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二集)净空法师讲解 - 范文中心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二集)净空法师讲解

11/28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二集)  2001/2/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12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经文第四行看起:

【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

五根:信、进、念、定、慧,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了。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我们将十善业落实在「五根」里面,它能够得到的效果,就是经上讲的「庄严」。经文里面有五句,就配「信、进、念、定、慧」。我们今天虽然是出了家,受了大戒,信不信佛?很难说。

我当年出家,我出家两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看老师。老师远远的就看到我,指著我说:「你要信佛!」很大的声音叫著「你要信佛」!那个时候我学佛九年了。我学佛七年出家的,出家就教佛学院,佛学院教了两年才受戒。受了戒,回去看老师,他指著我说:「你要信佛!」当时我也愣住了。然后老师给我解释:「信佛不容易,有许许多多出家人,一直到老死都不信佛。」为什么佛家常讲「袈裟之下失人身」?不信佛!为什么说「地狱门前僧道多」?不信佛!所以我们想想,我们信不信佛?什么样的人才叫「信佛」?依教奉行的人叫信佛。

我们在《十善业道经》里头,这个经通大、小乘。现代人讲的「五乘佛法」,三乘之外加天乘、人乘,十善业道通五乘,五乘人共同修学的科目。离开十善业道,就不是学佛了,当然谈不上信佛。所以这个「信」字好难!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了六种信,这六种信我们有没有?六种信里面第一个是「信自己」,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有佛种,信自己决定能成佛。我们有没有这个信心?这就是无上菩提心。

第二个「信他」,「他」是老师,老师是佛。佛虽然不在世间了,但是佛的遗教还流传在世间;佛灭度之后,我们读到经典如同见佛,展开经卷就如同在听佛的教诲。佛所教导我们的,字字句句都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我们相不相信?是我们自己本具的智慧德能,不是外来的。佛是明心见性,我们自己是迷惑颠倒;撇开迷悟不谈,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没有两样。「自性本具德能」,佛在经上常讲:「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都是圆满具足的。圣人,他觉悟了,他用上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用上了。我们迷失了自性,用不上;虽有,用不上。我们用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我们错在这里。

诸佛菩萨,我们读了大乘经知道,从来没有离开世间,从来没有离开我们。问题是什么?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如果哪一天你觉悟了,宗门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你豁然就觉察到,周边全是诸佛菩萨,这一部《大藏经》活活泼泼的就显在我们生活范围之内,六根所接触的,无不是诸佛如来的大经大论,这叫信他。自他不二,这是第一对。

第二对,教我们「信事」、「信理」。「事有理无」,所以这个「事」是「幻有」,佛法里也称为「妙有」;「理无」,理是空寂的,称之为「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事实真相。第三对,教我们「信因」、「信果」。因果,用现在人的话来说,是真理,永恒不变,世间法里头它是真理,出世间法里头它还是真理。因此,我们起心动念、造因不能不注意,种善因必定得善果。

可是我们现在真的是迷惑颠倒,没有能力辨别善恶。我们常常看到,许许多多人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这就是佛法里面讲「颠倒妄想」。颠倒在哪里?就颠倒在这些地方。如果我们信有了根,信有了根就是信里头有十善业道。十善业,前面讲得很清楚,诸位要记住,一定要落实,要把十善变成我们实际的生活行为。

「不杀生」,这里头含义很深、很广,决定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才叫做「不杀生」;不但对於有情众生不起伤害它的念头,对於无情的众生也不起伤害的念头。我们看一株小草,长得很活泼、长得很好看,你能忍心从它头上踏过去吗?《戒经》里面佛告诉我们:「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这都属於不杀生。但是戒里头有开缘,除非这个地方没有道路,必须要从那里通过,这个可以的。如果有路,路拐个弯,你要抄近路从草里头踏过去,这是犯戒的,对不起众生。如果有急事、赶时间,可以。所以佛家里面开缘很多,开遮持犯要懂得。我没有急事,不赶时间,我不可以抄近路踏生草,我一定要从路上走。不但对於树木花草,我们今天讲的是生物,对於石块沙土我们也要爱心备至,绝不可以轻易的毁辱,「不杀生」才做到像样子了。

「不偷盗」,这一条我也说得很详细,决定不可以有占人便宜的念头。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盗心」,你虽然没有盗的行为,你有盗心。底下我就不必再重复了,条条戒律都非常精微。有人说:「佛家戒律太严格了,我们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你的烦恼习气太重了。佛所讲的这些戒条,是你自性本具的德能,哪有做不到的?自性本具的,不是佛教的。不是佛菩萨制定这个东西来约束我们,不是的,你全搞错了!佛菩萨帮助我们恢复性德,帮助我们消除烦恼习气,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而已。我们首先要相信,然后你才欢喜接受,真正用功,洗刷自己的过失,恢复自己的德能,『深信坚固』。

「深信」里头,尤其是净土。但是净土里头,必须要懂得「心净则佛土净」。如何做到「心净」?必须要三业清净。三业清净就是十善的圆满,身三、口四、意三,真正都做到了。做到了是什么?「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叫功夫成片,我们取净土就有把握,这一生就没有空过。所以信里面具足十善,十善业道落实在信根,「深信坚固」,你的信心不会动摇了。

十善落实在进根,进是精进,『精勤匪懈』。我们现在懈怠、懒散,这是烦恼,这是习气。精神提不起来,什么原因?我们精进里面没有十善。换句话说,有个精进的空壳子,里头没有内容,怎么想精进也精进不起来。精进里面具足十善,这精进就有内容,真精进!大经里面常说「自他不二」,度人就是度自己,度自己就是度众生。说到极处,佛讲「生佛不二」。

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培训班第五届这半年之中,什么事情是我们第一桩的大事?帮助同学成就学业,这是我们第一桩大事。如果我们同学们认为带领学生对我们学习《华严》有妨碍,你们来跟我说,我们《华严》可以停半年,全心全力帮助培训班的同学,我们下半年才讲《华严》。我们可以把《华严》补过来。现在我们《华严》是一天讲一个半小时,我们下半年一天讲三个小时,上午上一堂课,下午上一堂课,可以弥补过来。你们同学们自己商量,来告诉我。同学们到这个地方来,时间只有六个月,六个月他就得走,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不能全心全力协助他,对不起他。

昨天我跟同学们说过,我为什么不亲自上课,让你们老同学带他?这是教育的方法,教学相长。我一个人教得再好,将来死了之后后继无人,我对不起佛教,我对不起历代传法的这些祖师大德,传到我这里就完了,就绝后了,这成什么话!所以让你们起来教,我们就后继有人,大家要懂这个意思。我在旁边看著,我在旁边照顾著,必须把大家都带起来。所以我在澳洲,澳洲昨天正式上课,我要求五年当中完成八门功课,也非常的紧张。这八门功课五年完成了,我底下一个目标就是在南昆大办多元文化研究所,我们的学生就可以作教授,至少可以作研究所的研究员,可以成为研究所里面的助教。两年他们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四年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我帮助大家,一直把大家向上提升。

我年岁大了,七十五岁,应该要走了,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今天要后继有人,所以全心全力帮助大家。这个用心知道的人不多,我们也不必到处宣扬,宣扬毫无意义。有不少人说:「净空法师给人题字,都是学生写的,不是自己亲笔。」我听讲说这些话的人很多,可是我听了很欢喜,学生成就就是我的成就,我成就学生不成就就完了。不但这些字是我学生们写的,你们看到许许多多印章都是学生刻的,学生的成就是我们真正的成就!学生各个都行了,我们就坐在旁边享福,什么都不要操劳,这就对了。样样还要自己操心,证明你教学没有成就,你的成绩拿不出来。

我们上台,大家讲,听众还赞叹,我们台上的成绩拿出去了。培训班里面教学,我们老同学都能教新同学,能讲、能教、能写,样样都能,我们的成绩展现出来了。这是我们对於佛法有了交代,对佛有交代了,对祖师大德、这些传法的善知识,我们也有交代了,我们走、往生,离开这个世界才安心,没有丝毫遗憾。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把这个道理落实,精勤匪懈!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底下三句明天继续说。


相关内容

  • 慧律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06
    <佛说十善业道经>06 慧律法师讲解 喝酒,戒酒的人就是这样子,他太太说:你有没有戒酒?有戒酒,真的戒酒了,全戒掉了.他太太再也不曾看过他喝酒了,不曾看过他喝酒了,不过,奇怪,只要是从厕所出来脸就红红的,结果他一瓶XO放在那里, ...
  • 佛教是教育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净空)
    谈因果 净空法师讲述 前言 人天福报的基本要件 因果报应是宇宙人生的真谛绝非迷信 佛教是教育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结语 附录:文昌帝君阴骘文略说 [前言] 今天张居士告诉我一桩事.他说,最近台北学校联考,许多考生到文昌帝君神像前祈福,供养具千 ...
  • 夜里播地藏经的利益与感应
    转载] 各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我学佛以来的感应,我是南京的居士.我学佛很晚,我从一九九二年开始学佛,但是那个时候学佛只是看一些佛书,跟自己的思想.修行并不挂勾,所以严格讲起来那只是看书而已.一直到二000年的七月,我有幸遇到了 ...
  • 分享:忏悔工作中利用职位便利贪污钱财等
    忏悔工作中利用职位便利贪污钱财等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5-06-29 21:45:45 关键字:分享,共修,共修分享,学佛分享,贪污,嫉妒,关键,改过,感恩与改过 [ 点击数:89 ] [字体: 大中小 ] [收藏 ][打印文 ...
  • 发菩提心念佛,惊天地泣鬼神![原创]
    发菩提心念佛,惊天地泣鬼神! 作者:安住菩提 记得净空老法师说过一句话:"心念一转,震动十方"!我对老法师的话坚信不疑,无奈自己修为太浅,不能证得.但下面我亲历的一件事,让我亲眼目睹了佛法所言真实不虚. 一天下午,约3. ...
  • 立命之学--[了凡四训]
    舍死忘生赴大道,性命双修悟玄妙:证得三生识生死,借假修真命再造. 德行齐备返先天,性命再造换新颜:逍遥物外无羁绊,我命由我不由天. 心性修持大道生,修性了命此身真:证得三生明生死,心地无相亦无空. 阴阳之中持中道,道不远人人自远:天道酬勤一 ...
  • 孝是中华文化根
    帷幕拉开我登台,登上舞台先行礼: 爷爷好,奶奶好,叔叔阿姨老师好! 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 文化是那民族魂,教育文化之生机: 国学治要治教育,教育理念要正确,一门深入长时修,教育目的是什么,弟子规与感应篇,三根必须牢牢扎,学者必具 ...
  • 爱自己 ,你怎么理解.
    现在才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处是<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家的意思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 ...
  • 20**年新作文素材:中国人自相矛盾的俗话(富有思辨性的俗语)
    2016新作文素材:中国人自相矛盾的俗话(富有思辨性的俗语) 2016新作文素材:中国人自相矛盾的俗话(富有思辨性的俗语) 1.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北宋·汪洙<神童诗>) 2. ...
  • 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225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二二五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2017/03/09     講于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研討<太上感应篇汇编>第八十九句,[苛虐其下,恐嚇於他].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第七百四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