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之采薇 - 范文中心

诗经两首之采薇

06/15

《采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识记掌握《诗经》的相关知识。

2.掌握《采薇》中的难字字音、掌握句子的句读。 3.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理清情节和主题。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2.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解题

古代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劳动人民需采野菜充饥。诗经中还有诸多篇章有类似的描述,例如:《采葛》、《关雎》、《芣苡》等。而《采薇》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 正音释义:

岁亦莫(mù)止 猃狁(xiǎn yǔn )之故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à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 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戎车既驾(已经) 我行不来(慰劳,劝勉)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

四、主题归纳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哪位同学能来归纳一下? 明确: 征夫思归。

《采薇》描写了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同猃狁战争的回顾及其哀怨,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

2.大家是从哪里看出来主人公的思乡之情的呢?请迅速从本诗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明确: 前三章。

3.这首诗一共六章。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诗歌分层并总结大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明确: 分三个层次:

1—3章:难归之因和思乡之情 4—5章:戍边生活

6章: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五、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六、作业布置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梳理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诵读诗歌,梳理课文,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2.理解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曾对自己的儿子孔鲤说,要多读《诗》,“以识草木鸟兽之名”。人生天地间,我们也是,要博物,博学。请让我们先来认识一样东西。

投影:(展示图片) 薇,野豌豆,豆科植物,嫩茎可食。关于它,《诗经》中有精彩的篇章,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采薇》。

二、梳理课文,理解内容

解读前三章

1.这三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在句式上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起兴。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重章叠句:指在《诗经》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或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

2.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

①在内容上,从“作→柔→刚”表明了植物的生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莫→阳”,以时序的更替暗示戍边的无止境。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从而突出了主人公久戍未归的境况,使情感有了一种递进,加深了他的思归之情。

②在音节上,反复吟唱,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明确:

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

4.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明确:

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 “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读四、五章

1.《采薇》中的主人公是什么身份?我们可从哪些意象或诗句看出来? 明确: 戍卒

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战争的? 明确:

诗中没有正面描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是从战车、弓箭等精良的装备,整齐的军队,以及士兵们居无定所,日日戒备森严等细节情况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3.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骙骙”、 “翼翼”,有什么作用? 明确:

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4.“岂敢定居”, “岂不日戒”又写出了什么? 明确:

战事紧急,战事频繁。将士们劳累奔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的原因。

5.那这个士兵对待战争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明确:

复杂,矛盾。因为战争无法回家,却又知道自己不能安居的原因是猃狁。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孰轻孰重。对己方装备大加赞美,显现出自己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6.你发现这几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事的残酷。 解读第六章

1.前面两部分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情感。现在终于踏上了归途,这个士兵是像我们放假了一样那么兴奋的直接飞奔回家么?

明确:

“不是”。行道迟迟„„莫知我哀。

2.战士凯旋,本该高兴,为何主人公却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呢? 明确:

抚今追昔,痛定思痛。久戍之苦,军旅之艰,有家难归,道阻且长,近乡情更怯。

3.大家联系前面的四句诗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为什么主人公在回家的时候会满心的悲伤,缓慢的行走着呢?(讨论)

明确: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这四句给我们构造了两幅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抚,柳枝漂拂时我出征离家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我踏上归途的画面。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这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想见他离家很久了。他希望能马上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不由自主的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毕竟他已经很久都不知道自己家中的情况了。这时他的心里不是单纯的喜悦,而是百感交集。

4.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 A.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B.以哀情写乐景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C.对比:

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

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三、课堂小结

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 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熟读、背诵全篇。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容和写作手法。

3.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氓》这首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诗的写作手法等。首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二、字词归类

1.通假字:

A.岁亦莫止( “莫”通 “暮”,年末) .B.彼尔维何( “尔”通 “薾”,花盛开的样子) .C.玁狁孔棘( “棘”通 “急”急) .D.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 .2.词类活用:

A.岂不日戒(名词作状语,日日) .B.雨雪霏霏(名词作动词) ..3.古今异义:

A.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B.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三、写作特点

(结合学生学过的 《氓》来介绍) 1.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

第一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刻画了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接下去追叙了种种饥渴劳累,紧张辛酸的生活情态。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回忆,全诗虽用多种叙述方法,但条理清晰。

2.采用了“兴”的抒情方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兴句,的确与诗的主题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兴句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情调,烘托出了一种气氛,让诗好像涂上一种“清幽”的色彩。特别是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让情调一步步发生变化,暗示出战士的命运也一点点发生变化,最后终于可以回家了。

3.巧用叠字叠句。

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四、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板书设计:

采薇

第一章:写离家远戍在外的原因¬¬ ——总写:回忆倒叙 第二、三章:写戍卒守无定所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 详写戍卒 第四、五章:写戍卒紧张劳苦的生活种种情形 追叙

第六章:写士卒归途抚今追昔 ————今昔对比,借景抒情,

回到现实


相关内容

  • 氓采薇教案
    <氓>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教学设想:启发参与,适当分析,强化朗读 教学重点:分析恋爱阶段,男女双方性格特点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丰富人文积累: 2.体味本诗赋.比 ...
  • 美丽[诗经]阅读答案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 ...
  • 人教版先秦诗歌
    先秦古诗词资料整理 先秦古诗词资料整理 . .......................................................... 1 <诗经> . ........................ ...
  • 与山水相关的案名
    林月花溪 释义: 按园区规划,有林有花,更有溪水环绕,林月花溪,更详尽勾勒诗意生活,满足小资生活情调.案名更强调自然,让人心生向往. 采薇新宿 释义:"薇"者,野菜也.伯夷.叔齐耻食周粟而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说的 ...
  • 诗经的文学阐释--从先秦到清代
    第27卷第4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H ube iN or m a lU n i versity (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 V o. l 27N o . ...
  • 采薇 必修二
    采薇 相关链接 王夫之<姜斋诗话>:知"池塘生春草""蝴蝶飞南国"之妙,则知"杨柳依依""零雨其濛"之圣于诗,司空图所谓"规以象外,得之圆 ...
  •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学习先秦文学(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 •1,注意文学史和作品相结合,以史为线,而以阅读作品为主. •2,知人论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后知文. •3,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 ...
  •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 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 ...
  • 辉煌灿烂的文学
    沂水四中高二年级历史组导学案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编写人: 审核:高二历史组 编写时间: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 ...
  • 六上语文背诵段落
    六年级语文上册要求背诵的段落 1.山中访友 第三段: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