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粹] [寻找"教你"的师傅]王蒙 - 范文中心

[散文集粹] [寻找"教你"的师傅]王蒙

07/12

寻找“教你”的师傅

王蒙

举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同样一件事,找同样的人配合协助,有的人去办就办不成,有的人去办就办成了,这从书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你只有善于寻找,善于思索,善于分析,善于体察,你才会渐渐懂得如何办事如何去接触陌生人,如何赢得旁人的信任和好感,如何去“求人”,如何向人说明自己的需要和来意,如何暗示自己也可以有助于他人等等。

过去美国有人写过处世奇术之类的书,也译成过中文,但是,第一,美国的处世奇术不一定适合中国;第二,一旦处世有奇术而且能把奇术写出来译出来,这些奇术只能是末流,只能是皮毛,只能是瞎掰,如果不干脆就是骗局的话。

这种人际关系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可能搞得水平极低,搞得很片面直至荒谬。例如有的人求人办事的方法就是送礼,再严重一点就是行贿。很不幸,确实送礼是一个求人的办法,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并不是什么事都可以送礼的,并不是什么礼都可以送的,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送礼的。送礼与行贿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而行贿的后果是严重的,非法的行为就是犯罪,而犯罪就要考虑它将受到的惩罚。还有一点,通过送礼来办事,一个可能是根本办不成,一个可能是恶性连锁反应,愈送礼愈“黑”,事情只能往庸俗恶劣方面发展,而很少事情是由于恶劣化而办成功的,即使成功了你也会付出了过多的代价。就是说,由于你的过分恶俗的表现,你的形象你的声誉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你说的话将会被打许多折扣,与你的交往将会令有一定品位的人感到厌烦,你的一时的“神通广大”的名声通向的是终无大用终无大才相当靠不住不堪重任的结论。当然,我这里说的并不是对一切礼物通通否定。友谊性的、纪念性的、答谢性的、人情味的礼品,是难以否定和取消的,这也是世界的一个特点,好事和俗事,俗事和恶事,恶事和非法犯罪,有时相差不过一点点,分寸之别,性质味道都变了,全凭自己的好自掌握。


相关内容

  • 王蒙散文[不成样子的怀念]阅读
    王蒙散文<不成样子的怀念>阅读 不成样子的怀念 王蒙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文艺大事.我说:"上个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 他说:" ...
  • 东施效颦话语词
    2.本文作者列举语词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何帮助? 3.本文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对于我们在日常口语交际方面有何 借鉴意义? 第二课时 4.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 ...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
  • 初一下语文文学常识与词语复习
    初一下语文文学常识与词语复习 (基础知识) 一. 文学常识: 1.<春>:作者(朱自清),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等,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 ...
  •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读后感(更改篇)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读后感语言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功能.从王蒙的<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当中显示,语言最常见的功能就是表达.交流.记录以及记忆的功能.我们的日常对话就是语言在发挥表达,交流的功能.我们把语言写到纸上,或雕 ...
  • 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长沙师范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性质 <汉语言文学>是为培训湖南导游人员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解决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导游人员的需要,规范加强全省的导游教育工作.使导游人员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 ...
  •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 语文 二.研究单位(年.组.人) 三.课例名称 <锦瑟> 四.研究班级 高一(11) (12) (3) (4)班 第一次研究 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材料:诗歌< ...
  • 中外著名文学奖项
    中外著名文学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 根据阿尔费雷德.诺贝尔遗嘱所设,"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颁奖单位是瑞典文学院,首届文学奖于1901年颁发.公布日期通常是在每年10月的某个星期四. 都柏林文学奖 ...
  • 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嬗变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9月,第37卷第5期,Sep.,2007,Vo.l37,No.5 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 ...
  • 顾晓蕊:素心女子用笔画心
    ▲顾晓蕊和女儿张心怡 ▼身着旗袍的顾晓蕊 □本报记者 王春霞/文 张鹏/图 "顾晓蕊"这个名字,相信广大读者并不陌生,她曾经是<平顶山晚报>副刊的常客:她的文章经常见诸<读者><特别关注&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