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分析 - 范文中心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分析

09/22

LMl’……”…”7…”…一…”o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分析

孙昌军周亮

(湖南大学法学院,长沙410079)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状况,以及比较不同时空条件下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程度。对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性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有必要掌握尽可能准确的统计数据,并分析数据下潜藏的犯罪原因与趋势,进而寻求有的放矢之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犯罪率;统计分析

【中圈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

客观地把握未成年人犯罪总数、未成年人犯罪率等统计数据,有助于科学、准确、及时地认识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并在考察、剖析犯罪现象的基础上,发现和探究其深层的犯罪原因,进而制定有的放矢之对策。在参考1991年至2003年共13年的《中国法律年鉴》之《全国人民法院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表》,以及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之《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希望能对我国近十余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做一个浅明简要的分析。①

表一:1990—2002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统计表②

年份判处罪犯

总数(人)

1990判处未成年罪犯总数(人)42033

33392

33399

32408

3838814—17周岁人口总数(万人)9034.47927.9未成年人罪犯占总罪犯百分率(%)7.24%6.58%6.77%7.20%7.04%未成年人犯罪率(单位:万分之一)4.654.214.344.255.17

4.6358027250723849281719911992199319947688.27625.94499205452825432767422.47734.51995

199635832402206.59%6.04%

5.78%

6.36%

6.64%665556526312528301602380

639814

746328

7470968658.57562.87946.44.644.024.244.975.1419971998199920003044633612400144170949883588707825.18399.78434.46.65%6.68%7.88%200120026.115.939386.6

【收稿日期】2004—07—25

【作者简介】孙昌军,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周亮,湖南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①《中国法律年鉴》,每年由中国法律年鉴社出版,2003年数据需2004年9月公布;《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每年由中国统计局出版社出版,2005年数据尚在统计编排中,故本表只截至2002年的数据。其中1990年人口数据为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人口数据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其它为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司历年抽样调查的推算数据,本表14一{7周岁人口数根据各年度分年龄数据统计而成。

@本表中未考虑犯罪黑数(隐案数),考虑到未成年人犯罪反侦查能力低,案件侦破率高、诉讼周期短,故依照每年被判刑未成年人总数基本能反映该年度未成年人犯罪状况。

表二:1990—1997年度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严重刑事案件的比率。【,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j畦重罪的未成年

人占未成年人犯57.7%59.4%64.4%68.5%64.8%65.1%65.5%64.5%罪总数比率①

一、对以上两表分析

1、未成年人犯罪总数逐年增加,新一轮未成年人犯罪高峰将持续至2008年。1991年我国刚刚迈过了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期,在持续9年较低的犯罪总数之后,1999年又迈过4万大关后,已连续四年持续攀升,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预计此次高峰将持续至2008年以后才会有所缓解。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该年度14—17周岁人口总数,一个是未成年人犯罪率。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至1991年为我国人口生育的一个高峰期,从而导致在时隔十余年后的今天我国正面临一个14—17周岁未成年人高峰期,预计2004年至2007年该年龄段人口都将维持在每年9千万以上的总量。该年龄段人口基数大而犯罪率又稳中有升,预计2004年、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会突破6万人每年,2006年、2007年未成年人犯罪会保持在5万5干人以上,直至2008年该年龄段人口降至7干5百万左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才可能渡过此次高峰。

2、未成年人犯罪率稳中有升,形势严峻,且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明显高于城市。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维持在万分之五左右,基本与我国全国总人口的犯罪率持平,而实际上,14—15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类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16—17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则远远高于万分之五的水平,大约在万分之七到八以上。未成年人犯罪率近年来同全国人口犯罪率一样持续上扬,丝毫没有降低的趋势,足见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仍有待加强。例如,安徽省近五年来,全省未成年罪犯年平均增长率为7.2%。

【2】并且农村籍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多,占犯罪未成年人中的80%左右。嘲相对而言,城市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则较低,如上海市虹口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成效卓著,广大教师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筑起了一道预防违法犯罪的牢固围墙。2000年全区未成年人学生犯罪率始终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其它统计数据也同样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存在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高于城市的规律仍然存在。

3、未成年人罪犯在所有罪犯总数中占7%左右,即全国每年新判处的每14—15个罪犯就有一名是未成年人。此外,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14—25周岁青少年罪犯占年罪犯总数的34%一39%(九十年代初一度维持在50%左右)。即未成年人犯罪总数仅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18%,总体上讲,18—25周岁的青年犯罪人才是青少年犯罪的主体。因此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简单等同于青少年犯罪问题,两者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只是在犯罪学上由于在犯罪原因和预防上的共同才一起考虑。而且,未成年犯与成年犯不同,其思想、性格和行为模式均未定型,可塑性较大,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期间应着重于教育,矫正其人格,帮助其完成社会化过程。

4、未成年人犯重罪的比率高,近年来一直维持在60%一70%左右。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犯罪类型出现:(1)60%的未成年人犯罪都为暴力型犯罪。所谓暴力型犯罪,包括抢劫、杀人、伤害、爆炸、强奸等犯罪形式,其犯罪后果严重,影响恶劣。未成年人之所以采取暴力的方式作案,影视媒体、网络、同伙等犯罪亚文化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同时未成年人也不象成年人那样具备利用智力、职务、诈骗、复杂技巧进行犯罪的能力,只会使用暴力这一最为原始的手段进行犯罪。(2)团伙型犯罪占到未成年人犯罪总量的50%以上,例如2002年此类犯罪在甘肃、安徽两省的未成年人犯罪中均占54%,在山东省为72.91%。[51所谓团伙型犯罪,包括盗窃团伙、流氓(斗殴)团伙和抢劫团伙等,未成年人处于独特的心理年龄段,“从众心理”明显,辨别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不强,易被帮派组织所吸收和利用。且大多是初犯,单个

作案则畏畏缩缩不易得手,或因犹豫而中途放弃,团伙犯罪则可以将风险和责任分散,加之相互暗示相互模仿,而敢于冲杀敢于下手。(3)物欲型犯罪。据统计,80%的未成年罪犯12岁就出现偷盗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尚不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但追求玩乐相互攀比的心态较成年人更强,未成年人刚步入社会易被不良的价值观所误导,从而不择手段偷盗、抢劫财物。

=、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的解读

1、未成年人犯罪率统计的意义及完善

与不分年龄段的犯罪率统计相比,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更具有准确性。通常我们计算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的犯罪率,是将其犯罪人数除以其总人口数。事实上我们知道,o一13岁的人不可能实施犯罪,60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罪的相对也很少,而0—13岁的人约占总人口数的20%左右,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的我国老年人人口(以60岁以上计)约占当前总人口数的11%左右。【6】有学者提出,只有把犯罪率与总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准确的结论,并主张计算犯罪率最为科学的计算公式应该是用“某地区一定时间内的犯罪人数”除以“该地区一定时间内人口中可能犯罪的总人数”。其中,犯罪人数必须经过法定诉讼程序予以确认,至于如何确定一定时间地点内总人口中可能犯罪的人数,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数予以代替。【7】在我们的统计中,未成年人中可能犯罪的总人数既包括14—15岁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也包括16—17岁的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我们认为,进行分年龄段的犯罪率统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了不分年龄段将不可能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计算在内的弊端。

当然,也应该看到,未成年人犯罪率受到立案率、破案率、破案速度和诉讼效率的影响与制约。一方面,立案率越高,犯罪黑数就越低,再加上破案率越高,才意味着经法定程序确认的犯罪人数就越接近事实上的犯罪人数;另一方面,破案速度和诉讼效率也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因为未成年人犯罪率中的犯罪人数都是一定时间内经法定诉讼程序所确认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犯罪人都是在该时间段内作案的,通常只是为了方便起见而以该时间段内经法定诉讼程序确认的犯罪人数代替该时间段内发生案件的总人数。所幸的是,在现实社会中,未成年人犯罪反侦查能力低,案件侦破率高、审判周期短,故依照每年被判刑未成年人总数基本能反映该年度未成年人犯罪状况。

2、未成年人犯罪总量的再认识

未成年人犯罪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某~地区内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程度。但并不等于说,两个未成年人犯罪率相同的地区其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程度就相同。因为犯罪率只是一个相对指标,并不能直接反映犯罪的实际总量这一绝对指标。

一方面,犯罪的实际总量由具体的犯罪数量决定。好比对于甲乙两地,未成年人犯罪率虽然都是万分之五,但甲地有10万未成年人且占总人口的40%,而乙地只有1万未成年人且仅占总人口的10%,根据未成年犯罪人的犯罪侵害对象往往是未成年人的规律,那么,粗劣地计算,甲地的每一个未成年人可能面对50个未成年犯罪人的威胁;而乙地每一个未成年人只可能面对5个未成年犯罪人的威胁;作为家长,为了孩子会宁愿选择乙地居住而非甲地,作为警察当局,甲地总人口40%的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也显然重于乙地总人口10%的未成年犯罪问题。

另一方面,犯罪的实际总量也由犯罪的质量即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决定。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并不相同,例如,一起杀人案件的社会危害性程究竟相当于一起盗窃案件的多少倍?这一起杀人案件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比另一起杀人案件大多少?目前较为简单的办法是把各种犯罪的刑罚(法定刑或宣告刑)经折合计算以后作为它的犯罪量值。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各种犯罪类型的危害性量值的换算相对要比成年人犯罪简单,因为14—15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八类严重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且总体上未成年人的犯罪类型和犯罪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是较为典型的暴力犯罪、侵财犯罪和性犯罪,不存在职务犯罪、政治犯罪、军人犯罪,且高科技犯罪、危害社会经济管理秩序的犯罪也较少。因而从这个角度出发,用未(转第24页)

的时空内发挥作用。从学校安全保护工作“预防第一”的观念出发,权利保护工作的合理到位将阻滞权利救济程序的启动。同时,在立法中对权利保护的设定要比权利救济的规定更具效益。因为“某人必须提供给另一个人的保护价值,是由合理性的概念及社会的行为准则来界定的。对合理性及社会的行为准则的检验标准在权衡预防成本和预防收益中产生。”【16】(P510)因此,在对权利立法的过程中,在重心选择上更应强调对立法权利的保护。

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权刹救济”的重要性。权利立法既要根据客观规律和现实要求,把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应有的权益确认为法权,又要通过法律责任和程序法的规定,来保障这些权利的实现。但相关主体在这种法律责任关系和程序法关系中的权利必须能够得到前在的保护,否则“救济性”权利起不到救济的本原作用,甚至可能会造成对权利的更大侵害。

【参考文献】

【1】王涌.私权救济的一般理论【A].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一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杜钢建.知情权制度比较研究[JJ.中国法学.19933(3).

[5]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2003(1).

【41【日】金子元久.徐国兴译.教育中的市场机制【J】.教育与经济,200;3(2).

[5】[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6】[德】冯・巴尔.焦美华译.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7】程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一一权利及其救济通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

[8】杨春福.权利法哲学研究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9】周光权.注意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998.・

[1o】尹力.我国父母教育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1(1).

[11】范秀双.论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J】J.教学与管理,2000(8).

[121刘世稳.关于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1999(2).

[15】何文祥.招生广告惹出官司[N】.光明日报,2001—7~51(14).

[14】侯毅君.一女大学生因怀孕被开除欲告学校侵犯隐私【N].中国教育报,2002--11—21(1).

5】谭晓玉。研究权利——新时期中国教育法学的新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

[16】[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张军等译。法与经济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1994.

【责任编辑:姚建龙】

(接第35页)成年人的人犯罪率还是能够较好的反映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状况的。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传统的做法是加大犯罪预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肯定加大犯罪预防投入的同时,也应当注重预防方法的运用。我国“综合治理”的主张是值得肯定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也应当继续坚持。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在主张“以人为本”的预防方略的基础上认为:在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中,14周岁至不满18周岁这一期间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形成的犯罪人格具有临时性,较为容易矫正。刑事污点消除制度能够有效避免给未成年犯罪人打上永久的标签,符合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挽救和改造”的刑事政策。人格调查制度走进少年法庭,能够细致评价未成年人的人格发展状态,是人性化施法的体现。推行社区矫正制度,能为未成年犯罪人提供良好的“人格环境”,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而只有正确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规律和动向,才能寻求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的放矢之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法律年鉴[M】(1987—1997精装版).

[2】我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上升【N】.江淮晨报,2004--2--22.

[5】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80%为初中以下文化[EB/OLl.http://news.yn.cninfo.net/sheⅢ/faIV/2005/9/1

[4】上海虹口区未成年人犯罪率低于万分之一[N】.新民晚报,2000--10--31.

f5]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80%为初中以下文化[EB/0L】.新华网,20033--9--10.0653329626—8/

[6】中国人口统计年鉴【M】(2002年卷).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4—6.

【71刘广三,刘晓.论犯罪率【J1.烟台大学学报,1994(2).

【责任编辑:刘芹】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孙昌军, 周亮湖南大学法学院,长沙,410079青少年犯罪问题ISSUES ON JUVENILE CRIMES AND DELINQUENCY2004(5)11次

参考文献(7条)

1. 刘广三;刘晓 论犯罪率 1994(02)

2.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2002

3. 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80%为初中以下文化 2003

4. 上海:虹口区未成年人犯罪率低于万分之一 2000

5. 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80%为初中以下文化

6. 我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上升 2004

7. 中国法律年鉴 1987

本文读者也读过(1条)

1. 尚秀云 家庭教育应当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期刊论文]-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

引证文献(11条)

1. 齐文远. 刘娥 论我国刑法中的少年主体问题[期刊论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3)

2. 郭兴中 敬畏之心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从家庭和司法两个维度的思考[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3. 叶小琴 未检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两点思考[期刊论文]-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5)

4. 杨明. 陈结淼 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

5. 郭丽红 论提高成年年龄的法律意义[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 2008(2)

6. 彭梦吟 未成年犯区别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08(14)

7. 吕新建 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期刊论文]-河北法学 2008(3)

8. 章皎洁. 扬曦. 张旭. 王飞燕. 李焱. 胡泽卿 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4)

9. 沈惠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治安行政执法的创新[期刊论文]-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4)

10. 许芸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矫正模式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 和丽梅 在押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snfzwt200405007.aspx


相关内容

  • 论未成年人犯罪
    论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律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己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本文集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司法实践中的有关内容,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
  • 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
    论文摘要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律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己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本文集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司法实践中的有关内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一部分主要 ...
  • 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专 业: 作 者: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 通信地址: 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摘要]:青少年犯罪的历史性以及严重性自史以来就引起了专家与学者对其原因的探究,除了自身因素.社 ...
  • 刑事侦查阶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护
    浅谈刑事侦查阶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 益的保护 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加速转型.人口大规模迁移以及社会生活方式急剧分化的历史时期,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情况与日俱增.就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和审核把关的法制部门而言,探讨如何在刑事侦查阶段正确适用 ...
  •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环境及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之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仅以美国为例,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就有200万以上不到18周岁的青少年被捕,青少年犯罪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亿美元左右,仅美国司法机关每年用 ...
  • 社区矫正制度
    惩罚性和恢复性二元功能之完美结合 --浅析社区矫正制度 摘要: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 是国家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惩罚和改造罪犯方面的良好效果, 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美国社区矫正制度起步比较早, 在实 ...
  • 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基层检察院的适用
    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基层检察院的适用 作者:李湘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6期 摘 要 通过对未成年人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可有效减少犯罪对未成年人本身.未成年人的家庭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 ...
  • 初中一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要
    初中一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要 第五单元 珍爱生命 5.1 生命宝贵 一.生命世界美丽神奇 (1)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2)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 二.生命需要彼此尊重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 ...
  • 发表刑法论文:刑事速裁程序的规则优化与机制完善
    发表刑法论文:刑事速裁程序的规则优化与机制完善 如何发表刑法期刊论文呢?如何才能写好刑法论文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篇发表刑法论文:刑事速裁程序的规则优化与机制完善 2014年10月开始,S 市某区院认真贯彻落实"两高&quo ...
  • 论死刑之利弊
    论死刑之利弊 目 录 一.引言„„„„„„„„„„„„„„„„„„„„„„„„1 二.死刑的概念及其发展„„„„„„„„„„„„„„„„„„1 三.死刑的目的及其思考„„„„„„„„„„„„„„„„„„2 四.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及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