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紫外 - 范文中心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紫外

11/30

参考书目

《波谱分析法》 于世林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波谱分析教程》邓芹英主编 科学出版社 《波谱分析法》 沈淑娟主编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仪器分析》 武汉大学化学系编 高教出版社

1

2

1

绪论

一、化合物光谱解析的目的和意义 一、化合物光谱解析的目的和意义 二、结构解析的常规程序 三、学习结构解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1. 目的意义 • 是药物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是中药研究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 我国原创新药发展的需要 • 学科交叉共同发展的需要

3

4

2

绪论

目的和意义

绪论

目的和意义

药物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药物化学

实现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需要 传统中成药 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药效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合成(合成化学、生 物转化等) 中药的提取分离 结构解析

活性测试

现代中药

5 6

3

绪论

目的和意义

绪论

目的和意义

我国原创新药发展的需要 原创药物的来源

学科交叉共同发展的需要 合成药化 天然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 结构解析

天然药物

化学合成药物

生物工程

化学结构 结构解析

7

药物制剂 毒理学

药效学

8

4

2. 波谱解析发展状况 1806年德国学者F.W.Sertrner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碱

10 1 2 11 12 4 9

N

16 8 15 7

N H

N OMe OMe OMe

14 13

结构完全确证经历了150年

MeOOC OMe

O O C

HO

O

5

6

OH

吗啡碱 morphine

采用现代谱学分析仅用几天, X-单晶衍射时间就更短,若干小时

利血平

平面、立体结构完全确定,计4年时间

9

10

5

Me O Me Me OH O Me HO H Me O Me O H H H O H H H O O H Me H Me O O H H

H

OH Me H O Me O H H O Me H O H O Me

纯度确定

mp. 、TLC HPLC、GC 元素分析、 HRMS、NMR Ω=n+1-nH/2-nX/2+nN/2 UV 、IR MS、NMR CD 、ORD NOE、x-ray

12

Me H

H O Me HO H NaO3SO Me O H H O Me H O OH OH O HO OH H H H H O H H O H HO OH H O H H O H OH

O Me

分子式确定

OH

O H H O

OH OH Me OH OH Me OSO3Na OH HO Me Me H H O O H OH

OH

H

OH O H H O

H OH H H H OH

不饱和度确定 平面结构式确定

H

H

O

H

H

O

H

H OH

OH

OH

33

是目前分离得到的结构最大的聚醚类化合物,是通过3D NMR技术、化学 降解、与已知合成小分子化合物比较并于1993年将结构确定下来。是目前 发现的非蛋白质类毒性最大的化合物之一。

参考文献: Murata M, Naoki H, Matsunaga S, et al. Structure and Partial Stereochemical Assignments for Maitotoxin, the Most Toxic and Largest Natural Non-Biopolymer. J Am Chem Soc, 1993, 35: 1675

11

二 结 构 解 析 的 常 规 程 序

立体构型构象确定

6

绪论

绪论

三、学习结构解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熟悉结构解析的方法和原理 • 注意各

光谱学方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 掌握各种常见化合物的光谱规律 • 学会总结和归纳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光谱规律 • 学会模拟各类化合物的光谱图

四、天然化合物光谱解析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 • • • UV IR NMR MS

• 勤学多练

13 14

7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基础知识

1、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折射 波动性

2、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a):分子振动与转动能级跃迁

3、核磁共振谱(NMR spectroscopy):核自旋能级跃迁 4、质谱(mass spectra):质量裂解,能量谱

 

E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光的干涉

粒子性

表1-1 电磁波的不同区域及应用波谱学分类

X-射线衍射

内层电子能 级跃迁 X-射线

光电效应

紫外-可见光谱

外层电子 能级跃迁 紫外 远紫外 近紫外 可 见

红外光谱

分子振动与转动 能级跃迁 红外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分子转动 能级跃迁

微波吸收谱

电子自旋 能级跃迁 微波

核磁共振谱

核自旋 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E  h 

hc

100nm 200nm 400nm 800nm

2.5μm 25μm

400μm

25cm

1m

15

E:光子的能量(J, 焦耳)  :光子的频率(Hz, 赫兹)  :光子的波长(cm) c:光速(2.99791010 cm.s-1) h:Plank常数(6.625610-34 J.s 焦耳. 秒)

8

一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1.概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波长范围:100-800 nm.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3) 可见光区:400-800nm

1

4 2

e

250

3 300 350 400nm

λ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9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分子的能量:平动能E平(对分子吸收光谱没有意义)、 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J E=Ee+Ev+EJ ΔΕe>ΔΕv>ΔΕJ

(2)组成分子的原子的原子核之间相对位移引起的

分子振动和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示意图

10

分子吸收光谱

1

4 2

讨论: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J:0.005~0.050eV,跃迁产生

有电磁辐射照射分子时

e

250

E  h

300

3 350 400nm

λ

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跃迁产生的 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3)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的 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光谱;

用一连续波的电磁辐射以波长大小顺序分别照射分 子,并记录物质分子对辐射吸收

程度随辐射波长变

化的关系曲线,这就是分子吸收曲线,通常叫分子

吸收光谱

11

讨论:

(1)ΔΕv比ΔΕe小约20倍,所以振动能级跃迁所吸收的电磁

二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的类型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外层价电子跃迁所产生的

辐射的波长间距仅为电子跃迁的1/20; (2)ΔΕJ又比ΔΕv小约10~100倍,所以转动能级跃迁所吸 收的电磁辐射的波长间距仅为电子跃迁的1/200至1/2000; (3)如此小的波长间距,使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在宏观上 呈现带状,称为带状光谱。吸收带的峰值波长为最大吸收波 长,常表示为λmax

12

二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的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ζ电子、π电子、n电子。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电子跃迁的类型及能量

120 160 180 200 240 270 320

s

H

C H

p

O

n

E

s*

K , EB R

p*

n

p

s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 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n→π*

07:11:05 26

13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ζ→ζ*跃迁:ζ轨道上的电子由基态到激发态属于ζ→ζ*跃迁。 需要较高的能量,所以能吸收短波长的紫外线,一般其吸收发生 在低于150nm的远紫外区。

例:甲烷的 λmax=125nm , 乙烷 λmax=135nm。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作为溶剂使用

28

14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n→ζ*跃迁: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如-OH、-NH2、SH、-Cl、-Br、-I等,未共用电子对将产生n→ζ*跃迁,吸收 多小于200 nm的紫外区,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e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π→π*跃迁 双键或叁键中π轨道的电子跃迁到π* 。能量 较

ζ→ζ*跃迁的小,孤立双键或叁键吸收一般在小于200nm的紫外 区。例如,乙烯在165nm处有吸收。

若有共轭体系,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相当于200~700 nm。 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发生π→π*跃迁 C=O , C=C, C≡C

29

30

15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n→π*跃迁:在-CO-、-CHO、-COOH、-CONH2、-CN等基

团中,或不饱和键一端直接与具有未用电子对的杂原子相连, 将产生n→π*跃迁。所需能量最小,吸收强度弱,但对有机化 合物结构分析很有用,例如饱和酮在280 nm出现的吸收就是 n→π*跃迁。

31

32

16

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ζ→ζ*,n→ζ* 跃 迁,吸收峰一般出现在真空紫外区,吸收峰低于 200nm,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π→π*跃迁和n→π*跃迁都需要分子中有不饱和基团提供π轨道 n→

π*跃迁与π→π*跃迁的比较如下 π→π* 吸收峰波长 与组成双键的 原子种类基本无关 吸收强度 强吸收 104~105 弱吸收 <102 n→π* 有关

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n→π*,π→π* 跃迁,吸收峰一般大于200nm。

极性溶剂

向长波方向移动

向短波方向移动

17

18

A 末端吸收 最强峰

肩峰 峰谷 次强峰

吸收峰: 吸收谷: max min  肩峰: 末端吸收:短波端只呈现强吸收而不成峰形的部分 强带:摩尔吸光系数ε 大于104的吸收带 弱带:摩尔吸光系数ε 小于103的吸收带

19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紫外吸收光谱常用术语 1)允许跃迁/禁阻缺欠 能量上不允许,跃迁几率低,如: π→σ*,σ→π* 2)发色团:分子结构含有p电子的基团。C=C,C=O,N=N-, -C=S等,产生pp,np跃迁。 3)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 4)红移(长移):由于取代作用或溶剂效应导致吸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5)蓝(紫)移:由 于取代作用或溶剂效 应导致吸收峰向短波

方向移动的现象。

6)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由于取代或溶剂等的改 变,导致吸收峰位位移的同时,其吸收强度发 生变化,增强的称增色(浓色)效应,减弱的 称减色(淡色)效应。

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39

40

20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吸收带 (1) R带:np*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由含杂原子 的不饱和基团产生(如C=O, -N=N-, -N=O等)。 特点:吸收峰处于较长波长范围(250~ 500nm), 吸收强度很弱,e<100。 (2) K带:共轭双键的pp*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特点:吸收峰出现区域210~250nm,吸收强度大, e>10000 (lg e > 4)。

41

随着共轭体系的增长,K 吸收带红移。 例: 1-己烯 1,5-己二烯 1,3-己二烯 1,3,5-己三烯 λmax 177 178 217 258 ε 104 2.0 ×104 2.1 × 104 4.3 × 104

K 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 可用于判断共轭结构——应用最多的吸收带。

21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3) B带:苯环的pp*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是芳香 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重心在254nm左右,吸收强 度弱,e≈220。非极性溶剂中可出现,在极性溶剂 中消失。 (4) E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 • E1带:由苯环烯键p电子pp*跃迁所产生 • 在184nm,lg e>4(e 约为60000)。 • E2带(K):是由苯环共轭烯键p电子pp*跃迁产生, 吸收峰出现在204 nm,lge=4(e约为7900)。

43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E1带:pp* 184nm(e>10000) E2带:p p* 203nm(e≈7400) B带:pp* 254nm(e≈200)

44

22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1)共轭效应 延长共

轭系统(π-π、p-π、超共轭),红移。

1)π-π共轭:使π→π*、n→π*跃迁峰红移, 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红移越显著。

苯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 溶剂 正庚烷

46

23

E

Δ E

λ max

162 图 1-11

217

258

296

共轭多烯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

48

47

24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1)共轭效应 2)p-π共轭:体系越大,助色基团的助色效应越强, 吸收带越向长波方向移动

X

π* E ΔE π π1 C

49

C

C

* π3 ΔE π2

n

C

C

C

R

50

图 1-13

π 体系和助色基团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分子轨道能级示 意图

25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1)共轭效应 表1-3 一些助色基的助色效应

体系 X-C=C

X-C=C-C=O

3)超共轭效应:烷基取代双键碳上的氢以后, 通过烷基的C—H键和π体系电子云重叠引起的共轭 作用,使π→π*跃迁红移,但影响较小。

助色基(X)使π→π*跃迁λmax的增加值 NR2 OR SR Cl Br 40 95 43 30 30 17 45 85 23 5 12 2 30 6

X-C6H5

H

C

C

C

51

52

26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2)立体效应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2)立体效应

1)生色团之间、生色团与助色团之间空间过于拥

挤,则导致共轭程度降低, 吸收峰位紫移。

2)顺反异构:因反式异构体空间位阻较小,能

有效地共轭,则峰位位于长波端,吸收强度也较大。

H

COOH C H C H

λmax 247

253

237

231

227 (肩峰)

53

H

C

C

COOH

λmax εmax

295nm 27000

λmax εmax

280nm 13500

54

27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共轭二烯类化合物的顺反异构(构象)

H H H H H H H (s-cis) H H H H H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2)立体效应

3)跨环效应:在环状体系,分子中两个非共轭 生色团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产生的光谱,既非两 个生色团的加合,亦不同于二者共轭的光谱。

(s-trans)

顺式比相应的反式异构体的吸收波长长,但吸 收强度弱

s-cis

s-trans

λmax(nm)205 εmax 2100

55

214 214

220 870

230(肩峰) 200

197 7600

56

Λmax 270nm εmax 5000~15000

λmax 234nm εmax 12000~28000

28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3)溶剂效应 1)溶剂极性的改变对吸收峰位置和强度都有影响。 π→π*跃迁:溶剂极性的增大,长移。 n→π*跃迁:溶剂极性的增大,短移。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2)酸性、碱性或两性物质时,溶剂的pH值对光 谱的影响很大, 如:

OH OH H λmax 270nm _ _ O NH2 H+ _ OH 287nm λmax 280nm 254nm NH3

+

57

58

29

紫外光谱的max的主要影响因素小结

共轭体系

1.p-p共轭 2.p-p共轭 3.超共轭效应 1.空间位阻 2.顺反异构 3.跨环效应

溶剂的影响

立体效应

特例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

溶剂

1.溶剂

极性

2.溶液的pH值

极性,np*跃迁蓝移 pp*跃迁红移 酚、烯醇:碱中,红移 羧酸类:碱中,红移59 苯胺类:酸中,紫移

07:11:05

30

溶剂的选择

在吸收光谱图上或数据表中必须注明所用的溶剂; 与已知化合物紫外光谱作对照时也应注明所用的溶剂是否相同。

选择溶剂时注意下列几点: (1)溶剂应能很好地溶解被测试样,溶剂对溶质应该是惰性的。即所成 溶液应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学稳定性。 (2)在溶解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极性较小的溶剂。 (3)溶剂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应无明显吸收。

31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3)含有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 杂原子上未成键的孤对电子(n电子)产生ns或 np跃迁。

2. 不同类型化合物产生的电子跃迁类型

1)饱和烃类化合物 • 只含有s键电子,只产生ss跃迁,最大吸收出 现在

2)不饱和烃类化合物 • 既有s键电子又有p键电子,p键电子引起pp及 ss跃迁。

a.含杂原子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可产生ns跃迁。

b. 分子中有双键或三键的p键电子(如C=O、C=S、 CN )或杂原子与p键电子的原子相互共轭时(=CH-O-), 则产生np及ns跃迁。

63

64

32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4)含杂原子的双键化合物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4)含杂原子的双键化合物 2). 硫羰基化合物

1).羰基化合物

A 醛酮类:C=O pp 跃迁位于远紫外区; np跃迁max270~300nm,e

R2C=S较R2C=O中np跃迁max红移,约500nm。 外层n轨道电子能量高, np跃迁所需能量低

66

33

共轭有机物的紫外光谱

共轭烯类化合物

Woodward-Fieser 规则 计算共轭烯烃p-p*跃迁最大吸收峰位置的经验规则

max= 基+nii 基-----母体基本值:  基=217 nm

伍德沃德-费泽(Woodward-Fieser)规则

Woodward-Fieser 总结出共轭烯烃最大吸收波长 的计算方法,用于估算共轭多烯体系 K 带的 λmax:

同环二烯 异环二烯/无环二烯

67

34

niI : 由双键上取代基种类和个数决定的校正项 (1) 每延长一个共轭双键 (2) 环外双键 (3) 增加一个烷基(-R) (4) 同环二烯 (5) 酰基(-OCOR) (6) 烷氧基(-OR) (7) -SR (8) 卤素(-Cl,-Br) (9) -NR2 +30nm +5nm +5nm +36nm 0 +6nm +30nm +5nm +60nm

应用此规则的注意事项: (1)当有多个母体可供选择时,应优先选择较长波 长的母体; (2)环外双键

在这里特指 C=C 双键中有一个 C 原 子在该环上,另一个 C 原子不在该环上的情况(如 结构式 A),而结构式 B 和 C 则不是;

O

A

B

C

70

35

(3)计算时应将共轭体系上的所有取代基及所有环外双键均考虑 在内,对“身兼数职”的基团应按实际“兼职”次数计算增加值 ,同时应准确判断共轭体系的起点与终点,防止将与共轭体系无 关的基团计算在内; (4)该规则不适用于共轭体系双键多于四个的体系;交叉共轭体 系中只能选取一个共轭键,分叉上的双键不算延长双键,并且选 择吸收带较长的共轭体系。典型的交叉共轭体系骨架结构如下:

例1 计算下面化合物的 λmax

71

36

C9H19

O O H3C

基值 217nm 同环二烯 +36nm 增加共轭双键(2×30) + 60nm 环外双键(3×5) + 15nm 环基取代(5×5) + 25nm 酰氧基取代 + 0nm λmax计算值 353nm (实测值:356nm)

73

37

例2 计算下面化合物的 λmax

R

链状共轭双键基本值 基值: 217nm 增加共轭双键(1×30) + 30nm 环外双键(3×5) + 15nm 环基取代(5×5) + 25nm λmax计算值 287nm (实测值:283nm) 例3 P19 4个烷基取代 2个环外双键 λmax计算值

217nm +20nm +10nm 247nm

(实测值:247nm)

75 76

38

费泽-库恩(Fieser-Kuhn)规则 如果一个共轭分子中含有四个以上的共轭双键, 则其 λmax: 链状共轭双键基本值 4个环残基或烷基取代 1个环外双键 λmax计算值 217nm +20nm +5nm 243nm (实测值:243nm)

77

λmax=114 + 5M + n(48.0-1.7n) -16.5Rendo-10Rexo 式中 n----共轭双键数目 M----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和环基数目 Rendo----共轭体系上环内双键数目

Rexo----共轭体系上环外双键数目

78

39

例1 计算全反式 β-胡萝卜素的λmax值

2 计算番茄红素的λmax值。

λmax=114+5M+n(48.0-1.7n)-16.5Rendo-10Rexo =114 + 5×10 + 11(48.0-1.7×11)-16.5×2 = 453.3nm 实测值为453nm(在氯仿中)

79

λmax=114+5M+n(48.0-1.7n)-16.5Rendo-10Rexo =114 + 5×7 + 11(48.0-1.7×11)-16.5×0 -10×0 = 471.3nm 实测值为472nm

80

40

羰基化合物

羰基: 一对 ζ 电子, 一对 π 电子和 两对 n 电子

π→π* 跃迁产 生的强吸收带 (ε>104)

81

n→σ* 跃迁产 生的强吸收带 (ε ≈104)

n→π* 跃迁产 生的弱吸收带 (ε<100)R带

82

41

(一)饱和羰基化合物 1.对于饱和醛、酮来讲,这三个谱带分别位于:

表1-6 某些脂肪族醛和酮的吸收特征 化合物 甲醛 乙醛 丙酮 2-戊酮 4-甲基-2-戊酮 环戊酮 环己酮 环辛酮

83

溶剂 蒸汽 蒸汽 蒸汽 己烷 异辛烷 异辛烷 异辛烷 异辛烷

n→π* λmax/nm 304 310 289 278 283 300 291 291 ε 18 5 12.5 15 20 18 15 14

84

π→π* 跃迁 → 约160nm;

n→ζ* 跃迁 → 约190nm; n→π* 跃迁 → 约270nm~300nm (一般酮在270~285nm;醛在280~300nm附近)

42

2.羧酸及其衍生物 (如

—NR2,—OH,—OR,—NH2,—X) 这些基团都属于助色基团,羰基的 n→π* 跃迁吸

收较醛、酮发生较明显的蓝移,但 ε 变化不大。

这是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综合结果。

85

86

43

(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1.α,β-不饱和醛、酮 Woodward,Fieser和Scott总结共轭醛,酮K带的λmax的计算规则:

直链和六或七元环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 215 nm 母 体 五元环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 202 nm α,β-不饱和醛的基本值 207 nm 取 代 取代基位移增量/nm 基 位 烷基 OAc OR OH SR Cl Br NR2 苯环 置 α 10 6 35 35 15 25 β γ δ 12 18 18 6 6 6 30 17 31 30 30 50

87

* 应用该规则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a. 环上的羰基不作为环外双键看待,例如在结构

O

中无环外双键;

b. 该规则仅适用于乙醇或甲醇溶剂,溶剂改变对实 测值影响较大,需将计算值进行溶剂校正,见下表:

表 1-9 α,β-不饱和醛、酮λmax的溶剂校正 溶剂 Δλ/nm 甲醇 0 氯仿 +1 二氧六环 乙醚 己烷 +5 +7 +11 环己烷 +11 水 -8

88

85

12

30

95

63

44

例1 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要记住基础的体系是

O

解:

基值

没有取代基的:α,γ 有取代基的:β和δ 215nm

取代基β(1×12) δ(1×18) 环外双键(1×5) 共轭系统的延长(1×30)

12nm 18nm 5nm 30nm 280nm

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 215nm 1个烷基α取代 +10 nm 2个烷基β取代 +12×2 nm 2个环外双键 +5×2 nm 259 nm (实测值258 nm)

90

45

O

O

直链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 延长1个共轭双键 1个烷基γ位取代 1个烷基δ位取代

215 nm +30 nm +18 nm +18 nm 281 nm (实测值 281 nm)

91

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的基本值 215 nm 延长2个共轭双键 +30×2nm 同环共轭双键 +39nm 1个烷基β位取代 +12 nm 3个烷基γ位以远取代 +18×3 nm 1个环外双键 +5 nm 385 nm 92 (乙醇中实测值 388 nm)

46

芳香族化合物

苯有三个吸收带: 184nm(ε 68000, E1带) 203.5nm(ε 8800, E2或K带) 254nm(ε 250, B带) (异辛烷为溶剂)

94

47

1、单取代苯的吸收规律 1)苯环被一元取代时,一般使B带精细结构消失, B带受溶剂影响较大: 在气相或非极性溶剂中,B带有明显的振动精细 结构---峰形精细尖锐; 在极性溶剂中,精细结构消失,峰形平滑。 (苯环被取代后,引起红移和增色效应。) 各谱带 λmax发生红移,εmax 值通常增加;

2)烷基取代亦发生红移(ζ和π电子超共轭作用)。

3)取代基为助色团时发生红移,且供电子能力越强 ,影响越大: -CH3< -Cl< -Br< -OH< -OCH3< -NH2< -O4)取代基为生色团时,影响力大于助色基,且吸电 子能力越强,影响越大: -NH3+< -SO2NH2< -CN、-COO- <-COOH <

95

-COCH3< -CHO< -NO2

96

48

2、二取代苯的吸收规律 二取代不论基团性质,均能发生红移,

ε 增大, λmax难于估算。一般规律如下: (1)对位取代 若取代基为同类时(都为吸或斥电子基团),λmax 与这两个取代基分别构成的单取代苯中 λmax值较大者 靠近;例如:

OH

NH2

H2N OH NO2

COOH

O 2N

COOH

λmax= 269 nm

λmax= 230 nm

λmax= 264 nm

λmax= 211 nm

97

λmax= 230 nm

λmax= 235 nm

98

49

若取代基为异类时,对位取代苯吸收光谱的 Δλ 通 常较两个取代基单独取代时的 Δλ 的总和还要大。 例如:

(2)邻位和间位二取代 若取代基为异类时,二取代苯吸收光谱的λmax与单取 代苯中λmax值较大者一般情况下区别不是很大,例如:

NO2

OH

NO2

NH2

H2N

NO2

NO2

NO2

OH HO

λmax: 204 nm

269 nm Δλ1= 65 nm

230 nm Δλ2= 26 nm

381 nm Δλ3= 177 nm

λmax: 211 nm

269 nm

279 nm

274 nm

99

100

50

若两个取代基均为吸电子基团,则邻、间位二取 代时λmax会向短波方向略有移动,例如:

NO2

NO2 O 2N

NO2

COOH

λmax= 269 nm

λmax= 230 nm

COOH O 2N

NO2

NO2

COOH

λmax:

269 nm

240 nm

227 nm

NO2

λmax= 235 nm

101

λmax= 246 nm

102

51

若两个取代基均为斥电子基团,则邻、间位二取 代时 λmax与单取代苯中 λmax值较大者相近,例如:

(3)具有苯羰基结构的化合物 λmax 计算方法

表 2-11 为Scott规则,用于估算具有苯羰基结构( XC6H4COZ)的化合物 E2 吸收带的λmax:

O X z

NH2

OMe

λmax= 230 nm

OMe NH2

λmax= 217 nm

OMe H2N

λmax= 236 nm

λmax= 236 nm

103

104

52

表1- 11 计算化合物XC6H4COZ λmax的Scott规则(EtOH为溶剂)

例1 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XC6H4COZ

O H2N OH

Z=OH 基本值 对位NH2取代 计算值 230nm +58nm 288nm

(实测值 288nm)

105 106

53

Cl

XC6H4COZ

COOC2H5

XC6H4COZ

O NHCOOCH3 H

OH

O

Z=R 基本值 邻位OH取代 邻位环残基 间位Cl取代 计算值 (实测值

246nm +7nm +3nm +0nm 256nm 257nm)

107

Z=H 基本值 对位NHAc取代 计算值

250nm +45nm 295nm

(实测值 292nm)

108

54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紫外光谱的应用

1)主要用于判断结构中的共轭系统、结构骨架(如香 豆素、黄酮等)

max 215nm(咪唑)

例.在某些情况下,如香豆素类、黄酮类化合物,它们的UV光谱在加入某些 诊断试剂后可因分子结构中取代基的类型、数目及位置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故还可 以应用UV谱推断该类化合物的精细结构。 例如: 芦丁的甲醇溶液及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的UV谱如下: λmax 谱带II 259 272 275 271 谱带I 359 410 433 393

HO A OH OH

试剂 甲醇 甲醇钠 三氯化铝 乙酸钠

II

O C O O GLu B

OH

I

Rha

max 275nm(苯丙烯酸)

从上表UV数据可见: (1)甲醇钠是强碱,可以使所有的羟基解离,故芦丁的谱带I和II均发生明显红移. (2)三氯化铝可分别与B环的邻二酚羟基、C环的羰基和A环的5位羟基形成配合物, 故亦引起芦丁

的谱带I和II的明显红移。 (3)乙酸钠为弱碱,仅能使酸性较强的A环7位羟基和B环4‘位羟基解离,所以谱带I 和II所发生的明显红移,表明芦丁分子结构中存在4‘位羟基和7位羟基。 由此可见,UV谱不但可用于推断不饱和结构骨架,而且有助于阐明在共轭系统 中取代基的位置、种类和数目。

109

55

黄酮类化合物: 220~280nm(谱带II) 苯甲酰系统 300~400nm(谱带I) 肉桂酰系统

异黄酮类化合物: 245~270nm(谱带II) 苯甲酰系统

O

O

II带强,I带弱

111

112

56

2)确定未知化合物是否含有与某一已知化合物相同的共轭体 系。 未知化合物与一知化合物的紫外谱图具有相同的走向,可 认为两者具有相同的共轭体系。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紫外光谱的应用 3)可以确定未知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单元。 通过Woodward 规则等方法获得推测结构的吸收 峰位计算值,并于实测值相比较。 与同类型的已知化合物的紫外光谱进行比较,可 进行结构分析类比。该规则只适用于共轭二烯、三 烯、四烯。不适用于芳香体系(芳香系统另有规则)

因此UV一致,不一 定是一个化合物。

113

114

57

从防风草中分离得到一化合物,UVmax(EtOH) =241nm,判断是松香酸(A)还是左旋海松酸(B)?

确定未知化合物的共轭结构单元

例:鸦胆子中一种苦木内酯化合物UV谱max(EtOH): 221, 280nm; max(EtOH+NaOH): 221, 328nm.

OH HO COOCH3 O O CH3 O C O R O O CH C CH3 CH CH3

a骨架:

, 六元不饱和酮类 215nm -OH +35nm  -烷基 (122) +24nm max计算值 b骨架: , 不饱和酯类  -烷基 (122) max计算值

A

COOH COOH

B

a

274nm

193nm +24nm

b

A: R = OH B: R = H

217nm

116

115

58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紫外光谱的应用 4)确定构型或构象 确定构型: 构型不同,λmax及εmax 也不同。通 常,反式(trans)异构体的λmax及εmax值较相应的顺 式(cis)异构体大。

H C H C H C C H

λmax 280nm εmax 10500

λmax 295.5nm εmax 29000

空间位阻大共平面性差 确定构象: (1)共轭二烯类化合物构象

H H H H H H

空间位阻小共平面性好

H H

H H

H (s-cis)

H

(s-trans)

117

顺式比相应的反式异构体的吸收波长长,但吸收强度弱

118

59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5)测定互变异构现象 如:苯甲酰基乙酰苯胺存在酮型(A)和烯醇型(B)互变现象

O C CH2 (A) OH _ (PH>12) H+ _ O C CH (C) O C NH O C NH OH C CH O C NH

如:

(B)

s-cis

s-trans

λ ε

max 270nm max 5000~15000

λ max 234nm ε max 12000~28000

λmax (nm) :245 ,308

pH=l2: 308

323。

则:245nm为A吸收峰; 308nm为B异构体吸收峰。 原因:pH=l2时,烯醇羟基失去质子变为烯醇离子C,故红移。

119 120

60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 分析紫外光谱的几个经验规律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5)有多个吸收峰,有的在可见区,则结构中可能有 长链共轭体系或稠环芳香发色团。如有颜色,则至 少有4~5个共轭的发色团。 6)利用溶剂效应、pH影响: 增加溶剂极性:K带红移、R带紫移,emax变化大 时,有互变异构体存在。 pH变化:碱化后谱带红移,酸化后又恢复,则有酚 羟基、烯醇存在; 酸化后谱带紫移,有芳胺存在。

122

1) 在200~800nm区间无吸收峰,结构无共轭双键。

2)220~250nm,强吸收(emax在104~2104之间),有 共轭不饱和键(共轭二烯,,-不饱和醛、酮) 3) 250~290nm,中等强度吸收(emax 1000~10000) , 通常有芳香结构。 4) 250~350nm,中低强度吸收 (e10~ 100),且200 nm以上无其他吸收,则含有带孤对电子的未共轭 的发色团。(羰基或共轭羰基)

121

61

P38 习题17.

小结

2-(1-环己烯基)-2-丙醇的水解产物结构

1. UV属电子光谱,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都有紫外吸 收, 常用于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2. 紫外光谱呈带状光谱,具有相同共轭体系结构单元的化 合物有相似的紫外光谱。 3. 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种类、位置不同,紫外吸收的位 置会发生红移或蓝移。 4. 前人总结的经验规律,能较好地进行有机化合物紫外光 谱的预测和判断。 5. 可采用简单的模型化合物来研究复杂分子的紫外吸收, 从而推测化合物结构。

123

A

OH H2SO4

B

产物λmax=242nm(10100)

A:λmax=214+5×3=229nm B:λmax=214+5×4+5=239nm(正确)

62

P38 习题18.

构象的影响 一般地, λmax(axial)> λmax (equatorial). 如:胆甾烷-3-酮 2位无取代时, λmax=286nm,logε=1.36

练习:分子式为C15H22O,可能为下列结构A、B、 C。紫外光谱max: 206nm(e=5350),250nm (e=10500),判断结构。

O O O

2-Cl取代时, λmax(axial)=299nm,logε=1.53(+13)

λmax(equatorial )=276nm,logε=1.10(-10).

A

Cl

B

C

A计算值: max=249nm (B:326nm; C:227nm)

126

O

63

2.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A) (CH 3) 2 N

N

N

NO 2

入max=475   ε max=32000 入max=438   ε max=22000

(B)

(CH 3)2 N H3C

N

N

NO2

(C) (CH3 ) 2 N (CH3) 2 HC

N

N

NO2

入max=420   ε max=18600

127

64


相关内容

  • 波谱分析课程论文成绩表
    赣南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波谱分析>课程论文 班级: 09材化 学号: 090908015 姓名: 宋心明 指导教师: 成绩: 核磁共振波谱法 化学化工学院 09材料化学 090908015 宋心明 摘要:核 ...
  •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过程中吸收和散射很小,透射率很高的波段. ...
  • 脂肪族醚类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谱模拟
    波 谱学杂志 第24卷第1期 V01.24No.1 2007年3月 ChineseJournalof Magnetic Resonance Mar.2007 文章编号:10004556(2007J01一009卜10 脂肪族醚类化合物核磁共振 ...
  • 现代分析技术课程总结
    成绩: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硕士研究生 <现代分析技术>课程总结(100分) 专业: 微生物 学号: [1**********]51 姓名: 王涛 1.专题论文(50分) 根据讲述过的知识,从学校图书馆专业学术文献数 ...
  • 环境中的电磁波污染及其危害
    环境中的电磁波污染及其危害 ◆杨新兴1李世莲2尉鹏1冯丽华1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2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要: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相当普遍.但是,人们对电磁波辐射危害的认 ...
  • 最新仪器分析与实验思考题与习题
    仪器分析与实验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 2 在常见的仪器分析法种哪几种方法适用于测定元素含量与样品组成?哪几种方法适用于混合物的测定,哪几种分析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合物分析?哪几种方法适用于物质的结构分析? 仪 ...
  • 现代仪器分析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分配系数 相对保留值 助色团 参比电极 锐线光源 多普勒变宽 梯度洗脱 发色团 响应时间 互补色光 程序升温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 分光光度法中吸收曲线是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被测物质浓 ...
  • 高三光学原子物理总结
    高考光学原子物理学完美总结 光 的 本 性 一. 基本概念 (一) 光的干涉 条件: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现象: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相遇的空间相互叠加时,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1.双缝干涉相干光源的获取:采用" ...
  • 粉红粘帚霉化学成分的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28(4) 粉红粘帚霉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春兰张集慧.+郭顺星-杨峻山肖培根 1000舛)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悱和医科大学药用植暂研究所北京 摘要:糟红牯帚霉对名贵药用植物金线莲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为了从物质角度探讨其可能 ...
  • 072 食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
    ・813・ methylated2CpGislandsincancer[J].LabInvest,2005,85(9):117221180.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年 第35卷 第5期 tissues[J].Electroph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