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 范文中心

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10/04

目录

1 中国与日本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

2 中国贸易的特点„„„„„„„„„„„„„„„„„„„„„„„„„„3

3中日贸易障碍„„„„„„„„„„„„„„„„„„„„„„„„4

3.1贸易方面„„„„„„„„„„„„„„„„„„„„„„4

3.2投资方面„„„„„„„„„„„„„„„„„„„„„„„„4

3.3政府资金合作方面„„„„„„„„„„„„„„„„„„„„„5

3.4能源合作方面„„„„„„„„„„„„„„„„„„„„„„„„5

4中日贸易中,中国持有的态度和对策„„„„„„„„„„„„„„„6

5 中日贸易发展前景„„„„„„„„„„„„„„„„„„„„„„„„„7

1中国与日本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从建交以来一直在曲折中增长。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两国的贸易改变了长期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徘徊的局面,两国贸易开始快速的发展。1999年两国贸易额达到662亿美元,是1972年的60倍。截至2003年,日本已连续13年保持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06年日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2132.8亿美元,使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截至目前,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仍处于重要地位。

中日两国从2009年到2011年的双边贸易额以及贸易商品进行了分析。2009年中日两国贸易额2321.8亿美元,同比减少12.8%。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096.6亿美元,同比减少11.6%,从中国进口1225.2亿美元,同比减少13.9%。在2010年,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出口、进口及贸易总额等三项指标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490.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6%,进口总额则为1527.5亿美元。在日本贸易总量中,对中国贸易额所占的比重,与2009年相比增加0.2%,高达20.7%。在2011年,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同比增14.3%,创历史新高。在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中日贸易额每年都持续增长,两国之间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中日两国2009年至2011年贸易总额如下图 :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的增长。

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变化。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家电等工业制成品为主,而且商品的档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而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以汽车、电子产品、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为主,如图:

表一: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表二:日本对中国产品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如图所述,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传统贸易商品和原材料的比重有所下降。纺织、机电、光学医疗设备等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占据主要地位。在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排在前十位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变化,并且占据绝大多数比重。

中日两国贸易形势趋于多样化发展。由于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迅速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形式也呈现向多样化的方向的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发展民族经济,把技术贸易当作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积极地大规模地引进和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发达,科技水平先进,因此中国从日本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其次,国际旅游作为第三产业,近年来不断兴旺发达。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更多的中日游客来往于中国或者日本,从而促进了中日贸易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最后,劳动力输出进展显著。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技术力量和其他建设条件,而且劳动力价格便宜,因此日本为了节约资本,在中国投资建厂。而中国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所制定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投资计划都迫切需要借助日本以及其他外国

承包公司的力量来完成。中日两国的贸易从工业到劳动力再到科学技术,都在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中日两国贸易形势越来越趋于多样化。

2 中日贸易的特点

2.1 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 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这一特征反映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就是日本对华出口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主,而中国对日出口则以技术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这也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垂直互补型为主、水平竞争型为辅。

2.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剧烈波动后稳步增长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投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一直呈增长趋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于1997年达到最高点,此后开始出现剧烈波动,项目数到1999年减少至1167件,合同金额减少至25.9亿美元,而实际使用金额到2000年减少至29. 2亿美元。最近几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又开始显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按照中方统计,项目数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20.62%、7.94%和19.79%,实际使用金额分别达到50.54亿美元、54.51亿美元和65.30亿美元。

2.3 中日贸易依赖关系发生变化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对华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3.5%扩大到2005年16.7%,而同期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2.4%下降为13.0%。

2.4中日贸易收支向中方逆差型转变

按照中方统计口径,在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中早已呈现出双方在不同年份交互出现逆差的特点,而近年则形成中方逆差(日方顺差)不断扩大的特征。在2001年的中日贸易中,中方尚有顺差21.6亿美元,2002年则转为逆差50.3亿美

元,2003、2004和2005年逆差扩大,分别为147.3亿美元、208.6亿美元及164.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2006年1—2月中国对日出口124.9亿美元,由日进口149.0亿美元,逆差已达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

3 中日贸易障碍

3.1 贸易方面

2006年中日贸易同比增长12.5%,这已是连续12年中日贸易增长低于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水平,占中国外贸比重也由1994年的高点24%降至11.8%,比高点时水平低12.2个百分点,说明两国贸易密切程度大幅下降。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出现很多问题,可以说一定程度影响到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但不能说与政治关系变化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作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要程度在降低,但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对中国加上香港地区的贸易额已超过对美国的规模。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表明目前两国贸易还在升温。中日两国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一是日本市场规模不如美国、欧盟大,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二是中国对日本出口占中国总出口比重下降更多,在各国普遍重视出口的情况下,日本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下降更加明显,而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却在迅速提高。

3.2投资方面

2006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金额均呈增长态势,应该说目前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增长的根基还比较稳固。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日本对华投资的热度有所减弱。一是日本政府和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通商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存在风险,如结构性问题、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问题、城市失业人口进一步增加的问题及电力、水资源严重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本政府部门发布的意见会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东亚其他国家分散了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走向。此外,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家不仅是新兴市场,而且还拥有丰富的

资源,成为日本政府向企业重点推荐的分散投资风险的候选地。三是日本国内经济形势好转,部分企业把一些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海外投资项目转回到国内。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3政府资金合作方面 近年,中日两国政府资金合作明显减少。日本政府对其所提供的贷款项目审查更加严格,金额大幅缩减。与此相比,日本政府对越南、印度提供经济援助的资金已超过中国,并持续增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曾公开表示,中国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可以从日本的政府资金合作名单中毕业了。这使2005年以来中日政府资金合作温度骤降。目前,日本政府已基本决定于2008年停止提供政府贷款、无偿援助、技术合作等三大主干内容。所以,在政府资金合作领域中日关系趋冷也是不争的事实。 3.4能源合作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巨大,节能和环保问题已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重大问题。而日本拥有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属于领先地位。如将其推广应用到中国,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乃至世界能源供需平衡均能作出巨大贡献。但迄今为止,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多停留在口头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有实际效果的项目十分有限。

4中日贸易中,中国持有的态度和对策

4.1增加对话统一统计方法与口径

不同的统计方法是导致中日两国在贸易差额上存在巨大分歧的主要原因,也是诱发双边贸易摩擦的根源。想要从根本上消除因贸易统计差异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积极的双边贸易谈判和磋商予以解决,选择一致的统计方法或者对照两国统计的进口额而不是出口额,因为两国的进口额

都较为准确地统计了从对方的进口情况。

4.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尤其是农产品应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工业品应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附加值。虽然全球一体化进程在加快,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近几年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等障碍越来越多。我国传统的粗放经营、科技投入低、质量难以符合发达国家标准的产品,很容易受到关税制裁。

4.3实行外贸市场多元化

单一的市场结构较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该地区发生经济危机或与本国经贸关系恶化,出口将会大幅下滑。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着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开发中韩、中欧、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市场,提高我国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4.4建立预警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强对主要对象国的信息收集,在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地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的企业和组织,以做到有备无患;应该高度重视日本贸易政策的变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在WTO的原则下,建立自己的对外贸易防范机制,防止发达国家滥用进口限制、反倾销等手段来伤害中国的利益。

4.5政治互信、互相尊重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中日经贸关系很难有大的发展。胡锦涛主席一直强调,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日方只有正视历史,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两国达成政治互信和相互尊重,为两国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政治基础,中日经贸合作才可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5中日贸易发展前景

中日经济存在明显的互补性,有利于比较优势的结合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取长补短,有助于共同发展。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日本是

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产业化基础和强大的资本、技术实力,早已进入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通过以上我们对中日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适合对方市场需求的商品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开发和贸易潜力。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走出国门,踏入日本市场。

总之,随着中日两国经贸交流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增加,但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的潮流不会改变。特别是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两国的政治、经济都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只要两国政府、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必能在逆境中谋生存,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关内容

  • 浅谈中日关系_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 提要 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 历史 的认识 问题 , 台湾 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
  • 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中俄经贸关系
    东北亚区域是当今世界的重心,也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地区,加强这一区域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区的经济规模仅次于欧盟与北美,位居第三.区域内各国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态势明显好于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推动世界 ...
  • 从三角贸易看TPP对中国外贸影响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模式,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行车经济":没有大出,就没有大进,明知加工组装的订单获利不多,但是,如果没有订单,则企业就更难维持 ...
  • 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研究
    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研究 摘要 2001年11月11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掀开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篇章.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双边关系的主体,它如何演变发展对中美双边关系有着重大影响.长期以来,由于两国在政治制度.意识 ...
  • 国民党双周报:中美在亚太互动的战略趋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1 11:38:28 中评社台北4月21日电/中央网路报消息,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大陆情势双周报1595期文章,谈中美在亚太互动的战略趋势,主要内容如下: 二○ ...
  •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分析 作者简介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2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中国安全环境以及国际关系等.先后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 ...
  • 我国外贸依存度
    我国外贸依存度 易结构的优化上,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巨大的成就背后,我国的贸易结构依然存在着贸易规模的结构性失衡,导致出口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加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将从中国近十年的外贸结构出发,从外贸依存度这个角度切入,分析我 ...
  • "一带一路"空间战略研究
    导 读 本文原载于2017年第5期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半月刊,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一带一路"的空间战略研究.为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半月刊的"会员专区"开放给所有会员单位,多方位宣传优秀会员 ...
  • 中韩旅游业合作与发展前景
    2006年第12期 中韩旅游业合作与发展前景 沈卫平侯祥鹏 内容提要:旅游业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中韩建交以来,随着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断扩大,两国旅游业合作也蓬勃发展.在亚太地区旅游业生机勃勃的大趋势下,两国旅游业合作 ...
  • 中日韩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探索 中日韩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青岛科技大学 袁晓莉 ①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日韩三国产业的国际分工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