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少读书 - 范文中心

为什么中国人少读书

07/15

为什么中国人少读书?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国在这个日子都会发布国民阅读数字。在2014年世界读书日之际,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大陆人的读书现状。根据官方的说法,中国大陆人年均读书不足4.5册,包含教科书在内,还有报道说是0.7本到2本的。不论是那种说法,中国大陆人年均读书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中国台湾地区的40多本,美国的40多本,俄罗斯的55本,以色列的60多本相比,就少多了。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

①发达国家!

中国人是现在才少读书吗?我的回答是,不是的。中国人不仅仅现在读书少,而且就整体国民来说,中国人历史上就少读书。您可能不以为然。因为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中国是耕读文化,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读可荣身,耕可致富”。但中国的读书人在国民中占的比例很少,即便就读书人来说,其读的书实在也是很有限!主要局限于儒道佛、历史(包括权术)、养生(包括中医)、游记、诗词、小说、戏曲等。但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就很少或者没有了。

为什么中国人少读书?我看有如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全社会自古以来的急功近利②。快餐文化。得过且过。管得了初一,管不了十五。今朝有酒今朝醉。您看中国人自古到今读书都是为什么?主要是功利主义的,过去帝制时代③对于读书人的需求方向是科举做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不中的方向社会需求也不大,主要是养生和中医。到现在是应试教育。中国的书籍阅读也一直偏向于功利阅读。比如,律师就一直比较关注法律类书籍,商业人士关注商业类书籍等等,在阅读的广泛性上非常局限,人们有那些文、史、哲、美学、设计、艺术等都是闲书的潜意识。孩子们读课本以外的书籍,就是课外书,是不能提高分数的闲书。但岂不知一个一直阅读本专业领域书籍而不接触其他领域书籍、知识的人,他或她的知识面、或者更严重一点说他或她的人格是不健全的。像1994年朱令事件、1997年北京大学铊投毒案、2004年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2013年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中国大学生恶性投毒案件,投毒人都具有高智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

第二个原因,自孔夫子诛少正卯、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就有对于思想禁锢的传统。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这种恶习一直延续到现在。建国以来,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都是被整的对象,“臭老九”。尤其是文革期间,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盛行读书无用论。长期的专制、压抑,造成了两方面的负效果,一是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内涵的好书越来越少。独尊儒术后,中国知识阶层知识面严重受限,读经,解经,“代圣人立言”成为全部活动的中心,创造力萎缩、言行不一成了生活的常态。像我的高祖父王德馨,是清咸丰、同治之际禀生,温州永嘉东山书院山长。我看过他读的书单,无非是经过阉割的儒家经典。写的诗,无非是感伤、怀才不遇而已④。二是造成人民的不敢探索,不善于动脑,不善于主动思考,被动接受的思维惰性,缺乏主动探索的习惯和动力⑤。 第三个原因,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太累,因此在准备科举考试、应试教育或者工作之余阅读其它书籍时,历来喜好轻松娱乐,喜欢大圆满结局。您看中国士大夫不得志时都在干吗?琴棋书画,花鸟茗茶。有谁在认真地求知?有谁在认真地思考社会问题?大部分中国人在业余时间都想轻松一下。古来就是如此。《南方都市报》曾发起一个“你最希望在贺岁档里看到怎样的电影”的调查,六成以上的观众选择“轻松爆笑的喜剧”。严肃的题材在中国并不受欢迎。例如,冯小刚19年前发愿要拍《一九四二》,19年中,历经魂牵梦萦,艰难苦恨,靡费极大后终于拍成。但是中国的观众并不买账,部分网友甚至发起拒看活动。上映之前,一些电影口碑网站就打出不及格的分数。在冯小刚凭借《一九四二》得了电影最佳导演领奖时,他将该片与刚上映的《私人订制》相比较,“我随随便便拍的电

影,一个星期卖4个亿。我认认真真拍的电影不卖钱,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困惑。”⑥他说时代变了。但照我看时代并没有变。中国人的绝大多数,包括过去的士大夫和今天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是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

读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青少年成长时期,如果能够读到一本好书,它就会像明灯一样照亮并启迪人生前进的方向。我小时候就是因为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受到了启发而立志⑦。读书还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改变心态、减轻痛苦的作用,德国就有医院用读书治疗心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调动中国人读书的兴趣,解决中国人少读书的问题呢?

对症下药,我认为解决方案有三。首先,最主要的是要打破对于思想的禁锢。对于社会关注焦点允许研究,允许讨论。只有解放思想的市场,释放人民中间的

思想创造力,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才能有更多的好书提供给人民阅读,才能激发人们读书的兴趣,才能真正繁荣图书市场,才能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其次,将教育改革和鼓励读书相结合。为什么?因为教育和读书的本质是相近的。何为“教”,从字的构成来看,是以孝为先,以文相授。何为“育”, 是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它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类自我复制。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教化,育成新一代的健全人格,以便其从事其未来社会生活。孩子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上了名校也没用,成了科学家也可以干更大的坏事。而读书的本质,是为了满足求知欲,让人得到提高,启迪思考、立志,甚而像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结构、形态的多元,社会更需要跨界多元的人士,而这些知识往往正藏匿在那些所谓“课外书”、本专业之外的书里;这些跨领域的书籍会给人智慧和启迪,越来越多的发明都是在知识交织的状态下产生;商业的竞争对手也不都来自同行,而是来自于其他完全不同的领域。当然,也不能排除读书可以让人得到放松。但是,读书的主要收益绝不仅仅是让人得到放松。因此,要在全社会提倡读书,一定要改革应试教育,鼓励和提倡人们多看“课外书”、本专业之外的书。

其三,改革图书传播渠道。照我的观察,至少可以做两点改进。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书。现在移动3G网络已经基本普及。但是移动信息高速路虽然铺了,在路上运输的内容却主要是游戏、韩剧等。现在年轻人乘地铁,基本上都是拿着手机在玩游戏或者看韩剧。其赢利模式主要靠广告。要发展电子书,就必须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坚决打击盗版行为,这是市场机制能够在该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法律基础,唯此出版社和作者才能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网上公益图书馆。有专家说图书馆数量少限制中国成为读书大国⑧。但是也不可能都靠政府财政投入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创新商业模式,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像社会企业家办的全球首家中文网上实体书图书馆“青番茄”⑨,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免费送书和还书的借阅服务,就是很好的阅读方式创新。

① (日)大前研一 著,千太阳 译,《低智商社会》,中信出版社,2010-04-01。 ② 关于中国社会急功近利的原因,笔者以后还将专文论述。

③ 丁晓良,中国大历史观是什么样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793a501018f2h.html

④ 王德馨,雪蕉斋诗集,雪蕉斋诗话,现藏温州图书馆。

⑤ 丁晓良,为什么中国人是顺应者居多,西方人是创新者居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793a501017f59.html

⑥张卓 张捷,冯小刚:时代变了,《人物》,2014-02。

⑦ 丁晓良,后记: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一生理想永追求,载《社会发展70问》,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4月。

⑧腾讯思享会,图书馆数量少限制中国成为读书大国,2014-04-23。

⑨ 详见http://www.qingfanqie.com/other/companyProfile.html


相关内容

  • 海量阅读计划
    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深圳市富源学校 SHENZHENFUYUANSCHOOL 海 量 阅 读 计 划 深圳市富源学校教科所 2012.10 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深圳市富源学校海量阅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书海无垠心作舟,开卷有益志 ...
  • 共产党员应该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带头人
    我生有涯 而知无涯 --共产党员应该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带头人 不久前,习近平副主席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的重要问题,立意高远,言语真切 ...
  • 怎样读中国书阅读答案
    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 ...
  • 九年级上议论文练习
    九年级上议论文练习 姓名 : 学号: 一. 1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 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 2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因为 ...
  • 调查称中国年人均读书量世界最少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时间以来,这个论断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说它令我们感到振聋发聩甚至痛心疾首,并不为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国当真 ...
  • 习近平:领导干部读书应有三种境界
    习近平:领导干部读书应有三种境界 我讲三个观点:一是领导干部要爱读书,二是领导干部要读好书,三是领导干部要善读书.围绕这三个观点,我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和同志们交流. 一.领导干部要爱读书 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是 ...
  • 如何从两次世界大战废墟中崛起,解密德意志民族的强国之道
    文/光明日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 德国人是酷爱读书的民族,国民的读书习惯也推动德国一步步走上强国之路.近现代时期,德意志民族的思想家.文豪.艺术家.科学家层出不穷,德国从远离欧洲大陆中心的野蛮国家发展到如今引领欧洲统一的大国,离不开全民阅读的力 ...
  • 班会~读书
    读书节的来由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也译为"世界读书日"." ...
  • 名人故事(2000字)
    名人故事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 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 ...
  • [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课教学设计
    <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课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阅读交流有关<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体会悠久的中华文明. 二 .选材背景 为了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以便学生在学习历史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