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1 - 范文中心

读书感悟1

03/11

最近,我读了由钟启泉教授翻译的日本佐藤学教授的专著《教师的挑战》一书,感受很深,日本教学改革在教育哲学的认识上很深刻: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我们的课堂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读着以上这段话,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中国教育孜孜以求的所谓“公平”与“质量”,不仅仅是通过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来实现,更重要的应该是致力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前者是一种认为的假设,后者才是真正的可能。

因此,追求教育的公平与质量,并不是什么难以办到的事情,完全可以从身边的日常行为开始。

1、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个儿童。我们要尊重和接纳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常常是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很难。随着中国班学额的暴涨,50个学生基础不一,个性不同,要关照到每一个儿童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很羡慕日本的班级,学校规模不大,20多个孩子以U型排列围聚来老师身边,这样的教学真是别样的风景。中国教室里的学生多,怎么办?我个人以为不是放弃合作学习,而是更有同伴相互学习的必要,只要我们平时训练好小组合作的常规,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广西教育已经提供了这样一个成功的样板。

2、从相互的倾听走向合作的交响。在佐藤学教授的这本书里,在不断地重复着三个关键词:倾听——串联——反刍。实际 上这三个词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从倾听开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教师的作用就是不断地调适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迅速作出反应,或比较或争论或整合或提升,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后一个环节的反刍,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学习的自我建构,它的意义在于把知识纳入个人的经验系统。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时尚的词——给力,课堂要给力,给学生发展智慧的力量,让课堂上的每一次相遇,都能努力变成向难度挑战的过程,成为学生智力生活中最美妙的交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响”,那就是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只可惜,在我们的脑子里,往往考虑的是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要教哪些知识,而常常忽略了活生生的儿童,忽略了儿童与身俱来的探索欲望和学习能力。

课堂有时看上去像大海一样沉默,但在海底却正在发生着剧烈的运动,而这种力量恰恰是难以抗拒不可估量的。

或许,我们的课堂教学风格正在发生着静悄悄地变革。

沈健

2013/2/26

《教师的挑战》一书中,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本书中一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教授提出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对于这一点我表示非常赞同。在德育工作中,尊重和信赖每位儿童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中我始终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正确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善良、正直、诚信的经贸小主人。我充分信赖学生,处处以身作则,降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并善于悉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就拿本学期我们班级发生的一件“百元大钞不翼而飞”的事件来说吧。

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已经放学了,一名学生S支支吾吾对我说“老师,我今天放在书包里的100元没有了„„”我一惊,怎么回事?当时多数学生已经回家,来不及召回。我立马冲到教室,大声喊道“S有钱丢失,有谁看到今天他的座位旁出现过可疑人物吗?”“有!”“是谁?”通过描述,确定两人Z和X。当时X已经回家,留了Z在办公室。Z平时爱管闲事,听说,在大家都下去上劳技课的时候,他和X同学蹲在S座位边上,并翻看了S的书包,因此可疑。我仔细询问,“你怎么没有下去上劳技课?”“我给邢老师搬了作业本到教师,所以晚下去。”“你在S同学课桌那里干什么?”“找东西。”“有同学说看到你在翻S的书包。”Z同学一口否认,并理直气壮,“我没有拿,我只是蹲在边上找东西的(吸铁石)!”当时天色渐晚,我请Z的家长来到办公室,并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当天晚上Z和他的家长一起去了X家,想进一步了解两个孩子在一起时是否注意到S的书包里有钱。

结果第二天,他们俩异口同声,我们没有拿钱,只是在S的座位旁找了会儿东西。我充分尊重他们,也很想相信他们说的是真话。但整件事未免巧合太多,那100元钱去哪里了呢?不是他们那一定另有其人。

作为班主任,是有责任来将这件事处理好的。我希望我的真诚能换来孩子们的坦白和信赖,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他们都一口咬定,没有拿S的钱,甚至不直到S昨天带钱来学校。我对Z和X说,不管怎么样,你们两都是嫌疑较大的,所以如果真的是你们其中的一个,或者一起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最好能在放学前写张小纸条放在我桌上,让我看到。这件事不是小事,我会彻查清楚。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相信你们不会让我失望。其实,孩子虽然已经上六年级了,但终究是孩子,可能一时糊涂,做了错事,老师有必要给孩子一个悔过和改错的机会。当我面对面与他们交谈的时候,有可能顾着面子不好意思说出来,或即使想说,也怕老师或家长责骂,更怕全班同学都知道,以后就没法在班级里立足。所以,我给他们一个台阶,以小纸条的方式告诉我真相。

果然,在放学的时候,Z趁同学们不注意,塞给我一张纸条。说明了部分情况,钱是他们两人一起拿的。本来商量好了一人一半,Z想用50元买张游戏点卡,而X只想用剩下的50买零食吃。其实想法都很简单,但的确做了件很让人失望的事。接下来的两天周末时间,我分别去Z同学和X同学家,把整件事与家长沟通、交流。两个孩子分别因这件事感到惭愧和抱歉,并表示以后绝不再犯。“百元钞票”的背后是两个孩子甚至是两个家庭教育的不足,值得反思。佐藤学教授在书中第81页说道,“学校共同体”建设需要家长参观教学,更要提倡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发现了平时在课堂上没有关注到的问题,

六年级孩子迷恋网络、沉迷游戏现象严重;同学之间存在攀比、妒忌心理等。针对这些,都与他们坦诚交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指导他们如何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更加关心孩子的需求,并适当的满足,合理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他们偷拿同学的钱这件事并没有在班级里公开。希望他们能真正意识到错误,并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做个诚实的人做事能光明磊落。

沈健

2013/2/26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最近,读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书中写到:如何让课堂成为学习的场所?使其转变为“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书中引入了多个鲜活的课堂案例,以具体形象的图景提示触发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下面就记录一些关于课堂倾听的所想所得。

一、构筑师生之间相互倾听的教学关系

“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读法,反反复复地阅读四个情境吧。”

“这一次,大家坐在原位上,每一个人再来读一遍,好吗?”

“好,听听大家的想法。”

这些话语都是恳请与感谢,没有一句命令式的话语,在山崎老师的课堂中,学习是同教科书的对话,是同他人的对话,是同自身的对话。他的每一个话语都经过深思熟虑,清清楚楚地说出来;他的每一个话语都充满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他采取“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同教科书对话,借助同伙伴的切磋来发展自己的理解。”的课堂策略。

二、教师要像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

(1)变化与每一个儿童的倾听距离

对需要帮助的儿童,站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和已习惯发言的儿童稍拉开一

点距离。要让师生间的倾听关系富于启发性,就要试一试站在他们的斜侧为止侧耳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这样,儿童才能将教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喜所想。

(2)以“每一个儿童的阅读心得都是无可替代”的信念为前提。

不仅阅读如此,儿童聆听、欣赏音乐也不应当区分好或坏,对或错,如果

能以“任何儿童的发言都精彩”为前提来组织教学,合作学习的关系就会生成。

由此想到了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欣赏乐曲时,总有几个孩子会联想到一些

“稀奇古怪”的情景,惹得其他孩子哄堂大笑。我们常常会犯这样一种主导性的错误,希望把孩子引向我们理想中的“正确”答案,而对于那些奇思妙想,则忽略不计,或是加以否定。这样的一种主观性的判断,就会让一部分孩子失去聆听音乐、展开想象力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乐趣就在于师生、生生之间不断地交流聆听心得,通过倾听关系形成合作学习。

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如果没有倾听的过程,课堂再怎么热闹,学生的发言再怎么踊跃,他们的意识还是停留在原地,最初与最后的发言内容很难发生变化。而经历了倾听阶段的学生,他们思考的内容会更加真实,并且能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经验,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合作学习。

沈健

2013/2/26

宁静的革命

这种宁静的革命,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21世纪的社会是知识高度化、复杂化的社会,是知识不断变动、更新、发展的社会。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探究性学习符合这种社会变迁的需要。

相互倾听的关系

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它是作为一种“活动”、“合作”、“反思”所构成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而实现的。

恰恰没有与教师的对话!这里的伙伴是否包含“教师”?

我想读书也该如此,比如写批注,可以联系自己的内心,联系其他书籍,联系现实世界,这样的批注所构成的读书笔记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笔记。

支撑教师应对策略的两个原理:

一是老师的应对是以“倾听”为核心。倾听儿童的发言意味着在如下三个关系之中接纳发言:

1、认识该发言是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

2、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

3、认识该发言同该儿童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

教师一旦在这三个关系中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那么,就能以课文为媒介,把每一个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编织起来。

现实中,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认识往往是与预设的答案是否一致,这不是真正的倾听。

二是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反过来说,教师若是只寻求“好的教学”,那么尊重每一个儿童尊严的教学就不可能形成。这是因为寻求“好的教学”的教师会陷入这样一个陷阱——关注于把“好的发言”串联起来展开教学。“任何一个儿童的发言都是精彩的”——这就是支撑滨野老师倾听这一应对策略的根基。

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将近有七成)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的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在观摩了众多的公开课以后,我越来越确信这一点。

“串联”与“反刍”

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反刍。可以说,串联是教学的核心。不过,当我们个别地考察教师的活动时会发现,切断的情况比串联的情况更加普遍。

反刍的活动更加受到轻视,在教学中教师在“然后怎么样”的意识之中,总是往“向前”、“向前”倾斜,停下脚步,反刍前段的活动,在全班和小组的讨论中反刍的活动是寥寥无几的。结果多数的儿童被置之不理,只是借助一部分儿童参与来展开教学的居多。

愿景

一切改革都是凭借愿景加以推进的。这种创造合作学习的宁静的革命也是凭借愿景来进行的。而这种愿景形成了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哲学。

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是教师们的共同愿望。这是在学校与课堂中实现民主主义的挑战,是教学中确立儿童尊严的挑战,是保障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利的挑战。

在课堂里构筑合作学习的关系是为了在儿童中培育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纽带。观摩课堂发现的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是,儿童之中蕴藏着的心心相印、关怀备至的潜在能力。不过,教师通常并不介意于这种事实,即便在要求儿童之间合作互动的场合也往往追求“合作教授的关系”。

然而,合作教授关系与合作学习关系是有根本差别的。合作学习关系是以若无其事的温存结成的关系,而不是横生枝节而形成的合作教授关系。

合作教授与“小先生”是否同义?

合作学习关系是当儿童遇到困惑或困难,请求援助询问“喂,这儿,怎么办”之际,其他学生回应这种请求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在课堂里确立两种伦理。其一,倘若不理解或是困惑的场合,向伙伴询问“喂,这儿,怎么办”,作为课堂的逻辑确立下来。

现实中的“逻辑”是什么呢?遇到不理解就询问吗?课堂上教师一般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关注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要想实现合作学习,教师的改变是首要的。

其二,当课堂的伙伴询问“喂,这儿,怎么办”之际,即便教师正在进行讲解,也必定满怀诚意地满足伙伴的请求。这两个伦理,即便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也必须遵循,合作学习的课堂对于儿童而言是构筑关爱关系的一种伦理性实践。

本书出现的教师的重要一点事,他们都在开放自己的课堂,与同僚构筑合作学习关系(同僚性)。在我看来,一年中从未向同僚公开自己的课堂、坦然接受评论的教师没有资格成为公立学校的教师,无论他的教学实践如何出色。这是因为,这种教师即便教学再精彩,也不过是把课堂私有化,把儿童私有化,把教学私有化,把教师工作私有化而已。

帕尔默也曾指出,教师和医生这两个行业相对来说最私人化,所以导致整个行业进步缓慢。但医生这个行业,手术的时候最起码还有个别人在旁边看着,教师一旦关门上课,就真的是私人空间了。


相关内容

  •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的成败 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是优点,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当孩子有了好习惯以后,一生会受益. 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将来能够在社会上生存,能够自食其力,能够做一个正直.健康.快乐.勇敢和对 ...
  • 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享受快乐读书人生 殷金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对读书的看法.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昆山属于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名仕辈出之地.大家耳熟能详的"昆山三贤&qu ...
  • 读书调查报告
    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报告 4月23日世界第二十二个读书日刚刚过去,而我也也恰好结束了我的大学生读书调查报告.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大学生普遍沉迷于网络游戏,摒弃了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此背景下,调查大学生读书现状显得刻不容缓. 此次共调查了2 ...
  • 草房子读书交流会66
    草房子>读书交流会 [教材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 ...
  • 感悟薛瑞萍老师的班级管理之道
    感悟薛瑞萍老师的班级管理之道 薛瑞萍老师一直教语文,当班主任.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写出了<日有所诵>等好书.在读了她写的<薛瑞萍班级日志>之后,发现她在班主任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现在总结出 ...
  • 枕边的夜莺_迟子建
    枕边的夜莺 迟子建 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 ...
  • 苏教版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7 拉萨的天空教案 7 拉萨的天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3)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过程 ...
  • 想象作文教学
    想象作文教学 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情境的层层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思维:在多种方式的写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播放一段音乐,初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 ...
  • 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读书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 ...