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后"的成长烦恼反思父母教育素质 - 范文中心

从"90后"的成长烦恼反思父母教育素质

05/11

从“90后”的成长烦恼反思父母教育素质

从“90后”的成长烦恼反思父母教育素质关 颖

摘要:“90后”不尽如人意的性格特征和社会适应障碍令人们忧心忡忡,他们与父辈的矛盾冲突也

在不断强化。如果站在“90后”的立场上来审视这些现象发现,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并不亚于父辈。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不能不承认的现实是,在生存环境巨变的社会背景下,父母的教育素质即与子女互动中体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等方面的缺陷是最基础、影响最深刻的因素。而在我国国民教育中,作为子女教育者的父母素质的提升又是被忽视的“短板”。将亲职教育纳入国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父母进行自我教育,与子女共同成长,是反思“90后”问题的重要启示之一。

关键词:“90后”;社会适应;家庭教育;父母教育素质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3)02-0067-05

随着“90后”逐渐长大、成人,当今社会对新生代的关注和期望越来越多地由“80后”转向“90后”。近年来各类媒体对“90后”不尽如人意的言行和性格特征的报道、抨击,令人们忧心忡忡,也强化了公众对他们的负面评价,以及他们与父辈的矛盾冲突。如果站在“90后”的立场上来审视,他们的成长中的烦恼并不亚于父辈。

一、“90后”的成长烦恼:多重冲突中的社会适应障碍

生活烦恼——每年九月开学之际,媒体有关大学新生父母过度关心孩子的“爆料”接连不断:宿舍没有电梯、空调,卫生间公用……都让父母纠结而亲自与学校交涉,有的甚至表示自己出钱装空调;一母亲由于担心儿子生活不能自理,竟给儿子备了30双袜子换洗,让儿子一天换一双,并约定一个月后到学校为儿子总清洗。尽管这些属于个别现象,但生活能力的欠缺在他们脱离父母后暴露出来。一个在大学读书的孩子道出了自己的烦恼:进了大学后我才发现,20多年来,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干,这让我很没面子、很是自卑……

社交烦恼——“90后”行为方式较之上一代人变得更加前卫,不愿意按传统的套路“出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觉得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过多计较前因后果。而且他们依赖虚拟的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QQ及MSN等方式;火星文、网络语言让很多长者不知所云。他们的特立独行受到成人社会的排斥,在家庭人际交往中亲子冲突凸显,在社会交往中尤其在择偶、择业等方面频繁碰壁,一些“90后”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惧。

学习烦恼——对上中学的孩子来说,父母最关心的就是他们的学习。广东省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广东省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1]表明,“学习”已经成了中小学生生活的主题词——他们的快乐、烦恼全都因学习而起,甚至他们几乎全部的时间,也都花在了学习上。调查发现,有63.7%的初中生最烦恼的事件是“学习成绩不太好”,排在诸多烦恼的第一位,高出小学生近20个百作者简介:关 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家庭社会学、青少年问题及其家庭教育。

67

《青年探索》YOUTH EXPLORATION 2013年第2期 双月刊・总第179期

分点。孩子的烦恼不仅来自过重的课业负担,还有父母逼他们上的补习班、提高班、特长班,占去了本该由他们自由支配、休闲娱乐的时间。大人是挣钱累,孩子是花钱累,一些大人越干越没劲,孩子越学越厌学。

职场烦恼——2012年10月8日《大河报》以《辞职理由“天雷滚滚”,“90后”入职“水土不服”?》为题细数了“90后”辞职理由:公司环境不好、电梯太挤、没有停车位、厕所太少、8点上班不习惯、上班时间不准挂QQ等,都是刚入职的“新生代”选择离开的理由。最雷人的一封《员工辞职书》更是爆红网络,说是“厂小,女孩少,不好泡妞。”《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认为,中国“80后”、“90后”员工离职率整体偏高。职场挫败后不可避免地回家“啃老”,加剧亲子冲突。

“90后”自称是“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的新一代,无论怎样表述,“90后”成长的烦恼都是客观存在的,集中反映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反差;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自我评价与社会偏见的对峙;新生代与老一代人的思想断裂与矛盾……这些矛盾冲突渗入到亲子关系中,尤其突出地表现为“90后”与其父母的“权利之争”,也为他们顺利实现社会化、融入主流社会制造了障碍。

二、“90后”的成长烦恼溯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

父母素质是父母角色的内在要素,体现在父母承担和扮演角色的过程与活动之中。就父母整体素质而言,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两个方面。自然素质是指人的大脑、神经、体力等生理方面的素质;社会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素质等,其中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是社会成员都具有的基本素质——主要通过父母的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而教育素质是作为父母特定角色的特殊素质,犹如法官要精通法律,医生要医术高超一样,教育素质是父母的“专业素质”——体现在父母的教育行为中,直接对孩子的心理、行为和亲子关系产生影响。[2]对子女而言,父母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这是由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决定的。除基本素质外,父母还具有特殊素质,即作为家庭中子女的教育者所具备的素质,笔者称其为“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等。

以父母的教育素质作为分析“90后”社会适应障碍的切入点,是基于“90后”与其他青少年群体的不同而考虑的。“90后”是在我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冲突加剧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更加优越,出生在新媒介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今互联网浸入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经历是前人所未有的。他们的父辈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他们的记忆中没有经历自然灾害的苦难,没有腥风血雨的政治运动的冲击,较之“80后”的父辈,他们是幸运的,其成长轨迹是相对顺畅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影响,因孩子的升学、择业竞争而产生的教育焦虑在社会上蔓延开来,许多“90后”父母关注、关心孩子往往胜过关心自己,而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性、自主性又令他们眼花缭乱、措不及防。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成长的主体,有自身的权利和各种需求。从“90后”的烦恼以及日渐突出的社会适应障碍中,我们不难发现亲子互动中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90后”父母们在教育观念上:“成人本位”,漠视子女的权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付出的精神和做法超过了以往,也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一部分或者是附庸而不是独立的权利主体;在教育方式上:“亲子一体化”,过多替代、过度限制,总是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志左右孩子,强迫孩子做他们并不喜欢、不情愿做的事;在教育能力上:盲目“跟68

从“90后”的成长烦恼反思父母教育素质

风”,缺少教育智慧,常常被一些社会机构和“伪专家”的市场行为牵着鼻子走,而不善于了解教育对象,更不善于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实践中自我总结得与失。

所以,我们可以说,正是“90后”父母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方面的问题和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造了这些“90后”的烦恼,弱化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转化为“90后”成长的障碍,并加剧了亲子冲突。学者罗凌云等也认为,父母的文化水平明显地影响家庭关系,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亲子关系相对越好。[3]另外据2010年一次全国未成年犯调查发现,有42.3%的未成年犯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当问他们 “你恨父母的原因是什么”时,在调查所列的10个选项中,按比例由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不理解我”占50.7%,“不关心我的心理感受”占46.6%;“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占45.6%。从中不难看到,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们渴望被理解和被尊重。而父母习惯于以长者权威面对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处理孩子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由于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童年本应有的欢乐,其独立意识的发展受到抑制。一旦孩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这种长期的积淀便凸显出来。

豆瓣网上“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小组”[5]从2008年成立至今已有5万多成员。对于这个自我定义为“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的群体,除了控诉和发泄,也不乏温情告白。有帖子说“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第一)。谎言2: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谎言3: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他们说“保护自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逃走,到外地读书,到外地工作,自力更生,不依赖就不给他们太多机会伤害你。保持心理的坚强,精神的独立,不让外面的伤害摧毁你。” ——这样的自白指出了父母教育素质的要害,也是“90后”反传统、自主性很强的个性特征的真实写照。

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子女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网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越来越多;由于养育子女带来的困难、冲突,有的父母心理压力加大而又不知如何缓解,以致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都受到了影响;由于一些父母对自身职责的错误定位,承受了本不应该承担的孩子学业的巨大压力,以致身心疲惫,甚至以牺牲自我来教育、陪伴孩子,其结果是严重浪费了当下社会的人力资源;由于父母不理智的教育行为,不惜重金培养孩子特长、给孩子择校、买“学位房”、供孩子出国,一些家庭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甚至处于“隐性贫困”的状态;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自身素质的缺陷也造成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家长与教师的矛盾冲突不断发生,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6]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成为“90后”生存、发展不利的社会大环境之一。

三、强化亲职教育,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不可否认,在诸多“90后”家庭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的问题、难题,虽然这些问题“木已成舟”,难以改变,但是对他们的成长障碍及其父母教育素质进行反思,却可以给其他人提供借鉴。“90后”的成长烦恼和社会适应障碍警示我们: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成为不容忽视的隐性社会问题,影响到子女的社会化进程。因此有必要通过反思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帮助更多的父母与子女共同健康成长。

(一)以现代理念为引领,将亲职教育纳入国民终身教育体系

在现代社会,与封建社会“子女是家庭的私有财产”观念不同,父母承担着法定的对未成年人的监69

《青年探索》YOUTH EXPLORATION 2013年第2期 双月刊・总第179期

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仅要对子女负责,也要对国家负责,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当好父母不是无师自通的、也不可为所欲为,父母需要学习了解自身的角色规范。另一方面,家庭自身对家庭成员的制约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社会的法律和具体规范使个人和家庭的行为服从社会整体,使个人和家庭的自由与社会秩序达到对立统一,那些与社会法律和具体规范相悖的家庭问题,更需要有效的社会干预。而现实的情况是,承担子女教育职责的父母缺少正规的、系统的培训,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职责认知不足。大多数家长突出的问题就总围绕学校教育抓孩子的学习却忽略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有“为了孩子好”的良好愿望却漠视孩子的权利,忽略孩子自身的需求。父母在履行职责方面常常出现偏颇,其不当言行也时常受到学校和社会舆论的批评甚至谴责。同时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有3亿多未成年人,他们的父母和祖辈涵盖了大多数成年人。但是国家对提高父母专业素质的人力、财力投入微乎其微,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中对家长只有泛泛的规定与要求,并没有针对父母的教育培训,继续教育没有家长的份,这些使得他们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积重难返。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应充分认识到:关注家长就是关心孩子的成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是我国提高国民素质亟需解决的民生工程之一。把以未成年人父母为主要对象的亲职教育作为公民的必修课纳入国民终身教育体系,对父母进行诸如为人父母的责任、义务、家庭教育的基本的理念和方法的教育,来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也是国家应当加大投入的义务教育之一。

(二)以规范化管理为依托,加强指导与服务

在我国,以家长学校建立为标志的家庭教育指导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3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在促进全民族素质提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使得家庭教育逐渐成为有理论基础、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在2006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这样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但是从家庭教育指导的实际工作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主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家庭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该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不高。在研究领域的表现是,家庭教育专职研究者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是兼做家庭教育研究而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地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此过于功利和浮躁之风盛行;家庭教育师资建设尚未提上日程,多数师范院校家庭教育并非必修课;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甚至“鱼龙混杂”,不乏以牟利为目的的人混入其中;教材建设没有国家标准,观念陈旧、各行其是,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建立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体系,强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社会组织强化指导者对家长的培训和对相关机构进行管理,比如实施规范化的家庭指导者培训工程、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者资格认定制度、实行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和载体规范化等,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和服务。

(三)创新亲职教育模式,促进家长自我教育

在多年来的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中,多是单向度的专家、老师讲,家长听,一些家长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是试图要求指导者给出具体办法。更有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热衷于传授或寻找所谓教育孩子的“秘籍”,习惯于对成功经验过于夸大和盲目模仿,结果反而走了许多弯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社会学家潘光旦说:“真正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智慧,并且具有使用这种智慧70

从“90后”的成长烦恼反思父母教育素质

应付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7]所以对专家和指导者而言,对于家长提出的孩子教育问题没有必要有问必答,重在搭建平台,启发家长自我教育。“天津市家庭教育状况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8]对1054名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进行的调查表明,通过大众传媒途径接受过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有65.8%,高出通过学校(包括幼儿园)的近20个百分点;问及对家庭教育指导方式的需求,广大家长最青睐互动交流式的家庭教育指导,50.2%喜欢“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活动”、47.4%喜欢“家长之间讨论、交流经验”、46.6%喜欢“专家或老师当面分析解答家长的问题”,这些排在全部12个选项的前三位。随着电子媒介尤其是互联网发展,网上学习和与此相联系的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是亲职教育模式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各类机构建立的网上家长学校以及家长自发组织的QQ群、微群等已经蓬勃发展。需要做的是因势利导、集中优势、打好根基。比如搭建信息平台,运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开设相关课程,为家长和指导者提供菜单式服务,分享家庭教育资源;搭建活动平台,动员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搭建互助平台,鼓励发展家长自组织、在交流中互动,等等。在科学研究的引领下,激发家长自身的教育潜能,通过不断的自我教育,使家长尽早悟出教育孩子的真谛,才能实现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

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是现代社会教育观念的变革,也是家庭教育走出误区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健康网.中学生的最大烦恼:学习成绩不好[EB/OL].[2011-10-28].http://www.cando100.com/news/20111028/84200_n1.html.

[2][5]关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2)34-38.

[3]罗凌云,苏莹荣.青少年期亲子关系及其调查[J].青年探索,2011(1):78.

[4]豆瓣网.父母皆祸害小组.[EB/OL].[2012-09-20].http://www.douban.com/group/Anti-Parents.

[6]潘乃谷.潘光旦教育文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7]关颖.天津市家庭教育状况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M]//李锦坤.2009年经济社会蓝皮书:天津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卷).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199-204.

(责任编辑:李春丽)71


相关内容

  • 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朱永新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他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等著作. 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其中 ...
  • 品社[拥有好心情]教学反思
    <拥有好心情>教学反思 <拥有好心情>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中的一个主题.通过本课学习,旨在使儿童能正确认识烦恼,知道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材呈现了几 ...
  •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一)交往与沟通 一.组织教学--展示目标(指复习目标) 1.理解: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运用:以"我是 ...
  • 关于"成长的烦恼"的作文课 靖江初中
    关于"成长的烦恼"的作文课  靖江初中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写在前面: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作文课.觉得有收获.作文教学不易,而她们通过针对性的精心设计的作文课堂,让学生在写作之路上一步一步走得更好更远.因此,我摘录 ...
  • 四年级文明礼仪教案(包括上.下学期)
    第一课 整洁庄严升国旗 教学目标: 1.了解国旗,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2.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教具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国旗的资料. 2.升国旗的录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 宣传标语--计生(JS)
    宣传标语 一.新<决定>宣传 1.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2.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 ...
  • 教育心得感悟
    远程教育心得体会与感悟 我于今年春天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在当今世纪,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在我们生活的各 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我经过半年的培训学习,回想学习过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 力及得到的收获,使我感触颇深.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道 ...
  •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我国现实应试教育的模式,让学生产生各种各种的心理偏差.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而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 ...
  • 儿童的秘密读后感
    儿童的秘密读后感(一) 寒假,我有幸读到了荷兰的巴斯.莱维林和加拿大的马克斯.范梅南着的<儿童的秘密>.之前,我总以为我很了解孩子,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我并没有完全了解孩子内心的秘密.我读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对我的教育教学有 ...
  • 未来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时:两年的变化 教学内容 1.两年来的变化 知识 教 案 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教学目标 能力 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