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状态(中国石油大学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 范文中心

流动状态(中国石油大学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09/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工程流体力学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实验六、流动状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液体运动时的沿程水头损失(hf)及断面的;

2.绘制流态(lghf—lgv) 二、实验装置

本室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本实验所用的设备有流态实验装置、量筒、秒表、温度计及粘温表。

在图1-6-1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

图1-6-1 流态实验装置

4. 试验管路 ;6. 流量调节阀 ; 7. 回流管线 ; 10. 抽水泵 ;11. 出水管

三、实验原理 填空

1.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 速度 层流 点是质点互不掺混,成线状流动。在 紊流 中流体的各质点相互掺混,有脉动现象。 不同的流态,其 沿程水头损失 与断面平均速度的关系也不相同。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 一次方 成正比;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速度的m次方成正比 (m= 。层流与紊流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区,它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关系与层流、紊流的不同。

2.当稳压水箱一直保持溢流时,实验管路水平放置且管径不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为 稳定流 ,此种情况下v1=v2。那么从A点到B点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f,可由能流量方程导出:

v12p2v22

hf(z1)(z2)

2g2g

pp

(z11)(z22)h1h2h

p1



h1、h2分别是A点、B点的测压管水头,由 压差计 中的两个测压管读出。 3.雷诺数(Reynolds Number)判断流体流动状态。雷诺数的计算公式为:

Re

Dv

D—圆管内径;v—断面平均速度;—运动粘度系数

当ReRec(下临界雷诺数)为层流,Rec=2000~2320;

(上临界雷诺数)为紊流,Rec=4000~12000之间。 当ReRec

四、实验要求

1.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编号:

实验管内径:D= 1.0 cm; 水温:T= 16.8 ℃;

水的密度:= 0.9998834 g/cm; 动力粘度系数:= 1.08846 mPas; 运动粘度系数:= 0.010886 cm2/s。

2、以表1-6-1中的任意一组数据为例 ,写出计算实例。

以下以第一组数据为例

(1 )hf= h2 -h1=56.5-16.9=38.6 (cm) (2)=Q/A=

=1.00724(m)=100.724(cm)

=79.1084(ml/s)

(3)Q=

=

(4)V=

==1.0886×

()

(5)Re

Dv

=

=9253

3.实验数据记录处理见表1-6-1。

表1-6-1 流动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处理表

4、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hfv的关系曲线图

5、确定下临界点,找出临界点速度vc,并写出计算临界雷诺数Rec的过程。

vc=23.5626 cm/s Rec=2164

五、实验步骤 填空 正确排序 (4).将流量调节阀打开,直至流量最大; (1).熟悉仪器,打开开关12启动抽水泵; (8).关闭水泵电源和流量调节阀,并将实验装置收拾干净整齐。 (5).待管内液体流动稳定后,用量筒量测水的体积,用秒表测出时间。记录水的体积及所用

( 2 ).向稳压水箱充水使液面恒定,并保持少量溢流;

( 7 ).测量水温,利用水的粘温表(见附录B)查出动力粘度系数、;

( 3).在打开流量调节阀前,检查压差计液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须排气; 的时间,同时读取压差计的液柱标高;

( 6).然后再调小流量。在调流量的过程中,要一直观察压差计液面的变化,直到调至合适的压差。再重复步骤5,共测18组数据; 六、注意事项

1、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求

2、本实验要求流量从大到小逐渐调整,同时实验过程的中流量调节阀阀不得; 3、当实验进行到 过渡段 和得流量及压差的变化间隔要小;

4、实验点分配要合理,在层流、紊流段各测五个点,过渡状态6-8个点。 七、问题分析

1.液体流动状态及其转变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答:液体流动状态及其转变说明了流体流动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层流主要表现为液体质点间的摩擦和变形,而紊流主要表现为液体质点间的相互撞击和掺混;过渡部分为临界状态。也即当流速很小时,粘性力较大,惯性力较小,粘性力起了主导作用,流动表现为层流状态;当流速很大时,粘性力较小,惯性力较大,惯性力起了主导作用,流动表现为紊流状态。

2.为什么在确定下临界雷诺数Rec的实验过程中要求从大流量到小流量慢慢调节,且 中间不得逆转?

答:因为从大流量到小流量的过程中,只要流速达到临界流速,其流动状态就会立即发生改变,而小流量到大流量的过程中,当流速达到临界流速时,由于惯性力比较小,流体质点无法发生横向运动,仍保持层流状态,致使临界流速有时能达到相当大数值,这会使测得的下临界雷诺数误差较大。故在确定下临界雷诺数的实验过程中要求从大流量到小流量慢慢调节,且中见不可逆转。这更有有利于数据的测量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为什么将临界雷诺数Rec作为判断流态的准数?你的实测值与标准是否接近? 答:因为当变换管径或变换流动介质时,临界速度会发生变化。因而用临界速度来判

别流态是不全面的。根据相似原理想到可以通过雷诺数来判断流态,反应了流速、管径和流体物理性质对流态的影响,综合了引起流动阻力的内因和外因,揭示了流动阻力的物理本质。 我组的测量值与标准值接近,Rec=2164 在Rec=2000——2300之间

但不十分精确,主要原因如下:

(1) 在控制高差的时候不易控制好,使得测量有误差。

(2) 实验开始时。液柱高度可能并不太在一条水平线上,在接下来的测量也会中造成误

差。

(3) 在流速变化时,液柱上下摆动,不稳定,给读数造成了一点误差。

(4) 在用量筒接水时,计时与体积有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加上读数误差,使测量值

与标准值虽接近。但并不十分精确。

八、 心得体会 通过本实验,学会了测定液体运动时的沿程水头损失和测定水平流速的方法。并学会了如何绘制流态曲线图,并且找出了下临界点和计算出了雷诺数值。本实验存在记录不同步,调节不平缓,读书不准确等误差,有待完善。


相关内容

  • 动量定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动量定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 不可压缩流体稳定流的动量方程 : 2.通过对 动量与流速.流量.出射角度.动量矩等因素间相关性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流体动力学的动量守恒定理: 3.了解活塞式动量定律实验仪原理.构造,进一步启发 ...
  • 微小流量节流阀研究
    微小流量节流阀研究 冯传明, 李 翀 3 (长沙矿山研究院机械所, 湖南长沙 410012) 摘 要:通过实际试验, 研究分析了一种微小流量节流阀的原理及其主要性能, 指出螺纹节流式节流阀是一种能保证微小稳定流量的新型节流阀, 有很好的调节 ...
  • 中国的科学发现和创造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中国的科学发现和创造 化学化工高级工程师 陈世强 一. 作者在辽阳市综合利用研究所时期,以间歇式和连续式裂化APP 实验证实的在诸多纯科学规律方面的最原始的独有的世上罕见的科学发现如下: 1 ...
  • [工程力学II]拉伸与压缩实验指导书
    <工程力学II >拉伸与压缩实验指导书 §1 拉伸实验指导书 1.概述 常温.静载作用下的轴向拉伸实验是测量材料力学性能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实验.通过拉伸实验,可以全面地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弹性.塑性.强度.断裂等力学性能指 ...
  • 雷诺实验和流体流动过程机械能转换
    姓名:缪秀燕 班级:制药111班 学号:5801311024 日期:2013/5/4 实验一 雷诺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管内流体质点的运动方式,认识不同流动形态的特点,掌握判别流型的准则. 2. 观察圆直管内流体作层流.过渡流.湍 ...
  • TiO2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
    第(+卷第!期!""*年3月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1')0&89)13(':'(;,14("%&8$("(&' Y=Q0(+7=0! 2NG0!&q ...
  • 水质检验中心实验室认可及检验质量管理
    净水技术 水质检验中心实验室认可及检验质量管理 杜 俐 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 上海 摘要水质检测工作对水质管理日益重要 简述了实验室认可的准则及特点 水质检验中卜根据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 通用要求 重点对技术能力进行完善 并且借助了 ...
  • 冶金传输原理1-8[1].2.
    冶金传输原理 (Principles of Transfer in Metallurgy) 绪论 1.冶金的分类: 钢铁冶金 .有色冶金 共同特点 (1)发生物态变化 固?液态 (2)物理化学变化 原料与产品的性质.化学 成分截然不同 钢铁 ...
  • 水力学实验
    水力学实验 实验一 流线演示实验 一.演示目的 1.通过演示进一步了解流线的基本特征. 2.观察液体流经不同固体边界时的流动现象. 二.演示原理 流场中液体质点的运动状态,可以用迹线或流线来描述,迹线是一个液体质点在流动空间所走过的轨迹.流 ...
  • CFD仿真
    3.1气体泄漏扩散的模拟方法 目前在研究气体扩散领域应用较多的模拟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物理模拟方法. 数学模拟方法和CFD 数值模拟方法.当然在实际的模拟仿真过程中,经常是两种或是三种方法同时使用,以此来验证模拟的准确性. 3.1.1物理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