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子与儒释道三教 - 范文中心

[原创]老子与儒释道三教

02/28

按说,经过长时期的磨合、交流,中国百姓已经接受儒释道三家一花三叶、三教一家的观念,儒佛道汇流,也成为中国宗教及其哲学发展的壮观景象。然而,时至今日,一些荒唐的争论依然不时出现。尤其是究竟是道教正宗还是佛教正宗的争论,是老子化胡成佛还是释迦牟尼化老子成道的争论,依然不绝于耳。对此,作为粗通儒佛道三家经典的青衫老祖,完全不敢苟同。因为,无论如何,宇宙间的“道”只有一个,不论道教、佛教还是儒教,都脱不开这个“道”,否则,就是异端邪说,不足为训。老子天下第一,绝非虚言。而孔子、张道陵和释迦牟尼,都可以视为老子的弟子。

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老子的地位无法撼动。老子之所以伟大,是以诗一般的语言精辟直观、简明扼要的阐明了什么是道、道有什么特征、道在人间的运用等重大哲学问题。在《封神榜》中有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而老子所阐释的道,恰恰分为本体、功用、运用三个层面。关于道的本体,老子用“玄”字概括,实质是“无形有质”一种混沌状态。围绕这种状态,老子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述,包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大道若冲,渊兮似万物之宗;象帝之先;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等等。而功用,则是化生万物、规范诸行。包括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而不恃、功成不居;静胜燥、软弱胜刚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有三宝;上善若水;大言稀声、大象无形、大直若屈、大成若缺。等等。而运用,则主要体现在《德》篇,德,就是道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和应用方法。包括,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上德不德;兵者不祥之器,等等。这也符合道教的元始天尊(本体)、灵宝天尊(功用)、道德天尊(运用)等三清之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1936786_1.html/ ]

释迦牟尼和孔子都是伟大的哲学家。但是,就其研究方向而言,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走向。一个主攻开悟与解脱,一个则主攻道在人间的应用。释迦牟尼找到了解脱、寂灭的途径或法门,于是被奉为佛祖,也就是觉悟之祖;其后人发扬其悟道之法,就成为佛教。其中,注重理论和实行的,强调自悟,需要大智慧,被尊为上座部;而需要菩萨救渡引领的,只要普通智慧即可,被称为下座部,也就是大乘佛教。由于大乘佛教的广泛发展,佛教获得旺盛的发展活力。而孔子把道在人间的应用作为主攻方向,因此,重点阐发了仁义礼智信勇等多种道德品质,希望用这些道德品质教化人类,通过“明明德”而促进天下大同。

在张道陵出现之前,中国没有道教只有黄老之学或老庄之学。张道陵把符箓之学、祷告之学、巫柷之学、导引之术同老子的《道德经》联系起来,创立五斗米道,也就是道教,后经葛天师、许天师等不断丰富, 道教的神祗体系日益健全;后又有王重阳创立全真教,最终形成龙门全真与正义盟箓南北二派并存的局面。与佛教讲求寂灭、解脱不同的是,道教更强调天人合一,认为通过当世修炼,可以达到与道同体、羽化成仙、长生久视的目标。也就是说,与佛教相比,道教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修炼之路。有人问,为什么道教不如佛教普及?青衫老祖认为,道教的修炼之路比较艰难,而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比较便易,是根本原因。

综上,我们看到什么呢?我们看到没有任何一种宗教可以脱离老子的道。只不过是三教走了三个不同的路径而已。从这个角度讲,作为道的化身,老子是万教之宗师,不也确乎?

也正因为此,中国古代神话小说都是倡导三教合一的。有人说,《西游记》尊佛抑道,而实际上,在整部《西游记》中,道无处不在。且不说老子对孙悟空“网开一面”、助其修成万金不坏之身,孙悟空又是亦道亦佛的菩提老祖,就说整个取经工程,哪段路程不是“道”在支持?而老子化胡;老子与燃灯共讲先天道法、混元道果;老子的金刚琢大显身手;等等,都暗示老子的地位至高无上,而孙悟空在炼丹炉中49天而无恙,显然是老子起了爱才之心(悟空在炉中居巽门而避祸,以老子的道行,怎么可能看不到?)。而每章之前的诗词,绝大多数是内丹心法,更是道教的精华。

有人说《封神榜》尊道抑佛,而实际上,正是《封神榜》给了佛教崇高的地位,接引、准提被列为与三清平起平坐的大神。而燃灯、观音、普贤、文殊、如来、大明王如来等佛教大神,也有着深刻的道教根基,或者说由道教支援了佛教。这样的一种安排,无疑为佛教顺利入中土开辟了道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三教顺利合一的良好局面。答案很简单,三教在发展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最大公约数,这就是“道”。一个悟道、一个用道、一个修道,路径不同,万法归宗。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释迦牟尼之后成佛的人物并非佛经读得滚瓜烂熟的人,而是一字不识或从不读佛经的人。六祖慧能,一字不识而成一代宗师;活佛济公,满足狗肉而得罗汉之果位;武圣关公,放下屠刀而得儒佛道三家供奉。即便是三藏和悟空,也没有再西天读过一部佛经,而是因为有了取经的功业而成正果。而佛教的最高经典,也是无字经------道可道,非常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总之是,只有能够悟道得道,乘什么“筏子”,并不重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作者:楼宇烈 [2001-10-12 15:49:5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 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 ...
  •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及现代意义
    年第 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 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 中华传统文化 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 已深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 渗透到社会政治 经济 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 支配人们思想行为 ...
  •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 ...
  • 西游记鉴赏
    1百回本<西游记>最后成书,但作者仍然是个谜,<西游记>的作者不可能是().(1.0分)1.0 分 A . 丘处机 B . 华阳洞天主人 C . 吴承恩 D . 郑和 我的答案:D 2下列关于唐宋传奇,说法错误的是( ...
  •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福建建阳 张叶华 摘要:苏轼<前赤壁赋>一文情.景.理相交融,在对赤壁那优美的山水风月的描绘中蕴含了丰富的儒释道思想,他以赤壁为依托,反思人生.审视历史.参悟天地,以宏博开放的 ...
  •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道贵第六十二
    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编辑:中华道教之道贵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 ...
  • 常用成语中的佛教典故
    郑非凡  (2010-09-30) 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想入非非",大家都可意会,但是,"非非"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成语呢? 其实,"想入非非"这个成语出自<楞 ...
  • 宁夏导游证考试试题
    宁夏导游大赛知识问答题 1.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是多少公里? 答:397 公里. 2. "水洞沟遗址"的发掘表明,人类在多少年前就在宁夏大地繁 衍生息? 答:3 万年. 3.海原大地震发生在哪一年? 答:1920 年. 4 ...
  • 钱穆推介的七本必读书
    民国是个无数人心向往之的读书人时代,无数想读书.爱读书的人都喜欢找人推荐书,而他们或许不知道的是,很多民国大师其实都罗列过必读书目,如胡适.梁启超.朱自清等等.但这些人推荐的书对于现代人有个问题,便是要么数量太多,要么太专业,要么太冷门,很 ...
  • 西游记阅读笔记(1)(原创)
    阅评西游记之一 人类的创世神话有各种版本.西方有圣经中的上帝在一个星期六天之内就完成了创世.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来源于不同古代氏族历史的样本.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章就是道家邵康节的版本.人类历史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