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血液循环 - 范文中心

心脏和血液循环

09/26

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

人为什么有心跳呢?心脏的跳动跟血液循环又有什么关系呢?要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探究心脏的活动。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身的生理现象,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的学习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1、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2、认识心脏的功能。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4、对学生进行保护心脏的教育。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和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2、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及其作用。

3、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常识解答,导入新课

1、感受心脏的跳动

教师:同学们,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并将感受到的现象在交流中分享。)

2、教师引入本节内容,并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认识心脏

1、教师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们思考过吗?(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试着回答) 下面,我们利用心脏模型一起来认识心脏。(出示心脏模型,请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现在,你能说说心脏的形状像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这颗桃子的尖端称作心尖,如把手掌放在左侧乳头附近,可以清楚地触到心脏的搏动。心脏重约30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人的拳头。

2、教师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

吗?(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实验: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学生分组实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手有节奏地握紧与松开,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心脏也是由肌肉组成的,心脏跳动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设计意图:心跳是这部分的重点,充分利用拳头的收缩与舒张来体会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二)认识心脏不停跳动的原因

教师: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的状态,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做个实验。

实验:在水中反复挤压塑料瓶,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注意:事先,在塑料瓶中滴几滴红墨水)

①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

② 全班交流、汇报

③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输送到哪里去了,通过什么来输送的?(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人体血管情况,组织学生认识血管情况) 教师总结: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与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重要活动。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的血管。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脏的血管。

测量1分钟内的心跳和脉搏次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心脏

不停跳动的原因 。通过测定1分钟的脉搏和心跳次数,学生将认识到两者是一样的。)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教师提问:现在,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2、学生阅读教材54页内容,了解科学地研究是怎样的?

提问:为什么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

讲解:随着人体活动加强,呼吸频率和心率会同时增加,这是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的缘故。

3、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自己解决运动时“心跳呼吸为什么会同时加快”的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科学素养训练

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课堂介绍,教师总结学生发言)

四 拓展与总结

1、拓展

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锻炼计划。

( 设计意图:制定一份锻炼计划,巩固单元学习的卫生保健知识,促使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2、总结

每个人的血液时刻都在自己的身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两个血液循环器官,其中心脏相当于血液循环的泵,由它提供动力,血液才能循环,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板书设计

3 心脏和血液循环

一 认识心脏

1、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

2、心脏是什么形状?

3、心脏有多大?

二 心脏的工作原理

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

三 血液循环的意义

四 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脏


相关内容

  • 人体的物质运输网络-循环系统(3)(4)??血管系统
    人体的物质运输网络-循环系统(3)  血管系统 提要:血流的管道系统: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动脉及其分布:静脉及其分布::动脉与静脉的中间地带,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毛细血管:几个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冠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等;心脏:冠脉循环 ...
  • 生物中考知识点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中考生物考点汇总 (一)消化 1.营养物质: 注:葡萄糖也是不需要消化既可被吸收的营养物质,三类大分子有机物是淀粉. ...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经循环系统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 ...
  • 心肺脑复苏培训记录
    心肺脑复苏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任何为抢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均可称为"复苏",如对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停止.窒息.休克.高热.中毒.严重创伤等的救治均属于广义复苏的范畴.复苏的方法 ...
  • 初一生物知识点
    初一生物练习册(第二册) 第五章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基础知识: 木质茎(杨木)的结构和功能与草本茎(玉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导管:位于韧皮部,死细胞,从上到下运输有机物 筛管:位于木质部,活细胞,从下到上运输水 ...
  • [生理学]重点问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以下生理特性:⑴ 和骨骼肌相比,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⑵ 具有较大的伸展性.⑶ 有自发性节律运动,但频率慢且不稳定.⑷ 具有紧张性,即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
  • 7下生物复习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2)人类的进化过程: 树上生活下地生活 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早期人类东非人现代人类 2.人的生殖 A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 ...
  • 初一下册生物复习资料[1]
    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人的由来: 1.四种类人猿: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人类和类人猿的主要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即直立行走:(2)能够制造 和使用工具 ...
  • 心衰护理查房
    心衰病人护理查房 护士长: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心衰病人护理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借此机会大家学习一下心力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从而对该疾病进行有效地护理.下面先请责任护士张娟汇报简要病史. 张娟:病人的简要病史如下: 患者,周 ...
  • 第4章 超声心动图
    第四章 心脏疾病 第一节 心脏解剖与生理 一. 正常心脏解剖 (一)正常心脏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 2/3居身体正中平面左侧,1/3在其右侧.心脏前方大部 被肺和胸膜遮盖,后方邻近支气管.食管.迷走神经.主动脉等,两侧与胸膜及肺相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