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重点 - 范文中心

20**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重点

12/25

教育学

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出阿迪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活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

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4、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5、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第一次实施于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6、西周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在西方,要追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从独立的教育学角度所,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1、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3、校风是学校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时间形成的。

1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15、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1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7、美国寻理学家格赛尔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

1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这样说:给他已达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19、成熟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未人。其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之主的自我意识。

20、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

范。

21、个体主观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2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4、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2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7、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

28、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同的综合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质某一门学科。

29、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0、国家课程:是有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及教育机关,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31、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行政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编定的。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32、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33、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成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4、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5、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知道教学工作地基本准则。

3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7、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38、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材料,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9、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40、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41、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42、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触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43、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44、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45、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型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堂。

46、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47、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多项选择题

1、六艺的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在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

3、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史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个不同层次:

1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2个体的心理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

6、在认知方面,高中生可能出现的两个极端:

1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

2心理失衡

在价值观赏,青年存在的两种极端:

1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

2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

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地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8、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0、对中小学生身份定位的三个层面:

1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

2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3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1、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12、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分:课程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分:课程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组织核心分:课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13、课程的不同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4、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

15、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1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7、教学计划的构成:

1教学计划设计的知道思想

2培养目标

3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4课时安排

5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

6考试及考查制度

7实施要求。

18、教学大纲的构成:

1说明部分

2本文部分

19、教材包括

1教科书

2讲义

3讲授提纲

4参考书

5活动指导书

6各种视听材料

2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2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22、讲述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2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最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24、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25、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的感知演示对象

26、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联系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严格要求

27、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

2重视语言指导

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28、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9、课的类型:从教学任务分:传授新知识(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从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片、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30、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31、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3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3、我国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4、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5、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

36、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37、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38、德育的模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39、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4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判断题

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活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3、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5、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6、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7、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9、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10、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在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是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2、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雨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13、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

1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5、从独立的教育学角度所,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6、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17、传统教育的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

19、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20、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1、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22、信息技术史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23、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25、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

26、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27、成熟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未人。

28、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9、个体主观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3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3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个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

32、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33、在认知方面,高中生可能出现的两个极端:

1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

2心理失衡

在价值观赏,青年存在的两种极端:

1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

2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

34、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6、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7、对中小学生身份定位的三个层面:

1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

2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3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38、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39、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40、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4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

42、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3、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44、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45、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46、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47、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8、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

49、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应及时天界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0、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知道教

学工作地基本准则。

5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52、讨论法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

5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织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54、讲授新教材是最核心的内容。

55、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6、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57、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58、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59、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60、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触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6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63、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时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64、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有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65、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66、目标管理的理论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呗管理者的积极性。

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答:1阶段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3、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

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

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考过)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史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绝对作用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0、简述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的区别

答:1传统的学校教育史“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志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史跨时空的教育。

11、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1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答:1内发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4、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15、简述遗传的意义

答:1遗传素质是认得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认得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16、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7、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要点

答: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8、简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9、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不单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道德个性的完整性 4学生是有个性的人

20、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答: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21、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答: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2、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答:1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3、简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

24、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25、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答: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6、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答: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27、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潜力的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得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29、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

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史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

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0、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答: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31、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32、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答: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33、简述如何做好作业检查与批改

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34、简述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答:1测验与目标 2试题类型 3提高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别分度 4做好评价工作

3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答: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1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难易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不利于学生发展主体性

36、简述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答:1内容型策略 2形式型策略 3方法型策略 4综合型策略

37、简述德育教育的意义

答:1德育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8、简述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的要求

答: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39、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0、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41、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2、简述贯彻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基本要求

答:1要统一学习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

43、简述说服法的要求

答: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44、简述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

答: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45、简述运用奖励与处分应注意的要求

答: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46、简述班主任实施平行管理是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陈伟教育的力量 2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 3要实施对班级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

47、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48、简述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得氛围

49、简述如何培养和组织班集体

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0、简述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⑴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⑵了解学社个的群体关系 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了解学生的方法:⑴通过阅读学身份的档案材料来了解学生 ⑵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 ⑶在自然条件下观察

51、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论述题

1、论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注重各阶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自信心和意志品质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好因材施教

3

、论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⑴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⑵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⑶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⑷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5、论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⑴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⑵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⑶对学生知道、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系:⑴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⑵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⑴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6、论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答:原则: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运用:1直观性原则的运用:⑴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⑶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的运用: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⑶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的运用:⑴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⑵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⑶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的运用:⑴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⑵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⑴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⑵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运用:⑴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⑵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⑶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⑷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

答: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 、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2⑴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和做好其他环节的先决条件 ⑵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关节,既对各课质量的检查,又对后续环节有重要影响 ⑶作业检查与批改和课外辅导既能检查学生听课质量,又能弥补和改进上课的不足 ⑷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时对前四个环节和整个教学工作的检阅,并能促进下一个阶段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

8、论知、情、意、行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知、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2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是中介,“意”是保障 3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⑴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⑵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

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⑶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认真执行

10、论当前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答:1存在问题:⑴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⑵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改革思路:⑴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⑵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⑶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教育学人物及事件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

11.

12.

13、

15.因材施教--孔子

16.

17.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

20.

21.

23.

24.

25.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

37.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

60.

64.

66.

70.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

1学生管理的特点:1复杂性2全面性3教育性4周期性(计划 实施 检查 总结)5沟通性 2学生管理的目的:1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2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学生管理的任务:1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2建立规范的学声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体现民主性原则能够体现出它的规范化和人性化)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4学生管理的内容:1学生学籍的管理2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差高贵管理的意

义和要求:中小学常规管理有利于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3学生的德育管理4学生学习的管理

5学生的德育管理(1加强组织领导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机制)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6学生学习的管理:(加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1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性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档案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改学生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良好的教学,服务态度,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7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在于他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活动纲领 8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9班干部是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担负着整个班级的日常事务与领导工作,是组织,团结和凝聚全班同学的重要力量 10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的班风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而班风则是靠舆论和习惯保证的整体作风 11由于班级舆论是全体学生参与形成的,因此培养班级健康舆论要从加强班级的民主作风开始 12问题行为学生的特点表现为:1自卑感强2逆反心理较强 13问题学生的形成:1自身原因2家庭原因3社会的影响

14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1尊重理解问题行为学生2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思想认识3与社会,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 15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1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2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3建立学生管理团队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的追求完善) 16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17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

18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一般有:1教育者2受教育者3班级活动环境4班级规范5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 19班级管理的特点:1目的的教育性2内容的广泛性3对象的不成熟性 20制定明确,恰当的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开始 21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1基本依据2理论依据(教育理论 心理学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3实践依据(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要时刻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

22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1分析现状2研究信息3把握理论4体察民心(学生)5确立目标 23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1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2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3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24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德语管理2班级学习管理3班级文体活动管理4班级常规工作管理

25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班级德育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班级成员的品德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生活,特别是学生处人为事的基础

26德育管理的方法:1组织法2激励法3规章制度法

27班级学校的管理:1营造学习环境2学习计划的指导3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8班级常规工作管理:常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经常性工作,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的相关工作

29班级管理的过程:1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3班级管理计划的检查4班级管理的总结 30了解学生的方法:1观察法2书面材料分析法3谈话法4调查法

31自我管理法: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32自我管理法要做到:1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2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3引导学生参与决策4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

33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要具备的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机构3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相容的氛围

34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必须做到一下几点:1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3制定班规并认真的贯彻执行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35班会的活动类型一般由主题班会活动和常规班会活动 36确定班会活动的主题,确定主题是班会活动的关键

37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2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3要有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

38教学管理能力:1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能力3组织班级活动能力4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能力6应变能力7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8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39班主任评价的依据:1班主任的职责的任务2班主任的素质3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4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反馈 40爱班,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动力

41共青团的组织原则: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设立的中央委员会 42团员的要求: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的中国青年。 43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1重视团组织建设,激发团员活力2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3规范团员队伍建设4加强团干部的管理5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44团干部的作用意识:1政治意识2组织意识3模范意识

45共青团活动的意义:1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2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3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4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46共青团活动的要求:1要由内容决定形式2要从实际出发3要适合青少年特点 47共青团活动的内容:1教育类活动2生产类活动3科技类活动4公益类活动5组织类活动6文娱类活动7体育类活动 48共青团好活动的形式:团日活动(是最具有“团味”的活动)2具有特色的活动3各种文体活动

49学生会的工作思路: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2树立引导型工作方式3开放的活动领域和内容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50学生会的工作机制:1沟通机制2监督机制3自身建设机制

51学生会的工作要求:1建立健全的学生会组织2明确学生会的基本任务3明确学生会内部职责 52学生会组织的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弹性结构原则3责权一致原则4民主与监督原则

53学生会的制度建设:1建立汇报工作制度2建立会议制度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4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54正式群体传播着学校的主流文化,折射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承载着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期待。而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的群体关系(同辈群体)

55从群体理论的角度看,同辈群体属于非正式的初级的参照群体。(是指一个人期望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同辈群体作为一种参照群体,其成员的加入完全出自于自愿,并把群体的目标视为个人目标)

56最早拉开同辈群体研究序幕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家科尔曼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发表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美国学者克拉克对同辈群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同辈亚文化类型分为:1玩乐型亚文化2学术型亚文化3违规型亚文化 57同辈群体的特征:1交往的自愿性2关系的平等性3群体的凝聚性4价值的趋同性 58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1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2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按照三重社会理论的观点,家庭,学校,同辈群体构成了学生社会化的三重社会,)3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4.。。。。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5.。。。。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59对儿童个性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环境因素不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方式,而是他们与同伴的共享环境,尤其是同辈群体。哈里斯提出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在家庭外行的虫咬场所,也是他们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

60美国杰出人类学家格利特。米德,她在《未来与文化》中提出,在现代社会,人们传递文化的模式发生了巨变,呈现出了“三喻文化”并存的局面是指(后喻文化 同喻文化 前喻文化)大量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更多id屈从于同辈群体的亚文化,而非代表社会期望的主流文化

61同辈群体的建立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结果,也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62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阐释: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1“心理学缺陷说”2“挫折——缺侵犯说”)2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1“差异交往说”塞兰德2“控制缺乏说”雷克里斯3“亚文化理论”科恩4“标签理论”莱莫特) 63“重要他人”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专指对个体的社会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型重要他人。互动性重要他人会是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认同的重要他人,同辈群体中学生的重要他人一般是互动性重要他人。

64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1群体交往的开放性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65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2消极影响(1信息混乱2网络成瘾3群体极化 66群体极化的概念是美国当代法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中提出的,他认为,群体极化就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群体的讨论可以使群体中多数人同意的意见得到加强,使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更愿意相信意见的正确性!


相关内容

  • 20**年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工作实施方案
    2013年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工作实施方案 2013年8月27日 来源:网络综合 考试必看 发布课程 加入收藏 自动改卷考试阅卷专家www.easybo.cn实现各考试模块自动改卷, 北京易事宝专业提供自动化阅卷机河南成人高考 ...
  • 20XX年云南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需提供哪些材料
    2011年云南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需提供哪些材料? 资格复审时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准考证.资格复审确认表及岗位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资格复审时要求必须本人持原件进行复审,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因遗失而无法补办的,需提供盖有毕业学校学历学 ...
  •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初步具备职业经理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按专业招 ...
  • 平顶山市卫东区文化教育体育局
    平顶山市卫东区文化教育体育局 平卫教„2010‟17号 卫东区文化教育体育局 关于印发<卫东区2009-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 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属各学校: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下同)队伍,全面提高广 ...
  • 20XX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待遇及优惠政策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特岗计划"是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的,旨在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 ...
  • 20**年广西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南
    2016年广西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南 通过最新广西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上半年广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2016年1月13-19日,笔试时间:3月12日.笔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幼/中/小学). ...
  • 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A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B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C .吸食.注射毒品 D .杀人 2. ...
  • 教育法规概述
    第一章 教育法规引论 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 一.教育法规的内涵 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二.教育法规的特征 (一) 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二) 教育法规是教育 ...
  • 20**年海南省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题库
    1.没有"查出就是病健康实"上忽视质人的(了 ) A..生理健康 B.理生生 卫.心C理康健 D.体身健康 2教学."除数是数小的除法,"教某把师分12馒头个计的算书出来:1板2÷34=人),(2÷1 ...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 必备口诀一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