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06/26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共、同”等10个生字,会写“土、云、白、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⑴(板书:家)老师这儿有个拼音:jiā,谁来拼一拼?(jia)看老师写“家”,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来介绍介绍自己的家,你们一家人每天在家里都干些什么啊?你爱自己的家吗?你在家里感觉怎么样?没有家行吗?(点名说)

小朋友说起自己的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给我们快乐和幸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共同的家”,我们今天就要来读这首诗。

⑵一起板书题目(2共同的 家)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名说)

这么美的诗想学吗?请小朋友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检查。老师先检查课文中的词语你都会读了吗?(课件出示词语) ⑴点名读、齐读。

⑵带有拼音的词语都会念了,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要是我把拼音都擦掉,你们会读吗?(采用各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3)认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从词语跳出来,你还会认识它吗?

(4)老师还想给你们再增加更大的难度,有信心挑战吗?这是去掉拼音的课文,谁会读?

三、细读课文

1、下面啊,我们就带着这些词语去大自然逛一逛。(课件出示插图) 你在图上都找到了哪些地方?(蓝天、土地、树林、大海、)

2、你知道它们都是谁的家吗?(根据具体情况出示动画和诗句)

⑴蓝天是白云的家

①师: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请学生读。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②老师也想表现一下,你们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师范读。

谁来说说我读得怎么样?(指名说。)你赶紧试一试,你一定会比我读得好。(指名读。)

师: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土地是禾苗的家

①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他们钻出土地长成禾苗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种子种子发芽了,禾苗禾苗快快长! “禾苗,禾苗,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禾苗长得最高,你来说说!你的成长离不开提土地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读诗课文句)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②那土地还是谁的家?(点名说)说的真好!土地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

(3)树林是小鸟的家

①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出示课件)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②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 看来,树林是小鸟快乐的家,那快乐的家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③太阳公公下山了,忙碌的小鸟要飞回家了,树林真是小鸟温馨的家啊!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④那树林还是谁的家?(点名说)是啊,树林不仅是小鸟的家,还是很多小动物的家,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4)大海是鱼儿的家

①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②大海里除了住了小鱼,还住了谁?(点名说)你们想得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3.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4.自然界里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出示图片和句子),让我们也来做一会小诗人吧!

(小河)是( )的家 ( )是(铅笔)的家 ( )是( )的家 (点名说)

5、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禾苗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地球”。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⑴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幸福的家,这许许多多的家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大家。(出示地球)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星球,谁知道我们生活

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啊?(点名说,图上出示地球)是的,我们生活的星球叫地球。

⑵看!(图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巍峨的高山,有辽阔的草原,有广袤的沙漠,有无边无际的大海,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出示课件)看了那么多图片,你觉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怎么样?我们的小朋友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所以说地球就是

我们的家。

⑶小朋友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地球上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你感到幸福吗?快乐吗?

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所以我想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你也想这样说吗?(点名说)

⑷地球不仅是xx的家,xx的家,也不光是老师的家,还是千千万万世界各地人的家。那让我们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再听一遍你自豪的声音。(点名读,齐读)

5.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

反馈、总结:

通过学课文,我们知道了,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的大家,那就是我们地球。

布置作业:

1、小朋友,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背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2、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 )是( )的家”做一首诗。 板书设计:

5共同的家

蓝天白云

土地 禾苗

树林 家小鸟

大海 鱼儿 地球我们


相关内容

  • 谈多媒体在军事共同课目教学中的应用
    谈多媒体在军事共同课目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多媒体在军事共同课目的应用, 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对军事共同课目教学的改革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 军事共同课目 多媒体 教学 ...
  • 秋风起长裙飞
    秋风起长裙飞 Chloé 2012早春度假系列 秋风起长裙飞 Chloé 2012早春度假系列 pre 360docimg_40_ 360docimg_41_ 360docimg_42_ 360docimg_43_ 360docimg_44 ...
  •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方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 学 方 案 廊 坊 二 中 李 占 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和西 ...
  •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 孙素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祖国真大,人口真多,唤起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通过游览我国主要风景名胜,了解祖国风景 ...
  • 企业组织设计
    黑龙江科技学院利民校区 商务管理系 企 业 组 织 设 计 (期末考试大作业) 专 业:2008级工商管理 班 级:(一)班 学 号:[1**********]6 学生姓名:王红旭 2010年12月 1. 分析企业组织变革对企业员工的影响及 ...
  • 合作学习与学习合作
    合作学习与学习合作 [摘要]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小组活动.本文采取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状况.结果表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利用.针对这一实情,基于对该领域文献和专 ...
  •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典型案例-生物制药工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生物制药工艺>课程建设典型案例 袁加程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定位 <生物制药工艺>主要包含典型生物药物的生产过程.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方法,生物制 ...
  • 电动汽油泵及其控制电路的检修
    电动汽油泵及其控制电路的检修 教 案 学期 课程名称: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 授课教师: 课程所属系(部): 3.5电动汽油泵及其控制电路的检修 [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在初步判断电动汽油泵有故障前提下,来进一步检 查和确认是 ...
  •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之路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李步真 摘要: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其理论与实践也正逐步地完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
  •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