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他的成语 - 范文中心

庄子和他的成语

02/12

庄子是中国先秦文化的主要人物之一。很多常用成语都出自《庄子》,如“朝三暮四、不近人情、害群之马、独来独往、分庭抗礼„„”等。被中华书局《古今成语词典》收录的就达170条之多!

庄子是个贫民哲学家。史料记载他住的是残破的屋子,曾一度在陋巷里靠编织草鞋为生。庄子的成语体现了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他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去见魏王的时候穿的就是一身破烂衣衫,脱帮的鞋子用带子绑了,他作品中就有“上漏下湿”、“数米而炊”、“捉襟见肘”等寒碜相。

庄子为了改善生活常去钓鱼,因此《庄子》中有许多与水和鱼有关的成语,譬如“涸辙之鲋”、“沉鱼落雁”、“望洋兴叹”等,其中以“相濡以沫”最为形象,庄子在《胠箧》中说,鱼被钓奄奄一息了,为了能再残喘几口,一起努力吐出口中泡沫湿润对方以维系生命,这样的描述只能是一个很有感受力和哲学头脑的人的产品。

庄子的成语中有关山上的树木鸟兽的最多。他还当过一阵山林漆树管理员,“如胶似漆”可以作为一个佐证。在树林子里呆久了,有关的成语必然很多,譬如“山木自寇”、“螳臂当车”等。著名的“螳螂捕蝉”就是他在弹鸟时的发现。一个人管山很寂寞,希望听到有人来,因此难免对“空谷足音”喜出望外。

鲁迅先生曾以“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来评价《庄子》,时至今日,照样无人能先,这正是《庄子》的魅力所在。(《文汇报》2.22)

出自《庄子》及其注解的成语有: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径庭、不近人情——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于心死——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 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相关内容

  • 出自庄子应帝王的成语
    出自庄子应帝王的成语:http://www.wenyanhanyu.com/changyong/15276.html 使蚊负山 读音: shǐ wén fù shān 释义: 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出自: < ...
  • 关于文言典故的运用
    张文海 什么是文言典故?古代诗文等文言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及短语.追根溯源,典都来自旧有的典籍.用典,就是用典故说事,以较少的词语或短语引举特指某一古事,或者用古语以表达更多的今意. 一.明用与暗用 所谓明用,是指不但照录 ...
  • 包含-"音"-字的成语
    1▲八音迭奏 △bāyīndiézòu △典故: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2▲德音莫违 △dé ...
  • 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
    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 1信口雌黄的故事魏晋时期的上层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个很有名的清谈家.他从小就口齿伶俐,曾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做客.大家都对他清秀的外表和文雅的举止加以称赞,但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就是这种 ...
  • 古诗词常识题目
    文学常识题 问: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它收录的诗作共有多少首? 答案:<诗经>:(305首) 问:<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战国中叶,对吗? 答案:不对,应为"下至春秋中叶" ...
  • 望洋兴叹的成语故事
    关于望洋兴叹的成语故事 [成语]: 望洋兴叹 [拼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解释]: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故事] ...
  • 第六单元:文言文[秋水]
    第六单元:文言文<秋水> <庄子>简介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 ...
  • 中华文化的勃兴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
  •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要想灭掉它近邻的两个小国虢和虞.计划先打虢国,但虞国是伐虢的必经之地.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出产的名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虞国,让他们借路,我想虞公会同意让我军通过的."晋献公舍不得名马和美玉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说明:本知识竞赛共100道选择题,均为单选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 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