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分解法例题及练习 - 范文中心

正交分解法例题及练习

08/18

正交分解法

在运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时,一般按如下步骤:

㈠ 以力的作用点为原点作直角坐标系,标出x轴和y轴,如果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两轴的方向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如果力不平衡而产生加速度,则x轴(或y轴)一定要和加速度的方向重合;

㈡将与坐标轴成角度的力分解成x轴和y轴方向的两个分力,并在图上标明,用符号Fx和Fy表示;

㈢在图上标出与x轴或与y轴的夹角,然后列出Fx、Fy的数学表达式。如:F与x轴夹角分别为θ,则

FxFcos;FyFsin。与两轴重合的力就不需要分解了;

㈣列出x轴方向上和各分力的合力和y轴方向上的各分力的合力的两个方程,然后再求解。

一、 运用正交分解法典型例题

例1.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重50N,受到斜向上方向与水平面成300角的力F作用,F =

y 50N,物体仍然静止在地面上,如图1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

地面的支持力分别是多少?

F 解析:对F进行分解时,首先把F按效果分解成竖直向上的分力和

N

水平向右的分力,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

所示。F的效果可以由分解的水平方向分力Fx

f x

和竖直方向的分力Fy来代替。则:

FXFcos300,FyFsin300

图1

G 图2

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合力为零,则在竖直方向有:

NFsin300G NGFsin300

则在水平方向上有: fFcos300

例2.如图3所示,一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求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

解析: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都是由重力引起的,把重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两个力,如图4所示,其中F1 为使物体下滑的力,F2为物体压紧斜面的力,则:

F1GsinF2Gcos

例3.三个力共同作用在O点,如图6所示,F1、F2与F3之间的夹角均为600,求合力。

解析:此题用正交分解法既准确又简便,以O点为原点,F1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 (1)分别把各个力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如图7所示:

F3

F2

F1xF1;F1y0

F2xF2cos60o;F2yF2sin600 F3xF3cos600;F3yF3sin600

(2)然后分别求出 x轴和y轴上的合力

图6 F1

FX合F1XF2XF3XF1F2cos600-F3cos600F

Fy合F1yF2yF3y0F2sin600F3sin6003F

(3)求出Fx和Fy的合力既是所求的三个力的合力如图8所示。

F合F

2

x合

F

2y合

2F

tg

FX合

3;既600,则合力与F1的夹角为600

FY合

图8

1.如图所示,用绳AO和BO吊起一个重100N的物体,两绳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o和40o,求绳AO和BO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

2.(8分)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求: (1)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 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6分)如图10所示,在倾角为α=37°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档板,在档板和斜面之间放一个重力G=20N的光滑球,把球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和垂直于档板的方向分解为力F1和F2,求这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

4.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F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沿天花板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与顶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5.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的倾角为370,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要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应沿斜面向上施加一个多大的推力?

(sin370=0.6, cos370=0.8 )

6.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4kg,用与竖直方向成37的斜向右上方的推力F把该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并使它沿墙壁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0.5,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推力F的大小。(sin370.6,cos370.8)

7.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2kg,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0.4若要使A在斜面上静止,物体B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

8. 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物块沿墙面匀速下滑,则物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

A.mgFsin B.mgFsin C.mg D.Fcos

9.如图甲所示,重为500 N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 N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10.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2kg,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0.4若要使A在斜面上静止,物体B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


相关内容

  •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数学必修4 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课时内容包含"平面向量基本定理&quo ...
  • 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尝试微课程设计和翻转课堂实践
    [转载按语]翻转课堂如何在高中的基础学科教学中实施?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实验学校-文莱高中的物理特级教师马九克老师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微课程设计和翻转课堂组织对一线教师并不难,只要你肯钻研,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
  • 计算机实现基于正交试验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
    测试分析·Testing and Analysis 计算机实现基于正交试验的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 陈磊 简炜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北京100048) [摘要]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想达到完全的测试在项目有限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的局限之下,是不容易实现 ...
  • [14.3.2公式法]教学反思
    <14.3.2公式法>教学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不应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与学生简单的模仿,而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好数 ...
  • 因式分解的概念
    "因式分解的定义"片段教学设计 宝莲中学:洪阿震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虽然降低了因式分解的特殊技巧的要求,也对因式分解常用的四种方法减少为二种,且公式法的应用中,也只有2个公式,但丝毫没有否定因式分解 ...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1.2.2 配方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配方法 ...
  • 第七章 矩阵特征值的计算
    第7章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引言 很多工程计算中,会遇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如:机械.结构或电磁振动中的固有值问题,如桥梁或建筑物的振动,机械机件.飞机机翼的振动:物理学中的各种临界值等.这些特征值的计算往往意义重大. 求解线性方程 ...
  • 干法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研究(1)
    第17卷第3期 2000年3月 精细化工 V ol. 17, N o. 3M ar. 2000 FINE CHEMICA LS 淀粉化学品 干法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研究 具本植, 张淑芬, (大连理工大学, Ξ 摘要:用N 2(2,32 ...
  • 九年级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九 年级 数学 科辅导讲义(第 讲)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第一部分 知识点梳理 1. 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0(a ≠0) 的求根公式是 .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 ...
  • 一元二次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1.当m?m2?1? x2?mx?5?0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方程3x2 ?x的解是 3.若方程kx2 ?9x?8?0的一个根为1,则k. 练习:已知方程x2 ?kx?2?0的一个根是1,则另一个根是k的值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