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四课 蜀道难2 - 范文中心

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四课 蜀道难2

12/27

第2单元 第四课 蜀道难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塞(sāi) 石栈(zhán) 扪参历井(mén) ...

B .怒号(hào) 猿猱(náo) 砯崖转石(pīng) ...

C .崔嵬(wéi) 喧豗(huī) 飞湍瀑流(tuān) ...

D .巉岩(chán) 咨嗟(zhī) 磨牙吮血(shǔn) ...

【答案】 C(A.塞:sài ,栈:zhàn ;B. 号:háo ;D. 咨:z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

A .义愤填膺 扪心自问 曲折莹回 楹联

B .一夫挡关 豺狼之心 望帝啼鹃 崔嵬

C .峥嵘岁月 面目狰狞 开门辑盗 湍急

D .敷衍塞责 气魄宏伟 闻名遐迩 咨嗟

【答案】 D(A.莹—萦;B. 挡—当;C. 辑—揖)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开国何茫然 ..

B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C .剑阁峥嵘而崔嵬 ..

D .枯松倒挂倚绝壁 ..

【答案】 B(然后:古代是两个词,“然”,当“这”讲,代上句话,“后”是“以后”的意思。今天是一个词,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

4.从词的活用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使人听此凋朱颜”中“凋”的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A .地崩山摧壮士死 .

B .雄飞雌从绕林间 .

C .砯崖转石万壑雷 .

D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答案】 C(题干与C 都是使动用法)

5.诗中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作者的用意是( )

A .诗人一开篇就以此句极言蜀道之难,用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以下反复出现,使它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那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B .诗人反复使用这样的句子,是为了突出蜀道之难,加大全诗的气势。

C .诗人以这句诗作为发语词,以便为下面写各个景点作铺垫。

D .在诗的感情转折处,诗人用此句拓展出蜀道上的奇丽景色。

【答案】 A

6.对《蜀道难》一诗,下列理解和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该诗大体按照由今及古,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B .该诗写蜀道,最后是写蜀中要塞剑阁,写剑阁险峻高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C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且反复咏叹,以强烈的感情强调出蜀道的高峻、崎岖、险要,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D .该诗句子长短不齐,参差错落,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多次换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答案】 A(应是“由古及今”,而非“由今及古”。)

7.本诗中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这主要表现在( )

A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

B .诗人感情奔放,想像奇特,把蜀道比作神仙、上帝,让人望而生畏。

C .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使诗情迷离恍惚。

D .透过诗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答案】 A

8.默写。

(1)《蜀道难》中感情强烈且反复出现的咏叹句是:______________。

(2)此文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砅崖转石万壑雷 (5)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1题。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

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②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A .“莫”是没有的意思,“虽”是虽然的意思。

B .“莫”是没有的意思,“虽”是即使的意思。

C .“莫”是没有人的意思,“虽”是即使的意思。

D .“莫”是没有人的意思,“虽”是虽然的意思。

【答案】 C

10.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做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11.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12~13题。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①,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 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12.“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寒”字十分传神。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

13.“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抒发了昔盛今衰(沧桑之感、兴亡之感、江山易主) 的伤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14.对这首古诗内容形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是一首汉乐府诗歌。“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后用做诗体名称。

B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的原因是胡地多凶险,常有性命之忧。

C .“飙风”即狂风。“何修修”形容树顶像干枯的鸟尾一样,“何”是“多么”。

D .“衣带日趋缓”是说乡愁使人日渐消瘦。“心思不能言”指乡愁难以表达。

【答案】 B(原因分析狭窄了,应该还要包括“乡愁”的因素。)

15.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滞留胡地思念故乡的古代诗歌,诗歌中充满苍凉悲怆的情调。

B .“胡地”二句写了恶劣的天气,也描写了凄凉的景象,这些都触发了乡愁。

C .“离家”以下四句主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断肠人在天涯”的忧愁苦闷。

D .这首诗杂有三、四、五、七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答案】 C(主要运用夸张手法。)

四、高考热点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居今之世而言治学问,绝不能坐井观天。________________

①可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确有昧于国外学术界情况的现象。

②我们中国的学者,对外国的研究成果,决不能熟视无睹。

③许多学术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灿然烂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④我觉得,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

⑤如果无视外国的研究成果,那将不利于我们自己学问的进步,也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

【答案】 ③②⑤①④(③句紧承上句,说明“绝不能坐井观天”的原因;②句紧承③句,强调我们“不能熟视无睹”,⑤句紧承②句,假设出反面情况;①句紧承⑤句的转折,④句是总结。)

17.某商场一则告示,在标点和语言使用上有不妥之处,指出并修改。

告 示

敝商场由于内部装修,故所有商品全部降价销售。其中:服装、鞋帽、影碟、音响等商品已售罄。活动中消费达5000元以上的顾客可获VIP 金卡,持卡购物还有不同程度优惠。商场精品部专为成功人士打造,欢迎惠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敝”不合告示的公众语境。改为“本”。

②“售罄”不合告示的公众语境。改为“售完”。

③“其中”后的冒号去掉。

④“故所有商品全部降价销售”中,“所有”和“全部”重复,任去一处。

⑤“达5000元以上”改为“达5000元”。(“达”和“„„以上”不能同时使用)

18.李白、杜甫、王实甫、汤显祖、巴尔扎克、雨果、鲁迅、巴金、季羡林、史铁生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请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为以上提及的人物中的一位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次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座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牡丹亭》,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昆剧经典;汤显祖,彰显人性,反对束缚,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剧作家。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半年前,一位日本盲人戴着手套亲密触摸我国国宝秦始皇兵马俑,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发公众的强烈质疑,因为触摸兵马俑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有关单位曾出面澄清说只是特例。然而,11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走进兵马俑坑,他用并未戴上手套的左手,触摸了一匹马俑的头部却无人阻止。

其实,对于残疾人等“特殊游客”可触摸文物之举无须过多苛责,此前也有先例。世界知名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就建有一个触摸式展厅,专门给视力有问题的参观者一个零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地对这些世界瑰宝有更深的了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通过材料,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感悟,然后联系现实加以阐发。该材料作文比较适宜采用的文体是议论文,一事一议,话题集中,观点鲜明。不拖泥带水,不横生枝蔓。

观点一:关爱弱势群体,彰显人性光辉。法国卢浮宫建有一个触摸式展厅,专门给视力有问题的参观者一个零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以便使他们尽可能地对这些世界瑰宝有更深的了解,我国有关单位让日本盲人朋友戴着手套亲密触摸国宝西安秦始皇兵马俑,这些做法均属于“特例”,是将文物功能最大化,是人性化的折射。于是,我们可以把目光集中到对残

疾人等“特殊游客”的特别关照上,联系现实,谈谈人文关怀,谈谈爱心传递,谈谈对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些见解。

观点二:自尊自信,不卑不亢。就法国总统萨科齐用手触摸兵马俑无人劝阻一事而言,我们看到的是少数国民对权贵的谄媚与膜拜的卑微心理。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写——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习惯于对权贵进行无原则媚拜的思维,在这种思维的作用下,“让领导高兴”“让领导满意”就成了最高原则,是否符合文物的保护原则往往就被抛在脑后。因为萨科齐贵为一国总统,就可以近距离触摸兵马俑,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对其的重视,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友好与热情。在我们这里,规则往往会因人的身份和地位而改变。

要想别人更尊重我们的文化,首先我们自己必须更加尊重自己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别人热爱我们的文化,正是建立在我们自己热爱的基础之上的。外国政要关注我们的历史文化当然得大力欢迎,在尽可能的前提下提供方便,但在文化保护原则面前,没有必要向权贵低头,这才是一种健康的文化观。

【佳作赏读】

“特权”之我见

临川一中 傅蔷

日本盲人游客被允许戴手套亲密触摸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这是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法国总统萨科齐徒手触摸兵马俑却未被阻止,这无疑是文物管理人员慑于大国总统身份而做的妥协。应当说,以上两种人员都包含着“特权”因素,只不过前者是针对弱势群体做出的高尚之举,而后者则是面对强权所做的忍让退缩。作为有良知的公民,我们应当宽容关注弱者的“特权”,坚决反对屈从于强势群体的“特权”。

关爱弱者,传递爱心,乃是一个民族和谐的标志。曾听说某市教育部门为一位残疾考生制作专门的高考桌椅,曾看见公交车上设有专门的残疾人座位,曾目睹交通繁忙处所有车辆自动停下来为一位盲人让路,曾感动于安徽金寨人石青华创办北京光爱学校,为103名无家可归的孩子建立了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关爱弱者,给予他们一些“特权”,使他们弥合身体、心灵上的创伤,享受更多的人间温情。

给弱者一个舞台,邰丽华演绎端庄静美的“千手观音”;给弱者一个赛场,残疾人运动员何军举起灿灿的金牌;给弱者一个机会,舟舟指挥一场场盛大的音乐会„„给弱者以“特权”,他们的生命将拥有更多的阳光。

人人平等,蔑视特权,乃是一个国家民主的基石。朱德当年在井冈山,挑粮食,学织布,“朱德的扁担”成了我们精神的脊梁;胡长清等贪官,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任时,常常在周末用自己开了三十多年的“老爷车”载着家人外出旅游。有时他带着夫人乘专机出国访问,若不是因为公干,他还要自己掏钱付费呢。千万别以为当了多年总统的希拉克腰缠万贯,钱多得没处花,他也许比中产阶级还贫穷。在多数西

方国家,出了办公室的门,哪怕你权倾朝野,在百姓眼里你也只是个普通人。总统既然是为民服务,就要付出更多,也要遵纪守法,而根本不存在什么“特权”。也许萨科齐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我们却不能做权贵的奴仆,置文物保护规则于不顾。

如果我是花,我愿做装点荒凉空谷的野百合,而不愿成为华堂富室中极尽谄媚的玫瑰;如果我是水,我愿环绕清贫村野的农田,而不愿成为豪宅庭院中强颜欢笑的喷泉。同样,我愿将更多阳光雨露奉献给弱势群体,却不愿因权势、财富的砝码倾斜了我为人处世的天平。让爱与众不同,让世界充满温暖,我们包容并给予弱者“特权”,不“挡住”他们的“阳光”。我们生而平等,做人不卑不亢,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果能如此,乃国民之幸,民族之幸,中华之幸!

【名师点评】

习作者能结合所给材料的“新闻”事实,畅所欲言,且能辩证思考,做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令人信服。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所提观点主要有二:一是“关爱弱者,传递爱心,乃是一个民族和谐的标志”,一是“人人平等,蔑视特权,乃是一个国家民主的基石”。材料翔实,论据充分,正反对比,旗帜鲜明。而整散结合的句式,生动贴切的比喻,以及排比句的巧妙运用,又为文章增色不少。应试之作,写得如此大气,如此冷静,如此辩证,实属不易。


相关内容

  •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文
    13.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 ...
  •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河间市七中(职教中心高中部)  槐艳华  062450  [1**********]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学习唐代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高2018届期末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一·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训练 <蜀道难>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 .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 ...
  • 高一数学必修2[圆与方程]同步练习
    高一数学必修<圆与方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若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别是(2,0) 和(2,- 2) ,则此圆的方程是( ) A. x 2 + y 2 - 4x + 2y + 4=0 B. x 2 + y 2 - 4 ...
  •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倒装句
    倒装句 必修1-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语郑伯(正常语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与君(正常语序:若亡郑而与君有益) <荆轲刺秦王> 燕 ...
  • 如何提高平行班的高考语文成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提高平行班的高考语文成绩 作者:王春艳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12期 相对于实验班的学生,平行班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语文基础差.语文成绩滞后很多,该如何 ...
  • 高一情景式默写必修一二
    高一默写 赤壁赋 1. 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 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逐鹿潜力,旌旗蔽空. 3. 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 ...
  •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一:高三下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高考英语科备考,我们将以<黑龙江省英语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外研新课标版的高中英语课本为基础,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抓好高三英语复 ...
  • 高一语文必修一背诵
    <诗经>两首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