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浪潮的再思考:文化会不会向技术投降 - 范文中心

3D浪潮的再思考:文化会不会向技术投降

12/09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支玲琳

2010年08月28日11:22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在数字化技术的包抄合围下,文化产业该向何处寻未来,的确是一个让人颇费思忖,但又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可以肯定的是,技术会带来活力,但终究无法引领文化未来。理性的文化应该引领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而不是为技术左右。

年初一部《阿凡达》,搅得电影市场风生水起。短短几月间,内地3D银幕数量已经扩充至1000块,仅次于美国;已经出炉和正在投拍的国产片,更是3D扎堆;就连游戏、动画片、世界杯转播、液晶电视,如今也纷纷以3D效果博取眼球。然而,或许是被几部伪3D大片坏了胃口,不少人开始抱怨:架在鼻梁上这副笨重的眼镜,并没有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3D效果分散了注意力,让人很难跟上情节。于是,下周即将登陆的今年好莱坞头号动作大片《盗梦空间》,干脆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反3D的旗号,“以艺术嘲笑3D”,反而获得海外市场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种种迹象表明,尽管资本还在追逐3D技术,但是观众的热情正在渐渐退去。

自1922年世界上首部3D电影《爱情的力量》诞生以来,如今这波热潮,已经是3D的第八次登场。至于这第八波浪潮,是否将又一次化为泡沫,现在下断语或许还为时过早。但在这轮3D热里,有一种思潮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那就是对技术的顶礼膜拜。有人甚至还用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的思想“引经论据”:全球化使得全世界正在走向信息化、同质化。只要占领技术高地,就能填平数字鸿沟,而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将迅速缩小。因此具体到中国电影,就是要跟上3D的技术潮流。惟其如此,才能以视觉效果为饵,将久违影院的观众重新拉回来。对于题材平平、艺术难有突破的国产片来说,走技术之途似乎也确是一条现实的“捷径”——近年来屡试不爽的大片模式,似乎已经证明了技术运用、视觉效果的成功普适性。做艺术,还是做技术?不少电影人不假思索,选择了向后者靠拢。

如此剧烈变革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载体日益式微,内容免费获取变得容易。遭遇“免费模式”挑战的,不只是电影,而是整个文化产业。关于3D化利弊的探讨,其实早已超越了电影的单一样本意义。在网络、阅读器的步步紧逼下,传统报刊何尝不是进退维谷?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哀叹,几年间,仅加州一地就有2000多名人文学科教授提前退休,获得各种资助的项目也大大减少。在数字化技术的包抄合围下,文化产业该向何处寻未来,的确是一个让人颇费思忖,但又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

可以肯定的是,技术会带来活力,但终究无法引领文化未来。通过世博会,就可以一窥端倪。本届世博会进程即将过2/3,IMAX巨幕电影始终是人们追逐的热点。然而最热门的场馆,已经从沙特馆悄然变位为石油馆。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石油馆的4D电影“更刺激”。事实上,不止是4D,5D电影也已经在世博会现身。技术追求永无止境,文化该立于何处?对技术亦步亦趋,只会迷失文化本来面目。

如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所说,看电视的时候,人们大概不会抱怨影像的分辨率、屏幕的形状或是活动画面的质量。如果有什么抱怨,一定是对节目不满意,“空有N个频道,却毫无内容”。可现实却是,几乎所有关于电视升级换代的研究,都把目标瞄准图像的精致化,而不是节目的艺术性。就影像效果而言,较之2D,3D的进步价值无可辩驳。但是如果寄希望于靠3D拯救电影,那不仅是掩盖了电影产业的先天不足,反而会伤害到3D技术本身的健康发展。归根结底,技术为形,内容为本。 “一个烂的电影,哪怕弄了3D技术,看上去还是一个烂的3D电影。 ”没有内容的创新与跟进,即便接上了技术的快车道,今后也避免不了这样的尴尬——在我们自己修的高速公路上,跑的全是进口车,下一波掀起热潮的可能还是《阿凡达归来》。果真如此,这令我们的国产电影情何以堪。

早在1992年,波兹曼已经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里,预言到了今日文化的困局。在书中,他提出,文化不应当向技术投降。但是在这个图像泛滥的快媒体时代,文学已经开始向技术妥协:快速消费、言语直白的手机小说、网络小说甚嚣尘上,今天的文字已经很难再激发人们遐想翩翩;有了影像,还要视觉高清,有了高清,还要身临其境,那么将来有一天是否会将发展到触手可及?如此直白的欲望年代,田园牧歌式的、行吟诗人般“慢活细品”的想象力已经越来越难找到挥洒的空间。

网络的普及、影像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知识共享,但也让思想和艺术撩开神秘面纱,遽然走下神坛。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在哀叹大师的离去,作为近现代学术和思想圣地,法国人同样也在怀疑“今天还能不能出大师”。资讯泛滥、目迷五色的背后,掩饰不了思想的贫瘠;技术喧嚣的背后,掩盖不了文化的苍白。当技术已经掩盖了艺术,成为审美的标准,成为争取票房的主力,这不仅仅是文化的悲哀,更是时代的叹息。

理性的文化应该引领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而不是为技术左右。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美国境内,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生活着一群保持着18世纪欧洲传统农村生活方式、拒绝汽车和电力等现代设施的阿米什人。他们并不是全盘否定新技术,而是尽可能地采用经过时间检验的稳定技术。对于饱受物质、技术的诱惑的现代人来说,阿米什人对于传统的坚持和现代科技的抗争,或许可以传递给我们取舍之道的真谛。


相关内容

  • 空间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空间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航空航天概论中期论文 空间技术又称航天技术或宇航技术.在我的理解,空间技术目前只的主要就是航天技术.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间技术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自从空间技术诞生发展至今,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高科技技术,对 ...
  •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
    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识记] 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世界上的人类可分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种族无优劣 ...
  • 高级财务管理重点梳理
    选择题 1.财务管理环境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和微观的理财环境.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假 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是财务管理理 论研究的起点 2.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 (1)第一次浪潮--筹资管理理财阶段 (2)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 雅 ...
  • 参观军事博物馆之感想
    参观军事博物馆之感想 胡雍丰(2003级研究生英语党支部党员) 早春季节,三五成群,我们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记得上一次来这里还是我的中学时代,而今天,我在这里宣誓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使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都显 ...
  • 大数据:开启面向未来的教育革命 期
    魏 忠 何立友 [摘 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二者的大数据技术正推动教育发生着变革.未来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个性化教育,标准化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组织学习,学校和教师更多地关 ...
  • 简单说说中国的信仰
    简单说说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在现在来看似乎是金钱,因为他能给人们带来动力,然而当金钱已经满足之时,或者在为钱奔波的路上小憩之时,内心的空虚便会涌上来,促使我们思考我们这样奋斗一生真的是为了金钱吗?不!中国人的信仰绝不是金钱,也 ...
  • 景观工程作业
    景观工程与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摘要:城市是一种人为活动影响比较强烈的景观,其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及信息流等非常活跃.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城市景观膨胀和自 ...
  • 20XX年高考最新作文历史人物
    2010年高考最新作文 历史人物 九.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梷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