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事管理转向资源开发型管理 - 范文中心

传统人事管理转向资源开发型管理

07/07

目前企业人事管理一般处在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强调以“工作”为核心,人对工作具有适应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取决于工作要求,工资分配的标准则取决于工作特征。这种人事管理相对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二十世纪后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管理还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首先,它以“工作”为核心,抑制了人的能动性,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这种人事管理往往注重事务性操作,不利于开发人员潜在能力。现代化人事管理即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

人才是一种资源,它不仅本身具有价值,而且能够创造使用价值。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管理领域这种人性回归思想,是现代化人事管理最突出的标志之一。

那么,如何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转到人力资源开发上来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

一、切实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确保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控制人力成本,在预测未来企业发展的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调整人员分布状况,为组织对人员的考核录用、培训开发、晋升、调整、工资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晋升规划,即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满足职务对人的需求和员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在晋升规划中,既要避免职位体系频繁变动,在员工心理人为造成不安全感,又要防止其硬化,使员工看不到个人发展前途,影响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2)补充规划,即合理填补组织中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职务空缺,避免组织工作因某一职位空缺而出现断层现象。同时,及时补充人员有利于员工锻炼,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准备性人才。

(3)培训规划,即组织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同时,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4)调整规划,即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合理调整组织内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调整规划既有利于员工多方向发展,激发其潜在能力,又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人员循环系统,使企业工作充满活力。

(5)工资规划,即确保未来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在工资规划中,企业应争取建立一套具有激励性、富有挑战性的工资分配体系,使工资切实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强有力的经济杠杆。

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首先必须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预期生产经营变化、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只有做好这两种预测,才能切实保证企业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二、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系统研究,本着效率最高原则,建立并调整分工协作体系。

这方面主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工作评价,即通过对工作的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每一个工作在组织中的地位和相对价值,从而测定一个稳定公平的报酬分配体系,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

(2)工作分析,通过运用科学手段为管理提供有关工作的全面信息,如工作规范、任职资格、工作环境、工作执行标准等。

(3)搞好组织设计和工作设计,划分并确认部门职责,确认工作制约关系与协作关系,保证组织管理章程、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改进;同时,这项工作还为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提供基础性资料,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

(4)工作衡量和方法研究。通过这项工作,可以甄选出最有效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确定最佳工作负荷等。

三、做好人员系统研究,本着最经济地使用人力的原则,解决人员选拔、人事激励、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管理活动

(1)进行动机性教育,形成并发展适合本企业的氛围,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念,提高企业的内聚力和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从组织角度来看,进行动机性教育其实就是建立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对共同价值内化控制,使组织成员自我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高度一致。

(2)人员的甄选、调整和使用。运用科学手段,了解人员的素质结构、能力特征、职业适应性,为量才用人、视人授权提供可靠依据。

(3)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根据生产力变化的连续性和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在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人员培训要注意双向开发,即当员工所任职位不足时,扩大其职位外延;当员工能力有余时,增加其工作重量。

(4)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根据马斯洛的激励理论,人有五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单位应及时掌握员工心理需求动态,适时采取措施,并尽量将员工需求导向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上来。


相关内容

  •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王克林 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端于50年代,传统农业从那时开始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在60和70年代,投入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化肥用量的增长,播种面积.灌溉面积的扩大,劳动力和土地的集约经营等:农业科技进步也在多 ...
  • 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研究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成为了第一资源,其重要性也日渐凸显.甚至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加强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家族企业的经营现状,而且关系到它的兴衰成败.本文立足于当前家族企业人力资源 ...
  • 组织中的人本主义管理_唐春
    第2卷 第4期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V ol. 2 No.4 2004年8月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Aug. 2004 组织中的人本主义管理 唐 春 虞 文 (湘潭大学 科研处,湖南 湘潭 41 ...
  • 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共同构成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
  •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1)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大纲 目 录 一 序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现代项目管理的灵魂
    关于现代项目管理的灵魂 从工程本身转向了实施工程的组织,这就是现代项目管理的灵魂所在.项目管理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关于组织.组织的成熟程度.组织能力.组织智商的学科和技术.10多年前留洋MBA学成归国的毕业生,曾有无就业机会之叹:10多年后 ...
  • 中国旅游发展中政府干涉的必要性
    中国的旅游产业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尚难以带动产业迅速形成规模经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市场体制无法自发地生长,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在旅游产业起步中不是扮演市 ...
  • 浅谈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
    2003年第5期 山东煤炭科技 59 浅谈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 肥城矿业集团杨庄煤矿 郭铭礼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企业资源计划这一当今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并阐述了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在企业生 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及其重大 ...
  •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作者:胡鞍钢温军 <中国民族> 2001年04期 (一)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特定的国际环境背景制约影响下,中国进行了或即将进行三次大规模的西部开发:第一次是20世纪50-70年代的西部开发,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中苏.中印.中美关 ...
  • 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内容提要]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东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两个典型代表,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和适用的环境.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这两种模式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的说来,两种模式出现了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