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六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 - 范文中心

选修六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

05/0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

一、 说教材

1. 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为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第二节,对整个教材来说,本节起到总纲作用;对第一单元来说,本节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本节的内容理论性强,是本册教材的基础在这其中选择了与高中学生所见所闻息息相关,又与其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内容,便于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接受学习。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帮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资料、动画使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有着感性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 说学生

从知识储备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的学习不是很系统,导致初中与高中地理的学习就缺少了连贯性,因此高中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差,但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联系很密切,并且在学习必修一第四章时对此内容也有所涉及,所以学生们对于本章的学习比较轻松,且容易接受从学习热情来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故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 说教法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和灌输。所以我将采用下面三种学习方法组织教学: 1.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进行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通过实例探究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直观教学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PPT 以及视频播放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到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特点。

3. 合作法

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新得,从而扩展学生的思路。 四、 说学法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就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的特点,我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结合书本案例并升华到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为学生提供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引发学生质疑提高兴趣,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环境观和发展观。 2、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及时归纳总结

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并增强记忆。 五、 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预习教材内容,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2、[说新课教学]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请学生阅读课文知识,分别梳理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以及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资源短缺: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供应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以下八大公害事件,给人类带来疾病与死亡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文,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扩展】思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和区别与联系

【点拨】区别主要表现为形成过程的差别,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是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生态破坏则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的破坏,引起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意识这两种环境问题都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而是环境污染问题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其危害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破坏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 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 巨大的人口压力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3.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知识扩展】思考:环境问题为什么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点拨}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一个地区生态和环境污染会影响到周围相关地区甚至全球,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岁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会扩散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课堂练习

随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上的内容进行总括性的学习,并且在多媒体上显示学案上的练习题及图,让学生思考,并视察学生的做题情况。同时以抽问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做题积极性。这样设计既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课后作业

目的: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归纳总结 六、 板书设计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七、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即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材只是学习知识的素材。把地理教学的宽度延伸到课堂之外。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的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完成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

当然,这节课还有些不近人意的地方,请各位专家指正。


相关内容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 ...
  • 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学期论文 关于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的思考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姓 名: 学 号: 2013年05月22日 目录 摘要 ................................... ...
  •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弱电解质的电离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郭俊辉 (通钢一中,吉林通化 一.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地位 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 ...
  • 青年心理学论文[1]
    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恋爱 摘要: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
  • 注重学生沟通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全面成才
    注重学生沟通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全面成才 电子信息工程系 邓利 王文娟 陈效军 [摘 要]:在21世纪,沟通和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发展时期,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沟通交往,并有意识地发 ...
  • 大学选修课--社交礼仪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形象塑造 ---以高校学生干部为例 摘要:当代大学生形象如何, 特别是学生干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 高校学生干部必须从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塑造良好的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 形象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大学生研究报告
    篇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2010级<形势与政策> 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邓娜 专业:特殊教育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2011年6月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
  • 法学院课程介绍
    法学教学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70301 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类型:限选课 课程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逻辑学概念.原理.原则等内容的讲述,帮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 ...
  • 仓颉造字说课稿
    <神奇的汉字--汉字的起源>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奇的汉字--汉字的起源>,我主要从教材.学习目标.教学思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谈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说教材:关于汉字,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