对考生立论的论点来的,面窄。比如“环境污染”资料,答题中的对策是解决治理环境污染的;而写作题中考生若拟题是《治理环境污染刻不容缓》,那文中的对策则是“怎么刻不容缓地治理”,在“刻不容缓”措施上做文章。尽管在条项内容上两种对策是相通的、相近的,但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二是条数不同。两处所列对策的条数是有讲究的。答题中的对策条数尽量求全,以免漏项;而写作题中的对策却不在求全,而在于抓重点、抓要害,发挥有力论证的水平。

三是概括句不同。答题中的对策头一句可集中写也可松散写,只要说明确;写作题中对策头一句却求精炼、概括,常用严词,如“严厉、彻底、坚决、必须”等,以示强化。写作题中对策的概括句,是体现考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看点。

四是解释不同。答题中对策首句后面的解释,要求具体化、重操作;写作题中的对策首

句后面的解释,手法是分层次、引例语、强论证。因篇幅允许,所以可以引经据典,使内容更充实。

5-辨析题答题方法论

(公务员遴选网注:辨析题可以说是要求先辨析对错的简答题,在遴选考试中考得比较少,偶有出现。)

辨析题主要测试应试者的判断分析能力或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应试者对多个知识点或同一知识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间关系的理解,通常是提出某个命题,要求应试者首先对所提出的命题作出明确判断,再根据有关科学原理陈述判断的理由。

在遴选考试中,辨析题或者不考,或者分值只占卷面分值的10%,有些考生对该题型往往不如对论述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作文题等分值较大的题型重视。

>>>辨析题失分的原因

4个层次来。不知道这个要求,就可能答不出自己本来也会的内容,自然就丢分。

其次,缺少考试经验。辨析题应先作出是否正确的判断辨别,这在给分标准中占1分。有的考生缺少考试经验,不知道先做辨别,上来就答为什么对或错,结果损失非常宝贵的1分。

第三,不会根据辨析题的不同类型和内容要求,进行辩证分析、正反分析、双向分析。如辨析“精简机构是政府改革的关键”。有的考生在作出判断后,要么只答“精简机构是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机构精简,才能……。但这并不是政府改革的关键。”却没有回答题目中政府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有的考生只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关键。”却没有指出题目中精简机构为什么不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关键。正确的答法是将上述两种回答结合起来。

第四,不知道对辨析题中正确的前提也要给予适当的分析。有一类辨析题属于“前提结论型”,这种辨析题的前提一般是正确的,但由此前提推出来的结论却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如下述辨析题:“行政执行要求忠实于决策。因此,贯彻决策不能走样,要句句照办。”有的考生一看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就习惯地直接指出执行决策要从实际出发,要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句句照办,教条执行,但对“行政执行要求忠实于决策”这个正确的前提只字不提。这样,少了一个答题层次,就少答了1分。

>>>辨析题的答题艺术

一般说来,辨析题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常见题型,拿到及格分没有问题。但遴选不是过关考试,而是只要前几名的择优考试。要想在严酷的竞争现实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借鉴细

节管理的方法,把辨析题应该答的每个步骤、每个层次都答出来,才能拿到80%左右的辨析题分。答好遴选辨析题,要注意以下要求。首先,层次要清楚,并且不少于3个层次。层次清楚不只是辨析的内容有明显的逻辑层次,而是要用序数词清晰地标明三个层次。如下面的辨析题:“《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和聘任制”。正确答法是:(1)该说法错误。

(2)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初期,依据的是1993年10月开始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和聘任制。所以,早期的公务员管理中,公务员的职务可以实行聘任制。(3)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取消了公务员职务实行聘任制的规定。因此,这种说法虽然符合公务员制度早期的实际情况,但现在却是错误的。

其次,一定要先作出“该说法、观点错误或正确”的定性判断。这是辨析题答案的一个层次,也是规定的答题要求,哪怕只是写了“对”或“错”一个字,也能拿到这1分;反之,不仅拿不到这1分,有时还会因为没有先作辨析而对整题扣分。

第三,根据辨析题的不同类型,在辨别之后酌情进行辩证分析、正反分析、双向分析。如对于辨析题“在我国经济活动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回答时不仅要指出政府不应该怎样,还要指出政府应该怎样。

该题答题要求是:(1)错。(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政府的这种双重角色在当时虽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它毕竟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竞争中的“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担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4)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明晰产权关系,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分,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内容时,经常用。都要把正确的前提再强调一下。

如辨析题“前人曾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那么,在工作实践中要注意提高非强制性影响力。”正确的答题要求是:(1)这一观点正确。(2)该题中引文的意思是:凭借武力或暴力让别人服从,并不是别人心里真正愿意服从,而是因为力不从心不得不服从;通过“德治”去感化别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地尊重与服从。这是我国古代正确的管理思想,是重视非强制性影响力的反映。(3)在日常工作的实践中,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又要重视以德治国,注意品行修养,培养良好人格,发挥非强制性影响力的作用。

第五,慎作“不完全正确”的判断。在遴选考试中的确有“不完全正确”这种类型,但实际上很少出现,即使题干前后两部分中有一部分正确,也要把该题判断为错误。原因在于一些管理类的知识或观点,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会觉得都有道理,为了在评改试卷时减少不确定性,命题时一般很少出“不完全正确”的辨析题。如“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对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核,则是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尽管后半部分正确,仍要把该题视作错误。

此外,考生还要善于运用模糊答题法。辨析题的评分规则往往规定:“辨析错误的本题给0分”。即一道辨析题通常满分5分,一旦辨别错误,不管后面分析阐述如何,一律是0分。也就是说,辨析对了未必满分,但辨析错了一定扣完所有分。考生如能正确辨别自不必说,如果对某题确实没把握辨别,就要利用该规则,不去指出对错,有意丢掉这个层次的那1分,只按自己对该题的倾向性判断去作适当阐述。在这种情况下,阅卷者遵循慎给0分的原则,一般会酌情给分,考生可避免该小题完全失分。


相关内容

  • 20XX年河南黄委会面试当天流程安排
    当天流程安排 众所周知,黄委会考试的热度从没降过,千千万万人挤破脑袋想要谋得一职半位,而通过笔试就意味着半只脚已经跨进了黄委会的队伍,但这也仅仅是半只脚,另一只脚还需要经过很重要的一环"面试".那么如何准备这至关重要的一 ...
  • 20**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翻译硕士考研"英语国家概况"精讲笔记
    MTI"英语国家概况"精讲笔记 第四章 TransitiontotheModernAge(1455-1688) 向现代英国的过渡 I.TransitiontotheModernAge(1455-1485) 向近代英国的过 ...
  •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考点一]理清行文脉络 题型1:找出行文线索. 答题技巧: ⑴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 间为线索: ⑤以 ...
  •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论文题目: 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之我见 作者姓名: 黎 宇 作者单位: 广西桂平市寻旺二中 联系电话: [1**********] 邮编地址: 537200 内容摘要: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捕获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通过阅读短文,运 ...
  • 九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众所周知,初三的下半学期是孩子们一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也可以说这段时期决定了孩子们的前途和命运.而中考英语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复习,复习阶段的成功与否也决定着中考英语的成绩.因此,为使英语 ...
  • 中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103班语文科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中考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学生,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
  • 典型案例1
    万博引进家,学生考证乐开花 山西省太谷县职业中学校 一.实施背景 会计专业的中职学生通过全省性的从业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是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成长很重要的一环.在太谷县企业中所需要的是能够从事日常会计业务处理的会计人员,特别是对出纳,库管 ...
  • 20XX年高三生物复习总结交流发言稿
    2014高三生物学科复习工作汇报 高考,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面对复习的艰辛,解题的繁难,兄弟院校的竞争,多变的惰绪,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复习的进度和效率达到最理想的程度,怎样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以下仅就2014高考复 ...
  • 英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期中英语考试质量分析 黄曾安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的试题依据课标,源于教材,贴近学生生活,侧重考查学生对于词汇,交际用语,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等知识的领悟和综合运用能力,难易程度定位在面向大多数学生.该份试卷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注 ...
  • 公务员遴选面试的注意事项
    公务员遴选面试的注意事项 很多已经考上公务员(含参公人员)或已经工作了的公务员(含参公人员)经过了基层岗位的锻炼后,很多同志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但由于个人理想以及发挥个人专长等考虑,会有部分同志希望能够进入更高一层的机关单位或去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