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论语] - 范文中心

[道德经]和[论语]

03/28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三十三章》

感悟:老子反复阐释,都为“道”。信言,善者,知者,都达到了有道者的境界,要不按照常人的标准,语言就该美一点,思辨就该丰富点,求知就该博学点,但在老子看来,“大道至简至易”,修道是化繁为简、万法归一,而非被“美言”等喧宾夺主。

当然,我们又不要误读老子,就像“无为而治”,并非什么都不做就能治理国家,而是不违背“道”(即现代人所说的客观规律),“无为”是“无不为”之后的螺旋式上升,是“道”层面的。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感悟:现代的要求就是: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学习向高标准看齐。有钻牛角尖的人说,现在物质那么丰富,为了不影响扩大内需,何必“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是典型的“得行忘道”。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感悟: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是同事和朋友,孔子把现代中青年人的困难和使命都说出来了。


相关内容

  • 论语"孝悌观"综述
    论语"孝悌观"综述 文传学院 09中文一班 090102048 刘丹 "天下归仁"是孔子一生为之努力的终极目标.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论语> ...
  • 论语教学设计
    <七则>教学设计 表二 教学实践 <论语>七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课文:走进文言写就 ...
  • [论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论语>是中华文明的圣经,它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衍生息,历经磨难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要学习<论语>中的君子观.立志观.教育方法论等,从而使当代思 ...
  • 论语中的仁
    论语中的"仁" 孔子的‚仁‛中心思想,应从圣人.仁人.君子三者的等级秩序看,‚圣‛包含仁而成为比‚仁‛高的境界,不仅因为‚圣‛方才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修已以安百姓‛ ,而且,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 ...
  •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_孔振斌[1]
    宝鸡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37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 孔振斌 道德素质, 就是人在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行和素养.它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个体化, 其行为主体是个人, 它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辩证统 ...
  • 女四书之[女论语]
    何谓<女论语> <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教育课本.据<旧唐书.女学士尚宫宋氏传>载,唐代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宋若莘仿<论语>作<女论语> ...
  • 齐鲁文化的仁爱思想与社会公共道德
    张英基 摘要:齐鲁文化推崇"仁者爱人"的仁爱思想.仁爱思想是齐鲁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仁"是儒家.墨家基本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之一.今天依然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齐鲁文化  社会公德  ...
  • 论语读书笔记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4篇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解: 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
  • 八荣八耻与儒家荣辱观传统
    2007年第2期(总第63期)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F UJ I A N I N STI T UTE OF S OC I A L I S M No 122007 serial No 163 八荣八耻与儒家荣辱观传统 ...
  • 深究[论语]的第一句话
    深究<论语>的第一句话 2012-08-06 第09版:中外历史 作者:邵纯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010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此不可望文生义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