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 - 范文中心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

07/31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大家的辨别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大家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 交流.

教学重点

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教学方法

类推探究法

即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似地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记作§1.2 A)

第二张:(记作§1.2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等式,并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大家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 [生]记得.

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师]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

Ⅱ.新课讲授

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

[师]等式的性质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不等式的性质是否和等式的性质一样呢?请大家探索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3<5

∴3+2<5+2

3-2<5-2

3+a<5+a

3-a<5-a

所以,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师]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下面继续进行探究.

[生]∵3<5

∴3×2<5×2

3×11<5×. 22

所以,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生]不对.

如3<5

3×(-2)>5×(-2)

所以上面的总结是错的.

[师]看来大家有不同意见,请互相讨论后举例说明.

[生]如3<4

3×3<4×3

3×11<4× 3311)>4×(-) 333×(-3)>4×(-3) 3×(-

3×(-5)>4×(-5)

由此看来,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非常棒,那么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某一个数时(除数不为0),情况会怎样呢?请大家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推导.

[生]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因此,大家可以总结得出性质2和性质3,并且要学会灵活运用.

l2l2

2.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释>的正确性 416

l2l2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周长为l的圆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和,416l2l2

且有>存在,你能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释吗? 416

[生]∵4π<16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l 2得 11> 416

l2l2

> 416

3.例题讲解

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5>-1;

(2)-2x>3;

(3)3x<-9.

[生](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

x>-

1+5

即x>4;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

x<-3; 2

(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3,得

x<-3.

说明: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要注意数的正、负,从而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

4.议一议

或除以某一个数时就能确定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能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在本题中讨论的是字母,因此首先要决定的是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某一个数的正、负.

本题难度较大,请大家全面地加以考虑,并能互相合作交流.

[生](1)正确

∵a<b,在不等式两边都加上c,得

a+c<b+c;

∴结论正确.

同理可知(2)正确.

(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c,得

ac<bc,

所以正确.

(4)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c,得

ab< cc

所以结论错误.

[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做法吗? [生]不同意.

[师]能说出理由吗? [生]在(1)、(2)中我同意他的做法,在(3)、(4)中我不同意,因为在(3)中有a<b,两边同时乘以c时,没有指明c的符号是正还是负,若为正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则不等号方向改变,若c=0,则有ac=bc,正是因为c的不明确性,所以导致不等号的方向可能是变、不变,或应改为等号.而结论ac<bc.只指出了其中一种情况,故结论错误.

在(4)中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c≠0,但不知c是正数还是负数,所以不能决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若c>0,则有abab<,若 c<0,则有>,而他只说出了一种情况,cccc

所以结果错误.

[师]通过做这个题,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2和性质3时,关键是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数,从而确定不等号的改变与否.

[师]非常棒.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而且做过一些练习,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的区别和联系,请大家对比地进行.

[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而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两条.

区别: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会出现两种情况,若为正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联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都讨论的是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时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时的情况.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等式的基本性质1相类似.

Ⅲ.课堂练习

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1>2 (2)-x<5 6

[生]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1,得x>3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乘以-1,得

x>-5 6

2.已知x>y,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

(1)x-6<y-6;

(2)3x<3y;

(3)-2x<-2y.

解:(1)∵x>y,∴x-6>y-6.

∴不等式不成立;

(2)∵x>y,∴3x>3y

∴不等式不成立;

(3)∵x>y,∴-2x<-2y

∴不等式一定成立.

1.本节课主要用类推的方法探索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化简或填空.

Ⅴ.课后作业

习题1.2

Ⅵ.活动与探究

1.比较a与-a的大小.

解:当a>0时,a>-a;

当a=0时,a=-a;

当a<0时,a<-a.

说明: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对字母的所有取值进行讨论.

2.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是b,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对调,得到的两位数大于原来的两位数,那么a与b哪个大哪个小?

解:原来的两位数为10b+a.

调换后的两位数为10a+b.

根据题意得10a+b>10b+a.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同时减去a,得9a+b>10b

两边同时减去b,得9a>9b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9,得a>b.

参考练习

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2<3;(2)6x<5x-1;

(3)1x>5;(4)-4x>3. 2ab; 222.设a>b.用“<”或“>”号填空. (1)a-3 b-3;(2)

(3)-4a -4b;(4)5a 5b;

(5)当a>0,b 0时,ab>0;

(6)当a>0,b 0时,ab<0;

(7)当a<0,b 0时,ab>0;

(8)当a<0,b 0时,ab<0.

参考答案:

1.(1)x<5;(2)x<-1;

(3)x>10;(4)x<-3. 4

2.(1)> (2)> (3)< (4)>(5)> (6)< (7)< (8)>.


相关内容

  • 第9讲幂函数与二次函数(教案)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了解幂函数的概念,(高考要求A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应用.(高考要求B ) 教学重难点:幂函数的图像分布,常见幂函数的图像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幂函数 (1) ...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1]
    课题:16.1二次根式1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0(a0)和(a)2a(a0)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 ...
  • 基本不等式教案
    §3.4 基本不等式 ab ≤ 肥东一中 赵劲松 一. 教学目标 a +b 2 (1) 借助赵爽弦图和实际问题,经历基本不等式模型的猜想过程, 提高观察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 (2) 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3)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结构特 ...
  • 圆的知识梳理 教案
    一.考点.热点回顾 圆的知识梳理 二.课程设计 一.圆的基本性质 1. 圆的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所形 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叫圆心,线段OA 叫做半径: (2)圆是到 ...
  •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最好教案
    第一章 三角函数(初等函数二)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
  • 高一必修一集合教案完整版(精心整理)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 ...
  • 集合及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案背景:在小学和初中,数学课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自然语言,教学中经常要 把数学中的符号语言翻译为自然语言让学生理解,但自然语言有一定的歧义性,有 时也不够确切.高中数学中使用集合语言,就能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发展学 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 ...
  • 高一数学12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高一数学12 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主讲教师:殷希群 授课班级:高一(13)班 授课时间:2003年9月22日上午第1节 [教学目标] 1.会用"列表讨论法"及"数轴标根法"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2.通过求 ...
  •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知识梳理] (一)三角形概述: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性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 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⑶角与 ...
  •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教案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会用一元一次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