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的特点及重要性 - 范文中心

民间音乐的特点及重要性

09/25

民间音乐的特点

及重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琴童数目呈逐年上升之势,他们对各类乐器的学习和追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这无疑对提高国民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具体表现。目前社会上学习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人多了,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人少了;在艺术院校里懂西洋歌剧的人多了,了解中国戏曲的人少了。这种现象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

民间音乐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民间音乐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和精神食粮。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品种是雅、俗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的产物。中国民间音乐,如同黄河长江一样,虽流经数千载,尽管沿途又纳入了多少川流,但始终保持了民族的气魄和个性。就像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所说:“民间文化具有自己的生命,具有某种不朽性,由于它们得以在人的短暂的生命结束之后依然存在。”

一、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内质特征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千百年来长期流行于中华民族聚居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深入影响的,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音乐艺术。其主要部分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品种。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它是专业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的基础。它既不同于创作技术比较成熟的专业音乐,又不同于接近自然状态的或单纯民俗性的民间音乐。而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深厚积淀的,在艺术上发展的相当成熟的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一般具有两种内质,即“原生型艺术内质”和“成熟型艺术内质”。“原生型艺术内质”又可称为“自然性的艺术内质”,是指民间音乐在其初始阶段所带来的自然形态的、自发的民俗文化的艺术特征。“成熟型艺术内质”又可称“本体性的艺术内质”,是指民间音乐由于其音乐艺术本体的规律得到了独立发展并取得相对成熟程度时的艺术特征。这两种内质是密不可分的,成熟型艺术内质是从原生型艺术内质中脱胎出来的,是原生型艺术内质的直接发展。这两种内质共存于一个民族艺术的族类之中,是当今民间艺术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是这两种形态,体现着不同的质,并且相互矛盾。但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情况各有不同,二者的比例、结合情况、侧重情况也各不相同。这要取决于民间艺术的社会地位、传统积累等具体情况。

汉族民间音乐同样也并存着这两种内质。它们相互结合特点有二:一是在汉族民间音乐中,成熟型艺术内质占有很大的比重,居于主导地位,成熟程度较高;二是在它向成熟型艺术内质发展的时候,对于原生型艺术的很多型态特征不是采取扬弃的方法,而是保留其中的合理部分,并丰富提高它,使二者在新的高度上结合,这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很重要的特点。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功能和创作思维特点

音乐的艺术功能是音乐艺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生产实践所施行的实际效能、功用。音乐的创作思维特点是指音乐创作的基本方式、思路等的特点。艺术功能和音乐创作思维特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民间艺术实践活动中,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有一定的“功利性”,即一定的功能要求。所以在这里将两者归在一起来讲。

1、实用性和表现性

民间文艺是产生在民俗活动之中的,它是为其所处民俗活动事项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是其所处民俗活动事项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践的功利性是民间文艺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民歌中,劳动号子对于生产劳动的组织劳动、解除疲劳的功用;民间器乐中,一些吹打或丝竹乐对于农村、城镇风俗活动(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等) 的仪式要求、氛围营造、欢愉身心等功用;民间信仰民俗活动中的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对于仪式的配合、神秘通灵的愿望体现的功用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

在原初的民间艺术中,实用和表现是一对始终存在的矛盾。“是一种综合性的原生态的意识团”。它最初的音乐只是其中的一种成份,是不独立的,无法脱离所赖以生存的民俗活动整体。人们总是先从功利的要求出发,然后才有艺术表现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积累了艺术实践的经验,逐渐腾出时间琢磨它的艺术自身表现,使之逐步成熟,并从劳动或民俗活动中独立出来。当实用性功用还很强的时候,艺术的表现性是得不到充分发挥的,艺术形式还很简单。如民间器乐江南丝竹、北方的“吹歌”、“鼓吹”等从民间风俗活动中脱胎出来。从娱神到娱人,又从自娱到表演,其音乐自身规律得到了发展,曲目得到了扩大。直至能在舞台上作为文艺节目演出,就已经能够脱离开实用性功能而单独作为艺术品展示出来了。

2、娱乐性和审美性

在艺术功能中,这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审美包含娱乐,但不仅是娱乐。娱乐是主要以悦耳、赏心悦目等形成感官的愉悦,以调节生活、解除疲劳为主要目的。审美活动是人的整个精神的活动,它还包含更高层次的对艺术美的欣赏活动,娱乐性只是审美的初级阶段。当然单纯的、完全脱离了娱乐性的审美活动也没有的,许多艺术的审美活动都以娱乐为基础,但不同的品种可以有不同的侧重。民间艺术中,人们以此来自我娱乐的要求是很强的。人们劳累一天,需要休息、调剂生活、消除疲劳,去酒楼茶馆里听听小调听听说书、去大场子里扭扭秧歌打打花鼓等等,都有很重的娱乐的性质。在这种民间艺术的演出中,娱乐的成分是很重的。这种娱乐性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它还是初步的阶段。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就不满足于此,要求有更深刻的内容表现,更丰富的内涵的体验,有更高的艺术享受。总之,要从求消遣、看热闹提高到欣赏艺术的层次,也就有了更多的审美活动的因素。如人们常称欣赏大戏为“听戏”,“听”字不仅仅指用耳朵听,而是欣赏它的韵味,领悟其中的气韵,但没有人将欣赏民间的秧歌称为“听秧歌”。民间器乐中,江南丝竹从风俗性活动的演奏到“大同乐会”的演奏,音乐从单纯的《老六板》发展到《中花六板》(借鉴了戏曲音乐中板腔变化的发展手法,将放慢加花手法更加丰富) ,曲目也从《行街》等八大曲发展到《春江花月夜》等,提高了这一乐种的审美价值。

3、群体性和个体性

群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但是民间文艺的创作中,个体的独立创造是非常模糊的。民间创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群体的创作。所谓“约定俗成”、“集非成是”等,都含有这个意思。这种特征不仅在民间音乐中有,在其他文艺样式中都有。所以朱光潜先生说民间文艺的创作是“一人创作,众人完成”。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个“个性”规律也开始显露出来,这就是戏曲、曲艺音乐的风格、流派。

4、感性与理性

感性思维是音乐艺术实践的基础,但音乐形态自身的构成要素的自在逻辑规律(调式特点、曲式结构、发展手法、润腔咬字、衬腔的运用等) 离不开理性。音乐的思想深刻表现、人物刻画、意境和环境描绘、风格流派的形成等,都离不开理性思维。民间音乐创作的即兴性,决定了它的音乐创作以感性思维为主的特点。但仅仅是感性还不够,民间音乐在很多方面都有理性的思考,如民间器乐、戏曲、曲艺音乐等。

虽然我国的民间音乐在技巧上发展得比较缓慢,但经过了千百年来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积累、加工和筛选,使之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其艺术水准和表现力日臻完美,成为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音乐。它是人类文化成果中最优秀的部分。它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境界和情操,培养、改善人的艺术感受和鉴别能力。它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在现代素质教育中要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各地民歌民乐的风格特点,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


相关内容

  • 中国民间歌曲的地域性特点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 ...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 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 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 长江等大河流域 ...
  • 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启示
    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启示 摘要: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全面的.有着广泛基础的音乐教学法.它广泛吸取前人教学实践的精华,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之上,具有高度的有序性.用首调唱名法.接哦组音乐,手势等手段培养儿童具备可 ...
  • 中国+世界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分为五部分,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一.民歌 [民歌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
  • 歌曲的三大类-民歌,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
    民歌 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 ...
  • 浅谈青海回族民歌及其演唱风格
    [论 坛] Forum 浅谈青海 回族民歌及其演唱风格 ■张连葵(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 ) 青 海是民歌的海洋,在这块土地肥中,深受大家的喜爱,是人们生活中不沃.山川秀丽的地方,到处都流传 可缺少的精神财富.它忠实地记载了青着浩如烟海.绚丽多 ...
  •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色和发展 (转)
    (2011-09-16 17:49:02) 转载▼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色和发展.时代在变,文艺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赣南采茶戏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戏曲种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色,但是我们在简要介绍了赣南采 ...
  • 20**年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2015年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五个班的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 ...
  • 丰收了说课稿
    中班数学:丰收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起数学,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单调,但是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也是幼儿必须具 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为了让幼儿能够愿意学.乐意学,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培养幼儿观察.思 ...
  • 腾冲的民俗资源
    腾冲的民俗资源与开发 一.腾冲民俗资源概况 腾冲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漫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比如汉民间的腾越古乐.皮影戏.花灯.仙灯.鱼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