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 范文中心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03/17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

一、内容方面:1、描写了XX样的景象/画面(概括特点后具体分析);2、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交代了时间、时令(季节)、地点、天气状况等;3、渲染气氛。

时间:早上、中午、傍晚、月夜、深夜;

时令:春天(早春/初春/孟春、仲春、暮春/晚春/残春/余春)、夏天(初夏/孟夏、盛夏/仲夏、残夏/季夏)、秋天(初秋/早秋、仲秋、深秋/晚秋/暮秋)、冬天(初冬、寒冬、隆冬)

天气情况:风雨阴晴凉寒暖热(风和日丽、和风习习、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雨后初晴、阴雨绵绵……)

气氛: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常见气氛用词——描绘人的感觉的词语:热闹、普天同庆、欢欣、愉快、欢乐、严肃、肃穆、悲凉、悲惨、悲伤、凄凉、温馨、尴尬,……

二、结构方面:1、呼应标题(涉及时间地点景物);2、先言他物,引出下文,或曰“为下文的XX内容(写人、叙事、抒情)做铺垫”;3、与下文某个写景内容相照应。

三、感情方面:1、奠定感情基调;2、烘托人物心情;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基调:作品中主要的音调,一般用它开始或结束;基调也就是主要观点,基本思想、情感。

感情基调:即作品的主要感情。

感情基调用词(情感词):喜怒哀乐悲愁苦思淡——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

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是说文章开头就表达了诗歌的主要情感,可以通过写景渲染来达成,也可以直接抒情来达成。

举例:

1.《琵琶行》开头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开篇便奠定感情基调。 秋凉袭身,表达出诗人凄凉的心境,为全诗奠定

了感情基调。

2.《声声慢》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纯属作者内心感受的描写,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用7个叠词,由浅入深,文情并茂的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3.《荷塘月色》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忧愁的感情基调。

练一练:

送人到松江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②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感。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问: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①前三句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②词中借景抒情,借这凄凉的景象烘托诗人的伤感孤寂。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


相关内容

  • 中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中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
  • 20**年届古典诗词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炼字鉴赏题型知识汇总 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难点.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使用典故 ...
  • 诗歌鉴赏万能模板
    [万能模板] 1山水田园诗 主要特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代表作家:陶渊明.谢灵运.孟浩然.王维.杨万里 答题模板: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之情. 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概括以下几种: 对田园生活的向 ...
  •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淮海中学高三语文组学案序号: 题目: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使用时间:月日 主备人:杨奇参与人: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复习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教学内容: 一.修辞手法 (一)设问示例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 ...
  •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之情景关系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之情景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考纲要求,掌握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抒情方式中情景关系的命题规 律,掌握答题步骤 2.涵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 根据命题规律总结出答题步骤 学习难点: 辨 ...
  • 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 ...
  • 语文考试答题规范
    语文考试答题规范 语文考试答题规范 语文答题有技巧的.现在给高中的学子传授答题经验,希望在考试中充分答出要点,取得语文的良好成绩.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1.认真规范书写; 2.不出现错别字; 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
  • 浅谈南朝二谢山水诗
    浅谈南朝二谢山水诗 早在<诗>与<楚辞>的时代,诗歌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是关于山水的句子,而不是完整的山水诗.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则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到了西晋,左思的 ...
  •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是: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虽然总体要求包含多项内容,但诗歌的表达技巧却往往成为常考点.表达技巧也叫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