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特点 - 范文中心

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特点

09/02

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特点

四川省资中县孟塘镇中心学校 刘运

摘要: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分析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特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特点

1”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千百年来教师们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崇高目标。然而,现代社会的教师,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能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讲究教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苏霍姆林斯基说:“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

2由此可见,语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语文学科主要是学习语言科学的,因此,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语言艺术。因为,高尚激越的情趣,妙趣横生的语言,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特点

因为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所以它富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具有独特的性质特点。

1、表达准确,逻辑严密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是教学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学生主要借助教师语言来接收知识、储存知识、加工知识和反馈教学信息。要确保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口齿清楚,语音清晰,语句完整,表达准确,逻辑严密。任何含混模糊、言不及义、华而不实的语言都是有害的。很难想像,一个口齿不清,说话层次混乱、颠三倒四的人如何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文章、开宗明义。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白杨》一课时,先进行导入,向学生展示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图画,配以动情的语言:“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啊!”在这里,教师以他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配合图画,让学生初步领会了大戈壁荒凉的特点,为后面理解白杨的顽强作下了铺垫。如果教师的语言没有处理好,就不会收到这样的效果。

2、易于理解,对症下药

俗话说:“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用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说讲课要看对象。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深浅适度,易于理解接受的语言。 我校是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一至九年级的学生都有,而教师也大都低中高年级混乱排课。教师在上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而采用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的语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当充满童真童趣;

对六七年级的学生,教学语言就要注重纯真;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比较懂事了,教学语言就要富有哲理。

即使同一年龄段,甚至一个班的学生也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成绩差的学生,要以鼓励性的语言,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语言应浅显易懂;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应掌握分寸,既防止他们骄傲,又鼓励其再攀高峰,语言可富有哲理,文学色彩浓厚一些。

3、引而不发,启迪思维

语文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因此,教师的讲课,应时时保持一种“引而不发”的姿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要引导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动脑动嘴,自己去认识真理,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知识殿堂。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恰到好处的语文教学艺术,就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去思维。

一次,笔者参加教研会,听一位教师上朱自清的《春》一文。教学“春花图”一部分时,课堂实录如下:

师:这一段可概括为什么?

生:春花图。

师:写了哪几种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

师(失望地):不过,我觉得有些遗憾,朱自清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在这里也有败笔。

生(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老师)

师:因为这一段是写春花,文中“蜜蜂嗡嗡地闹着”这句话不是脱离了“春花”这个中心了吗?老师说得对不对?

生(愣了一下):不对。

师:不对?那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谁能给老师解出心中的疑惑? 生(踊跃举手,纷纷发言):写蜜蜂是为了衬托花多、花艳。

师(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我明白了。

„„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这样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声情并茂,潜移默化

3情○语文教材文情并茂,语文课堂也应情趣盎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意切的教学语言,可以拨人心弦,动人心魄。教师依据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把对是非曲直、爱憎好恶,喜怒哀乐化作富有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非常注重感情的流露和渲染,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她在讲解课文时饱含深情,为大娘因救志愿军战士而失去小孙孙悲愤;为小金花失去妈妈而伤心;为大妈挖野菜炸伤腿而难过。特别是在讲到军民依依惜别的场面时,突出那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沉郁气氛,表达出当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心情都是那么沉重。“列车呀,请慢点儿开,让我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教师

饱含深情的朗读和讲解,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师生,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5、张弛有致,富有节奏

4语文教学语言也应讲究抑扬顿挫,轻重 古人曾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缓急,富有节奏感。既有利于学生边听边思,又有助于教师准确恰当的传情达意。

一要急缓相间。语速急促,有助于表现急切、兴奋、壮烈等基调的课文的内容:《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以急促的语调表现出安塞腰鼓的豪迈粗犷、刚劲奔放的雄浑气势。语速缓慢,宜于表现宁静、优美、悲哀等基调的课文内容。《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里,就应以轻缓的语调表达出对总理的无限追念,表达出人们的无尽哀伤。

二要断续得当。讲课时,在适当的时机略作停顿,给学生留出回味的余地,教学效果更好。尤其是教学文言文或古诗词时,更要作好句中的停顿,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句子:“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根据这样的停顿,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句子的大意:“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盛起来了。”而农村中学生由于普通话不好,语感就更不好,所以在朗读时习惯两字一顿,从而误解文意。“越明/年,政能/人和,百废/俱兴。”这“越明/年”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往往他们自己也很迷惑,却不知原因所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样读,意义非常明确;而有些学生这样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因此,特别建议农村的语文教师应加强范读、教读,教会学生把握好停顿,加强语感。

三要张弛有致。紧张与舒缓交替进行,有利于师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的紧张的教学活动中,如一直如此,恐怕教师满腹经纶,也很难将课教好。特别是在小学,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紧张与松弛有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阅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时:

师:(来到一个学生面前)请问老人家,你的身体好像有点病,为什么还来拉纤?

生:我真有病,但有什么办法呢?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只要我哪天不拉纤,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了。这世道可太黑暗了。

在师生的即兴表演中,同学们开怀大笑。在笑声中,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放松了心情。教师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一举两得。

6、幽默风趣,形式多样

5教学语言最忌枯燥无味,语文教学尤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其不能“言之无文”。语文教师讲课应把握语文课丰富多彩的文学性这一特点,尽量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文采斐然。

我校一青年教师在教学《四季的脚步》一课时,他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

生:“有四个季节。”

师:“太好了。连这也知道!”(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了)

开课就有笑声,这就是教师要达到的目的。教师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一个冷冰冰的课堂,一个过于严肃的课堂,是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综上所述,一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使其教学思路简洁而清晰,教学内容明确而具体,还能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能得心应手地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意图,完成教学任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能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为枯燥的文字而发愁,而是一种使精神得到充实和满足的艺术享受,因而提高学习效率,并受到美的熏陶。

笔者呼吁,每一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不要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唐·韩愈《师说》。 ○

2苏霍姆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3唐·白居易《祭十二郎文》 ○

4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 ○

5《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相关内容

  • 学表演台词功底
    <舞台艺术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001-2 132013-4 课程学时:192 192 课程学分:12 12 适应专业:戏剧影视表演专业 一. 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戏剧表演艺术最重要的是演员的肢体与语言的表现力.因此,舞 ...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
    五年级语文 单元名称: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型:精读课 主备人:王晓霞 审核人:杨素瑞 时间:2013.3.11 回顾·拓展三 教材简析: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对剧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教学的精.气.神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艺术有着语言行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教学言语艺术的延伸和扩展,能有效地提振教学的精气神.非言语包括衣着.表情.眼神.副语言.体态.身姿.空间距离语等.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为此,本文探讨了教 ...
  • 20**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复习题 简述题及论述题
    简答题(参考)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2. 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多样化问题. 3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通过那两方面体现 4.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5.改革开放后,中国学前美术教育开始注意到哪些方 ...
  • 设计素描精品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设计素描主讲教师:高 波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 设计素描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练习,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表现能力,更要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对"素描"较为狭隘的传统 ...
  • 太阳说课稿
    <太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 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 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 ...
  • 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启示
    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启示 摘要: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全面的.有着广泛基础的音乐教学法.它广泛吸取前人教学实践的精华,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之上,具有高度的有序性.用首调唱名法.接哦组音乐,手势等手段培养儿童具备可 ...
  •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教案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 学写现代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能写作现代诗. 3.德育目标: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 ...
  • 什么是音乐要素
    一.什么是音乐要素 在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的时候,就不仅仅要关注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织体.曲式等等.这些就是音乐要素,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